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寫實主義油畫那麼像照片,是否還有藝術的欣賞價值呢?

影影圈圈


超寫實主義油畫興起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是在寫實主義油畫基礎上借鑑照像技術發展起來的現代寫實油畫,又叫照像主義油畫。

超寫實油畫一經面世,即以其具像高度清晰逼真細節刻畫十分細膩纖毫畢現而受到油畫愛好者的廣泛關注。人們在讚歎超寫實油畫使寫實油畫達到新高度,繪畫藝術無止境的同時,也有人對超寫實油畫提出質疑,認為超寫實油畫跟寫實攝影看上去無大區別,但創作耗時費力,代價很大,有必要嗎?也有人認為,超寫實油畫是“工匠式繪畫”,其藝術價值值得商榷。

儘管人們對超寫實油畫一直存有爭論質疑,但超寫實油畫卻一直呈現出蓬勃發展方興未艾的趨勢,而且從西方到東方,業已成為當今油畫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這說明,超寫實油畫是很受歡迎的,具有廣大的受眾和廣闊的市場,同時也證明了超寫實油畫的價值包括它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超寫實油畫能夠廣受歡迎強勢發展,根本原因在於它是完全的繪畫藝術,它與攝影藝術有著根本的不同。其一,超寫實油畫的創作方式、工具材料和過程與傳統油畫是基本一樣的,是靠畫家手工一筆一筆描繪出來的。其二,超寫實油畫留有畫家的筆觸,這是攝影作品中看不到的。其三,超寫實油畫與寫實攝影給人的視覺審美感受是不一樣的。其四,超寫實油畫融合著畫家豐富的思想情感和審美理念。其五,超寫實油畫見證了人類手工技能技法和智慧在繪畫藝術上的最新發展。

在此,附幾張超寫實油畫和攝影作品圖片,網友可作一比較。

超寫實油畫作品
人像攝影作品



超寫實油畫作品人像攝影作品

超寫實油畫作品人像攝影作品


燈影書畫


沒有兩片樹葉是完全一樣的,同理,也沒有任何事物具備相同的意義。

超寫實繪畫雖然和照片高度相似,但是畢竟攝影和繪畫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藝術創作形式,只是從最後的呈現效果做比較顯然是不客觀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攝影越來越成熟,但攝影是不能取代繪畫的。

繪畫的起源就是為了記錄,因此畫的像是最本質的要求,但由於生產力的限制,沒有辦法做到“超寫實”,今天技術完全成熟,超寫實才有了更大的市場。

要說意義,說的直白一點,在不借助高科技的情況下,憑藉雙手可以做到非常逼真的狀態,這不就是最大的意義嘛,還要什麼自行車!完成一副超寫實作品,內心的成就感、自豪感絕對爆棚。


金小主說電影


我看了很多評論,遺憾的是都沒說在點上!

攝影是依靠感光芯片和圖像算法求全得到的,其中求光線的平均值是算法的特點之一,所以我們在照片的高光區會發現曝光過度,在暗部呈現曝光不足,於是要靠後期PS去調,但調兩端都會讓中間閾值發生不想要的偏離,除非用PS多層及更復雜的方式去實現……

繪畫的每一個色點、冷暖、明暗、純度都是經過人腦整體權衡後著色的而且每一個點(像素)都可以強調與淡化,所有圖像色點的排序與本人的修養及情緒和用時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所以,你看寫實畫是在100%的和同類(人)在交流,而照片卻是大部分在欣賞AI算法和芯片在交流,如果硬要說和人交流你也是和一位數學編程人員在交流而非藝術人士。

人參與掌控照片的環節非常有限,你前期也就停留在速度、光圈和感光值上就算是把後期也拉進來也是個總體上的處理,完全無法和畫家一筆一筆用腦將每一個色點鋪滿畫面相提並論,兩者永遠無法去比……

而我在前面提到照片高光區與暗部曝光過度與不足,在有功底的畫家手裡恰恰成了超越照片的關鍵所在,畫家可以在這裡運用冷暖色和純度色在保持同一明度的級別上下筆著色,這些區域最終會是畫面最出彩的地方。

人的高級修養可以利用強調與淡化去梳理大局及所有細微之處,正是出於人的全面思維做出的品質是工業化AI化永遠無法與之比擬的關鍵所在!


Stephen趙557


超寫實主義像照片,這個提法本身有一定商榷的地方,造成這個印象的原因在於大家對於照片的一些理解有偏差。很多人眼裡照片就是很“像”很“真實”說直白點就是圖像還原程度很高。於是很多人覺得照片拍出來會比畫出來的東西更“真實”。進而把照片默認為還原圖像的最高標準,而同樣具有一部分這樣功能的繪畫就容易與照片相比較,覺得怎麼畫也就是照片那樣“真實”吧。 但是大家如果經常拍照片就好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看景物時候感覺很美很好,可是拍照出來看卻少了那份感覺。即便是同一個地方角度看到和拍出來還是不同,於是就會有各種對攝影的技術詮釋,似乎那是因為技術的問題導致。其實這只是外部原因,深層次是因為眼睛看見和照片拍攝兩者根本區別在於信息的處理。我們所說的“看見”,是人腦通過眼睛這個器官反映信息後做出相應處理再反應出來的結果。換句話說就是其實所謂“看見”是人對信息處理的最終結果。而照相機,它只能代替眼睛器官的物理作用,而後續的信息處理是沒有辦法的,因此會有各種圖片處理軟件。 說這些,似乎跟題目沒關係,但是其實關係極大。超寫實主義繪畫,建立實在藝術家本人對景物對象的處理上。即便都是超寫實主義,不同的藝術家總會有不同的表現角度和手法。而這些表現出來的差異化和藝術家本人特點的呈現,就是超寫實繪畫的藝術性。而剛才分析照片的內容,目的也是為了說明超寫實繪畫不等同於照片的“真實”。甚至在某些層面上超寫實繪畫要比照片“更真實”的反映對象。這些,都是超寫實繪畫的藝術性所在。


無用堂主柏川


我們都容易理解,光影是無處不在的,光影遇到真實的物體(固定的空間內)會起反射作用,這又形成了另一種光影明暗效果,自然畫面看起來就更有深度,又由於“超寫實主義”油畫對色彩線條的處理更加細膩,導致連筆觸的痕跡都可以忽略不計,所以看起來要比攝影照片還要逼真,

而攝影照片是以“光影”為主要因素,它是毫無色彩可言的,更不用說有像油畫那樣的筆觸了,所以攝影照片是真正的“寫意”效果,寫意的空間效果沒有寫實的空間效果那樣的形象真實,(甚至寫意只是一種平面圖形,沒有立體感)“寫意”是抽象化,“寫實”是具象化,具體清晰的物象總比模糊不清的物象來的更逼真吧。

不過真正意義上來講,“超寫實主義”油畫是沒有比攝影照片更加逼真的,畢竟前後兩者的創作工具都不同,油畫只是用純手工的畫筆,而照片是用科技的攝影機,如果說攝影機還不如一根畫筆的話,那今天的攝影藝術就根本沒必要存在了,對吧。藝術是一場革命,適合時代潮流才會存在與發展下去。



少女宗師86


說到寫實主義油畫,我覺得中國有一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冷軍。

下面來看看他的作品

站在冷軍的作品前,即使你不懂油畫,也能感覺到一種驚心動魄的力量。透過層層油彩,他帶給我們的是沉默、冷峻和深刻———“幹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杜甫曾在詩句中寫出,好的作品要有風骨,要“有神”。而冷軍用普通的畫筆,把顏料和思想混合,在畫布上汪洋恣肆地展示出他對繪畫的理解。在他手下,畫筆有靈魂,作品有風骨。在加上油畫遭到強烈質疑,寫實主義備受冷遇的當代畫壇,冷軍卻以其超級寫實主義風格,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是中國當代超寫實主義油畫的領軍人物。所有的觀者都會對他纖毫畢現、精細入微的畫面歎為觀止。

20世紀60年代,受當時藝術形式的影響,藝術家多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在充滿了個人主觀情感的一幅幅作品背後,畫家個人心靈的高度卻並沒有得到提升,反而開始走向了敷衍的道路。抽象派的大行其道使得繪畫藝術開始漸漸遠離群眾,普通百姓無法理解這些抽象作品的內涵的同時也就無法欣賞,超寫實主義者們希望讓大眾重新認識到繪畫的魅力。所謂藝術離不開熟練的技術。通俗點來講就是當時的繪畫作品並沒有體現太多的技術性,以至於現在很多人看那些名作會誤以為幼兒園的孩子也能畫——畫家的技藝雖然十分精湛卻沒有能得以體現,而超寫實主義體現了純熟的繪畫及照相的技術。當我們在遠處觀看這些超寫實作品時會感覺足以以假亂真,但當走進進行細緻的觀察時就會發現作品的局部其實是以抽象的形狀如點、線、漩渦等形式進行刻畫的。即看似逼真的畫面其實是有數不清的抽象元素構成。用抽象不真實的元素來構築物逼真實的作品——這樣作品就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

超寫實作品除了以上說的對大眾和藝術家們精神上的反思以外,還要遠比抽象的、表現的作品容易被普通大眾接受。抽象在世界上風靡的同時卻讓普通百姓雲裡霧裡不知所謂無法欣賞,所以我認為超寫實主義這種取材於生活的表現方式可以保證藝術在民眾當中的活力。


凡人jie有一死


藝術來源於生活,也應多源化方向發展,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革故鼎新


87730912846


個人感覺只要是藝術都有欣賞價值,每個人價值觀念不同,個人喜好風格不同!




藏繡閣姑蘇刺繡


藝術的界限,永遠在我們身邊!


杭州雲在鷹潭


超寫實主義的作品包含著情感,這是與照片完全不同的。超寫實並不是沒有意義的,機器是冰冷沒有情感的。把眼睛看到的東西更加明白地表達出來,是有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