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殺胡雪巖(下)

上海市場生絲成交清淡,買賣雙方僵持了整整3個月。此時雙方較量的就是資金的實力了。

獵殺胡雪巖(下)

1995年2月27日,英國中央銀行宣佈英國商業投資銀行——巴林銀行因經營失誤而倒閉

怡和洋行可不是一般的洋行,它的後臺大老闆乃是17大國際銀行家族中起家最早、勢力最大的英國巴林銀行。在19世紀,巴林家族號稱是“歐洲第六大強權”,其發跡比羅斯柴爾德家族更早,在國際金融領域曾是無可爭議的老大。有此強援,怡和洋行在與胡雪巖的對峙中,始終處於不敗之地。

而胡雪巖的處境卻開始不妙了。要知道維持價格控制需要高昂的成本,對加盟絲商的利益補償、高價收購生絲、提高定金比例、不菲的貨棧費用、巨大的融資成本、運輸、保險、人工全都要錢。驚人的資金佔用使得胡 雪巖的現金流處於日益脆弱的危險之中。

早已將這一切看在眼裡的北洋派干將盛宣懷開始行動了。胡雪巖與盛宣懷並無太深的個人恩怨,只是各為其主罷了。胡雪巖的後臺是當時的兩江總督左宗棠,在平定新疆叛亂的過程中,胡雪巖作為其總後勤,運用自己阜康錢莊的信用和金融網絡,於1867年首創以海關關稅為抵押向洋行和外資銀行舉債,14年中為左宗棠的軍事行動融資1600萬兩白銀,為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歷史殊勳立下了汗馬功勞。1883年讓他陷入絕境的50萬兩匯豐銀行債務,正是他以自身信用為收復新疆的戰爭債務所做的擔保,如果政府的錢不能準時到位,他將不得不自己掏錢墊付給匯豐銀行。

獵殺胡雪巖(下)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政治家、外交家,晚清重臣。

盛宣懷的後臺自然是北洋大臣李鴻章。李鴻章與左宗棠的矛盾天下皆知。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出現了嚴重的邊疆危機。中國的西北方向,中亞的阿古柏利用當時中國西北地區的民族與宗教矛盾,在英、俄等列強的支持下,侵入新疆成立了所謂的“浩罕國”。不久俄國軍隊佔領邊防重鎮伊犁,西北塞防形勢危如累卵。同時在中國的東南方向,日本又挑起了侵略臺灣地區的嚴重事端,中日之間戰事一觸即發。“太平天國”十四年戰爭之後,清朝府庫一貧如洗,國家財政已無力同時打贏兩場戰爭。可是李鴻章所代表的“海防派”主張強化海軍為優先要務,為此不惜放棄新疆;而左宗棠堅持“塞防”絕不可廢,應該毫不猶豫地對新疆叛亂進行武力征伐。而雙方矛盾的焦點就是“籌餉”問題,如果朝廷決定“海防”優先,則鉅額的資金將流進北洋派的勢力範圍,而確立“塞防”國策則左宗棠必然實力大漲。這是一場關乎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尖銳較量。

最終,左宗棠勝利收復新疆全境,其聲望與地位一時壓倒了李鴻章。此時中法戰爭又陰雲密佈,左宗棠再次主戰,李鴻章再度主和。李鴻章生怕大筆資金再度流入主戰派手中,致使北洋系經費來源不足,因此決定發動“倒左”攻勢。打仗打的是錢糧,欲制住左宗棠,必先廢掉左宗棠的“錢袋子”胡雪巖。

獵殺胡雪巖(下)

1878年1月2日(光緒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左宗棠收復新疆

盛宣懷要徹底搞垮胡雪巖並不是件簡單的事,他的能量也僅限於截斷北洋系控制下的上海道應付給胡雪巖的50萬兩欠餉,這筆錢正是朝廷償還匯豐銀行的欠款。而胡雪巖由於用阜康錢莊的信用為朝廷向匯豐借款,如果朝廷遲付他就必須墊支。不過胡雪巖畢竟是玩金融的,身在上海的資本市場中心,無論是向匯豐銀行提出貸款展期,還是向其他外國銀行拆票,或者向上海錢莊票號同業拆借,亦或將價值近千萬的生絲進行抵押貸款,更何況他還有上萬畝的土地、莊園等不動產,以及20多家典當鋪、連鎖票號和胡慶餘堂藥店等龐大經營性資產,籌措50萬兩銀子並不是件太難的事。

因此,盛宣懷不僅需要掐斷胡雪巖的官府資金來源,更需要斬斷胡雪巖在資本市場上的一切融資通道,而這絕不是盛宣懷能搞定的。他必須聯合上海金融市場上真正的大腕,才能向胡雪巖的背後捅上這致命的一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