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為什麼會發生“黨錮之禍”?

東漢末年為什麼會發生“黨錮之禍”?

“黨錮之禍”,指的是東漢末期,宦官專權越來越嚴重,朝堂烏煙瘴氣,江山社稷搖搖欲墜,這時候,一批正直的官僚、士人開始站出來,反對宦官專權,被罷官禁錮,甚至誅連殺害。所謂“錮”,就是終身不得做官,黨錮的政治鬥爭從延熹九年(公元166年)一直延續到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歷時18年之久。

東漢中葉以後,外戚和宦官相繼把持朝政,從和帝到桓帝中期,是外戚把持朝政的時期。後來,漢桓帝利用利用宦官單超等人的勢力,將長期把持朝政、胡作非為的外戚梁冀家族的勢力誅滅。外戚勢力倒臺之後,政權從外戚手中轉移到了宦官手中。此後,宦官集團掌控朝廷大權長達三十年之久,這些宦官不僅獨攬朝政,廣招黨羽,到處安插親信,還放肆的搜刮百姓,被形容為“與盜賊無異”,這不僅加深了人民的痛苦,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抗,而且還引起了官僚和知識分子的強烈不滿。


冀州刺史朱穆,抨擊宦官

桓帝元興三年(公元153),宦官趙忠回原郡冀州安平(今河北冀縣)下葬其父,葬禮的規制超出了常規。冀州刺史朱穆得知此事後,立即命人扒墳掘墓,開棺檢查,果然繳獲了許多違制的陪葬品。朱穆隨後下令將相關人等逮捕收監。趙忠大怒,在桓帝面前告了朱穆一狀。桓帝聽信趙忠之言,下令將朱穆撤職,並罰做苦役。此事引起了太學生們的強烈不滿。為搭救朱穆,以劉陶為首的數千名太學生來到皇宮門前請願,並向皇帝上書,痛斥宦官奸惡,表示願代朱穆受罰。迫於輿論的壓力,桓帝不得不將朱穆釋放。

東漢末年為什麼會發生“黨錮之禍”?


二,延熹五年(公元162),宦官徐璜、左悺誣陷對羌人作戰有功的皇甫規,要將其下獄並做苦工。以張鳳為首的二百多太學生再次來到皇宮門前請願,桓帝被迫赦免了皇甫規。

東漢末年為什麼會發生“黨錮之禍”?


當時,河內郡(今河南武防)有一個術士,名叫張成,與宦官們關係密切。他通過宦官得知朝廷將要大赦,所以故意唆使其子殺人。時任河南尹的李膺不顧桓帝赦令,依法將張成父子處死。


惱羞成怒

黨 宦官們惱羞成怒,唆使張成的弟子牢脩上書桓帝,告發李膺等人私養太學遊士,交結諸郡學生,互相聯結,共為朋黨,誹謗朝廷,攪亂風俗。在宦官的慫恿下,桓帝下令郡國搜捕黨人,李膺等被捕入獄,同時還牽連到陳寔等二百餘人。桓帝還下令用重金懸賞捉拿逃跑的黨人,一時間抓捕黨人的使者遍佈於全國各地。

東漢末年為什麼會發生“黨錮之禍”?

太尉陳蕃、外威竇武、尚書霍諝等人都先後上書,為黨人求情。轉年,在朝野輿論的壓力下,桓帝不得不釋放了黨人。但同時規定這些黨人只能罷職歸家,並且禁銅終身,一生不得為官,並將黨人的姓名登記在冊。第一次黨錮之禍宣告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