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總督吃了3年白菜,雍正在得知真相後為何卻將其滿門抄斬?你怎麼看?

賀宇宇


官僚集團的腐敗是亡國的根本,自大秦建立起郡縣制後,官僚集團便成為上接皇帝,下連百姓的介質層,這個集團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命運和走勢。所以,歷代皇帝都在反貪腐的問題上毫不手弱,只是執行起來,有的鐵腕,有的無奈,有的放任縱容,有的坐看風雨。

就比如說雍正和乾隆相比把,在反腐的問題上,雍正手段狠毒,鐵腕反腐,乾隆卻養了個大貪官和珅,一邊高喊反腐,一邊睜眼閉眼。

皇帝們都希望自己的臣子兩袖清風,一心一意為民服務,可是自古以來,貪腐不絕,一方面在於制度建設,治理強度的大小,另一方面在於官員本身的素質。朱元璋“剝皮實草”也未能除絕腐敗,這說明,反貪腐是一個長期,任重而道遠的事情。

清朝的皇帝雖然是從遊牧民族過來的,在經歷了漢文化的洗禮之後,自然也懂得反貪腐的重要性,是不是作些宣傳工作,彰顯一下皇帝反腐敗的高姿態,也是常有的事。這裡所說的兩江總督吃白菜的故事,大概就是為了宣揚雍正皇帝的反腐敗姿態的。

因為這在歷史上根本找不到真實的記載,很多人以某電視劇中的兩江總督“唐文堯”為例來說這個事情,其實都是藝術編造,也可能出自野史描寫。據說,唐文堯身為朝廷大員、兩江總督,卻喜歡吃白菜心,吃個普通的白菜心也就算了,後來發現,他吃的這個白菜心可不簡單,因為是用人參作為柴火燒製而成,白菜心不值錢,這人參可就值錢了,就為了幾顆白菜心,等於將白花花的銀子付之一炬,成本可謂昂貴無比,其次,他還有小老婆多達20多位。

這件事被李衛發現了,於是報告給了雍正皇帝,雍正本來就是個節儉的皇帝,怎麼容得下這樣的貪腐份子,於是將他捉拿歸案,抄家抄出人參上千斤,還有大量金銀珠寶,要不是貪汙腐敗,哪有那麼多家財?在驗明唐文堯貪腐一案後,雍正將其滿門抄斬,以示天下。

這個故事或者傳說主要就是表彰雍正皇帝的反腐的。雍正的鐵腕反腐在歷史上是有目共睹的,這反映在他施政的很多方面。雍正一朝,是滿清最為清廉的時代。

比如,雍正有一招叫做“即時候補”。朝廷的官職職位總是有限,但是很多符合做官資格的“候補”官員卻很多,雍正皇帝就打起了候補官員的主意,發動起來反腐敗。每到考核稽查官員的時候,就讓一幫子“候補官員”跟著去檢查,一旦發現在任官員中有貪腐行為的,就地免職,從這幫子候補官員中挑選一名同級別的候補官員頂替他的職位。在這樣的情況下,候補官員有的要候補幾年,有的甚至終生無官可做,巴不得在任官員出事,就卯起勁狠查在任官員,隔斷了官官相護的利益鏈接,招數是不是很巧妙?

還有,雍正皇帝每在斬殺貪腐官員的時候,喜歡讓就近的大小官員一起到菜市口觀斬。這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有所演繹,諾敏和張廷璐犯了罪,到西市問斬,雍正將朝中的官員都拉去觀斬,讓他們親眼見見血淋淋的場景,增添震懾力,官員以後要是貪腐,便會想想殺頭的場景,自熱而然就膽小多了。


青燈問史


素來,白菜都是世人眼中廉價菜的代稱,如果有哪個官員天天吃白菜,一定會人誇作大清官。

可是,在清朝雍正年間,就有兩個官員因“天天”吃白菜,被雍正處死。兩個官員,一個是川陝總督兼大將軍年羹堯,一個是兩江總督唐文堯。

年羹堯在西北打仗期間,生活極度奢侈。

不過,因為攤上一位“節衣縮食”的皇帝,年羹堯的奢侈非常低調。比如說,年羹堯特別喜歡吃大白菜,但是隻吃白菜心裡大拇指那麼大的一小塊兒,白菜心之外的部分,統統被剝除扔掉,棄之不用。

據說,年羹堯為了吃大白菜,特意僱了2名廚子,每天專門剝白菜。

這2位廚子,不管放在哪個餐館,都是個頂個的廚師長級別,憋在年府,只能當一名剝白菜的“下手”,真真委屈了這兩個廚子。儘管只是年羹堯家裡的“廚師下手”,每天的工作量一點都不小,每頓飯都要剝20棵白菜,而且白菜心不得有半點損傷。

大白菜剝好成了小白菜之後,還要用十幾味中藥熬成的湯汁不斷淋在白菜上,直到完全入味並將白菜燙熟。

如此,一顆營養豐富、口感爽脆、秀色可餐的小白菜,就這麼出鍋了。

年羹堯吃白菜的方法,不知怎的就傳到了兩江總督唐文堯的耳裡。

唐文堯和年羹堯一樣,也非常“苦惱”有這樣一位節衣縮食的上司。所謂上行下效,皇帝節衣縮食,當臣子的如果奢靡浪費,定然會讓皇上臉上無光;皇上臉上無光,臣子的日子就不會好過。

因此,唐文堯在任,也是一位“節儉有方”的總督。

比方說,唐文堯特別喜歡穿有補丁的衣服。如果一件衣服,沒有補丁的話,唐文堯一定會令夫人將衣服剪個洞,然後打上補丁。額,對了,唐文堯共納娶了36房姨太太,個個都精通針線活。

飲食上,一直都是唐文堯“頭疼”的地方。

一方面,吃的太好的話,肯定會被人揭發;另一方面,整日粗茶淡飯,定會導致營養跟不上,家中成群的妻妾又該如何照料?

年羹堯吃白菜“節儉”的方法,對唐文堯是個絕對的好消息!

於是,唐文堯也開始模仿年羹堯,“發明出”自己吃白菜的方法——大白菜自然是要剝的只剩一個心兒,比大拇指還小的白菜心;在烹飪方法上,唐府的廚子不但要用十幾味中藥的湯汁燙熟,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是,還要用人參當柴火,對白菜進行燒紙。

根據對唐文堯抄家的資料顯示,唐文堯一個月僅僅吃白菜所消耗的“柴火”,就要用掉一噸的人參!他吃一顆白菜的費用,比一個普通農戶一年的全部收入還要多!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坐擁天下的雍正,每天吃一個雞蛋尤覺浪費。

本來,吃白菜是為了彰顯“節儉”,可是節儉不成,卻加倍奢侈。如此節儉之法,不論哪個皇帝都會有一種被騙的感覺。

雍正得知唐文堯的奢侈浪費之後,非常生氣,當時就下了一道旨意,命令李衛將唐文堯革職抄家。李衛在抄家過程中,抄出一個非常精妙的玉壺,回到北京之後,將玉壺上繳給雍正皇帝。

因此玉壺非常別緻,雍正對它愛不釋手,常常在手中把玩。

後來,在對唐文堯審訊過程中,李衛方知,原來那個玉壺乃是唐文堯的夜壺!李衛趕緊將此消息告知雍正,並跪請饒命。雍正知道自己把玩的是“夜壺”之後,大怒,一把將玉壺摔在地上,並下令:將唐文堯滿門抄斬。

唐文堯落得如此結果,完全是他咎由自取。同樣靠吃白菜裝“清官”的年羹堯,最終也沒什麼好下場。

1725年,年羹堯被雍正帝革職查辦,後收監天牢。這年底,雍正給年羹堯定下92條大罪,其中涉及貪汙腐敗的有33條:貪婪罪十八條,侵蝕罪十五條。但是,年羹堯功勳卓著,雍正法外開恩,責其自盡。

可嘆!可嘆!白菜何罪之有,卻被貪官汙吏當做腐敗的掩護?


祗樹


自始皇以來,細數歷朝歷代各位皇帝,生活上奢靡成風的屢屢有之,但勤儉節約的其實也有不少,其中以雍正皇帝的勤政節儉尤甚。


這是因為康熙帝在位時因國庫空虛的問題便一直提倡節儉,在雍正還是皇子時便耳濡目染了父親種種節約行為,他在位勤政節儉12年,鐵腕反腐,查抄貪官家產養廉,才勉強使國庫稍微豐盈,但他的兒子乾隆繼位後在日常上則較之其父奢侈得多,畢竟世間都是這樣,兒子敗老子積攢下的家業總是不心疼的,也因為乾隆用度的大手大腳,致使國庫空虛,其後幾位皇帝不得不勒緊褲腰帶,撿起先人風範,節儉度日,此為後話,暫且不提。

而題目中提到的兩江總督名叫唐文堯,唐文堯是雍正時期的封疆大吏,轄下治理著自古以來便頗為富庶的江南和江西,此時正是雍正大興勤儉廉政的時期,各地的貪官們紛紛收斂尾巴開始裝清廉,唐文堯便是這群裝清廉貪官中的佼佼者。



要說這唐文堯也很聰明,很懂得利用輿論為自己造勢,想了一個萬全之策,對外放出風聲說自己三年頓頓都是吃的水煮大白菜,日常出行也極為簡樸,穿的衣服都是補丁打補丁的,藉此種種行為向上表達出自己兩袖清風,響應節儉號召的態度。但若他真是這樣瞞得嚴實也不會有後來的事了,也不知道是哪裡露了馬腳,有人把他貪汙腐敗的事情直接直接一紙奏摺,上達天聽了。

雍正聽聞後,尋思這畢竟是兩江總督,堂堂的封疆大吏,於是按兵不動,只說派人去查實情況,絕不會偏聽偏信冤枉任何一人,擺出一副朕不信,定還愛卿清白的樣子,而派去江南的這個人便是天子近臣李衛。

李衛抵達江南後,唐文堯為其接風洗塵,依舊是穿著打滿補丁的衣服,當著李衛的面吩咐下人準備宴席,還特地囑咐下人,只水煮白菜即可,而且事必躬親,一副受人愛戴的清官模樣。這唐文堯也是個人才,面子功夫是做得滴水不漏,卻不想李衛一邊不動聲色的和他應酬,一邊暗地裡卻派人四處查探。果然,不論面子工程做得多好,這裡子也是經不起任何查驗的。

不多時,下人便來報,唐文堯不僅不是外面傳聞裡的清廉好官,反而是個鉅貪!下人在他廚房角落裡發現了大量人參,約有兩千斤,這麼多的人參吃也吃不完,也沒有頓頓人參這麼個補法,唐文堯另闢蹊徑,他早就膩味了那些山珍海味,便用人參當柴火來煮白菜,說這樣煮出來的白菜格外香甜可口,白菜也不是普通的白菜,唐文堯只愛吃白菜裡最嫩的菜心,其餘都扔了,雖說是頓頓大白菜,但他的一頓大白菜,尋常人家一年也吃不起。

而後李衛還在唐文堯府裡查抄出大量金銀財寶,琳琅滿目的玉石珍玩以及數名供他尋歡作樂的美妾,還查出唐文堯買賣官爵等數罪,消息傳回京城,雍正勃然大怒,對其判下滿門抄斬,家產盡數充公。

但關於唐文堯被斬這裡其實還有個小故事,是說李衛自唐文堯府裡帶回一個精緻的玉壺,上面嵌滿各色寶物,流光溢彩,美不勝收,李衛對此價值連城的寶貝不敢藏私,便進獻給了雍正。雍正對其愛不釋手,但不解其用,遂上朝堂詢問眾人,眾人也皆不解其用途,最後是唐文堯房裡的一個貼身侍女說此為唐文堯的夜壺,雍正聽聞後大為光火,一是覺得自己竟然把玩了一個夜壺如此之久,很有點羞恥,二是一個夜壺便如此精美,從中進一步感受到了唐文堯的奢靡,故而大怒,判下斬立決。


當然,上面這都是話本里杜撰的故事,事實上,雍正在位期間,並未有個兩江總督叫唐文堯,更別說貪汙腐敗至此,但這個故事的廣為流傳也說明了自古以來廣大人民群眾對貪官的痛恨與厭惡,對廉政的嚮往和推崇。


疑今察古幾復


在經典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曾經有一個形象反映年羹堯生活奢侈無度的場景。

由撫遠大將軍被貶為杭州將軍的年羹堯,人還未就任,先頭伙房卻已到位。一行人忙裡忙外,為他們的年大將軍準備膳食,其中的一道菜,著實讓接待的官員目瞪口呆。

只見幾個人拿起竹條,使勁追趕擊打著一頭生豬,直到豬被打得斜躺在地上,只剩出的氣,沒有進的氣。這個時候,才見人挺起刀子,從豬脊背上割下一條血淋淋的肉。

之所以大費周章如此折騰,據說是因為尋常割喉放血殺出的豬肉,血都放幹了,是死肉。而這樣活活打死的豬,血都流到了脊背上,如此才算得上是活肉,吃起來才有味道。

電視劇的情節,雖然是作者和編劇的藝術加工,但有關清朝官場講究奢侈排場的腐敗作風,並非是毫無歷史根據的隨意杜撰。

套用當前流行的一句話,那就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

其中有段兩江總督唐文堯吃大白菜的野史記載,便對清朝中期官員腐敗奢靡之風,有過一番誇張式的典型性描畫。相比於年羹堯的“活肉”,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兩江總督,管轄著江南地區最為富庶的地帶,歷來都是令天下官員眼紅不已的肥缺。

其轄區內的揚州等地界,因富商雲集,物質、精神生活極其豐富,因而形成了聞名全國的淮陽菜系。

唐文堯在這樣一個富饒繁華的地方為官,入鄉隨俗,久而久之也養成了對吃喝頗為講究的習慣。

其中有一道開水煮白菜心,是他的最愛,而且一吃就是3年。

不知情的人可能就見怪不怪得說了,白菜心,這有什麼啊!

就算一個大白菜10塊錢人民幣,拿10個大白菜剝取10個菜心,做成一盆開水煮白菜心,也才100來塊錢嘛!

兩江總督俸祿加上養廉銀,隔三差五吃上一頓,也是吃得起的。況且剩下的白菜幫子給府裡的下人加個菜,正好裡裡外外全都不浪費。

唐總督如此會過日子,說不定還是個全國廉政標兵呢!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道開水煮白菜心裡的貓膩,要是細細道來,當真是要驚掉一大幫吃光群眾的下巴。

白菜是普通的白菜,可那些用來當柴火燒菜心的,居然是一根根上等的人參!

我們吃瓜群眾可以想象一下,把一盆水煮開,再把水裡的幾根菜心煲熟,那得要用多少根人參來燒啊?

而且唐總督吃這道菜,整整吃了三年。這三年,又統統燒掉了多少斤珍貴的人參?

唐文堯這種窮奢極欲的飲食習慣,被痛恨腐敗的雍正皇帝知悉後,當即暴跳如雷得下令將其抓捕入獄,繼而照例對他家展開了徹徹底底的查抄。

誰知一查之下,又搜出了將近2000多斤的優質人參,其餘金銀財寶也是琳琅滿目、數目驚人。清朝中期官員之貪汙腐敗,由此可見一斑。

如此嚴重的普遍性貪腐現象,也促成了雍正繼明太祖朱元璋之後,成為了另一個鐵腕反腐的皇帝。在雍正近乎殘酷的肅貪運動中,若見貪腐官員,必定是罷官、抄家、殺頭,搞得他們傾家蕩產為止。

只可惜像雍正這樣嚴懲貪汙的皇帝太少了。雍正的兒子乾隆繼位初期,也延續了一段時間他父親的嚴厲風格,然而沒過多久便趨於寬鬆,貪汙腐化之風捲土重來,終於養出了貪贓白銀高達8萬萬兩的鉅貪和珅。


劇透歷史


兩江總督只是吃了兩顆白菜,怎麼就被滿門抄斬了?很簡單,他太過奢侈了。人們會問,不就是兩顆白菜,怎麼就跟奢侈搭上邊了呢?即使這是世間罕有的白菜,即使他只吃菜心不吃菜皮,那也頂多算一個浪費問題,為啥要被滿門抄斬?的確,白菜並不是稀罕物,以大清朝兩江總督的身份,莫說只吃菜心,就是天天吃大魚大肉,那也是吃得起的。但是具體到被雍正爺處理的這位,可沒有那麼簡單。

因為別人燒火用木柴,他家卻用人參當柴火。他聽廚師說用人參做柴火可以蒸出不同口味的白菜心,於是便命人買了大批的人參當柴火用。此人就是唐子堯,他為人機敏,兢兢業業,一向以清官自居。為了迎合雍正的胃口,表現自己清廉如水的作風,三年來,他每天三餐都吃燉白菜,肉絲都看不到一滴,行走在外,還經常穿著帶有補丁的衣服。憑藉自己清廉的名聲,一路高升,受到了雍正的賞識,從而坐上了兩江總督的位置。籍以成名的清廉模範,居然用人參來燉煮白菜,這就不僅奢侈的問題了,而且是大奸似忠,欺名盜世,是欺君的問題。其心可誅,難怪雍正要將其滿門抄斬!

其實說起奢侈,這位兩江總督並不算開山鼻祖,我國古代有很多人把這一套玩得來爐火純青,讓人腦洞大開。

南宋紹興年間鎮江府有一酒官,生活富足,無日不會客,飲食也極為講究。下面的差役們要請他吃飯,如果不是他自己指定的飯店他都不會去,就是到了飯店,飯菜如不出於自己相熟廚師之手,也不會動筷子。他非常喜歡吃羊肉,但是吃羊肉“唯嚼汁,悉吐其滓”。眾人不解,他則笑答:“食肉,以汁為精,吮其汁則足矣。肉,醃之物,固當舍之。”

用人參當柴火,唐子堯也不是開歷史之先者。清代有個叫黃均太的鹽商,為兩淮八大鹽商之冠,很有錢。他早上吃燕窩,進參湯,還要吃兩個雞蛋。他吃的雞蛋不同尋常,需要專門的廚子來製作。因為只有這個廚師才能拿出他滿意的雞蛋!據說這廚子家中的雞是用人參餵養的,這種雞下的雞蛋方具備一種別樣的風味。把人參當飼料,黃均太玩出了高度。

再一個就是宋代名臣寇準。寇準剛直不阿,為一代名相,但是罕為人知的是寇準也是一個奢靡無度的人。宋史記載“準少年富貴,性豪侈,喜劇飲,每宴賓客,多闔扉脫驂。家未嘗油燈,雖庖所在,必然炬燭。”也就是用蠟燭來當柴火燒!試想,在那個點燈燃燭的年代,用蠟燭來燒飯,這是怎樣一個張揚!寇準一生都奢侈無比,司馬光這樣評價他“近世寇萊公(準)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等為說教之詞。”寇準蠟燭當柴燒,跟唐子堯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人物的出現,既是時代的悲哀,也是王朝衰落的現象!



週週說古今


雍正皇帝帶頭勤節儉約,給文武大臣和子民樹立了好榜樣。有一個唐文堯的官員也向雍正學習,連吃三年大白菜。唐文堯作為兩江總督,有的是錢,吃得上山珍海味,幹嗎去吃平淡無味的白菜呢?其實,唐文堯是一個披著文明外衣幹壞事的人。他是大貪官,金錢多用不完,老婆多,享不盡人間豔福,豔福不淺呀!後來,有人告御狀,把唐文堯告到雍正那裡去了。雍正汳李衛去查一查唐文堯。這一查,就查出唐文堯吃的白菜裡有人參味,用人參當柴燒,唐堯文大貪宜,貪錢無數,老婆眾多。後經查實求證,證據確鑿被押解歸親。後來,雍正把夜壺當玉壺,還不知夜壺的經過來歷。當雍正知這玉壺原是夜壺。雍正這才知唐文堯是大貪官,還戲耍侮辱誹謗雍正,雍正對此大為惱火生氣,忍無可忍,不能再忍。唐文堯,貪官是小事,侮辱欺騙雍正是大事,不該死卻死了,這是唐文堯作惡多端,罪有應得,還罪大惡極,罪該萬死。雍正皇帝要唐文堯死,又不得不死,誰也救不了。唐文堯大貪官,貪的錢太多,太會忽悠人,一罪該罰,二罪該死,三是罪上加罪,死得很慘。總之,唐文堯大貪官,貪了那麼多錢,還欺男霸女,霸佔了多少良家婦女,其罪惡馨竹難書。總之,唐文堯大貪官,大淫者,吸食人們血肉,吸光人們的血,吃光人們的肉,吃肉不吐骨頭,這兇狠歹惡之徒,橫行霸道,無惡不作,總是以人民為敵,絕沒有好下場,好結果。唐文堯自食苦果,不但死,還死得很慘。


中國美6220


說實話《李衛當官》是很好看的電視劇,但是關於這一段未免有些太誇張,讓人看了覺得演的有些過了。

先大概說一下這個故事,就是兩江總督唐文堯,最喜歡吃白菜,這個白菜可不是普通白菜,而是選取白菜裡面最嫩的白菜心做菜,然後用人參做柴火進行燒製。李衛查抄唐文堯家時,發現了2000斤人參,據說這只是一個月的柴火。

大家都知道,人參自古以來就是名貴中藥,野生山參十分稀少,而做柴火的話勢必要是曬乾了的人參。平日裡這人參都是論兩的,這裡一下子整出兩千斤來,還是一個月的用量,這個實在太誇張了。有些東西真的不是錢多就一定有的,比如說今天就算比爾蓋茨說我每個月要兩千斤東北野山參,那也沒有這個供應量啊,何況是在古代,挖掘技術條件都沒有那麼成熟,恐怕舉國之力都拿不出兩千斤人參來,這裡竟然是一個月一戶人家的用量,明顯的不符合常識。

再說這個白菜心,白菜在很早以前就是老百姓常吃的普通蔬菜,物美價廉,這如果說只吃白菜心,一般的富豪人家還真沒有問題。關於白菜心,最高級的吃法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種人參當柴火,那個誇張的有點過分,而是一道十分厲害的川菜,叫做開水白菜。

開水白菜成菜是清湯搭配嬌黃的白菜心,初看賞心悅目,食之回味無窮。有人就要驚奇了,為何看起來清清淡淡的開水白菜有如此美味呢,原來這一切都在這湯上。這個湯絕對不一般,它是以老母雞為主料,輔以上等乾貝、火腿、排骨等加作料小火慢燉精緻熬煉。如果做到這一步,這只是一般都上湯白菜,真正的開水白菜遠不止如此。

開水白菜的精髓就在於湯汁清澈如開水,而不是日常生活裡常見的濃湯。為了實現這一步並且保持湯汁的鮮美還要分別準備好雞肉糜和精肉糜,將之前熬製好的濃湯分別和雞肉糜、精肉糜重新熬製,撈出肉糜,再去油瀝淨,直至出現清如開水的鮮湯。然後再選上乘白菜心,用清水焯至七八分熟,再用細針不停的在菜心上扎孔,最後淋入滾燙的鮮湯直至菜心全熟。再將菜心放入之前熬製好的鮮湯內。一個開水白菜才算大功告成。


這樣吃白菜即使在今天,如果有足夠的功夫和時間,雖然比較費錢費料,倒也是可以實現的。但是如果以人參為柴火,就算今天人參已經可以人工養殖了,每個月消耗兩千斤做柴火,那也是瞎胡鬧,在今天看起來都是那麼匪夷所思。關鍵一點啊,人參當柴火,它最重要的營養成分人參皂苷就完全破壞了,一點作用都沒有,古人雖然有很多匪夷所思的講究,但也不是傻子,焚琴煮鶴,暴殄天物的事是不會做的。

按照劇中所言,唐文堯之所以想這麼個法子吃白菜,主要是聽說這樣對男人身體最好,他要伺候他幾十個小妾不是麼。其實這也完全說不通,真要想在那方面大補,直接吃人參喝鹿血吃鹿茸啥的要比燒人參柴火有效的多。雍正皇帝一看自己手下這大官不僅奢侈腐敗,還愚不可及,這樣的大臣不殺等著過年啊,肯定直接咔嚓了。

雖然說貧窮可以限制我的想象力,雖然這個兩江總督也只是個戲說人物,但畢竟雍正、李衛可都是實實在在的歷史人物,編的時候就不能太過天馬行空。在古代,每個月供應兩千斤野山參,別說唐文堯做不到,整個雍正王朝也做不到啊。這人身燒白菜沒法吃,吃點開水白菜倒是挺不錯啊。



一覽眾河小


一個天天吃白菜,而且一吃就是三年的人,應該是官員的楷模,百姓擁護的對象。

但是,雍正大帝卻將此人給殺了,而且是滿門抄斬,到底有沒有王法?縱然尊貴如皇帝,也不能濫殺無辜啊!

雍正大帝說:“哪裡有冤殺?此人著實可惡,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這樣的官員,朕的大清就會亡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打開歷史的抽屜,拿出那一段歷史故事,一起讀讀。

兩江總督唐文堯,白菜吃了三年,卻惹了眾怒

清朝雍正年間,有一個大官,名叫唐文堯(這是劇中人名),此人官居兩江總督,權力滔天。但,此人因為喜歡吃白菜,被人告了,於是雍正就派李衛去徹查此人。

李衛到了唐家,唐文堯自然熱情招待,李衛點名要吃白菜。唐文堯點頭說道:“原來,你也要有這樣的愛好啊!我吃了三年的白菜,都沒有吃煩。”

白菜上來了,李衛一吃,味道果然不同。材料很講究,都是白菜心,入口一吃,沒有絲毫的煙火氣,反倒有點人參的味道。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李衛以入廁為由,出得門去,然後直接到了廚房。

進了廚房,不看則以,一看嚇人,房間的某個角落放著一堆人參,一個火爐裡還有沒燒完的幹人參。稍作詢問,李衛明白了,唐文堯所吃的白菜,都是選的白菜心,一棵白菜就那麼一兩片菜心,一盤菜下來,就得耗掉數十棵白菜。當然,當了官,一次吃十幾顆白菜真不算什麼事。

但為了白菜的味道,用人參燒柴火,這事太不得了了。一盤白菜,用上十來顆人參“燃料”,味道是不錯,但這一顆人參的價值,就等同於一個貧民百姓一年的生活開支。也就是說,唐文堯的一頓飯,夠十來個百姓吃一年。

看到這裡,李衛的頭搖得和撥浪鼓一樣的,原來白菜是這樣吃的。

兩江總督唐文堯,竟然有36個老婆

李衛走回大廳的“空”,看到院子裡很熱鬧,人來人往,而且美女很多,李衛都快看呆了。到了房間,問唐文堯:“你這裡美女很多啊!”唐文堯笑道:“不多,那是我36個愛妻。”

不多?都三十六個了,再多,不就和皇帝一樣了?看來這唐文堯是要向皇帝看齊的啊!

“那你晚上怎麼安排呢?”李衛笑問道。

“有辦法,我讓下人往樹上掛些銅錢,傍晚時分,就讓這36個人,輪流扔鞋子到樹上,誰打下來的銅錢多,我就和誰在一起。”唐文堯很自豪地說道。

原來,有錢人這樣玩的,不得不說很別緻,差一點李衛都要點頭說好了。告辭後,李衛一盤算,光是每天吃白菜,光是養活那36個老婆,唐文堯的薪水遠遠不夠啊!

於是稟明皇上,雍正大手一揮:查,不查個水落石出不算完。這次李衛以欽差的身份開始查,

這一查不要緊,情況簡直超過了李衛的想像,光是人參就查出2000斤,奇珍異寶無數。

就這樣,唐文堯被拉到了監獄裡。

唐文堯之死,是因為一件寶物

看到炒家結果不錯,雍正很興奮,問李衛,有沒有“有點意思”的寶貝?李衛尋找了半天,找出幾個玉壺,其中一個雍正留下了。

這個玉壺雍正越看越愛不釋手,於是開始泡茶喝,真是好壺,泡上茶晶瑩剔透,真是一件寶貝。但這個東西叫什麼,來自哪裡?問了半天,沒人知道,於是雍正讓人從監獄把唐文堯提了出來。

雍正拿著玉壺問唐文堯:“這隻壺有何來歷?你用過沒有?”唐文堯本來一看皇帝召見,很興奮,想自己可以脫身了,於是實言相告:“陛下,這隻壺很不錯,我晚上不想去上廁所時當夜壺用。”

聽到這裡,雍正臉色大變,下命令道:“押進大獄,抓其家人,改日滿門抄斬。”

唐文堯大喊:“皇上,皇上......”

唐文堯的死,不是吃了白菜的問題,而是吃白菜造成了巨大的成本,然後發生了嚴重的“貪汙腐敗”行為。當然,那個“壺”很重要,讓雍正徹底憤怒了。

(本文素材來自與民間傳說,還有電視劇,歷史上沒有唐文堯這個人,這不是真實的歷史)


藍風破曉


在清朝雍正年間,各類驚心動魄的歷史掌故里,“兩江總督因吃白菜被滿門抄斬”的慘事,是流傳甚廣的一樁。

以各類野史的流傳版本,這樁“滅門慘案”的全過程是這樣的:雍正年間的兩江總督唐文堯,儉樸到頓頓吃煮白菜,消息傳到雍正帝耳朵裡,把這位冷麵帝王都感動得不輕。可再仔細一查,原來這唐總督吃的,可不是普通的白菜,一盤“白菜”全是白菜中間的菜心,其他菜葉菜幫全扔掉。吃這麼一盤“白菜”,就要白扔一堆菜。而且他家燒飯用的,更不是普通柴火,卻是上好人參。吃這麼一頓飯,就是活活燒錢。

如此“燒”法,這唐文堯哪裡是艱苦樸素?分明是個驕奢淫逸的鉅貪。雍正帝的感動,也就立刻變成了憤怒,接著大手一揮,把唐文堯來了個滿門抄斬,叫這個貪官惡有惡報。這麼個大反轉的故事,長期在民間流傳,至今充斥在各類雜誌讀物裡。不過對照歷史,卻是嚴重的不靠譜——雍正年間,大清各級衙門,都沒有一個叫“唐文堯”的官員。至於“燒人參吃白菜”這事?更是中國民間故事裡的常見情節套路,“主角”不知置換了多少。

不過,別看這“唐文堯吃白菜被滅門”的慘案是假的,但這樁掌故背後,卻透出清朝歷史三件重要的信息,第一條,就是康熙晚年至雍正登基伊始,大清官員的“幸福”生活。

當時的大清官員有多“幸福”?或者說,傳說中唐文堯總督“燒人參吃白菜”的操作,放在清朝官場上是什麼生活水平?可以看看真實歷史上,幾位封疆大吏的收入狀況:僅是康熙四十五年至康熙五十二年,山東巡撫陳錫就侵吞“捐谷銀”兩百萬兩。康熙四十八年至六十年,山西巡撫蘇克濟私吞公款四百萬兩。康熙五十八年至六十年,河督趙世顯貪汙稅銀四十萬兩。諸如“受賄”“供奉”之類的收入,這都還沒算進去。

也就是說,在康熙的“寬仁”治理下,那年頭的大清官員,使個眼色抬抬手,白銀就長了腿似的往口袋裡跑。同樣“幸福”的,還有十分“融洽”的官僚關係——既然都要撈錢,大家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當然要互相幫助,有事一起吹有錢一起分。官員間互相吹捧成風,分錢更不臉紅:平日裡如“平安錢”之類的饋贈多如牛毛,貴州巡撫黃國才進京一路,就收了“饋贈”一萬四千多兩,幾乎是躺著就有錢花。到頭來,都是老百姓買單。

既然“躺著有錢花”,大清官員的風格,也變成了“躺著辦事”。各級衙門懶政成風,連六部九卿衙門都是“未久即散,歸家偃息”。也就是到了衙門露個頭,轉屁股就回家歇著。地方官員日常都忙著應酬,府衙竟都很少去,以至於各類大小公務,全都“生全以養皆置之高閣”。除了摟錢跑官積極,日常全歇班。

如此“幸福”的大清官員生活,也就日復一日,終於把大清朝糟蹋到“內外府庫無不虧空”的地步。大清朝各省虧空突破千萬兩,農民起義也不消停。如此爛攤,好不容易爭來皇位的雍正帝咋接盤?這就是“吃白菜滅門”事件,帶來的第二條重要信息:雍正帝近乎零容忍的反貪。

其實,雖說“兩江總督唐文堯”並不存在,但諸如總督巡撫類的高官們,別看在康熙年間“放飛”慣了,到了雍正年間,卻是一茬茬的落馬:雍正帝登基後的第一個月,就給天下官員頒下嚴令,隨後成立了“會考府”,康熙晚年時各級官員的爛賬,一件件拉清單,拉好了清單就照單抓人,昔日“幸福”的大清官場,瞬間鬼哭狼嚎一片。

於是,單是在雍正登基的頭一年,大批“封疆大吏”就紛紛落馬。比如湖廣佈政使張聖弼、山西巡撫蘇克濟、蘇州織造李熙、河道總督趙世顯、江蘇巡撫吳存仁等高官狼狽下課。到了雍正二年,閩浙總督滿保叫起了苦,福建浙江兩省官員有一多半落馬。湖南全省官員被抓走了一半,直隸能“倖免”的官員更寥寥無幾。上上下下,都是一片官不聊生。

如此“慘狀”,那麼碰上唐文堯這樣的蛀蟲,雍正帝真的會將其滿門抄斬?這就帶出了第三條重要歷史信息:滿門抄斬?那雍正帝找誰收錢?

因為,在雍正帝眼中,這一個個可惡的貪官,何嘗不是一頭頭財產豐厚的“肥豬”?他在位時一大重要國策,就是追贓追賠。只要官員出了經濟問題,那別管大官小官,一律一追到底。為防這幫人鑽空子,別說不會滿門抄斬,連“官員自殺”都明令禁止,一個官員自殺,一群家屬下屬都要加倍賠錢。此外還有嚴令,既不許在任官員擅自賠償,更不許其他官員“代賠”,就防著他們巧立名目勒索百姓。誰犯的事誰買單。

所以,倘若歷史上真有唐文堯這樣的貪貨,撞到雍正手上,他的下場絕不是滿門抄斬這麼簡單,而是會傾家蕩產,全家都被雍正帝抄個精光。比如山西巡撫蘇克濟與河道總督趙世顯,都是家當統統被抄光。要是官員賠不起咋辦?沒事,當官的誰沒有個三親六故,總不能光沾人家便宜嘛,統統給我代賠!這一代賠不起?你不還有兒子孫子嘛,一代代賠。照雍正帝話說:“畢竟叫他子孫做個窮人,方符朕意。”

如此“叫貪官做窮人”的思路,也叫雍正帝生前身後沒少捱罵。但康熙晚年時已嚴重衰敗的清王朝,卻從此煥然重振。僅僅十年時間,清王朝財政儲備就達到空前的六千二百萬兩白銀,大小官員“莫不望風革面”。腐敗成風的清王朝,難得一派廉潔高效的模樣。強大的治國效果,叫近百年後,嘉慶年間的學者章學誠還心嚮往之:“我憲皇帝(雍正)澄清吏治,裁革陋規,整飭官方,懲治貪墨,實為千載一時。”

廉政強國的硬道理,一則野史背後,相信,卻是無比生動真實的歷史回味。

參考資料:李伶俐《雍正時期反腐及當代啟示研究》、勇哥讀史《兩江總督每天煮白菜吃,雍正知道後將其滿門抄斬?沒有這事兒》、馮爾康《雍正帝》、楊亞東《雍正年間整飭吏治研究》


我們愛歷史


兩江總督不但吃三年白菜,而且出門在外都穿補丁衣服,表面上看真的夠節儉。因為當時雍正大力整頓吏治,嚴懲貪汙受賄,獎勵勤儉節約的大臣。他聽說兩江總督很節儉,天天吃最便宜的白菜,穿補丁衣服,心裡很是感動。為了求證是否屬實,就派了自己的心腹李衛夜間秘密探訪。結果卻往往出人意料。



李衛到了兩江總督唐文堯家,他被冉冉白煙所吸引,細聞還有一股清香味,經查問得知,原來是燒人參的味道。李衛聽說過煮人參,燉人參,熬參湯的,他也聽說過燒紅薯,燒土豆,燒土雞……燒人參可是第一次聽說,燒人參好吃嗎?


他懷著好奇來到唐文堯的廚房,這一看不要緊,真是貧窮限制了人的想象,只見灶內,幾顆上好的人參燃起熊熊烈火,鍋內正燉著白菜心。這白菜心可不普通,它精選的是上好的白菜,是白菜最中間的部分,最嫩的部分,而且要求菜心下半部分顏色雪白,上部邊緣必須嫩黃。

其餘部分一律扔掉!白菜的這種吃法真是亮瞎人眼。為什麼這樣吃呢?據說人參燒火可以去除白菜土味,還可以把人參的營養和味道滲入到菜心,味道異常鮮美,不但享受人參的滋補,還能延年益壽。唐文堯愛吃白菜,但他不喜歡白菜的土味,四處打聽才得此妙方。已經吃了三年了,百吃不厭。他用的都是上好的人參,下人們精挑細選,小心暴曬或者烘乾備用。當時李衛搜到了整整2000斤人參。據唐文堯交代,這只是一個月的用量。像這種優質人參只要一顆就足夠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開銷。



雍正皇帝一聽,龍顏大怒,下令徹底搜查。

這一查不要緊,徹底顛覆了人的三觀。唐文堯還是老婆迷,一共娶了36個老婆,他竟不知道每晚該去哪個老婆房間。於是就在院子裡做了一顆搖錢樹掛滿金幣,每天讓這36個老婆用金鞋子投,誰投掉的金子多金子就歸誰,然後就去誰那裡過夜 。他比皇帝的花樣還多,更奢靡,讓皇帝情何以堪?



李衛又從唐文堯家裡搜出大量的奇珍異寶,金錢無數。這都是貪汙腐敗收受賄賂所得。其中有一個特別吸人眼球的東西,一個用和田玉做的玉壺既精緻又神奇,只要往裡面注入水,無論任何水質,就會有陣陣幽香,沁人心脾,水質越好香味越濃。雍正皇帝特別喜歡,整整把玩了三天,喝了三天茶,就想問問怎麼泡茶更好。

好奇之下,差李衛調查,從一個下人口裡得知,這個玉壺竟然是唐文堯的夜壺! 李衛嚇得渾身哆嗦,不敢直說,轉手顫抖地在紙條上寫下兩個字“溺器”。好不容易想奢華一次的雍正皇帝勃然大怒,將玉壺摔爛在地上。他大發雷霆,下令將唐文堯株連九族。



在歷史上,雍正皇帝可是位對生活極為節儉的皇帝,在《清史稿》和清宮史料《國朝宮史》中都記載了雍正帝節儉的事蹟。他很少穿華麗的衣服,他曾經訓誡太監:煮飯時少放些米,寧可缺一點,也不能煮多了。吃不完要丟棄了就會重責,打四十大板。一個如此節儉的皇帝,怎麼能允許唐文堯驚人的奢靡生活呢?關鍵是這玉壺太噁心人了,換誰都得殺他。

唐文堯本來草根出身,名利雙收,卻因對金錢的心裡扭曲,落入萬丈深淵。連累家中老小,留給我們的全是深深的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