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是如何處理重傷士兵的,日軍老兵至今都感到心寒?

司馬長史


心寒倒也說不上,當時那個情況也確實不允許,日本有太多的思考,整個國家都被侵略戰爭燒的腦子都糊塗了,連美國人原子彈都放到自己面前了,都考慮要不要討價還價,你說這個時候他能感到心寒,這不可能的事情。

侵華戰爭期間,日本人的對內部醫療建設一直是止步不前的,但這並不代表日本人的醫療設備太過於的落後,實際上跟當時中國相比中日本人那個醫療設備已經算得上是天堂了。

早期,雙方之間的對比,(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在淞滬戰場上面,淞滬戰場上面,代表著日本和中國方面最精銳的軍事力量之間的對抗,日本方面是甲級作戰師團,英國方面則是蔣介石新配備的三個德械師和稅警大隊,三個德械師大家都知道,那是蔣介石花費重金打造出來的精銳力量,而這稅警大隊也是拿錢砸出來的。

就這樣,雙方之間在淞滬打了一場戰役,體現了雙方之間後勤力量上面的巨大差距,尤其是很多優秀的國軍士兵在前線重傷以後送下來,由於後方糟糕的醫療條件基本上就是九死一生,而對於日本人來講,能夠在後方獲得優秀的醫療條件的維持的日本傷員,能夠以更短的時間迅速地再次投入戰場之上,大大的減少了戰場上面的非戰鬥減員。

早期對於這些日本的重傷員來講,其實心理上面的治療比身體上的治療更加重要,根據清華日軍士兵的日記所記錄,早期的侵華日軍進入中國的土地上面作戰是十分害怕的,因為在明面上邊兒可能城牆上大街上掛滿日本的旗幟,但是一旦轉入到深街小巷裡面就會出現很多國軍的旗幟,國民政府的旗幟,不少的日本傷兵由於跟不上部隊,自覺地飲彈自盡,因為他們認為如果說自己跟不上自己的部隊被遺棄了,被中國人抓到以後肯定必死無疑,所以很多人在受傷之後選擇自殺。總體而言,只要心理素質夠硬,你就能夠得到優秀的醫療治理。

但是時間一長,日本方面的軍隊的質量不斷的下降,日本戰線的不斷的延長,醫療部隊的入不敷出,導致在這之後日本人的歷次作戰行動裡面,日本人可能對於重傷員的照顧就略顯殘酷一些。

在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以後,日本人在各大戰線上的節節敗退,作戰的傷兵變多了,不說醫療部隊的數量也大大減少,甚至於有一些技術人員都直接被當做作戰士兵派到前線去了。

在此情況之下,醫療對實際上更多的改成了收容隊,具體做一些什麼事情呢?也就是讓傷兵去見上帝的事情。

在很多重大戰役裡面,日本如果要潰逃的話,重傷員貸不下來,那就由這些醫療隊上專門負責殺自己人,情況好一點的,上一顆子彈上一顆手榴彈,或許死的時候痛苦的時間不會太長,如果情況稍微壞一點兒的拿著刺刀或者直接打一發空氣針。

你要說這種情況對於日本老兵的心理有沒有影響?有時肯定有,但不會像問題所說的那樣會感到心寒,最起碼身處那樣的戰爭環境之下,大家都知道帶著一個傷兵肯定跑不掉,那還不如把他給斃了!

尤其到了戰爭後期,日本人的軍隊的兵員很多都是訓練未滿期限的新兵蛋子或者是未成年,這個時候雙方之間感情淡了,那何談的心寒呢?


漩渦鳴人yy


二戰後期,美國人發現日本軍隊有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幾乎沒有什麼重傷員。難道日本士兵因為身體素質好,不會受到嚴重創傷嗎?事實肯定並非如此。日本在二戰時期對待自己傷員的方式,至今讓不少日軍老兵不寒而慄,想想就害怕。


在日軍剛剛發起侵略那幾年,由於在戰場上有優勢,自身物資比較充足,日軍對待自己傷員基本上都會全力救援,一些重傷的士兵甚至會專門送回日本醫治,這個時候的日本軍隊還是很人性化的,另一方面,日軍擔心對待傷員的態度會影響到士氣。

不過,到了戰爭後期,由於日本物資的極度匱乏,日軍對待傷員的態度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日軍有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舉動,那就是大幅減少了戰場上的醫療隊伍,甚至很少在前線建立救護所,連後方的野戰醫院也沒有。日本軍隊就是在這樣沒有醫療保障的條件下作戰的,許多日軍受的傷本來不嚴重,但因為得不到及時治療,最終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如果日本士兵受了輕傷,還可以走動,可以接受簡單的治療,之後繼續參加戰鬥。而那些傷勢比較嚴重,失去行動能力的日本兵,日軍就不會在第一時間給予救治了,他們處理的方式很簡單,又很殘忍。

第一是將他們隨意拋棄在戰場上,任由他們自生自滅。看上去毫無人性,但這其實還是比較好的,因為日軍撤退後,趕來的美國軍隊或中國軍隊對受傷的日軍基本都會給予救治,很多日本老兵竟然是美國或中國軍隊救活的。

第二就是直接弄死。我們簡直不敢相信當年的日軍會對自己的士兵這樣做。對一些受傷嚴重,但還不致死的士兵,日軍甚至會開槍結束他們的生命,或者往受傷士兵的身體內打空氣針,導致士兵猝死。或者很簡單就四個字:切腹自盡,美其名曰是為了武士道精神,很多日本士兵真的會拿起刀結束自己的生命。


第三,就算受傷的日本兵幸運地來到了臨時醫院,等待他們的也不一定是好事。二戰後期,由於日軍節節敗退,臨時醫院很可能會被佔領。在佔領之前,臨時醫院就會執行所謂的“撤退計劃”,將醫院內的傷員全部殺掉,或者留給傷員一些手榴彈,命令他們與敵人同歸於盡。

這是真實發生的歷史,許多日本老兵後來都出書來講述自己當年的經歷。而日軍在後來的審判中還進行了辯解,稱將傷員殺死是為了不影響部隊的機動性,不佔用部隊的資源,同時防止傷員們洩露情報。實際上,那些珍貴的醫療用品往往都用在了日軍的重要軍官的身上。


至始至終947


日軍野戰主力第11軍的次任司令官是園部和一郎中將,這個傢伙也是殺害張自忠將軍的元兇,而他被解職的理由是:上高戰役中讓戰死士兵曝屍荒野和遺棄重傷員,然後才來了阿南惟幾。這番免職雖然有一定的其它因素,但日軍在作戰時比較重視戰死和戰傷者的作風是明顯的,遠不是問題中所描述的情況。



(阿南惟幾)

日軍士兵在戰場斃命後,如果擁有戰場控制權,則一定將屍體集中火化;如果戰事激烈膠著,則同伴會砍下戰死者的一隻手掌帶回去;如果是戰敗後撤,也要切下一根手指帶走。日軍的野戰師團都配備不止一個的野戰醫院,常備師團一般都有兩到四個,同時還有一個“病院輸送隊”,類似於中國軍隊的擔架連,專門用來抬運重傷員的。

上高慘敗,後第34師團長大賀茂中將率部突圍,逃到南昌郊區時傷員隊伍長達數公里,並且師團的行軍序列居然是:師團司令部、輜重部隊、步兵聯隊、山炮部隊、病院輸送隊、野戰醫院和後衛部隊,由此遭到專程趕來協調作戰的第11軍參謀長木下勇少將的痛斥,少將敢罵中將,其一是參謀系統獨立,其二便是大賀茂做的太丟人了,這老鬼子沒話說。



(園部和一郎)

當然,如果是在戰場上大敗而逃,窮途末路的鬼子也就沒那麼多講究了,對待重傷員確實比較殘忍,一方面是潰退中的部隊無力攜行,會成為逃跑時的累贅;一方面是不想讓重傷員落到中國軍隊手裡成為俘虜,否則對方拍照宣傳起來(這事重慶政府很在行),影響“皇軍”的形象。

此役收官階段的3月28日,第74軍58師追上了日軍一個野戰醫院,負責護衛的是一個野炮兵第8中隊100來人,大隊長六角少佐急電師團部給與增援,結果得到的回覆是“因情況緊急,放棄第8中隊,大隊主力立即向師團司令部靠攏”!這個意思就是連醫院的200多輕重傷員一併放棄了,最終全部被張靈甫率部撲殺。

這是逃不掉了全體“玉碎”,如果是預做準備的跑路,日軍通常是這樣乾的:臺兒莊戰役瀨谷支隊發現被湯恩伯反包圍後,日軍毀掉一切帶不走的車輛輜重,瀨谷啟同時派遣一名中佐參謀帶上十幾名士兵前往野戰醫院,對重傷員們先鞠躬後發言“部隊奉命轉進,諸君為大日本帝國獻身,自當銘記”,然後士兵給傷員們發放手榴彈,誰想不死都不行,日本這個民族有非常很冷血的一面。

然而更冷酷的事實是,抗日戰爭中國民黨部隊敗多勝少,戰場控制權大多歸日軍所有,同時日軍的戰地醫療專業程度、醫術水平和藥品供應都遠超國軍,所以日軍重傷員的死亡率並不高。反倒是國軍經常在敗退時丟棄傷員,雖然中國人沒有殺死自己重傷員的習慣,可他們仍然會被搜索戰場的日軍殘忍的用刺刀捅死,這也是八年抗戰裡國軍傷亡遠遠大於日軍的原因之一。



(日軍轉運傷員)

因此不要象某些網文那樣過分渲染日軍對本方傷員的毫無人性,能夠救治過來的重傷員,那是他們繼續殺人的工具,輕易不會放棄的。湘西會戰最後時段,日軍第116師團長菱田元四郎給瀧寺聯隊發電,指示該部抓緊突圍:“目前除殺出血路外,別無他策,為便於突破,將不必要的物品進行處理,並攜帶可能隨行的傷病員,準備突破前進”。

言外之意,重傷員別帶了,也當“不必要的物品”處理掉。也不是不想救,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這是鬼子們末日的做法。


度度狼gg


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不僅對敵人手段及其殘忍,對自己人下手也是特別狠。沒有一點同情心

當時的日本軍隊對於輕傷或者是傷勢可以順利恢復的日本士兵,都會好好治療,帶著他們和隊伍一起走。但是對於嚴重級的傷員,日本軍隊

對於自己人同樣採取了人道毀滅的措施

不過雖然對於重病傷員採取了人道毀滅的措施,但是讓日本士兵心寒這個說法,幾乎不成立的。二戰時期入侵中國的日本軍隊,都是有著非常堅定的“軍國主義”。

戰爭初期,日本軍隊還會帶著自己的重傷士兵一起共進退。將他們送到戰線的後方,有著專業的軍醫幫助他們治療傷勢。而且戰爭初期日本軍隊的醫療物資非常的充足,食物儲備也是充沛的。這時候的重傷員不僅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療,吃的喝的用的都是最好的。偶爾還會有一些小福利給重傷員調解一下緊張的情緒。

隨著戰爭的不斷推進,日本軍隊在我們中國八路軍的進攻下,節節後退。這時候的日本軍隊醫療資源用的已經差不多了,而且吃的用的所剩無幾。本軍隊被打的有點顧頭不顧尾。在慌忙的逃竄中,日本軍隊選擇了對自己的重傷員進行人道毀滅。鼓勵他們剖腹自殺。但是得日本軍人認為即使是死了也是為當時的日本天皇效命了。所以他們並不認為這是殘忍的,反而以這個為榮。所以即使戰爭的後期日本對自己重傷員採用殘忍手段。也不會有幾個士兵覺得是寒心的。


靈魂匠帥


二戰期間,日軍作為軸心國在亞洲戰場的主力,開始了對中國以及東亞地區的入侵,其規模之大,戰力之強堪稱“傾國之力”。經統計,日軍在二戰作戰期間傷亡人數達到185萬。

二戰初期,由於日軍快速推進以及遭遇的國軍抵抗非常微弱,日軍的傷亡率很低,醫療資源很是充足的當時日軍士兵受傷都能受到很好的照顧。

然而等到戰爭的深入,日軍陷入了中國戰場這個泥潭,日軍的醫療措施也在急劇下降。即便是受傷日軍能夠安全地扯到野戰醫院,然而在醫療匱乏的時期,受傷的日軍士兵也得不到精心治療,有時甚至會被注射“空氣針”致死。

到了二戰後期,日軍對待傷兵更加瘋狂,簡直就是視為累贅。

舉個例子為例,1944年6月日軍對衡陽發起進攻卻遭遇慘敗,當時進攻之前,日軍曾誇下海口,揚言三天之內拿下衡陽,於是整個部隊就此斷了三天的糧食。

當進攻失敗以後,日軍糧食不繼,衡陽會戰歷史47天,國軍傷亡1萬餘人,日軍死亡兩萬餘人,6萬餘人受傷。當時日軍的野戰醫院根本就治不了如此多的傷病。

日軍133聯隊本部士兵田所滿雄曾經回憶時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當時所謂的野戰醫院床鋪,僅僅是土房上的門板上鋪一層乾草,到處都擠滿了士兵,隨著傷員的大量增加,醫院變得更加可怕”。

是阿維啊


重傷員的處理,歷來都是很麻煩的。如果是在戰線比較穩定的情況下,還可以後送到後方的野戰醫院進行救治,但是如果是在突然的行進中與敵人遭遇,或者是被對手打垮,就經常會出現來不及轉運傷員就匆忙撤走的情況,這些重傷員就會成為對手的俘虜,或者是被敵人直接殺死。

比如淞滬會戰中,初期展現比較穩定的時候,基本上都可以將重傷員後送到野戰醫院進行救治,不過當時國軍的野戰醫院救治水平有限,所以大部分重傷員最後的結果都是死了。只有比較高級的軍官才能在負傷之後被儘快後送到後方比較好的醫院進行救治,才能存活下來。淞滬會戰中受傷的高級軍官,主要是在外國教會在上海辦的醫院裡進行救治。

我軍從蘇區到抗戰、解放戰爭時期,如果是在有穩固後方根據地的情況下與敵人作戰,大部分重傷員都可以及時後送到後方進行救治的,尤其是重要的幹部,都能夠得到儘可能的救治,雖然條件有限,但都會盡力救治,比如粟裕多次負傷,就都通過在後方救治活下來了。這也是戰士們普遍不太願意脫離根據地進行無後方作戰的重要原因,因為沒有後方,所以一旦負傷,尤其是重傷之後,往往只能就地安置在群眾家中,這就意味著從此脫離了革命隊伍,而在敵人打過來之後,也很容易被搜捕出來加以殺害。

1948年粟裕在對中央渡江南進的命令“斗膽直陳”的時候算賬,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因為躍進到江南之後,是無後方作戰,所以每次戰鬥中的輕重傷員都只能就地安置,而無法帶走,就會造成部隊的絕對減員,這種減員就很可惜。之前粟裕在抗戰後期率部在莫干山一帶作戰的時候,就經歷過這種情況。所以,粟裕認為與其脫離解放區進行無後方作戰,不如在江北作戰划算,因為在江北打大仗,我軍傷亡一個人,至少可以消滅敵人三個人。

長征時這種情況就尤其嚴重,因為是脫離中央蘇區進行戰略大轉移,所以完全是無後方作戰,每次戰鬥減員中的輕重傷員,如果無法自己行動,就只能就地安置,從而造成大量的戰鬥減員。所以,幾乎紅軍沿途經歷過作戰的地方,都安置了一些傷員。我曾經有個同事的爺爺是老紅軍,是湖南人,但是卻在貴州遵義生活,就是跟著長征的隊伍到了遵義,作戰時負傷,就地安置後就脫離了隊伍,傷愈後就在當地一直生活,也沒有回到湖南去。

在長征中過草地的時候,一軍團有一個部隊在後面擔任後衛,同時也要負責收容前面掉隊的傷病員。但因為過草地的時候條件非常困難,衣食無著,食物尤其緊張,也缺乏醫藥,而一個重傷員至少需要兩個戰士來抬,嚴重影響行軍速度。因此,一軍團的幾個幹部曾經自作主張,殺掉了幾個重傷員。這件事也是後來一軍團幹部與三軍團幹部關係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

日軍在抗戰時期的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要時間還來得及,就會盡可能帶走傷病員,後送到後方野戰醫院進行救治。不僅如此,日軍還會盡可能的將陣亡軍官和士兵的耳朵、手指割下帶走,將屍體集中起來焚燒或者掩埋,然後再撤退。但在戰敗的情況下,倉皇退走的時候,也同樣來不及帶走重傷員,只能就地處理,其實也就是直接燒死或者殺死。比如常德會戰之後,國軍追擊時就發現過一股日軍小部隊將幾十個重傷員集中在一間房子裡,準備燒死,剛好國軍打過來了,日軍倉皇退走,國軍就將這些日軍傷員救下來了。

抗戰後期,因為日本兵源緊張,大量徵發普通老百姓參戰,所以老百姓的厭戰情緒是比較重的,戰鬥力和戰鬥素養也都比不上那些抗戰初期的老鬼子。同樣,在戰爭初期,因為日軍作戰比較順利,所以遺棄重傷員的情況不太多,而到了後期,日軍戰鬥力和戰鬥素養都嚴重下降了,撤退的時候紀律也比較差,遺棄重傷員的情況也是比較多的,至少是比戰爭初期要多了很多。這也是後來一部分日軍老兵反戰的原因。

在朝鮮戰場上,美軍很快就發現志願軍紀律很好,而且確實是優待俘虜。所以,美軍在被志願軍擊退,被迫撤退的時候,如果來不及帶走傷員,就會主動把傷員從原本隱蔽的地方抬出來,放在大路邊比較顯眼的地方,主動送給志願軍,讓志願軍去救治。李奇微的回憶錄也承認,在對待戰俘和美軍傷員方面,志願軍做得非常好,而且志願軍經常自己節約口糧,來給戰俘和被俘的傷員吃。


蕭武


提前日本,中國人必定是咬牙切齒,一句“小日本”就能看出來!就這麼個小國,挑起多少戰事,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大罪罄竹難書!日本人不光對別人狠,對自己也是狠,尤其是沒有利用價值的人,比如重傷的士兵。二戰,剖腹自盡,就地解決,空氣針,寒了多少士兵的心!



二戰,從1939.9.1到1945.9.2,這是爆發,之前還有準備工作。甲午戰爭是試探,侵華戰爭是準備,沒想到中國不是那麼好欺負的,骨頭沒啃到,還惹了一身的騷!而日本野心還不小,一箇中國不夠,還打起了美國的注意,沒想到,大佬就是大佬,一顆原子彈就夠日本人好好喝一壺了!

從1931年的侵華戰爭開始,日本士兵的人生就兩種,受傷和痊癒,要是不幸運,就掛了,人生結束!在戰爭中,隨著日本的處境,受傷的士兵的待遇也在變化。



日本囂張(1939-1941)

二戰是由日本,意大利,德國帶頭挑起的。作為挑事人,當然是理直氣壯,有資本的。再說不打無準備的仗,戰爭剛開始時物資最豐盛,一切都是最頂級的。這時候的士兵就是國寶級別的。一點小傷也要精心治療,一點點的後遺症都不能有。這時候一人得道成仙,全家雞犬升天!


大佬發怒(1942)

這年是決定反法西斯命運的一年,大佬美國不再保持中立態度,因為日本不自量力去偷襲了美國。大佬怒了,我不惹你,也不支持你,我有錯嗎?既然你要太歲頭上動土,那別怪我,大佬的怒火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這年,日本受傷士兵的待遇從國寶級變成了一般級別的,小傷就忍著,別矯情!

日本下坡路(1943-1945)

以美國,蘇聯,英國,中國帶頭的反法西斯開始大反攻,大佬發怒的後果很嚴重。日本開始節節敗退。重傷士兵的悲慘人生開始了。日本長期的軍國主義,武士道精神禍害了他們!戰場重傷了,搶救不划算了,就地解決,畢竟死人不會洩露秘密,還不會連累行軍速度。

不是用子彈,畢竟子彈珍貴著呢。武士刀或者刺刀就是他們的歸宿,剖腹自盡或者戰友解決。剖腹自盡不可能立刻死去,臟器會被切斷,流出肚子,大出血,失血過多死亡!

這時候的醫生也充當了劊子手,給重傷員注射空氣針,讓他空氣栓塞死亡。臨死前病人會劇烈的垂死掙扎,苦痛的死去!

還有回不去的士兵,會一把大火燒了,骨灰魂歸故里。活人也可能被扔進火裡,活活燒死。

這樣做,就是個路人也會心寒,何況是為國家賣命的人!


斯幽說歷史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結束,在這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日本先後在中國投入的兵力多達200萬人,這還不包括朝鮮戰場和印緬戰場上的日軍。

然後,讓人驚奇的是,在整個抗戰期間,除去最後日軍主動投降而被俘虜的,八路軍僅俘虜日軍六千多人,國軍俘虜日軍不足三千人,即便是在太平洋戰場,美軍俘虜的日本士兵相對於歐洲戰場也是少之又少。比如在沖繩島戰役中,10萬日軍最後只有七千人被俘虜。

那麼,問題就來了,日本被俘虜的士兵為什麼這麼少呢?要說這一場戰爭下來,至少應該出現很多重病傷員,而按理說這些傷員是最容易被俘虜的,但為何卻很少見到他們被俘虜呢?

其實,這個主要是源於日本對待傷員的政策,讓傷員們寧可選擇戰死沙場,也不願意苟活。



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知道,正常情況下,軍隊裡面都會有專門的醫護兵隨行到前線,專門負責現場救治受傷的士兵。

但是,日本的軍隊中,卻沒有救死扶傷的醫護兵隨行到前線,到前線的只有負責基礎醫療救護工作的衛生兵,醫護兵那都是呆在戰地醫院裡面。

日本的這些衛生兵,通常只配有少量的急救藥品和器械,當然,這還是爭對物資充裕的部隊,要是物資匱乏的部隊,衛生兵手上僅有幾條繃帶和幾卷藥棉,連麻藥都沒有,所以他們只能提供簡單的傷口清洗與包紮工作,輕傷員還湊合,重傷員就只能後送到野戰醫療所。

但問題是,這些重傷員只能得等到戰鬥結束後才送,因為日本指揮官大都只注重戰果,不在意個人生死,所以他們是不會考慮在作戰時間分出寶貴兵力去送傷員。在這種背景下,很多重病傷員就只能坐等死亡。



當然,心狠手辣的日本通常不會讓這些重傷員坐等死亡的,他們要充分發揮這些重傷士兵的最大價值,所以一直以來,日本高層都極力在軍隊中宣揚,重傷員要麼與敵人同歸於盡,要麼自殺以解脫自己,避免拖累部隊。

如果士兵選擇這樣做,就會被認為是天皇獻身,是一種非常高的榮譽,反之,如果這名重傷員拒絕自殺或與敵人同歸於盡的話,那麼他就會被看作是膽小的人,是一種恥辱,是對天皇的背叛,所以他的戰友,是有必要將這樣的叛徒給一槍殺掉的。

換句話說,因為日本的政策規定,醫護兵不上前線,只有衛生兵上前線,於是導致很多重傷士兵無法得到救治,這個時候又因為日本鼓吹的為天皇獻身,這些重傷士兵要麼選擇光榮的自殺或與敵人同歸於盡,要麼就是可恥的被自己的同伴給一槍殺死,沒有其他活路。



對此,很多人肯定好奇,日本人為什麼要這樣做?其實,日本這樣做主要是為了節約戰爭資源。

因為日本是個小國,資源有限,而美國後期又對日本進行封鎖,日本的每一顆子彈都要節約用,更不要說糧食和醫療物資,所以不可能對每個士兵都照顧,他只能照顧那些還能發揮價值的士兵。

換句話說,對於很多重傷士兵來說,他們即便活下來,恐怕也不能再上戰場殺敵,但卻還需要消耗許多人力、物力和資本,所以對於日本高層來說,還不如讓他們發揮餘熱,與敵人同歸於盡,消耗掉敵人的有生力量;或者自殺,把物資留給更有需要的人。

客觀來說,在當時的條件下,日本想要能夠長期的堅持下去,並讓自己的敵人遭受到大的損失,這個政策確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被證明確實是非常成功的。但對於這些日本士兵來說,確實是非常的殘忍。

但是,要說這會讓日本老兵們寒心,那可就遠遠談不上,因為日本的這些士兵,絕大部分都是被嚴重洗腦的日本軍國主義狂熱分子,對於他們而言,為日本天皇獻身,為戰爭而亡,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幸,又怎麼會寒心呢?他們要是寒心,那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日本士兵。


我是趙帥鍋


二戰時,日本是如何處理重傷士兵的,日軍老兵至今都感到心寒?(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我們知道,哪裡有戰爭哪裡就有流血犧牲。在戰場上,士兵作戰不外乎受傷和死亡兩種情況。所以,在戰場上,大多數戰友情勝似親情,可以說是過命的交情,尤其是對受傷的戰友,互相扶持、幫忙,有些戰鬥中,甚至會出現為了搶救受傷的戰友而犧牲的壯舉等等。這一幕幕炮火紛飛、前赴後繼的鏡頭在我國近代戰爭史上比比皆是。可以說,在戰爭中,大多數國家是積極搶救受傷士兵,並妥善安置的,但在二戰時,針對重傷士兵,日本卻出現了令人難以接受的做法,每一個日軍老兵回想起來,就感到心寒。那麼,日本是如何處理重傷士兵的呢?

我們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作為納粹國家之一,發動了侵略戰爭,在我中華大地燒殺搶掠淫,無惡不作。戰爭初期,由於日本的充分準備,再加上優良的武器裝備和較強的單兵作戰能力,在我們中國戰場取得了較大的勝利。那些時候,他們的軍隊也會有傷兵,但不是很多,他們會組織積極的救援,對重傷的士兵甚至會送回國內搶救治療。受傷的士兵回到本國內也會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甚至會很榮耀,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為聖戰受傷的。這也是我們很少看到日本軍隊有傷員的原因。

但等到戰爭後期,隨著侵略戰線的拉長,日本儲備的物資越來越少,再加上偷襲珍珠港,把強大的美國拉入戰爭,由於美國的海上封鎖,導致日本物資匱乏,不僅需要節省武器裝備,還需要節約糧食。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認為重傷的士兵就是部隊的累贅,於是他們就做出了喪心病狂之舉,這也是在二戰時,日軍幾乎是看不到重傷士兵的原因。日本軍隊處理重傷士兵,有哪些喪心病狂之舉?

一是遺棄受重傷的士兵。讓他們直接遺留在戰場之上,自生自滅。這些被遺棄的重傷士兵,要麼是自己引爆手榴彈自殺,要麼是等待清掃戰場的敵軍,與之同歸於盡,要麼是選擇投降,成為俘虜,等待敵軍救治。

二是自己人直接射殺這些受傷的士兵,在戰場上凡是負傷不能走路的,們大多都是會被自己人補上一槍,了結了他們的生命。戰爭初期是用槍來殺掉這些人,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為了節省資源,不浪費子彈,日本士兵就選擇了用刀來殺死重傷員,一刀殺不死就多下幾刀,非常殘忍。

三是逼迫重傷員自殺。在戰爭後期,日本軍隊戰況激烈,為了防止這些重傷員成為俘虜,將自己的作戰計劃洩露出去,就由士兵用槍對著受傷的士兵,逼迫他們自殺,如果受傷的人不願意自殺或者自殺後沒有立即死亡,那麼這些人就用刺刀進行第二次殺害,直到受傷的人死亡為止。

四是鼓勵重傷士兵剖腹自殺。由於日本人自小受武士道精神和皇權思想的荼毒,他們認為剖腹自殺,是他們最為崇拜的一種自殺方式。他們會讓受重傷的成員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進行剖腹禮,為天皇盡忠。若傷員不肯或者因傷勢問題無法完成剖腹禮的話,他們會親自動手殺死自己人。

五是他們會把傷兵當成軍糧。例如在瓜島戰役中倖存下來的日軍老兵回憶,但是的戰場上,由於美軍的封鎖,他們的補給被美軍切斷後,躲在密林的日軍陷入了極度的飢餓,為了活命,在島上竟然吃“屍體”,也就是受重傷士兵。

六是軍醫以救治為名打空氣針,結束重傷士兵的生命。受了重傷不能戰鬥或者行走時,這些人就會成為隊伍的負擔,回來之後軍醫也會採取措施,來儘快結束這些人的生命,日本軍醫處決受傷士兵時,最常見的方法是注射空氣,受傷士兵的身體已經很虛弱了,軍醫注入大量空氣後,體內的血液和空氣會混合在一起形成血液泡沫,肺動脈將被阻塞,心率將越來越低,很快發生猝死。這種方法見效極快,傷兵在短時間裡就會猝死,真是一種殘酷的手段。

比如1945年8月,當日本即將宣佈投降時,在中國東北的第一陸軍醫院接到了撤軍的命令。 在帶著2000多名受傷士兵和醫務人員逃到牡丹江後,院長拿出東方刀,強迫其他人跳進河裡自殺。 日本陸軍院長直接讓人給受傷比較嚴重的士兵,注射空氣針,讓他們儘快死去。

日軍之所以會如此滅絕人性,對待重傷士兵,小編認為,不外乎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節約資源。兵佔用軍隊資源,醫療和照顧傷員需要人力物力。二是傷兵行動不便,會影響整個部隊的機動性額戰鬥;三是避免洩露情報,死人永遠不會洩密,把傷兵處死,就不會被敵軍俘虜,也不會洩密。四是日本武士道精神和舉國主義思想的荼毒,根深蒂固,認為殺掉重傷士兵或者自殺,他們是為天皇而戰,是榮耀的。

但不管怎麼樣,日軍如此“變態”對待重傷士兵,這種做法讓人難以接受,更令人心寒。俗話說“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正是日本人的這種近乎滅絕人性的瘋狂之舉,才會讓自己徹底失敗,並自食苦果,嚐到了兩顆原子彈的味道。




葛大小姐


戰爭本身就是殘酷的,不論是多麼厲害的隊伍,都無法避免傷亡。而且,越是大型的作戰,重傷人員就會更加多一些。但讓人不解的是,二戰中的日本卻似乎是一個例外,他們作戰多年,深入亞洲戰場,損失慘重,可統計中重傷的人員卻是最少的。這是怎麼回事呢?看一下真正的原因吧,估計很多人會無法接受這一事實。

為什麼日軍在二戰時重傷員那麼少?知道了這個原因,相信你也不會甘當重傷員

回顧二戰時的日本,當時日軍在沖繩島戰役時,派出了十萬士兵,可最後被俘虜的只有七千人,剩下的幾乎都死掉了。

這時就有人問了:日軍除了戰死,就不會有傷員嗎?一語中的,真的不會有太多傷員,就算有也是一些並不嚴重的傷員。因為那些重傷的士兵,一旦知道自己傷的嚴重,就會進行自殺。或者有人不想死,但也同樣會被隊伍單方面對外宣佈死亡。

日軍重傷員少,理由就是這麼淺顯:國家或者隊伍不承擔重症傷員的治療與療養。也正是因為如此,那些重傷員不得不被自己的隊伍拋棄,甚至是直接對其進行補刀操作。

不敢相信,不能接受是嗎?但事實就是如此。據一位叫山川種雄的日軍回憶:因為當時公務員太多了,那些人被送進醫院也得不到治療,醫生、藥物都不夠,有的傷員因為得不到治療,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傷口上生出蛆蟲來。

與這種情況相反的是,日軍在前線輕傷時,反而有衛生兵來治療,敷藥。因為他們簡單包紮之後,還要繼續投入戰鬥。但那些重傷員被送到後方醫院的則不同,他們要恢復起來需要相當漫長的時間,要消耗的物資非常多。出於減少消耗的目的,所以後方日軍醫院就算進行診斷,也不會進行積極的治療,任重傷員自生自滅。

不但如此,日軍可能還會為了減少傷員的堆積,從而自己動手來處理重症傷員。比如打空氣針,據說就有日本士兵親眼見證過被送進重症室的傷員們,手上扎著輸液針,但藥瓶裡卻什麼都沒有的情況。

想來日軍自己都很清楚己方對於重症傷員的操作方法吧,所以他們有的在手裡有槍的情況下,或者有刀的情況下,直接就地便解決了自己,再不必受那麼多罪了。

據說有的傷員不忍下手自殺,於是就會被部隊監督進行槍斃。而且,在開始的時候,人們都以為日軍剖腹自殺是出於武士道精神。但真實的原因並不是如此,而是隊伍為了節約子彈,只提供刀給他們。出於無奈,這些人便只能用武士道精神來自我美化,從而捨身成“仁”了。

日軍所謂的武士道獻身精神,就是精神信念作祟,因為受重傷的結局只有死路一條

肯定有的人表示不服,說日軍確實是受武士道精神薰陶的民族,他們剖腹是一種傳統。沒錯,剖腹是一種傳統,但並不是人人都有這種精神的,畢竟自殺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日軍本身組織起來上戰場的隊伍,特別是二戰後期輸送的人員,實際都是極普通的人,他們在未開戰之前,就過著農耕、工業、教學、經商等各類普通的生活。但因為戰爭的需要,他們被組織起來,大量輸出國外。

在這個基礎上,日軍方面為保證戰鬥力,就會給他們灌輸很多所謂的對天皇效忠,武士道精神等內容,進行洗腦式快速培訓。在這樣的培訓下,一部分士兵真的會對武士道精神進行終極追隨。但那些重傷的傷員們呢?其實他們裡面很多人是不想死的,但隊伍了為防止被拖累,便對外宣佈其死亡,從而讓其自行了斷。這時,他們便被賦予了所謂的武士道精神。

也許在戰爭的最初,日本方面不會那麼無情、乾脆地處理重症傷員。但隨著重症傷員越來越多,隨著消耗越來越多,隨著物資越來越緊張,他們不得不從根本上減少對物資的“浪費”。

通常情況下,如果在戰爭中一個士兵受了傷,幸運的會有戰友幫你一起走出戰場,從而進行治療。但如果不幸,沒有人管你,那你就有可能成為俘虜。在這樣的情況下,日軍是絕對不允許的,他們便會讓你懷抱著手榴彈、地雷等武器等著與敵人同歸於盡。

如此情形之下,你覺得日軍還需要進行長期治療的重症傷員嗎?由此是不是可以看出一個事實:日本看重的只是結果,並不在意過程。

當重症的傷員瞭解到這樣的現實之後,他們都會本著之前被洗腦過的思維來考慮:我不能拖累部隊,要戰鬥就必須有犧牲,要堅決效忠天皇。於是,直接剖腹死去就是最理想的做法。

只不過隨著戰鬥時間越來越長,很多人明白了這種戰爭的無意義性質,於是就不想再剖腹自殺了。這時日軍方面就有了監督管理人員,他們只能浪費一顆子彈,親自送這些重傷員離開世界。

所謂的武士道精神在哪裡?不過是因為無望之後的無奈選擇而已,作為身處異國的獨立個體,他們必須服從組織,就是這麼簡單。

有種瘋狂叫日軍,寧肯死也要堅信自己會“勝利”,大日本帝國是他們的終極信仰

相信瞭解了這樣的現實,感性的人又產生了如此感慨:那些日本士兵知道這樣的現實後,得對自己的國家多麼失望,多麼寒心呀。

好吧,我不好意思地打破你這種臆想:日軍真的不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他們失望也不是因為對國家失望,只是對不能侵略別國成功而失望。至於寒心,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因為他們早在上戰場之前,就已經洗過腦了:日本軍人必須是擁有堅定信念,守護大日本帝國主義的士兵。

不相信是嗎?之前就看過一個採訪,當時受訪問的是一位已經九十多歲的日本老兵,問他有沒有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時,他只說了這樣幾個字:如有開戰,隨時上前線。

這就是日本當時被洗腦成功的士兵,死對他們而言是不幸的,但這不幸不會是自己國家給予的,而是被侵略的國家太強大造成的。為什麼很多人說二戰時的日軍變態,就是因為這種不合邏輯的思維。

我們反觀一下當年我國與日本的對抗結果,據相關統計證明,在十多年的抗戰時間裡,我黨與國民黨共同抓獲的日軍俘虜竟然不足一萬。

這絕對不是枉言,因為不只是亞洲戰場如此,當年與美軍對抗的日軍同樣如此,而且被俘人員更少。不是抓不住他們,是因為他們會為了成全隊伍,最終用死來解決自己。

眾所周知,戰爭中有一條明確的規定,那就是不準對醫護人員進行射擊。這是《日內瓦公約》中明文標出的條例,但日本從不踐行,相反他們甚至會專門對有鮮明醫護標誌的士兵進行打擊,認為這才是最快解決對方戰鬥力的方法。

特別是在與美軍的對抗過程中,日軍的這種做法深深刺激了很多美軍的心理,直接認為他們思維不正常。但日軍不在乎呀,他們到後來自己的隊伍甚至根本就不配醫務兵了,沒有藥品,沒有物資,輕傷忍著,重傷直接槍斃。

因為他們信奉“死亡本就是精神的勝利”,這樣的思維是不是變態?這樣的士兵,如何會為著死亡而寒心呢?

由此可見,日軍的思維註定了他們對待戰爭的認知。所謂的武士道精神不過是一種說辭,他們內心更堅定的信念是愛大日本帝國主義。既然如此,死多少人,用什麼方法去死也就無所謂了,反正就是死,只要是為了國家,他們便認為了,而這也正是日軍最恐怖的地方。

參考資料:《解析日本武士道 “ 死的覺悟 ”》 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