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时期李鸿章手下有多少兵力?

历史漏砂


甲午战争时期李鸿章手里掌握了当时中国最为精锐的全部军队,这些军队包括北洋海军以及淮军,这两支军队是维护清王朝统治以及抵御外国侵略的主力。虽然当时清王朝全国的军队号称有近百万但是那些军队都是老式军队,主要是八旗和绿营,这两支军队承平日久,虽然经过洋务运动装备有所改变,面对国内叛乱还可堪一用,但是面对外国侵略者则是很少有什么傲人的战绩,因此李鸿章在进入朝廷中枢以后把强军作为头等大事来做,可以这样说他一辈子都在把强军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他明白国家想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内外部环境。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甲午战争时期李鸿章手里的主要作战力量。

首先就是海军,甲午战争时期北洋海军有十艘主力作战舰艇,分别是:定远舰,镇远舰,经远舰,来远舰,致远舰,济远舰,平远舰,超勇舰,扬威舰,总排水量29970吨,大小火炮共188门,平均航速15.9节(后期由于缺乏维护至战前平均航速只有8节),船员2133人。辅助舰艇12艘,分别是:镇东舰,镇西舰,镇南舰,镇北舰,镇中舰,镇边舰,康济舰,威远舰,泰安舰,镇海舰,操江舰,湄云舰,这些舰艇属于炮船,总排水量6336吨,大小火炮71门,平均航速8.8节,船员1019人。其他的还有鱼雷艇十五艘以及六艘水雷艇等。

陆军方面总共49营,分别是:盛军18营,人数九千人,将领卫汝贵,驻地天津小站;铭军12营,人数四千人,将领刘盛休,驻军大连湾;毅军十营,人数四千,将领宋庆,驻地旅顺口;芦防淮勇四营,人数两千,将领叶志超(叶志超被称为逃跑将军,在平壤之战中叶志超不战而逃,致使清军大乱,清军在日军的追击下伤亡惨重),聂士成(聂士成曾参加抵御八国联军的侵略战争,在战争中作战英勇,在天津保卫战中被敌人炮弹击中身亡)驻地芦台北塘山海关;仁字虎勇五营,人数两千五,将领聂士成,驻地营口;总人数21500人。

这些军队构成了清军在甲午战争时期抵御日本入侵的主要作战力量,也是李鸿章唯一可以直接调遣指挥的军队,淮军在甲午战争中初期也取得一些胜利,随着战局的不断恶化,淮军也就失去了抵抗意志作鸟兽散,战后清政府在天津组建新军,袁世凯重新召集淮军旧部,这支军队再次成为清军主力,后来逐渐成为袁世凯的私人军队。北洋海军覆灭以后清政府后来又花重金重新组建了北洋水师,但是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在随后的岁月中重建后的北洋水师再也没有任何作为,1909年清政府改组国内海军,北洋海军被编入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自此北洋水师成为历史!


李帅领


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军帮助镇压,李鸿章派清军1500人前往朝鲜,同时早已觊觎朝鲜的日本,也立刻出兵8000人赶往朝鲜,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日本此举立刻激化了中日矛盾,于是中国再度增兵朝鲜,1894年7月25日,日寇突然袭击中国运兵船,就此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朝鲜东学党
这个时候清朝驻扎在朝鲜的大臣,正是李鸿章的学生袁世凯,战争爆发后,驻朝事务基本上全权由李鸿章负责,虽然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总共动员了兵力六十万,但是这些军队并不是全权由李鸿章指挥的,并且也不是全部投入了战场。李鸿章手下主要是北洋水师和直隶部队,陆军总共也只有两万多人,北洋水师在最初的战斗中出动了12艘主力战舰,这些是归李鸿章统领的,可搭载的乘员也不过才两千多人。

甲午海战时的李鸿章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总计动员了兵力二十万,海军和北洋水师一样,动员了主力舰艇12艘,如果我们就此看来,清军在海上和日本可以说是势均力敌的,在陆地上是绝对占据优势的,然而战争并不是看数据就能说明白的,清军入朝鲜的部队,从一开始就面领着一个问题,以少打多,部队分散。

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和日军首次交火是在牙山战役中,在这场战役中清军的投入兵力3000多人和日军4000千多人交战,清军伤亡两百多人后战败。后来到了在朝鲜战场比较重要的平壤战役,这一场战役清军汇集了进入朝鲜的所有主力,在这场战役中,清军加上外围的兵力达到了1.6万人,日军集结了2万部队进攻平壤,在经过了进两个月的防守后,清军伤亡两千多人,平壤失守,清军撤回中国,所有陆地上能让李鸿章指挥的军队真的非常有限。

平壤战役

我们在来看看甲午海战,在黄海海战时,北洋水师重创了日军多艘军舰,日本军舰也重创了扬威、超勇二艘舰艇,可以说打了个势均力敌。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10艘军舰,8艘附属舰艇,再次和日本联合舰队交战,北洋舰队"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被毁,数千名士兵阵亡,清政府慈禧为首的一党主张和谈,李鸿章和翁同龢交恶,也导致北洋水师没有得到任何增援,李鸿章误判形势命令北洋水师入威海卫港内,结果日军登陆成功后,北洋水师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甲午中日海战

所以在李鸿章手下直辖的军队非常有限的,除了整个北洋水师之外,能动用的陆军只有不到两万人,并且一直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而放到整场甲午中日战争之中,清军从全国调兵后,最多时投入战斗的军队也不过才二十余万,但是由于兵力分散,荒于训练,最后仍然被日军击溃了。

威海卫炮台布防图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玄坤文史


李鸿章初建的淮军,有了14个营头的建制(每营正勇505人,长夫180人,共685人)。李鸿章采用一系列招降纳叛,兼收并蓄的措施,扩充实力在掌握地方实权后,他在江苏大力扩军,使淮军在2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


转眼一生


1、陆军。 清在甲午时期,八旗、绿营已经腐朽不堪,勉强可做地方维持治安只用,全无作战能力,实际可用主要是各地练军和勇营,甲午战争爆发前,中国各省练、勇两军人数三十四万九千七百人。其中淮军约4万,装备较好,有当时先进的连发步枪、加特林机枪、火炮等,其他部队责装备差距很大,有装备进口枪炮的,有使用老式火枪的。 日军在维新以后,已经建立了比较先进的陆军体系,1893年有7个师团,约7万人。但是借助动员体系。甲午时期日本陆军实际有二十四万零六百一十六人,夫役十五万,战斗兵力略少于清军。装备主要是国产的单发步枪和75毫米火炮。



2、清军人数虽多,号称百万,但是实际有战斗力的部队不过35万,略多于日本的24万,考虑到各地驻防、调动上的困难,实际用于一线的,还不如日军投入一线的17万多。 清装备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部分部队装备了较先进的武器,但是多数部队装备还比较落后;二是各部队甚至同一部队,都装备了好几种口径的步枪,补给困难,各部队需要建立自己的后勤补给体系;三是清军由于多用于镇压国内起义,所以火炮装备比较重视轻便性,装备火炮多为37毫米过山炮。而日军的单发步枪虽然不如清军的连发枪,但是总体水平和清军平均水准相当,而且口径统一,便于后勤补给,同时日军的炮兵部队已经向西方学习,统一装备了75毫米火炮,炮兵火力远超过清军。 日本已经完成近代化的改革,军队建立了参谋体系,统一制定战略、统一指挥。而清军则甚至连统一指挥都做不到,没有统一的司令部进行战略制定、协调,战场上甚至出现了地方官员为保护本地利益,将部队调离战场的事情。更不要说双方军官对于现代战争的认识了。



3、海军 。清末经过几次海防大议,清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等几支近代水师,但是除北洋已经成军外,南洋、福建在中法战争中遭受重创,之后又缺乏资金支援,已经破败不堪,不堪作战,同时南北洋互相对立,也不愿参战。而广东水师虽有两广总督、李鸿章的哥哥统辖,愿意参战,但是除3艘巡洋舰外,其余多为炮艇,无多少战斗力。 双方实际可用兵力清军有铁甲舰2艘,巡洋舰11艘,鱼雷艇12艘,加上炮舰等总吨位41200吨,日军有铁甲舰、半铁甲舰3艘,巡洋舰19艘,鱼雷艇37艘,加上炮舰等59000吨,日军略占优势。同时北洋海军成军较早,各舰到甲午时已经老旧,而甲午前清由于财政紧张,停止外购军舰军火两年,北洋各舰保养、军火都严重不足,而日本有多艘军舰都是战前刚刚完工,装备了新式的中口径速射炮。

所以总体实力上,海军也弱于日本。


流云君


兵不在多,将不在逛,心态和目标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