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非正义的申诉,竟然赢了

社会的稳定运行需要正义,正义的力量大于非正义,社会才能较稳定运行,人们诉诸正义的正常途径在今天的法治社会里是法律的公平正义,法律若是失去了正义,人们将离心离德,历史上公平正义大约很少,以至于人们那么喜欢“包青天”。

专制封建社会“正义”往往会偏向有权势的人,而那些没有权势的人都是非正义的“刁民”,生活在当时,难过没用,愤怒也没用。

一场非正义的申诉,竟然赢了

唐肃宗时代发生了一件案子,牵涉到了皇帝,主持正义的正直大臣被统统处理,贬官的贬官,发配的发配。

申诉,是不可能的,皇帝就是法律。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管马的小官张扬跋扈抢劫平民,县里的官员都不敢管,有一次他又在大街上抢劫,县令忍无可忍当场抓住审明白罪行砍掉了他的脑袋。

这本来是一件很合乎法律和道理的平常案件,可是这个人稍稍有点“关系”,于是事情变得麻烦起来。

强盗的妻子开始上诉,天天在衙门口哭天喊地,要求平反,硬说自己的丈夫不是强盗,县官乱搞,枉杀了好人。

原来强盗和当时权宦李辅国有点关系,其妻子找到李辅国,希望干掉县令,李辅国想起当年的往事有心偏袒,说:“你去衙门口嚎去吧,我让人帮你。”于是下令让监察御史孙蓥(ying)重审,并有意无意间暗示他翻案。

李辅国,尽心尽力侍奉太子李亨,安史之乱后撺掇李亨即位的从龙功宦,被授予军职,深受李亨的宠信,当时国家的事半数取决于他,权势熏天。

一场非正义的申诉,竟然赢了

孙蓥经过仔细审理,发现原案并无半点冤情,完全是泼妇骂街,胡说八道,于是上报说维持原判,被告县令无罪。

李辅国一看不行,又换一批人,让御史中丞崔伯阳、刑部侍郎李晔、大理卿权献三司会审,三个人经过严格过筛,发现原判毫无问题,一样维持原判。

李辅国内心焦躁,心想:这帮人不知道咱家心里咋想的么?看来是不想混了。

又找来一个人,侍御史毛若虚来审理,这次找对了人,此人看完案子也觉得没啥问题,可一想前面两批人都说没事儿了,为啥还审啊?于是他猜到了李大宦官的心意,为强盗翻案,说县令乱杀好人。

李辅国得到消息后甚为高兴,可算是有明眼人了。

前面两批审案的人听说毛若虚竟然敢翻案,气到不行,崔伯阳马上去找毛若虚理论,大骂毛若虚是个王八蛋,毛若虚一看形势不妙,赶紧跑到宫中,被皇帝藏在了宫里。

崔伯阳紧追不舍,跑到皇帝面前大骂毛若虚是个王八蛋,没想到皇帝也不是个好鸟儿,把崔伯阳大骂一顿赶出了皇宫,并马上下诏书将崔伯阳、孙蓥、权献全部贬官至县尉。

一场非正义的申诉,竟然赢了

宰相李岘听说皇帝脑子不清楚,赶紧进宫进谏,皇帝哪里肯轻易承认自己的错误?看着李岘道貌岸然的数落自己,心里好难过:这些大臣果然没有李辅国善解人意,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你和那三个人一起滚蛋吧!

李岘就被赶到蜀地做刺史去了。

于是一个泼妇靠着权宦硬是打赢了一场毫无正义的官司,而唐王朝的人心也是这么一点点失掉的,安史之乱只是开始,往后的日子藩镇割据将彻底整垮大唐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