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前苏联总统赫鲁晓夫是什么职务,干了哪些事迹?

象棋疯子


硬朗帅哥发迹前

先说题主的一个小BUG啊,那年月的毛熊怎么可能有总统这么不苏维埃的东西,那是戈地图的杰作,不能扣在赫鲁晓夫头上。赫鲁晓夫的准确职务是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这是万万不能搞错的。

至于这老兄在二战时干了啥就有点说来话长,这个优秀技术工人出身的前硬朗帅哥(是真的帅过)在1929年之前政治成就很一般,只是乌克兰地区的组织部长而已。已经33岁的他似乎也看不到什么向上晋升的希望,直到拉扎尔·卡冈诺维奇把他带到莫斯科,进入斯大林工业学院接受继续教育。

虽然这个学渣压根就没能毕业,但在学校里他遇到了一个叫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的女孩,那女孩很崇拜他。额......别误会,他俩并没有发生超友谊关系,否则这个前硬朗帅哥基本活不到二战,因为那丫头是斯大林的媳妇。

朝里有人好做官

有了强力枕边风的支持,赫鲁晓夫开始青云直上,1938年1月28日他成了乌克兰的书记。在44岁的年纪成为牧守一方的大员,而且还是乌克兰这样的重要粮食基地,斯大林对他的器重可见一斑。

1939年9月17日,毛熊和德棍开始瓜分波兰,这老兄随军队去了波兰。当然,他主要不是为了打仗,那时候波兰手里还有西乌克兰地区,这货的任务是帮助西乌克兰人民投票,“自愿”加入苏维埃大家庭,他成功了。

之后他虽然还是乌克兰的书记,但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前的大量时间都待在莫斯科,据这货回忆录说,是在陪伴对抵抗元首失去信心的斯大林。从种种迹象表明,那个钢铁巨人在战前确实有一段迷茫期,他说的可能是真的。但也侧面看出斯大林对这货的亲密,虽然更大的可能是拿他当小丑。

上头有人不顶罪

1941年6月22日德棍发动进攻时,这货已经回到基辅了,成为战时政治委员。他的权力等同战区司令,没有他的签署任何命令都不能发布。我们都知道基辅战役毛熊输的极惨,60多万小熊被抓了俘虏。

在如此险恶的情况下,这老兄居然还能跳出包围圈,当真有如神助。更扯淡的是作为主官之一的布琼尼被解职,他还屁事没有,斯大林压根没找他麻烦。战后的花式甩锅岁月中,他把锅甩给了斯大林,说是斯大林让死守的,然而老实人朱可夫却认为,是他告诉斯大林能守住的......

丢了基辅以后他又作为政治主官参与了哈尔科夫反击战,结果自然是又被德棍给糊了一脸。这次他连锅都没法甩,因为这个反击计划就是他和铁木辛哥提出来的,已经被坑成SB的斯大林表示这次不能再让军方单独背锅了,你丫自己看着办吧!

悲喜交加的斯大林格勒

已经愁成光头逗逼的赫鲁晓夫被派去了斯大林格勒,在哪里他将迎接一生最辉煌的时刻。吐槽机得说那部叫《兵临城下》的电影把他黑得够呛,事实上这货在斯大林格勒并不是驱赶士兵送死,又安排人机枪扫射逃兵的混蛋。

整个战役中他几乎一直奔走在前线,做宣传动员、审讯俘虏、检查装备、鼓舞士气,好几次差点被炸死。咱们可以黑毛熊很多操蛋事儿,但必须得承认他们不缺乏勇气。战役后期这货甚至和叶廖缅科搞出一份反攻计划,虽然之前朱可夫就在筹备“天王星行动”了。

然而就在他享受战役胜利的荣光时,一个悲伤的消息传来,1943年3月11日,他的儿子列昂尼德战死。关于列昂尼德的死有很多谣言,最经典的是被俘后投降了德国,战后被斯大林处死,但没人在德国人的战俘审讯记录中找到任何痕迹,那只是个谣言。

事实上列昂尼德的战友查莫林中尉承认过亲眼看到他的飞机解体,一个为国牺牲的军人,不应该承受这样的侮辱。而整场战争中,斯大林的儿子、米高扬的儿子都付出了生命,在控诉毛熊毫无人性的同时,也得承认他们的没有人性包括家人。

胜利之后

打完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赫鲁晓夫又参加了惨胜犹败的库尔斯克战役,还在回忆录里给自己加了点戏份。1943年11月,他随苏军收复基辅,结束了自己的军事生涯,就地展开乌克兰的重建工作。

乌克兰的重建让这货在军事声望的基础上又收割了一波民众声望,奠定了未来问鼎权力核心的基础。同时在这阶段他也表现出一些逗逼式的怜悯,让他在整个毛熊体系里有点另类,比如大饥荒时期发电给斯大林求情发放供应卡,保障基础民生。

被臭骂一顿后继续死皮赖脸的跑莫斯科去跟斯大林软磨硬泡,最终他拿到了食品援助,却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一直到1949年才再次被招回莫斯科,接近权力核心。


以上就是光头逗逼赫鲁晓夫在二战中的经历,和当时的苏联一样,有极其丢人的被按地上反复摩擦,也有咬紧牙关后的辉煌胜利。总体来说,这货算是正常履行了自己的职务责任。


历史吐槽机


赫鲁晓夫二战期间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他是个政工干部,不是统兵打仗的将军,他的职责是收拾人的。下图是电影兵临城下里,赫鲁晓夫刚到斯大林格勒,在给一群政委训话时的镜头,他在二战中就是干这活的。

德国入侵的时候,赫鲁晓夫在基辅任职,是西南方面军的政委。而基辅战役中,苏军被全歼,赫鲁晓夫跟着铁木辛哥等人逃出重围,捡了一条命。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赫鲁晓夫和铁木辛哥一起反攻德军,结果又是一个大败仗,铁木辛哥被解职,赫鲁晓夫其实没啥事。

随后没多久,他就前往斯大林格勒战场,担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政委,这会儿斯大林格勒是崔可夫在指挥。而赫鲁晓夫的工作就是检查部队战备、士气等方面,负责指挥宣传工作,严抓思想教育这类的,再加上审讯策反这些事。这些事其实都是他干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他儿子列昂尼德在战斗中身亡,也有传言是被德军俘虏,具体真的假的不知道。

1943年,赫鲁晓夫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还是政委的工作,等到收复基辅的时候,赫鲁晓夫重新当上了乌克兰的第一书记。他在二战里面就是个政委,苏联方面对于这项工作还是非常看重,万年的赫鲁晓夫提到二战经历,也是得意洋洋。


军武文斋


赫鲁晓夫在二战时期还只是个"弟弟"。

赫鲁晓夫于1894年4月17日出生在库尔斯克州卡利诺夫卡的一个贫农家庭。赫鲁晓夫在卡利诺夫卡学习4年后,因家境贫寒辍学,并在1908年岁父母搬家到顿涅茨克,成为一名钳工。赫鲁晓夫青年时期表现出对政治的极高热情,在为勒拿河大屠杀中遇害的金矿罢工者家属募集善款后,其所在的工厂受到警方压力,将其解雇。

随后赫鲁晓夫只得重新到鲁钦科夫谋生,担任矿工。一战爆发后,赫鲁晓夫因其是优秀技工的原因,被免除兵役,并积极参加罢工和反战示威游行。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后,赫鲁晓夫由于在鲁钦科夫的工人阶层中拥有威望,当选了当地的苏维埃主席。

外国势力惧怕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出兵干预俄国革命。1918年3月德奥联军出兵乌克兰,赫鲁晓夫在年底参军,并很快成为苏军政委。乌克兰党委书记拉扎尔·卡罔诺维奇非常欣赏赫鲁晓夫的才能,将其迅速提拔,成为其左膀右臂,到了1934年入选苏共中央委员。在莫斯科期间,赫鲁晓夫主要从事莫斯科的地铁修建工作,并因此获颁列宁勋章。1935年被任命为莫斯科州州委第一书记。

德国闪击波兰后,苏联与纳粹共同瓜分波兰。苏军于1939年9月17日进入波兰东部,赫鲁晓夫也随军前往。在1941年到1945年间,赫鲁晓夫在苏军的最高军衔是中将,主要是从事苏军的政委工作,在西方拍摄的《兵临城下》中,这个工作是被黑得最惨的,负责在前线枪决投降的苏军,然而这不是事实。

(电影《兵临城下》中赫鲁晓夫的形象)

由于波兰境内的乌克兰少数族裔经常受到当地民众的压迫,他们对入境的苏军夹道欢迎。赫鲁晓夫的任务则是利用这种箪食浆壶的氛围,积极展开思想工作,让西乌克兰人投票自愿加入苏联。在他的努力下,1939年11月1日,西乌克兰宣布加入苏联,赫鲁晓夫在这过程中居功至伟。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赫鲁晓夫在基辅投入抗击纳粹的战斗。他尽管只是苏军政委,但是其职权与司令平等,任何军令都得经过他的允许。斯大林在基辅战役中采取的是寸土不退的策略,他命令赫鲁晓夫所在的苏军西南方面军死守基辅。在德军的围歼战中,赫鲁晓夫,布琼尼,铁木辛哥侥幸突围。而在朱可夫的回忆录中透露,赫鲁晓夫此时对斯大林的策略是支持的,而赫鲁晓夫则为自己辩称是和布琼尼的作法是为了防止德军的包围,直到铁木辛哥来接手布琼尼的位置。换言之,他只是为了能让苏军坚守到苏军高层的接替交换后,才丧失苏军突围的机会。无论如何,基辅战役最后造成了苏军在677085人中只有150541人突围,赫鲁晓夫作为苏军政委也难逃此咎。

在1942年5月12日的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中,赫鲁晓夫和铁木辛哥共同领导64万苏军投入此次战役。在战役初期,顺风顺水,然而到了5月17日,德军从侧翼发起钳形攻势,使苏军境况危急。斯大林还是拒绝撤销反攻计划,苏军最后被德军围歼,共损失26.7万人,其中被俘20多万。苏军西南战区被解散,赫鲁晓夫因此被召回莫斯科,铁木辛哥被撤职。

赫鲁晓夫并没有遭遇处罚,而是屡败屡战,继续前往斯大林格勒战斗。他主要是从事检查苏军的纪律,战备和士气工作,并审讯德国战俘,策反战俘等。期间,他还和叶廖缅科一同提出一份反攻计划,而苏军最后执行的是朱可夫的天王星行动,并最终用斯大林格勒的苏军战士成功牵制了德军的有生力量,将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约36万人包围。

胜利的喜悦还没多久,赫鲁晓夫的儿子列昂尼德,在战斗中殉国。然而关于列昂尼德的死因却一直莫衷一是。有一种说法是列昂尼德被德国俘虏后,投靠了德国人。后来在斯大林的授命下,造苏军胜利后将其处死,赫鲁晓夫曾恳求刀下留人,却被斯大林拒绝。然而这种说法却没获得验证,在德军对苏军战俘的审讯记录中没有找到列昂尼德的记录。后来列昂尼德的战友查莫林中尉也承认他隐瞒了列昂尼德战死的消息,他曾亲眼看到列昂尼德的飞机在空中解体,他隐瞒事实真相是为了躲避此事为其带来的连带责任。然而列昂尼德的妻子却没因此躲过一劫,被判在劳改营服刑5年,她的女儿交由赫鲁晓夫抚养。

1943年6月,赫鲁晓夫随军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有传言称,他在一名德军的逃军口中得知了德军发起攻击的确切日期,苏军因此获得库尔斯克战役的主动权。然而这种说法很可能是他的传记记者为其宣传功绩的夸大之词,由于演义成分太大,世人不太接受这种说法。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库尔斯克战役取胜后,苏军成功收复基辅,赫鲁晓夫也因此被任命为乌克兰共和国的苏共第一书记。

重返乌克兰的赫鲁晓夫,主要从事乌克兰的战后重建和粮食生产组织工作。他在乌克兰推行的农业集体化时,遭到当地民众的抗议和反弹。在基辅工作期间,赫鲁晓夫积劳成疾,后来从感冒一度转为严重肺炎。在一生的建议下,赫鲁晓夫在康复后开始了在拉脱维亚的度假生活,直到1947年被召回莫斯科,并重新主管乌克兰的工作。

总的来说,赫鲁晓夫在二战时期的工作中规中矩,没有亮点也没有重大过错。他归根结底也不是一名战将,更多的是从事苏军思想教育的文职工作。术业有专攻,这也就决定了他在二战史上没能获得更高的历史地位和军功。


梓蕤


赫鲁晓夫,生平最高职位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等,并非什么前苏联总统,此人二战时期,是苏联红军中的政工干部,最高军衔为中将。

早年的赫鲁晓夫干过铁路工人、矿工、钳工和砖厂工人,在卡里诺夫卡接受过四年的学业,有过罢工和反战示威活动,加入了布尔什维克阵营,有红军队伍中的锤炼经历,本质上又是贫苦的农民家庭出生,因此成了卡冈诺维奇眼中又红又专又有文化的人,得到其提拔和重用,赫鲁晓夫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希特勒启动“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国防军军事打击苏联时,此时的赫鲁晓夫担任了苏军西南方面军的政治委员,在军中地位是与西南方面军司令并级的,只是军衔低于当时的西南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而已。

据朱可夫元帅的回忆录,他在战前试图说服斯大林应该撤退时,赫鲁晓夫却对斯大林说基辅是可以守住的。但基辅战役的最终结果却是,西南方面军除了1.5万余人逃离战场以外,其余都被德军全歼,仅俘虏就抓了65.5万人,西南方面军政委赫鲁晓夫则和布琼尼、铁木辛哥等高级将领乘坐专机逃离了乌克兰首府基辅。

此后,赫鲁晓夫中将和铁木辛哥元帅率60余万红军,向哈尔科夫一带的德军发起了反攻,由于错误判断战略战役形势,且协同不周,保障不力,加上指挥失误,被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坦克第1集团军打败,苏军阵亡就有7.5万人,被俘23.9万人。

西南战区被解散,铁木辛哥被解除了职务,赫鲁晓夫被召回了莫斯科,不久就被斯大林派往斯大林格勒,担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政治委员。

在残酷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赫鲁晓夫中将的主要工作就是检查军队的战备与士气情况,且亲自审讯德国俘虏,策反战俘中的官兵进行宣传工作。

尽管赫鲁晓夫在军中担任政委职务,但也积极参与了军事行动,曾经和叶廖缅科将军提出了一份非常详细的反攻计划,但斯大林并未采纳这份反攻计划,而是接受了朱可夫的天王星行动方案,最终守住了斯大林格勒,并在反攻中全歼了德军主力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33万人。

随即,赫鲁晓夫参与了库尔斯克等战役,苏军收复基辅以后不久,赫鲁晓夫被任命为乌克兰人民委员会主席,乌克兰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赫鲁晓夫忙于奔走各地,致力于重新加强党的控制,重建了集体农庄,打击西乌克兰地区的民族主义游击分子,特别是在乌克兰征召了75万名士兵,补充进减员非常严重的苏联红军,得到斯大林的奖赏,获得了第二枚列宁勋章。

此外,赫鲁晓夫在乌克兰没少整人,共计有60余万人被捕,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被罗列各种罪名被枪杀,三分之二的人则被囚禁和流放。

同时赫鲁晓夫逮捕了乌克兰的天主教负责人,解散了天主教教堂,并使其日后与俄罗斯的东正教合并。


国平军史


赫鲁晓夫在世界舞台上演主要是在苏美冷战期间,也是第二次柏林危机、古达导弹危机的主要策划者。赫鲁晓夫上位是在斯大林这个大搞个人主义的总统之后,赫鲁晓夫上台后批判了斯大林,为大清洗运动中牺牲和被迫害的人平反。虽说他主张东西方关系缓和的,但是事与愿违,苏美关系相比之前更加恶化。在他在位期间,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变得尖锐起来,赫鲁晓夫大搞沙文主义,提议在我国建电台以及中苏联合军队。总而言之,赫鲁晓夫做出的事情是苏联开始解体埋下了伏笔。


赫鲁晓夫是公认的没素质,是因为他没有受过很高的教育,并且出生平民。当过铁路工人、矿工和砖厂工人,赫鲁晓夫在卡里诺夫卡接受过四年的学业,他的老师丽迪娅·舍甫琴科使他接触到了一些沙俄时代违禁书籍,并鼓励他继续接受教育。不得不说,这改变了赫鲁晓夫,改变了苏联。



14岁的赫鲁晓夫在工厂中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钳工。他逐渐产生了对政治的兴趣,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赫鲁晓夫因其优秀的技术工人身份,他被免召入伍。1917年彼得格勒爆发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退位,俄罗斯帝国灭亡。同年5月29日,赫鲁晓夫当选为鲁钦科夫苏维埃主席。



1918年3月德军占领乌克兰,赫鲁晓夫逃回老家卡利诺夫卡,年底他加入红军,并很快成了政治委员。俄国内战带来了严重的饥荒,赫鲁晓夫的妻子耶弗罗西尼娅·皮萨雷娃在他从军期间死于斑疹伤寒。内战结束后,赫鲁晓夫重返顿巴斯鲁钦科夫的煤矿工作。




在斯大林执行的大清洗运动中,其实他也是斯大林器重的,甚至还将一些人的名单交给斯大林。他向斯大林报告说莫斯科省市已经逮捕了大约41304名“罪犯与富农分子”。在同一份文件中,他自己圈定了8500名应该执行死刑的“第一类”敌人。所以说明明是清洗运动中的罪魁祸首之一,等斯大林去了之后,他卑鄙的将所有的过错都怪罪到斯大林身上。


至于二战的时候,赫鲁晓夫是在做什么工作呢?赫鲁晓夫此时正在基辅任职,类似司令一样,所有的命令都需要他的签署。红军在基辅遭到了德军的围歼,当时的格奥尔基·朱可夫元帅对斯大林说需要撤退,而赫鲁晓夫坚持镇守下去。布琼尼决定调动军队以防止德军的包围,直到铁木辛哥从中央赶来接替了布琼尼的位置。1942年5月12日,由于赫鲁晓夫拒绝撤退,苏军共损失了26.7万人,其中被俘20多万人。然而斯大林却没有处分第一责任人赫鲁晓夫。


为什么?我个人觉得赫鲁晓夫摸准了斯大林的心思,斯大林是主战的,而这个命令不能由斯大林亲自下,因为他不能有过错。所以赫鲁晓夫很好的揣度了斯大林,对于这么懂自己的赫鲁晓夫,斯大林是舍不得处分的,以后还有谁能代替赫鲁晓夫实现自己的抱负呢?他就是第二个自己,甚至比自己的儿子更懂自己。


赫鲁晓夫出身卑微,没有领导人的风度和优雅的行为举止,而且常常发表不看场合的声明,在许多西方政治家眼里,他连给斯大林擦靴子都不配。在1960年10月联合国大会会议期间,当菲律宾代表发言抨击苏联在东欧干的正是他们所反对的殖民主义时,赫鲁晓夫脱下皮鞋,成为外交史上有名的笑话。到戈尔巴乔夫上位时,苏联财政已经千疮百孔,只有财政部门的人知道,苏联现金流已经从赫鲁晓夫开始一直是负数。


尼采广寒宫中坐


我就记得一件事,他把斯大林撵出了纪念堂。推到他的像


最笨人傻


前苏联赫鲁晓夫,在苏德战争时期,也就是库尔斯克战役时,任西方面军政治委员。

由于没能带领军队及时执行大本营的撤退计划,受到斯大林的严厉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