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非正義的申訴,竟然贏了

社會的穩定運行需要正義,正義的力量大於非正義,社會才能較穩定運行,人們訴諸正義的正常途徑在今天的法治社會里是法律的公平正義,法律若是失去了正義,人們將離心離德,歷史上公平正義大約很少,以至於人們那麼喜歡“包青天”。

專制封建社會“正義”往往會偏向有權勢的人,而那些沒有權勢的人都是非正義的“刁民”,生活在當時,難過沒用,憤怒也沒用。

一場非正義的申訴,竟然贏了

唐肅宗時代發生了一件案子,牽涉到了皇帝,主持正義的正直大臣被統統處理,貶官的貶官,發配的發配。

申訴,是不可能的,皇帝就是法律。

事情是這樣的:一個管馬的小官張揚跋扈搶劫平民,縣裡的官員都不敢管,有一次他又在大街上搶劫,縣令忍無可忍當場抓住審明白罪行砍掉了他的腦袋。

這本來是一件很合乎法律和道理的平常案件,可是這個人稍稍有點“關係”,於是事情變得麻煩起來。

強盜的妻子開始上訴,天天在衙門口哭天喊地,要求平反,硬說自己的丈夫不是強盜,縣官亂搞,枉殺了好人。

原來強盜和當時權宦李輔國有點關係,其妻子找到李輔國,希望幹掉縣令,李輔國想起當年的往事有心偏袒,說:“你去衙門口嚎去吧,我讓人幫你。”於是下令讓監察御史孫鎣(ying)重審,並有意無意間暗示他翻案。

李輔國,盡心盡力侍奉太子李亨,安史之亂後攛掇李亨即位的從龍功宦,被授予軍職,深受李亨的寵信,當時國家的事半數取決於他,權勢熏天。

一場非正義的申訴,竟然贏了

孫鎣經過仔細審理,發現原案並無半點冤情,完全是潑婦罵街,胡說八道,於是上報說維持原判,被告縣令無罪。

李輔國一看不行,又換一批人,讓御史中丞崔伯陽、刑部侍郎李曄、大理卿權獻三司會審,三個人經過嚴格過篩,發現原判毫無問題,一樣維持原判。

李輔國內心焦躁,心想:這幫人不知道咱家心裡咋想的麼?看來是不想混了。

又找來一個人,侍御史毛若虛來審理,這次找對了人,此人看完案子也覺得沒啥問題,可一想前面兩批人都說沒事兒了,為啥還審啊?於是他猜到了李大宦官的心意,為強盜翻案,說縣令亂殺好人。

李輔國得到消息後甚為高興,可算是有明眼人了。

前面兩批審案的人聽說毛若虛竟然敢翻案,氣到不行,崔伯陽馬上去找毛若虛理論,大罵毛若虛是個王八蛋,毛若虛一看形勢不妙,趕緊跑到宮中,被皇帝藏在了宮裡。

崔伯陽緊追不捨,跑到皇帝面前大罵毛若虛是個王八蛋,沒想到皇帝也不是個好鳥兒,把崔伯陽大罵一頓趕出了皇宮,並馬上下詔書將崔伯陽、孫鎣、權獻全部貶官至縣尉。

一場非正義的申訴,竟然贏了

宰相李峴聽說皇帝腦子不清楚,趕緊進宮進諫,皇帝哪裡肯輕易承認自己的錯誤?看著李峴道貌岸然的數落自己,心裡好難過:這些大臣果然沒有李輔國善解人意,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你和那三個人一起滾蛋吧!

李峴就被趕到蜀地做刺史去了。

於是一個潑婦靠著權宦硬是打贏了一場毫無正義的官司,而唐王朝的人心也是這麼一點點失掉的,安史之亂只是開始,往後的日子藩鎮割據將徹底整垮大唐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