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一场名为“正义”的死刑

网络暴力,一场名为“正义”的死刑

上个月,一位普通的微博用户突然上了热搜。

她的微博被义愤填膺的网友们围剿,

每一条微博底下都充斥着不堪入目的脏话,

收到网友的威胁、攻击谩骂不算,

甚至被人肉暴露私人信息。

翻开她的微博,她究竟做了什么?

仅仅是因为,

她找了一个黑人男朋友。

一个成年女性,自由恋爱,竟然会在网络上招致网友们的集体抵制,乃至引发大规模网络暴力。

在当今社会,这真是一件特别“魔幻”的事情。

起因是一个名为“在中国的黑人问题”的账号发现了她,并认为,

因为在中国的黑人有问题,所以和黑人谈恋爱的她也是一个问题。

于是自认为正义的一方,不能坐视不管,而他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把私信截图转发出去,号召大家来一起DISS她!

而这一切都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

网络暴力,一场名为“正义”的死刑

而后大批网友涌入,又在微博中挖掘出更多的罪证,通过她晒出的与男友的照片和对于性的大胆不避讳,都被拿来大作文章,说她作风不正派,一定不是正经姑娘,将来肯定是要被黑人甩了之后找中国人做接盘侠的。

于是,她的微博被瞬间淹没。

铺天盖地的辱骂和威胁不断朝她涌来,事情随着时间消逝不断发酵,关键词被顶到了热评,那些人开始人肉她,挂她的家庭住址,说话句句带生殖器官。

她说,她害怕了。

网络暴力,一场名为“正义”的死刑

在这滔天的骂声中,女孩默默的删除了账号,清空了内容,消失了。

她在这个号称平等公开的社交平台上,被抹杀了。

网络暴力,一场名为“正义”的死刑

他们从屏幕里伸出刀子,开始了一场大型的“集体谋杀”。

而对于这一切会对当事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他们并不在意。

而是仅仅当作一次茶余饭后的消遣,一次酣畅淋漓的解压行为,然后很快又会将目光转向下一个对象。

就像是电影《无问西东》中的那个场景,当王敏佳被批斗的时候,因为师母的一句话,一群围观群众就瞬间群情激奋,冲上台前对一个陌生的姑娘喊打喊杀。

批斗会上那些对王敏佳暴力相向的人们,就如同这些网友们一样,不了解事情真相的事情就跟风。

最为可怕的是,在杀了人之后,他们又能够轻松的放下凶器,念叨着“下雨了该收衣服了”平静的转身离去,回家洗衣做饭,恢复原本的生活……

平静的就像是什么都未曾发生过一样。

网络暴力,一场名为“正义”的死刑

当暴民们恢复平静的时候,当事人却无法从这个事件中走出来,她的生活再也无法复原了。哪怕时间过去,那件事依然会在她心里形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她也许再也不敢轻易在网络上发言,因为害怕自己会因为一句无心之言成为众矢之的。

而这些,并没有人关心。

这冷漠比残暴更可怕。

在如今流量为王的时代,互联网上几十分钟传播量几十万不足为奇。

人的八卦欲望和窥私欲望让这类曝光人肉话题自带流量,人们往往就在还来不及分辨真伪的情况下就毫不犹豫的转发各种“一手消息”。

不过就是一秒之内的点击转发,图的就是一个新鲜热辣的消息,根本没有人在乎消息的真实性。

网络暴力,一场名为“正义”的死刑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逻辑混乱的虚假消息被大量传播,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事件在升温发酵之后又迎来了反转。

然而可悲的是,辟谣的消息的转发量比起虚假消息来说,传播量少的不是一星半点。

南京南站猥亵女孩事件中,无辜被所谓“同学”和“知情者”曝光的李炳鑫,在被全网围攻人肉的情况下百口莫辩,私信要求传播者澄清也遭到了拒绝。

走投无路的他,只得连夜赶发了一篇声明,发在公司的自媒体账号上,舆论风向才开始有了转变。

网络暴力,一场名为“正义”的死刑

而此时,谣言已经传播了12个小时。

可悲的是,这又被某些网友质疑是一次炒作。

当警方公布嫌疑人,洗脱罪名之后,过分“好心”“正义”的网友们再次散去,却没有人认为自己该为此道歉,大家似乎都自动忽略了这场因轻信谣言而产生的“讨伐”对李炳鑫造成了怎样不可磨灭的伤害。

他在文章中写道:在这件事上,我没有网络被遗忘权,也不知道如何去“被遗忘”。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泛滥的善良,缺的是理性和克制。

其实我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网络暴力。

很多年前,微博刚刚兴起,在家看了一档综艺访谈节目的我,在微博写了几句评论并附带了节目截图。

评论里对其中两位女明星的表现做了一点对比,表示自己还是更喜欢A在节目里的表现。

作为一个微博小透明,完全不知道因为这么一句话将引起一场恶战。

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我的微博就沦陷了。

不到半个小时,我收到了几十条微信,数百条回复,铺天盖地的辱骂朝我劈头盖脸的砸来,随着粉丝们不断的转发,我的手机响个不停,很快就热得发烫。

网络暴力,一场名为“正义”的死刑

我现在都还能想起当时无助茫然的情绪,我对某位明星并没有恶意,但如沼泽一般的谩骂声让我接近崩溃,朋友劝她不要再看那些私信,但不休止的红点时刻都在拉扯她的神经。

有人劝我,还是把微博删了吧,这些粉丝就是为了控评,每天在社交网络上搜索关键词,遇到说坏话的就怼到对方删微博才肯罢休。

我偏不,凭什么呢?

错的又不是我

「有气没有地方出,不能骂周围的人,不想惹麻烦,别人都觉得我和蔼可亲的。但是网络就不一样了,在网上看谁不爽就骂谁,也不用承担责任和后果。

这是很多网络喷子的真实写照,当人们意识到在网络上攻击他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时,心中的恶就会被完全释放出来。

一发不可收拾。

网络暴力,一场名为“正义”的死刑

自由、开放、匿名,赋予网民的是一种放纵的存在感,似乎谁都可以一针见血,谁都可以肆意对任何人、任何事做出至高无上的裁决。

人性在网络上放大,而又聚焦为一点火光在现实中燃起烈焰。

试问,有多少人在转发一条微博的时候,会想着要去确认下事件的真实性,会想一想自己一秒钟就能按下的“转发”按钮是否会对别人的命运造成不可逆的扭转?

有人说:以众怒之名去惩治一个不相关的人,甚至真相都可以弃之不顾

这不是正义,是私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