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在用近攝鏡拍攝微距作品時,因為景深太淺,如果找不好準確焦平面的話,畫面就會有沒對上焦的感覺,比如下面影友的作業: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上圖:給人感覺很不清楚,因為景深太淺,從側面這個角度拍,所拍攝的內容是不在同一個平面內,景深所能保證的清晰範圍就覆蓋不了拍攝物,導致對不上焦的感覺,其實是對上焦了,只是清晰的範圍太窄了。

下圖:同一物體,拍攝角度從側上方拍,拍攝內容是這株多肉頂部葉片所組成的內容,這些內容稍微比側面拍攝不一樣,是可以構成一個平面的,所以看起來會比左圖對焦更清晰,因為在這個角度下,大部份葉片是清晰的。

再來看另一影友的作業,在參加近攝鏡培訓前後的對比,當注意了焦平面後,作業的表現力比培訓前強了很多。


培訓前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培訓後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1.培訓後葉子展開的焦平面與拍攝方向重直,主體清晰範圍更大,顯得主體突出,不雜亂;


2.培訓後的作品背景更加純淨,並且在顏色搭配上有意識選擇了一組鄰近色“綠色”配“黃橙色”,顯得畫面更和諧;


3.培訓後的作品主體形態更好看,舒展、有對稱美、韻律美。


同樣是拍花草,為什麼NiSi合作攝影師用近攝鏡就拍得很清晰呢!秘決是儘量把拍攝內容放入一個焦平面內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f/11,1/400秒 ISO320 攝影:昆明鄧僑明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焦平面:花的正面與鏡頭垂直 NiSi近攝鏡+70-200@200MM 光圈f22,ISO3200 英國Ross Hoddinott


焦平面在近攝和微距中這麼重要,就隨我們一起來搞懂什麼是焦平面?


如用書面的定義會很難理解,我們換一種稍簡單的說法,幫助大家來理解焦平面---經過焦點並與鏡頭拍攝方向(鏡光的光軸)垂直的面,就叫焦平面,可以理解成為經過焦點並與相機CMOS圖像傳感器平行的面,或經過焦點並與鏡頭垂直的面,或有的說法是,經過焦點並與鏡頭表面平行的面(因為鏡頭一般是凸的或凹的,表面往往是一個點,有點不太嚴謹,可以理解是與鏡頭的UV鏡平行的面)。


如下圖,焦點是椅子的中間,焦平面就是經過椅子的中間並與鏡頭拍攝方向垂直的面(鏡頭的光軸這時與地面平行)。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在光圈是F22時景深,清晰範圍比較大,而在光圈是F8時景深就變窄了。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在近攝鏡的微距攝影中,因為景深太淺,只有0.3~6cm釐米,所以當你所選擇的角度是拍攝內容不在同一平面上,超過景深的清晰範圍,只有少部份清晰,大部份不清晰,就會有沒對上焦的感覺。


比如大家最喜歡拍的多肉,往往是最不好拍的題材——因為“肉厚”呀。


影友的多肉作業,從側面拍,“肉太多,太厚”,往往就會給人找不到焦點的感覺。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建議大家不要從側面拍多肉植物,表面太光滑,沒質感,沒有“塊面”,而且形狀奇特,很難找到焦平面。可考慮從頂部往下拍攝。


瞭解了微距攝影的“焦平面”這個概念,我們看以下的NiSi近攝鏡相關作品,進一步加強這個概念。


A、可以從正面拍攝,獲得最大清晰的焦平面。適當運用近攝鏡景深淺的優點,控制光圈虛化背景,把主體與背景分離,突現主體。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F11,1/400,ISO400 Joni Niemelä 芬蘭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F8,1/640,ISO800 煙臺愛拍照的大張


B、正面拍攝花卉,有花蕊時就把花蕊拍清楚。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F11,1/250,ISO640葛宏軍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F6.3,1/200,ISO800 葛宏軍


C、側面拍花時,最大可能把花蕊拍清楚,或把靠前的花蕊拍清楚。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F3.2,1/120,ISO500 Poland-Magda Wasiczek 波蘭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F2.8,1/200,ISO500 Poland-Magda Wasiczek 波蘭


D、看不到花蕊時,如拍攝含苞未放的花蕾或花朵的側面,最好把前面的拍清楚。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F4,1/400,ISO100 Joni Niemelä 芬蘭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F4,1/200,ISO500 Poland-Magda Wasiczek 波蘭


E、拍昆蟲作為主體,花卉作為陪體時,應將昆蟲拍攝清楚,並要把焦點放在眼睛上。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F13,1/180,ISO1250 昆明萬誘引力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F7.1,1/100 佳能百微+NiSi近攝鏡 淺井美紀 日本


F、拍昆蟲時儘量拍清楚眼晴,或找到兩隻眼睛構成的焦平面。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F5.6,1/125 ,ISO320 孔方兄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F13,1/1600,ISO800 Aaron Molenkamp 澳大利亞


G、拍類似蝴蝶蜜蜂等昆蟲時,可把翅膀當成焦平面,或昆蟲的側面當成焦平面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F8,1/6,ISO64 Aaron Molenkamp 澳大利亞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F11,1/400,ISO500 David chambon 法國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F8,1/125,ISO400 Shikhei Goh 印尼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F9,1/500,ISO800 Joni Niemelä 芬蘭


H、拍幾個水珠時,這些水球連線構成的焦平面要與相機圖像傳感器平行。否則會導致有的水珠清晰,有的不清楚。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淺井美紀 日本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重慶 胡小勇


前面我們講過NiSi近攝鏡會使景深變得很淺,只有0.3~6CM,具體是在什麼情況下景深最大或最小呢,瞭解這個極限值對我們是相當有幫助的,先找焦平面,再用景深去覆蓋所要拍攝的內容,因為你相拍的內容不可能只是薄薄的一個平面。


NiSi近攝鏡裝在 70-200mm上的景深是多少呢?拍攝一把豎直放的尺子。


A、F5.6,焦段 200mm,景深0.3cm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B、

F22,焦段 200mm,景深1.2cm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說明:光圈越大,景深越淺,背景虛化越好;焦段越長,景深越淺,背景虛化越好。


C、F22,焦段70mm,景深6cm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D、F5.6,焦段70mm,景深1cm

掌握焦平面——近攝鏡微距攝影的關鍵技術

說明: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背景虛化越弱;焦段越短,景深越大,背景虛化越弱。


可以通過用小光圈和短的焦段來增加景深,包容焦平面前後更多的拍攝內容,或用大光圈和長的焦段減少景深,減薄焦平面來虛化不需要的元素。


那為什麼在微距攝影中焦平面這麼重要呢?而在其它類型,如風光、人像的拍攝中焦平面的概念不那麼重要呢?


這是因為在其它非微距拍攝,比如風光拍攝,一般要用大廣角、小光圈,景深清晰範圍可以從近景一直到遠景。即使是人像頭用大光圈來拍攝,景深清晰範圍都是幾釐米或十多個釐米,所以只要對主體對焦,主體前後清晰的範圍大,畫面不太會有對不上焦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