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各国都称王了。那么周王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呢?

历史小知


西周之时,周武王选择了分封制作为西周的政治制度,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交通又不发达,很难管理这么庞大的疆域。另外,当时的诸侯并非只有周王室一路,还有很多的其他诸侯,周王室只是作为其中最大的一支。

因此,与其说是周武王选择了分封制,倒不如说是当时的情况选择了分封制。

这样的制度,在一开始确实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然而随着周王室的昏庸统治,周王室的力量开始了逐渐的下滑。

无论在什么时代,武力永远是最重要的,它可以仅仅作为威慑,但不能没有。而周王室在接连失利以后,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在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更是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大片土地。从此以后,周王室的权威就一去不复返,再也无力支配众诸侯了。而我们也把这种现象称为礼乐崩坏。

到了战国时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因为在这个时期,前有三家分晋事件,后有田氏代齐事件,这两件事情严重地影响了周王室的权威,也刺激了诸侯们吞并土地的欲望。

在各国相继展开变法以后,周王室更是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最终,战国七雄相继僭越称王,周天子也彻底成为了摆设,其消亡只剩下时间问题。

秦庄襄王时期,六国再也抵抗不了秦国的侵略,于是秦庄襄王就顺势将东周灭了。周王室也就此彻底成为了历史。


品茗论史


春秋到战国是有三家分晋为标志的,魏、赵、韩晋国大夫联合起来消灭智氏后瓜分了晋。此时的魏、赵、韩只是晋国大夫,春秋时期的爵位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而这三家想要在当时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爵位。虽然周天子是摆设,但爵位的分封必须要有周王朝的认可和印绶的颁布。不然像齐国和燕国这些当时周文王分封的诸侯在地位上就不平等了。这是周室第一个作用,就像去一个无关紧要的机构去盖个章,只有他有你不去还不行。那为什么后来的诸侯直接跳过周室称王了呢?比如齐国开始封地的时候是个侯爵国,可为什么到后来一跃成为王了呢?当然等一个称王的是楚国,楚国当时只是个子爵。不招周室待见,中原五国更不理他。进入战国后,各个诸侯以带甲多少,地盘多大为准则,弱肉强食。那个时候周天子也没有威胁,主要是对诸侯没有武力威胁。最关键是,谁都不愿意成为第一个破坏礼仪的人,怕招到众国围殴。只有到了战国后期秦国强大了,长平之战后再也没有对手。在范雎的蛊惑下秦召王才灭了周室。其实三家分晋后周室就应该灭亡,只是那个时候周天子还有一点点的作用,各诸侯才让他苟延残喘了一百年。

以上是个人见解,不是复制粘贴过来的。如有不对还望指出。


慧云筝


首先大家要知道春秋战国本就是一个时代的两个阶段,即把西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时间并没有改旗易帜的标志性事件,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甚至都不知道后人会以“春秋战国”命名他们的时代。对他们来说活在周朝更贴切。中国名义上的统治者仍然是所谓的周天子。

当然春秋和战国还是不一样的,如果你采访春秋战国之交的百姓,他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周天子越来越不受诸侯待见,原来还有几个诸侯隔十年八年朝见一下。现在基本没人搭理他了。


历史的瞧客儿


表面上还是保持了天子的地位,各诸侯国还是假惺惺地保持着“周礼”,即使是要称霸天下,还是要请周天子封侯的,譬如分晋的韩赵魏,譬如代齐的田氏。


五月早晨


这事儿就是周朝的制度问题了,春秋和战国时期,周天子基本被架空了。不过司马光认为周朝真正的衰弱是从三家分晋开始的


dongzengtao


名义中的王中之王,其实就一孤家寡人


小刀够快


周逐渐被削弱被蚕食被吞并,最后剩下一小块中央所在地,称为“成周”,后来被吕不韦所灭。


颜回1999


导语:

最近英国脱欧的事情,比较惹人眼球,其实从当年英联邦的状态,就可以看得到周天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状态。

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工业技术领先世界,他凭借自己强大的航海和军事优势,开始了自己争霸世界的旅途。于是乎一系列的国家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比如说印度、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等等。

当时的英联邦帝国几乎占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领土。而英国女王更是成为了这些诸多殖民地国家的国家领袖。可是伴随着这些殖民国家开始相继独立,英国失去了对它们的控制权。所以英国女王现在虽然还是英联邦的领袖,却只有了象征性意义了。

周天子也是一样,西周时期的周天子,那是一言九鼎的。烽火戏诸侯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得出周天子在天下诸侯心目中的地位。可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天不如一天,直到彻底消失在了历史当中。

01周天子的权威,毁灭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是西周王朝最后一位天子,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说过。周幽王比较宠爱妃子褒姒,所以就废掉了自己的王后以及太子姬宜臼。

  1. 褒姒虽然是一位美女,可是有一个怪毛病,不怎么爱笑。为了逗褒姒笑,周幽王不惜点燃了烽火,意思很明确,烽火升起以后,天下诸侯看到了都要前来搭救周幽王。因为周幽王是天子,是天下共主。
  2. 但是这件事却是假的,所以当时各国的诸侯非常生气,认为天子是在耍他们。等到下次犬戎人打过来的时候,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这一回哪个诸侯都不愿意前来搭救周幽王了,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周幽王在耍他们,没有放在心上。
  3. 于是周幽王就被犬戎人给杀了。这故事虽然非常经典,但是我觉得这里面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周幽王废掉的王后和太子,其实并不简单。

他的王后申后有一个脾气暴躁的父亲申侯,申侯得知自己的女儿和外孙被废了以后,于是就联合了犬戎,杀掉了周幽王。事后,申侯和诸侯们将周幽王的儿子姬宜臼立为周平王,历史进入东周时代。

而周平王开始,周天子就失去了原有的权威,诸侯王们再也不听从周天子的调遣,各自为政。我认为这件事背后,极有可能是申侯联合诸侯王们发动政变,夺取了周天子的权威。

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史记》

至于周幽王的荒谬问题,其实并不是西周消亡的主要原因。历经数百年时间,诸侯王们已经有了独立的想法,这个时候只是找到了推翻周天子权威的借口而已。

02战国时期的周天子,实力非常弱小。

伴随着周天子权威的削弱,各地的诸侯们都开始发展自己的力量。不仅扩大地盘,兼并周王室的百姓,而且不再向周王室进贡。

五十九年,秦取韩阳城负黍,西周恐,倍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令秦无得通阳城。秦昭王怒,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於周。---《史记》

一直到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实力范围已经缩小到比战国七雄任何一个诸侯国都要小的地步。周天子再也没有过去的威仪,几乎形同虚设。

  • 尤其是在周赧王时期,周王室所占据的领地只有王畿一带,也就是洛阳附近的地区。这里是周朝的都城,周王室集体居住在这里。
  • 王畿之地虽然小,却依旧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周赧王、东周公以及西周公三人分别管理。周赧王本人是管理着象征天下的九鼎,所以秦昭襄王一定会找他麻烦。
  • 当时每个诸侯国都不把周赧王放在眼里,可是没有哪个愿意做消灭周天子的事情。毕竟舆论导向的问题,周天子毕竟是天下共主,不是你想要消灭就能消灭的。没有足够的实力,一定会成为其他诸侯国讨伐的对象。

所以就算韩国距离周王室最近,他们却丝毫没有想过对周王室动手,甚至与他们结盟,共同对付秦国。

而秦国当时已经强大了起来,秦昭襄王才不会在乎那些流言蜚语,他认为这个时候正是灭亡周王室的好时候,因为他要称帝了!于是乎周赧王就被秦昭襄王给灭了,周朝彻底消失在了历史上。

03分封制必然会对中央集权不利。

夏商周时代,基本都是沿用了分封制度。天子将自己的开国功臣和亲属子嗣分封到地方成为诸侯王,这一块地盘上的所有百姓就归这位诸侯王管理了。

关键是,分封制度之下的诸侯国,权力实在是太大了,他们拥有完全独立的军事权、经济权以及治理权。所以在地方上,诸侯王的权威性,几乎跟天子相当。

这就会造成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地方上拥有了军队,是非常不好控制的。刚开始各地诸侯王跟天子关系很好,那还好说。

条侯使备西北,果从西北。不得入,吴大败,士卒多饥死叛散。于是吴王乃与其戏下壮士千人夜亡去,度淮走丹徒,保东越。东越兵可万余人,使人收聚亡卒。汉使人以利啖东越,东越即绐吴王,吴王出劳军,使人鏦杀吴王,盛其头,驰传以闻。吴王太子驹亡走闽越。吴王之弃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条侯及梁军。楚王戊军败,自杀。---《汉书》

可是传个几代人下去以后,谁还认识谁呢?要是遇上一两个野心家的话,那岂不就会天下大乱了吗?

比如说在西汉初期,刘邦就分封了大量的诸侯王。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之下,诸侯王的权力依旧非常大。他们占据着重要的财政资源,逐渐成为地方上强大的力量。

到了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吴王刘濞的实力太强大,不仅拥有收税、征兵的权力,甚至掌握了铸钱的权力,相当于是第二个汉朝朝廷了。

所以说分封制对中央集权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只有郡县制的大力推行,才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

总结:周王室到了战国时期,只能保证自己的温饱问题。

周天子的地位是一天不如一天,很显然他们已经失去了领导天下诸侯的能力。战国时期的周天子更是无能至极。

因为周围的诸侯国都相继变法图强,逐渐壮大了实力。相比较而言,周天子的势力范围就在不断缩小了。

他手里没有足够的军队捍卫自己的权力,只能够默默地接受天下诸侯们的欺凌。伴随着地盘的缩小,周天子还要考虑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的温饱问题。

因为地盘小了,百姓就少了,为你种地的人少了,那到手的税收自然就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周天子必须要极力维持家里的正常用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史记》

《汉书》


江湖小晓生


春秋战国,也是历史上一个比较混乱的时期,这一时期各路诸侯称霸崛起,原本统治诸侯的周天子已经衰微,影响力也越来越小,尽管那时候周天子还存在, 但诸侯之间争霸,相互结盟相互打仗,也基本没有人去顾忌周天子的意愿。

但诸侯的领土最初都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只是自己家地盘上的主人,但周天子仍旧是天下共主,虽然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共主,有的时候周天子甚至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不能保证,还得靠诸侯的救济才能过日子,着实让人憋屈得慌。

虽然如此,但是大家都不敢明目张胆的把周天子赶下台取而代之,这种情况其实就和三国时候汉献帝有点类似。 当时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做事,大家也还是不得不遵从,可袁术自己拿了一块玉玺想要称帝,最终结果呢?他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同样的,他的对手们就有足够的理由去把他趁机灭掉,竞争对手总是少一个更好。这种情况放在东周也是一样的,如果有一个诸侯国敢去把周天子赶下台,那他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不管其他国家之间有什么私人恩怨,这个时候一定会联合起来对付

他,所以,大家都还要在明面上保持对周天子的地位认可。





淡烟流水16


战国时期各国都独霸一方自立为王,周天子早己名存实亡空有虚名,临覆灭己为时不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