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为什么有的人还要挖野菜吃?

豫南小平


以前农村挖野菜大部分是为了充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为什么还要去挖野菜呢?这个其实还是和大家爱尝鲜或者听说可以保健,防病有关。

野菜,由于是天然生长的,加之生长中不打任何农药,不淋任何肥料,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绿色蔬菜的典范。而且有许多的野菜,味道确实是不错,比如我们大家常吃的荠荠菜,水芹菜,都有一些人工种植蔬菜无法比拟的鲜嫩味道,让人赞不绝口,所以每年开春后,大家挖这些野菜打牙祭,就成了家常便饭。

有些人挖野菜,是听了别人说有预防、保健工效。比如经常见人挖的蒲公英,满公英吃起来有点苦味,并不美味。但是大家都说有防癌效果,所以导致很多人从健康考虑出发,接命的挖来吃。

还有些野菜,是季节性的,过了这个季可不等人,比如蕨菜、小竹笋这些,季节性非常明显,每年都只集中在春天这一段时间,过了就老了,不能吃了,这些季节性野菜,也是大自然每年准时馈赠给我们的春天美味。

总之,有的野菜味道好,大家有尝鲜的心里,有的野菜有保健防病功效,所以大家从健康出发,忽略了其的味道。但是无论是尝鲜还是防病,野菜都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


坏男人说小龙虾


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从本质上面还是有区别的,以前吃野菜是真的没有东西吃,被迫吃野菜。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是想吃野菜,主动的吃。

从身边的人来看,确实很多人在吃野菜,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吧。



第一;吃的不止是野菜还有回忆

因为有很多人,都经历了比较困难的生活时期,那时候没有什么吃的,为了生活不得不去挖野菜来吃。这段经历同时也深深的刻在了内心深处,成为一段记忆。

现在生活好一点了,现在看到长得和当年一样的野菜特别有感情,就采摘一些回来吃,吃的时候回忆一下当年困难的生活,回忆一下那些年的岁月。

因此,吃野菜不仅仅是单纯的吃野菜,还有回忆。



第二;受到长辈的影响

很大一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不经意间去挖野菜,拿回来煮来吃也是受到长辈的影响。小时候跟随父母去挖野菜,父母告诉我们这些东西可以吃,于是我们就跟着吃,把这种习惯延续下去。

受到长辈的影响,把吃野菜成为了一种习惯,或者一种爱好。



第三;认为野菜是绿色食品

一到春天,万物复苏,山间地头和田里面都会长很多绿色的植物,有很多是可以吃的野菜。现在很多人吃野菜,都是认为野菜没有经过打农药,没有用过化肥。纯天然绿色食品,对身体有好处。

从养生的角度出发,很多野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营养。很多人认为野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没有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多吃对身体有好处。



第四;对野菜的好奇

看到身边的人都在吃,也吃多了市场上面的常规蔬菜,对人家都在吃野菜充满好奇,于是自己也搞一些回来吃。

因为人人都有好奇心,抱着新鲜好奇的心态去尝试,采摘回来按照人家介绍的方法,煮来吃发现也蛮好吃,自己也形成了吃野菜的习惯。



第五;野菜不能乱吃

我们都知道野菜可以吃,也知道吃的好处,但是野菜真的不能乱吃,因为不是所有的野菜都可以吃的。

看到过很多因为乱吃野菜出问题的,去采摘的时候最好采摘自己认识的野菜,或者问一下比较有经验的人,你准备采摘的野菜能不能吃,怎么煮,确认好了之后才吃。

或者是网络查询一下,现在很多都是可以对比的,准确率也挺高,可能还直接可以查询制作的方法。

野菜虽然美味,生命也很重要,所以一定要确认清楚才吃,要不然出问题就难搞了。

第六;吃野菜的情况已经不同往日

虽然以前吃野菜,现在也是吃野菜,但是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吃野菜是饥荒年代,大家无奈的选择野菜充饥,现在吃野菜算是改善生活或者是体验生活了。

近几年很多野菜的价格,都已经超过了种植的蔬菜。比如炒的沸沸扬扬的香椿,以前是无人问津的一个树芽,现在都发展到几十块或上百块一斤,超过了很多肉类的价格。还有很多像艾叶、棕树心也是价格不菲。

大家现在可以吧很多野菜,做成非常美味的佳肴,所以同样是吃野菜,时代不同生活不同,吃的心情也不通,做出来的味道也不通了。


乡村哑妹


大家好,我是海南茂哥,作为一个从小到大都在农村生活的海南人,野菜在我家的餐桌上经常出现,小时候是因为没有食物才不得不吃野菜充饥,现在吃野菜则是为了回忆,为了健康而选择去吃。

其实在茂哥家里,吃野菜的习惯一直都没有断过,只要到了野菜食用的适宜时间,我老婆和村里的人都会到山上去摘野菜,摘回来自己加工一下就是一道好菜了,生活富裕了大家也就更有精力去琢磨美食,不像以前那样,直接把野菜下水煮熟就吃,而是加入很多的配料,使野菜的味道更令人喜爱,例如茂哥最喜欢的荠菜饺子就是野菜制成的美食。更何况顿顿野菜配米饭和一顿野菜配肉的区别是天差地别的!

其次由于野菜是野生的,所以自然不存在农药、化肥的残留,正好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目标,它们对许多种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许多人都是看中了它们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无任何毒副作用,才去田野里采挖野菜,拿回来作为中药材治疗疾病用的。虽然现在农村生活好了,仍旧有很多人会去挖野菜吃。

除了农村人会摘野菜外,现在很多城里人都喜欢在野菜生长的时候到农村去摘野菜,一是为了让下一代人体验以前老一辈的生活,忆苦思甜,才会对现在的生活更珍惜。二是现在野菜在城市可以说是一种稀罕物了,物以稀为贵,什么东西少了,人们就会开始追逐,吃野菜也就成了潮流。

总的来说,吃野菜是一种个人选择,不管生活条件变得怎样,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了,但在挖野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不要什么都吃!以上就是茂哥的回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最后,如果你还有其他的建议,欢迎和茂哥讨论交流,大家共同学习进步!


海南茂哥


在我们农村,以前挖野莱的确是为了充饥,而现在不同了,以前过年吃不到的东西现在是家常便饭,大米白面,鸡鸭鱼肉,河里游的,天上飞的想吃啥吃啥,单看农村酒席上,鸡鱼大虾猪肉都不是稀罕东西了,而野菜,山菜倒成了稀罕物,农村的生活条件好了,园子里的绿油油的青菜,田间的各种野菜也应有尽有,农村人想吃玉米粥,大碴子饭,酸汤子,鸡蛋酱配盘婆婆丁,烙点酸菜小根蒜菜合子,采踩点芨芨菜,包顿饺子那叫一个鲜呀,五月的时候,东北山上的大叶芹,刺五加,大耳毛,猴子腿,山生菜全都下来了,小媳妇,老太太,半大老头都往山里钻,一天下来背的扛的满满的,满林子全是黄黄的花,光望着也醉了,更何况野菜的美味呢。


阳光扑面来


大家好,我就是来自农村的小芳,你们也可以叫我阿芳,说到野菜这个话题我特别的有感触,因为小时候家里特别特别穷,基本都是靠吃野菜、馒头、稀饭这些维持生活,虽然艰辛,但是也算是吃的健康和幸福。仍记得那时一有时间,爸爸和奶奶就出去挖野菜,挖了回来洗干净直接用水烫一下,放一点点食用油搅拌均匀就开吃,那味道到现在都忘不了,说不上来的美味。

那么,以前是因为穷没得吃,所以只能吃野菜,现在生活好了,却还是无法忘记那时的回忆。但不瞒你们说,直到现在我家的餐桌上还是会时常出现野菜这一道菜,爸爸说他还是喜欢吃野菜多一些,大概是因为心中的那股执念吧,凑巧的是,这个习惯我也随了我的爸爸,每吃一口野菜,都有美好回忆的感觉......

话题的最后,问一下,你们有吃过野菜吗?感觉怎么样呢?


乡村芳小妹


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真正到农村挖野菜的并不是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大部分都是从农村搬进城市居住的这类人。

今年野菜刚长出来的时候,有几个朋友晚上下班了,约着一起到城区周边去挖野菜。都是年轻人,也是农村人,目前生活在城区!


这两年我一直生活在农村,尤其是今年天气干旱,地里种的蔬菜都长得差。有一段时间,家里都没菜吃,村里离集镇将近20里,买菜不太方便,有空去集镇了顺便买点菜,很多时候都是凑合吃。

刚好那段时间,野菜黄花苗到处都是,村里却很少有人去挖,我去挖了一些回来吃。有人说,吃这个野菜降火,后来有少数人去挖来吃。

后来,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土苋菜、马齿菜等野菜,但是没人吃。我就比较纳闷了,家里都没有青菜吃,为什么不吃这些野菜?也许是以前农村条件差,野菜吃多了吧!

还有几次,从城区下来的包户干部,到村里入户走访。在路边看到野菜,就觉得特别稀奇,采一些回去吃!感觉这可是好东西,花钱都不一定买的到,后来每次下来,都会弄些回去。


郧阳小李


在粮食匮乏的年代,人们吃野菜是为了裹腹、度饥荒,为了生存。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为什么还有人挖野菜吃呢?做为一名出生出长的农村,我认为,现在农村人吃野菜多数是为了尝鲜。


小时候,浪费食物的时候,母亲就会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母亲说她小的时候常常吃不饱,饿的胃里泛酸水。那时候,我的外爷早逝,留下外婆与母亲兄弟姐妹几人孤儿寡母的艰难度日。家里经常没吃的,外婆就给他们煮野菜吃。那个年代大家都没吃的,很快野菜也没的吃了。外婆就去弄一些榆树皮,磨碎给母亲她们吃。母亲经常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饮水思源,当思一茶一饭的来之不易。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再为吃的发愁,偶尔吃下野菜说是养生也好,说是忆苦思甜也罢,多半还是为了尝个鲜。

野菜应四季而生,绿色无污染,所以不但受农村人的喜受,更受城市人的青睐。现代人吃野菜也是偶尔为之,调节一下家人的餐桌。而且,有的野菜还有毒,但大家一定要小心识别。


农家乐多多


现在农村人吃野菜大都是为了偿偿鲜,顺便也可以败败火,绝对不是为了充饥!

野菜当中我本人最爱吃的就是婆婆丁,我每年春天都到野外挖些吃,连续几十年了。偶尔吃些野菜还是有好处的,我觉得现在吃野菜和条件好坏没啥关系。

城里人喜欢吃野菜又没有时间去挖的只能花钱买的。


君哥说三农


没有大面积种植的菜,都属于野菜的范畴,像我们常吃的大白菜、韭菜、菜苔、萝卜,在千多年前也属于野菜。


非种植的菜,没有打农药,靠天而生,饮露水,保存其自然本性,其美味非种植菜可相比。


每到春季野菜生长的时节,我也会去田地挖野菜,这和生活条件好不好没关系,纯粹就是因为野菜好吃,而且野菜也是一种季节菜,时间很短,过季就吃不到,想吃只能等到来年。


说起野菜,大家最熟悉的是荠菜,我们这里俗称是地菜,严格说来荠菜已经不算是野菜,荠菜现有已有温棚种植,当然味道比野生差许多。吃野生荠菜的时间是每年的1月到2月(因各地时节气温而定),如果天气冷,那3月还偶尔能吃到荠菜。



到3月中旬过后,荠菜开花,这时荠菜已不能吃,但我们省份有过三月三的习俗,每逢农历三月三,要采荠菜花煮鸡蛋,煮熟的鸡蛋有野菜的清香,味道极是可口。



荠菜在我们省大约是几块钱一斤,但我后来去了昆明,那边可能荠菜产量少,居然论两卖荠菜,一两荠菜卖一块五到两块钱。


二三月生长的野菜有一种叫苜蓿菜,三叶草的形状,开黄花,采其嫩茎叶,用猪油拌炒食用,生长在河堤、田园的道路上,因苜蓿菜小,比较难采,我家曾经将其移种在园子里,不过经过种植后,味道没有野生的可口。据说此菜营养价值极高,有“食物之父”的美称。



到了三月,枸杞生长,我们会采集枸杞的嫩尖用来煎炒,再淋上点醋,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道野菜,生长季节也仅只有三月,到四月,枸杞会生虫,枝叶变老,无法食用。说来枸杞也不算是野菜,在甘肃和宁夏同样大面积种植,但他们只取枸杞子,而非食用枸杞的嫩尖,颇令我感到遗憾。


本地枸杞尖价格小贵,刚出来时20一斤,还通常买不到,后来天气暖和,枸杞产量增多,价格在12块一斤。



三四月间还有一种野菜,音同地上皮,学名普通念珠藻,是打雷下雨时才会有的一种野菜,生长在露天的沙石或草地上,软软的,像开水泡开的木耳,但颜色翠绿,据说蛋白质含量比鸡蛋还要高。每次打雷下雨后,我们一些小孩子会跟着大人去河边拾地上皮,地上皮比较难清洗,容易混杂泥土、碎石,杂草等,洗干净后可以凉拌,也可以爆炒。



我在外地许多年,一直对家乡的野菜念念不忘,去年回到家乡后,但家乡小镇已拆迁,全镇村民被集中在社区里面,因为人多,居民四处开地种菜,导致这些美味的野菜失去了踪影。


请问师太法号


我去,提出这个问题的人脑子应该被铅球砸了吧…什么叫以前的人挖野菜是为了充饥,现在也挖了就是充饥?过了那么多年都没扭转过你对旧思维的怀念呀…看来是…难不成在你眼里以前饥饿的人们到现在还在饥饿着……

山珍海味吃多了总想吃点素的,素的吃多了总想吃点野的…物以稀为贵嘛…

现在依旧很多人对野菜抱有误区,野菜这东西,挖起来很简单吗?摘起来很简单吗?动不动就觉得挖野菜是充饥的人拿脑袋来思考一下,在当代繁忙快生活的条件下,能去挖野菜摘野菜,想着烹饪的人,是何等的悠闲?有挖野菜的功夫随便打点工赚点钱都能买很多菜好不好…人家要的是这份清闲的态度,这可是一般快生活节奏的人想不到的。

我经常去挖野菜,每次我挖野菜遇见人看到那些人不可思议的表情我就觉得奇怪呢,这些人是不是也是提问者这样的想法呢?

我之前做试吃员的时候吃遍很多馆子,鲍鱼鱼翅海鲜大闸蟹,吃到吐血,然后就觉得所有外面的馆子都是一个味道,从此后我就自己做饭,因为我已经吃吐血了外面的馆子,后来我自己做饭一段时间后发现,卖的菜总是那么几种,口味都差不多,每次去超市总是同一种蔬菜,又都吃够了,然后每天悠闲出去逛的时候就不停发掘外面地里的野菜,为何不来点野味呢?我不仅挖野菜,我还开着车去挖野菜!

第一我有了出去闲逛的理由,第二可以接触大自然悠闲摘菜打发时光,吸收新鲜空气,第三还可以品尝从没吃过的美味,真是美啊,难道这是现代忙碌人实在不能理解的做法吗😏😏😏

下图是我摘的野豌豆,极小颗,没有十足的耐心和时间,吃一回实在是不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