2020!高级职称,你还会是一线老师心中的痛吗?

诸位朋友,我是米兰,一线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提起“职称”这个话题,相信大多数朋友会感到“心痛”。

为什么呢?因为它就像“水中月”“镜中花”,看得见,摸不着。

大家看下面这段资料:

2019,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新政策的出台是国家对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强职称评审管理、完善职称政策法规体系的一项重要改动。

看到这段文字,大家是不是又看到了希望,认为职称改革会为一线教师“做主”。

你继续再看:

  • 2020,疫情让我们宅家不能开学,但是从网络上那一个个“重磅消息”来看,可谓是好事连连。
  • 2020,教师要加工资!教师待遇要提高!职称要改革......好像都是教育界的好事,有人说:教师的春天来了。但是大多数老师还是不相信:听听而已,不要当真。


2020!高级职称,你还会是一线老师心中的痛吗?


昨天,看到同事群里副校长发了一则通知:下午3:00,请以下十三位老师到学校填写《岗位等级审批表》。也就是说2019年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们最后的一关终于过了,填写完此表,工资就要兑现了。

今天早上,群里又通知全体教师分批次去学校参加学校科级干部考核。一进校门,就听见一个同事对一个上了高级职称的同事说:“副高”来了,祝贺啦!

听上去像是祝贺,但是我听着却是一种酸溜溜的感觉。因为那个“祝贺”的老师和评上的老师是同学,同一年毕业参加工作,就因为职称,工资差了许多。这次高级职称,将她们之间的距离拉得更大了,心中能好受?


2020!高级职称,你还会是一线老师心中的痛吗?

职称之“伤”,让一线教师心痛。

国家设置职称级别是因为:

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在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


2020!高级职称,你还会是一线老师心中的痛吗?

本来这职称,它就是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和水平的证明而已,尤其是教育系统,更能体现它的这种能力和水平。但它一旦和经济挂上钩,便让清静的校园变得不再安静,多了一些“明争暗斗”,也多了一些“暗流涌动”。

再说说职称的渊源:

1.职称,是一个人专业能力水平的证明,尤其是教师,谁不愿意当个“高级教师”,而愿意“屈尊”初级教师。

2.职称,更是晋级加薪的关键。我们从网友们晒的各地的职称工资就可以看出,根据一个地方经济情况的不同,教师之间的职称等级不同,工资待遇也不同。少则相差几百元,多则相差几千元。这个大家都有所体验,不用赘述。

3.职称评定,是《教师法》《教育法》根据相关政策确立下来的,是为了奖励和激励教师。


2020!高级职称,你还会是一线老师心中的痛吗?

看起来初衷是对的呀,是为了教师,但为什么教师却不愿意呢?

主要是因为在评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和不工作的条件,让教师们“深受其害”。

米兰想,职称评审应该:

1.关注个人教学能力,弱化证书、论文材料。

因为有些老师虽然没有那些荣誉和材料,但是仍然很优秀。

2.教学成绩条件大于资历条件

希望不以奖状和工龄为先,应该以工作态度和教学成绩为重,综合考虑。

3.评审公开透明

因为在评审的过程中出现了钱权交易。


2020!高级职称,你还会是一线老师心中的痛吗?

或许米兰的想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老师的心声,诸位朋友,对于职称评审,你的看法是什么?我们交流、分享。

希望,2020,它不再是我们心中的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