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谈《传习录》309、310:佛家不能治天下


先生曰:“用功到精处,愈着不得言语,说理愈难。若着意在精微上,全体工夫反蔽泥了。

用功到了道之明处,就是微妙的境界。道愈明,境界愈微妙,就越来越难以用言语来表达,说理也愈难。“勿忘勿助”是儒家修心的窍门,时时把良知提在心中,时时“循理”,不或忘也不过度执着。若在微妙处过分在意,用力陷于执意精微上,那就害了“助”之病,整体的功夫反会受到蒙蔽,也就有所妨碍了。


讲谈《传习录》309、310:佛家不能治天下


讲谈《传习录》309、310:佛家不能治天下


真传一句话:佛家不能治天下

《心经》上说,“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是在讲什么呢》是在讲佛家对人的自性的认识。什么是自性呢?请听一下自性歌。

佛家认为, 宇宙万有的本质是空,人的本体自性是空,那么人的本体发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的本体的作用吧,都是人心的妄想,都是空的。我们人生处世,所遇到一切人一切事,都是因缘和合聚会。这样空的认识,有积极的一面,也就是有助于人的意识归于清净,像六祖坛经上说的,归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的那个“寂、照”境界。但是,他也有一个大弊端,就是也容易让人陷入舍离、逃避,如此这般,人倒是清净了,但不可以治天下、不可以平天,承担不起重担。的以,中国的文化,儒家对此,多有批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