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婆婆不总是给孩子吃东西?

超爱霖


相信很多爸爸妈妈很能理解上面提问中所提到的问题。这其中涉及到的是一个宽广的领域-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是指在生活中长期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或者部分交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在相关的亲子论坛中会发现一系列由于隔代教育引起的生活细节数不胜数。其实说到解决办法,若有可能的话由父母亲自抚养孩子是最佳的选择,不然解决了一件还有无数教育理念的冲突。如若条件所限制必须由爷爷奶奶帮忙或者全部带孩子,也可以尝试一些解决的方法。在此我们先探讨一下隔代教育所普遍出现的现象与问题,最后再针对这些 问题进行的一些解决办法。

全国范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 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在上海,目前0 -6岁的孩子中有50% - 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孩子多达70%。隔代教育己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转型,各行各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年青人肩负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加倍投入工作不断充电,争取事业成功,另一方面又要养儿育女的家庭责任。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就成为抚养孩子的最大难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尽管他们对独生子女期望值很高,也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自己父母来带,这是隔代教育现象日渐增多的主要原因。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认为,做家长的,特别是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王极盛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

在李石华2009年出版的《隔代教育》一书中提到隔代教育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一:容易形成溺爱

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二:思想观念陈旧

许多祖辈家长不顾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三: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

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因此,年轻父母不管怎么忙,也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有一项资料显示,中国有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教育有关。有不少问题少年从小都是由祖辈家长带大的。当前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时,结论也是在隔代教育和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呈高发状态。

若想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实其实便是观念的冲突。祖辈家长和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思想认识应统一。两代人往往对教育孩子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如年轻一代比较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和个性发展,而祖辈家长们则看重做人的道德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虽然祖辈家长对孙辈有溺爱娇惯的毛病),这就需要两代人相互沟通,统一认识,择善施教。还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教育方面的分歧,维护孩子父母的威信。祖辈家长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

前段时间在学校兴趣班门口接孩子放学时刚好看到一个两岁多的孩子跟在一个妈妈的后面哭闹想让妈妈抱着她走,妈妈跟孩子说前面就到了,你要学习自己走,不是靠在这里哭。妈妈会等你一起慢慢走,但不会答应抱着你走。结果就是孩子一直哭闹,妈妈则一直引导着她自己走,哭声也没能让妈妈妥协。而此时我的妈妈就在我的旁边,也同样看着这一幕。从此以后在我自己的家庭,孩子再提出无理的理由以哭闹为要挟,我再跟父母去沟通这一问题时提到这一幕时变得不再是那么难以统一观念。

关于隔代教育问题就在于如何让两代人的观念相对统一。其实对于老一辈来说,他们是习惯于几十年的思想,虽然明白时代的发展不再是几十年前,但习惯的力量让这些变得根深蒂固。要努力打破的但是一种习惯的思维,让老一辈能更多看到其它家庭在育儿方面的做法。

在可能的情况下让长辈能多接触到其它的家长的育儿观念,例如接送孩子时可能让老人家一起去,甚至可能早一点去晚一点回,这中间可能由自己为主导跟其它家庭聊聊育儿的观念,让长辈在中间听。学校一些家长会也可带长辈一同参加,找一些育儿的视频、讲座给老人家观看,孩子生病时也带长辈一起陪同孩子去看医生亲自听听医生关于孩子在医学方面养育的建议-----

总的说便是让老一辈多点接触现代的育儿观念,虽然不可能完全解决冲突,但确实能很大程度上进行改善。

退一步说,如若可能确实自己带的好,如若条件不准,当观念冲突时,也退一步体谅一下老人家,爱了你一辈子,在人生晚年时也不忘发挥余热帮着你,虽然方法不一定好,但这一份爱总没错。感恩他们所做的一切,也教会自己的孩子对亲人的感恩,这也许是更有价值的事。


亲子课堂始发站


俗话说,万事皆有因,有因必有果。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奶奶觉得你没吃饱🤭,因此婆婆总给孩子吃东西,也是有原因的。

妈妈觉得孩子冷是因为大部分女人体寒畏冷,对自己的心肝宝贝,自然总怕冻着了。而奶奶总觉得孩子吃不饱也和老人小时候所处的环境有关,奶奶的童年记忆就是在饥饿中度过的,所以才总觉得孩子小时候容易饿,其实都是个人体感引发的感受转移式的关爱,都是为了孩子好,首先要能够理解,体谅,不要一开始就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样无论对家庭关系还是孩子,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那么问题究竟应该怎么解决呢?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千万要冷静,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去想办法解决,不要把矛盾扩大尖锐化,否则适得其反,也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例举以下三种情况,看看是否可以帮助到你解决问题。

第一种情况,如果婆婆有文化,又比较开明,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那么可以找机会和婆婆坐下来好好的聊聊,把科学喂养和实际情况和婆婆说清楚,提出自己的观点,征求婆婆的意见?如果婆婆能够接受就皆大欢喜,解决了问题,不要憋着心里呕气,也不说清楚,而婆婆莫名其妙的就成了“背包”的那个人。如果婆婆也有文化,但性格比较强势,不肯认同你的观点,建议千万不要硬碰硬,换一种方式,学会借力。首先求助周边有一定人缘或者威信的而且认同你的观点,并且热心愿意帮助你的人,然后假装无意的引荐给婆婆,借助她人的家常话劝婆婆改正不好的习惯。这样即给婆婆了面子,也给自己找了帮手,当然一定要记得感谢这个热心人,同时也要多在她面前多提婆婆的优点,同样借力调和与婆婆的关系。

第二种情况是没有文化,但是为人纯朴,一心就想多帮帮孩子的婆婆,这样的情况也很好解决。但是任何事都不要妄想凭一己之力去解决,也同样要学会借力,寻求爱人的帮助,在问题的描述上一定要客观,得到爱人的肯定的和支持,一起和婆婆沟通,共同商议正确的喂养方案,在讨论的时候自己一定要多提建议,并拿出科学的证据,但最后一定让爱人或者婆婆来总结,最后得出的方案才更容易得到爱人和婆婆的认可和支持。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让多数儿媳妇控诉无门,没有文化又自以为是的婆婆,碰到这种情况,我想先抱抱你,给你一点安慰,因为我知道无论是在孩子的问题上或是生活的锁事中,你一定都承受了很多的委屈,而这样的委屈你一定不想让孩子来承担,所以你一定要坚强的挑起孩子的教育重担,尽量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教会孩子辨别正确的、合理的问题解决方式,教会孩子学会拒绝不正当的方式,同时一定要学会灵活的处理矛盾,多肯定和表扬,人人都需要被需要、被认同,有些时候,理解和认同很容易就把对方拉到你的这一边,与你一起来承担生活的担子。

人生不易,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千万不要让生活的负担磨擦出你心中的怒火,因为这把火,不但可以烧毁家庭,还会害了孩子一生。生活不易,要学会笑着面对,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和幸福的家庭环境。


南南的美好生活


这就是所谓的隔辈疼吧。婆婆对孙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甚至超过了孩子的父母。

但是因为是两个时代的人,难免有代沟,而且很多时候婆婆对于育儿知识不是很懂。在照顾孙子时还是按照老一辈思想。比如怕孙子冻着、饿着。吃饭总嫌吃不饱,穿衣永远不嫌多。

其实,才一岁多的宝宝,母乳喂养基本差不多了,可以适当添加鸡蛋羹,米粥等容易消化的食物。这么小的宝宝不能随便吃糖果,大量的水果等,毕竟宝宝的肠胃太娇弱了,容易消化不了。

我婆婆帮我照顾宝宝的时候,常挂在嘴上的口头语是“宝宝饿了吧?”“宝宝是不是饿了啊?”我知道她对宝宝说这些话是给我听的。一般我不不多说什么,只是按照我的方式喂养。

有次我下班回家,发现垃圾桶里有雪糕纸,我猜是婆婆偷偷给宝宝吃雪糕了,我很生气,就对婆婆说,不要给宝宝吃冷饮,宝宝才2岁多,太小了,不适合吃。婆婆说,我看人家小孩都吃冷饮,又不是经常吃,有什么关系?我心里虽然不快,又不好意思跟她吵,只是再次跟她说小孩不可以吃冷饮,婆婆不置可否。

两天之后,我下班回家时,一打开门,发现宝宝手里拿着雪糕,正在舔着吃得欢,这次我真的气极了,一把夺过宝宝手里的冷饮扔进垃圾桶里,一遍骂宝宝。宝宝大声哭闹,非要去垃圾桶里把雪糕捡回来,被我严厉制止。婆婆看我真的生气了,也自知理亏,没有再说什么。

那次事件,我承认对婆婆不是很尊重,直接把冷饮扔进垃圾桶,没有顾及她老人家的感受,但从那次之后,我再也没有发现婆婆随便给宝宝东西吃。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婆媳之间的不快也慢慢烟消云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