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街暗訪,扮成乞丐去要飯,為何回來後連殺五位大臣?

tanyou1


古代有不少的皇帝都曾經有過微服出巡的經歷,目的便是為了巡視地方官的業績和體察民意。像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就曾經出街暗訪過,按理說身為皇帝是不應該踏出宮門的,因為外面有太多的風險。那麼朱元璋為何冒著被殺的風險,也要堅持微服出巡呢,我個人認為這與他從小的經歷有關。朱元璋出生於經濟貧困的家庭,小時候為了活命,甚至還做過乞丐,所以他深知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是非常不幸的。

作為皇帝的他,當然有想之不盡的榮華富貴。朱元璋這個人還是非常愛民的,他希望自己的子民都能夠生活的幸福,百官都能夠恪盡職守。大家也都知道,歷朝歷代官官相護,彼此之間互相勾結的現象層出不窮。身為統治者如果不去民間走訪的話,是很難發現貪官汙吏現象的。在明朝洪武19年的,江蘇淮安出現了比較嚴重的旱情,朝廷當然不會不管,因此朝廷撥了很大一筆錢糧下來。

可是淮安的地方官似乎有些不老實,在其中貪汙了一把,這個消息就傳到了朱元璋的耳中。朱元璋當即就派出督察院的院士官員劉志仁、周世良。大家也知道朱元璋對於那些貪官汙吏向來是十分痛恨的。但是那些官員在他的跟前一個個都挺聽話,看起來也很老實,但是朱元璋知道他們中有些人肯定是貪官。為了能夠抓住更多的貪官,索性他就到民間去走走。

可是要用個什麼樣的身份去尋訪民間呢,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做個乞丐好。本來以前就當過乞丐,再加上這個身份更易於融入群眾獲得第一消息。於是他就穿著一身破衣,拿著一個破碗加入了乞丐幫。在他與眾乞丐喝酒的期間,他聽聞他派下來的那兩個督察院官員,其作風十分有問題。他們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收受賄賂,哪方給的錢多就幫哪方。

朱元璋實在沒想到他們兩個人竟是這樣的人,其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行為,實在可惡極了。於是他回到宮中決定親自探查諸位官員的作風,原來很多人都是貪官,這其中甚至還包括好幾個皇帝平時極為看重的官員。那些可惡的大臣中有五個是朝中一品大員,這讓朱元璋感到十分氣憤,在朱元璋的一生中,他最痛恨的就是貪官,對貪官從不心慈手軟,當即下令將其斬殺。


歷史課課代表


在朱元璋執政的31年中,為整頓明朝官場貪汙腐敗的現象,曾先後發起6次大規模的肅貪運動,合計共約殺掉貪官汙吏15萬人。其中,比較出名的郭桓案、空印案、胡惟庸案等。

在這些案件中,有一樁案件非常特殊,據說是朱元璋親自告破的。這是在洪武19年時,朱元璋為巡視地方官遠的政績和體察民意,便特意在自己侍衛的秘密陪同下偷偷的到民間微服私訪。

一般情況下,即便是微服私訪,皇帝也會裝扮成一個比較體面的商人模樣,這樣至少可以讓自己的安全得到一定保障,還不用太狼狽,但朱元璋覺得這樣做就沒辦法接觸到最底層百姓。於是,他就把自己打扮成一個最下賤的乞丐。



因為朱元璋在發跡之前,有過當乞丐的經歷,所以他很快就與街上的乞丐們打成一片。

通過和他們聊天,朱元璋得到了一條非常重要的情報,那就是督察院御史劉志任在處理一個案件時故意拖著不判,吃了原告吃被告,還趁機誘姦良家婦女,導致她無辜喪命。

不僅如此,劉志任在當地胡作非為,但他是都察院御史,是管官的官,沒人敢惹他,下面的人是敢怒不敢言,因此當地的百姓也都是悲憤不已。

對此,朱元璋非常生氣,連街上乞丐都知道的事情,自己居然不知道,這得有多少人替他捂著。於是朱元璋回到皇宮馬上下令親自審理此案。

結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這樁案件直接牽連出66位官員有貪汙受賄行為,其中有5名都是官居一品的朝中大員!

這直接把朱元璋氣得夠嗆,他直接毫不客氣,先把他們全部關進牢房,接著那5位朝中一品要員直接被抄家砍頭,至於剩餘的61個小官,則是發配邊疆,永世不得錄用。朱元璋的這一大手筆,直接把大明朝的官員們都給驚呆了,由此他們再也不敢冒然行貪汙之事。



雖然,這個故事被傳得有鼻子有眼睛,而且這樁案件也是正史上明確記載的,但朱元璋假裝乞丐破案的故事,卻是野史杜撰。

並且,從情理上來說,朱元璋假扮乞丐微服私訪,也是禁不起推敲的。對此,大家只需要看下咱們現在的官員,就知道這種事情只可能發生在童話故事中。

因為,就是咱們現在那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官員,他們到民間考察,那最多也只能做到充當一個普通人。想讓一個代表著大地主階級利益的封建帝王,為了所謂的體察民情,去假扮成一個乞丐,這可能嗎?反正我覺得不可能。

再退一萬步說,作為一個開國之君,最後淪落到要去假扮乞丐才能得知官員的貪汙腐敗,那這個皇帝,也當得太失敗了吧!換句話說,朱元璋的監察系統、還有錦衣衛,都是幹什麼吃的?如果這種事情真發生,這兩大系統,恐怕都要來個大換血!



事實上,這個案件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在洪武十九年時,朱元璋聽說淮安府官員貪汙腐敗,導致民怨沸騰,於是他就馬上派遣劉志仁、周士良兩人為御史前去查辦此事,他們到了當地,也的確查出了官員剋扣賑災糧餉、私扣賦稅等貪汙腐敗的有力證據。

但是,這兩個人卻沒有把這些證據交給朱元璋,因為他們倆被當地官員們的糖衣炮彈給腐蝕,所以他們就把這些事情都給壓了下去,還稟告朱元璋說此事是無中生有。

但可惜的是,紙終究包不住火,隨著各種消息的不斷傳來,朱元璋又加派錦衣衛千戶蔣福前去查辦此案。

這一次,蔣福沒有讓朱元璋失望,他不僅查出了案子的真相,而且從淮安回來後還如實給朱元璋彙報了。朱元璋聽了之後是勃然大怒,馬上下令把劉志仁、周士良兩個人打入死牢,涉及到的近60餘位官員也被一查到底,全都被處理,這也才是這個案件的真相。


我是趙帥鍋


作為大明王朝的開創者,朱元璋在後世留下了暴君的名氣,但說實話,作為一個皇帝,朱元璋絕對是合格的,朱元璋在位期間,曾經砍掉過十五萬左右的貪官,這些貪官職位有高有低,為了懲戒貪官,朱元璋甚至定下了但凡貪汙超過六十兩銀子,就要砍頭的規矩。

朱元璋幼年的時候,家境貧寒,而貧窮的一大原因無他,正是因為元朝政府的不作為,養了大批貪官汙吏,這些蛀蟲肆意啃咬著底層百姓,導致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年長以後,朱元璋外出遊歷,做過和尚,做過乞丐,深知底層百姓身處水深火熱之中,因此,朱元璋對貪官的態度是零容忍。

洪武年間,就曾經出現過這樣一個案子。

朱元璋反貪手段嚴苛,為了避免下屬陽奉陰違,朱元璋偶爾會扮作乞丐,在手下侍衛的陪同下深入民間,與其他乞丐溝通交流,瞭解民情。

一次扮作乞丐瞭解民情的時候,朱元璋聽說了這樣一件案子。

朱元璋曾經派遣督察院御史劉志仁去往淮安查一件案子,案子並不麻煩,朱元璋也沒在案子上放什麼心思,但已經調察才發現,原來這件案子還沒有結案,究其原因,朱元璋才發現,原來是劉志仁故意拖著不結案的,之所以不結案,為的就是能夠在案子的甲乙兩方敲詐勒索,看最後哪邊給的好處多,結案的時候便宣判哪邊勝訴。

要知道,官吏可以隻手遮天,可以官官相護,而百姓的眼睛卻是雪亮的,在深入調查以後,朱元璋發現,劉志仁不僅在這件案子中貪贓枉法,徇私舞弊,更是強搶民女,揹著人命,各級官員對於劉志仁,也是敢怒不敢言,而高級官員,更是護著劉志仁,隱瞞劉志仁的作為。

若是在一個腐敗的朝代,劉志仁這樣的人或許能夠過得很瀟灑,但劉志仁卻遇到了朱元璋,回京以後,朱元璋不止徹查了劉志仁的案子,更是徹查了朝中數個行政機關,此後,直接間接搜出來不少貪官汙吏。

回京以後的朱元璋,殺掉的不僅僅是五名貪官汙吏,更有數十個職位略低一點的官員也被治罪,一時間,朝中的貪官汙吏人人自危。

朱元璋一生多次反腐,打擊貪官汙吏,成效也很明顯,雖然朱元璋確實是砍過不少功臣,但這些功臣也不全都是無辜被殺,許多也都是因為貪汙腐敗,徇私枉法被殺。

到後來的時候,朱元璋乾脆直接規定,但凡是被百姓認為有罪的官員,可以直接抓起來送往上級定罪,而因為朱元璋的這一系列措施,死在洪武年間的貪官汙吏也達到了恐怖的十五萬之巨。


魏青衣


洪武十九年(1386年),這一年是朱元璋稱帝的第二十個年頭。

有一天,老朱坐在金鑾殿上尋思開了:“自南京稱帝以來,老朱我勵精圖治,努力減免百姓稅賦,嚴懲貪官汙吏。”

百官也上奏說「地方吏治清廉,風清氣正、一片祥和」弄的我心裡也沒底,這些當官壞的很,別是在騙我吧?

朱元璋心眼很多,一般人騙不了他,這也是苦難童年造就的性格,想想看,老朱7歲就沿街乞討,心眼少早就死在異地他鄉了。

說實話老朱過去很自信,過去南征北戰和基層打交道多,各種情況摸得很清。最近十幾年出宮少了,對地方不甚瞭解,所以對百官的話將信將疑。



“不行,我要微服私訪深入民間,看看懲治貪官汙吏的效果如何?聽聽老百姓是什麼說的”。

朱元璋打定了主意,第二天一大早,帶上一名錦衣衛,二人扮作乞丐就出宮了。

老朱對乞討門清,他從小當過乞丐,加上扮相逼真,所到之處並沒有被人發現破綻。

老朱走走停停,邊乞討邊暗訪,晚上沒人的時候就偷偷把聽到和看到的記下來。也許是天子腳下的緣故吧?總得來說南京百里範圍的官場還不錯。



老朱越走越遠,不知不覺來到了淮安地界。

這一天,老朱來到了淮安府門前,發現這裡熱鬧異常,原來知府大人組織手下歡迎御史大人巡視辦案。

但見兩位御史風塵僕僕的來了,點頭微笑。老朱一看認識,這二人分別是他在半月前從國子監選拔的監生——劉志仁和周世良。老朱授意二人去地方核查一下稅收情況,剛巧君臣在此碰面了,不過沒人能認出乞丐就是當今天子。

話說御史進了淮安府,隨即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中,老朱不能現身,他要暗中觀察,只好混進了當地丐幫組織裡了。




還別說,二位御史工作效率蠻高的,當天傳喚了淮安府的稅監,火速封存了當地的卷宗賬目,馬不停蹄的開始查找線索。

經過一個禮拜的查賬,二人終於查到了當地官員涉案的鐵證。

有一天晚上,劉世仁和周世良圍桌對飲小慶一番,當時周世良感慨的說:“劉兄,賬目總算查清了,咱們也算不負聖上皇恩,明天趕回京城奏明皇上,把這些貪官繩之以法……”

沒等周世良說完,“哈哈……”劉世仁笑了起來。

“劉兄何以發笑?”周不解的問道。

“老弟,你還嫩點”,劉世仁滋溜一聲喝了一口酒,然後問道:“咱們讀書為啥?”



“還用說,上報皇恩,下安百姓”。周有點動情的回道。

“錯了,老弟大錯特錯了,讀書是為了蔭妻封子榮華富貴,現在就能實現這一切,我們為什麼要著急上報朝廷的?老兄真是木頭腦袋。

周世良徹底蒙圈了。

“這是何物?”劉志仁指了指身後的卷宗,周說這不是證據嗎?

“錯,大錯特錯,此乃銀子也。”

“劉兄,你是喝多了吧?這怎麼會是銀子呢?”周世良一臉的懵逼。

劉志仁滋溜又呷了一小口酒,說,“你我明日稍微露一點口風,何愁沒有大把的銀子孝敬,這不是銀子是啥?”



周世良大驚,“劉兄這可是犯法啊!”

“你不說,我不說,涉案的官員更不說,你怕啥?”

“你說的也對,小弟聽你的。”周世良說道。

第二天,劉志仁和周世良把查賬的情況透露給了知府,知府連夜把消息洩露給了手下,次日半天時間二人就收了5000兩銀子。

涉案的貪官用金錢買來了平安無事。可是虧空總得有人買單吧!

二位御史和涉案人員結成了同盟,把賦稅不足說成是老百姓抗稅。為了把稅收補齊,對老百姓進行了殘酷的壓榨。

百姓自然不服,因此拘捕了許多人,而其中就有丐幫一個乞丐的父親,他的姐姐也被官府抓了起來。



晚上,這個乞丐氣憤不過,向朱元璋訴苦道“天底下還有這樣的官,我家交稅了,現在要強行再次交稅,還有王法嗎?可憐的老爸沒錢交被打的死去活來,我姐姐也被差人強姦了。嗚嗚……

乞丐說著說著泣不成聲。

老朱聽罷火往上撞,但很快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強壓怒火開導乞丐不要難過,朝廷自有法律制裁他們的。

到了深夜,乞丐們都睡了,朱元璋命錦衣衛潛入知府內,蒐集周、劉的犯罪證據。

錦衣衛本來就是特務出身,這點事不在話下,很快查明瞭情況,果然像乞丐說的那樣,差人輪姦了乞丐的姐姐,並把乞丐的父親活活打死了,御史和貪官狼狽為奸。



查明事實後,朱元璋直接來到了淮安府衙,擊鼓升堂。

當時御史還在和知府等官員喝酒,聽到有人擊鼓急忙跑了出來,看到是一個叫花子,知府大怒,剛要喝罵,錦衣衛上前亮出了皇上的玉璽等皇家信物,知府、御史等官員慌忙跪下。

朱元璋憤怒的質問二位御史,為何玷汙國子監學生的名聲,剛進入仕途就貪贓枉法,實在讓人傷心。

老朱越說越憤怒。來人把兩位御史、淮安知府還有兩位稅監等人斬首,這次一共斬了三品以上的大臣五位,涉案官員達61位,老百姓齊聲說“皇上聖明,懲治貪官汙吏果然鐵腕”,府衙外跪倒一片。



這件事歷史上有記載,收錄在朱元璋的《御製大誥》一書裡。經過此次事件後,朝中再無官員敢做出貪汙受賄之事。


秉燭讀春秋


朱元璋是個平民出身,當過乞丐,做過和尚,最後南征北戰,歷時十六年當上了皇帝,他當上皇帝后,懲治貪官汙吏絕不手軟。他出街暗訪,扮成乞丐,查處貪官汙吏,連殺五位大臣,其實都是為了明正典刑,雷霆手段震懾貪腐官員。

朱元璋從小家裡窮,出來要飯,每每看到貪官汙吏都是恨得咬牙切齒,他當皇帝后,地方官員報上來的貪腐官員只是些小官,並沒有一個大臣,所以他很懷疑,於是他決定微服私訪,由於他當過乞丐,所以很快便和乞丐打成一片,他暗中調查情況,收集情報。

他不相信所有的大官都是好人,當他調查後發現他印象中一個特別優秀的人是貪官汙吏,這個人平時在朱元璋面前表現的生活簡樸,為人看上去很正派,但是他通過詢問百姓,暗中收集證據才知道,這個人斷案從不講道理,講法律,誰有錢就幫誰,經常致使無辜的人受冤而死,朱元璋憤怒了,他決定一查到底,到底有多少人究竟是這類人。

經過他仔細調查發現,查出了五個一品大員也是貪官汙吏,所以他把這五個大臣全殺了,朱元璋平民出身當皇帝也生活簡樸,十分能夠理解百姓之難處,所以他在位期間,大刀闊斧的整治貪腐,因為前朝貪腐不仁道導致滅國的教訓時時閃現在他心中。


絕塵的時光


這一刻大家腦袋裡是不是會蹦出很多疑問,比如說,有的人會想朱元璋不是一個好皇帝嗎?他推翻了元朝,結束了老百姓水深火熱的日子,而且還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好事啊?

他怎麼會出街暗訪回來後連殺五位大臣呢?當然也有人會想,朱元璋冷血無情,居然連殺五位重要的大臣。

那麼問題來了,他為什麼要殺他們呢?

俗話說的好“百因必有果”,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事情的前因後果吧。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一個出生在貧苦農民家庭的人,憑藉自己的努力與機會當上了皇帝。

他小時候家裡特別的窮,小時候還為地主家去放牛,少年時期的朱元璋去寺廟當和尚就是因生活所迫,最終在郭子興的帶領下於25歲參加紅巾軍起義,由於他的出色表現,曾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

同年,他率兵攻佔集慶路,把它改為應天府,各路農民起義軍都被朱元璋打敗收編之後,他在應天府稱帝,改國號大明,年號定為洪武。最終以結束蒙元的統治而告終,平定四川、廣西、甘肅、雲南等地的混亂,最終統一中國,建立了大明王朝。

建立明朝以後,朱元璋希望自己可以瞭解百姓的生活並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治理國家。

所以他在洪武十九年的時候,他決定微服出巡,瞭解一下老百姓對他的看法同時也看看在他的治理之下百姓的生活怎麼樣?

經過一番思索之後他開始喬裝打扮,打算出來一個微服私訪,當然為了安全,也帶了幾個秘密侍衛保護自身安危。

朱元璋來到路邊,他想自己應該從社會的最底層瞭解,於是他打扮成了一個要飯的乞丐坐下,周圍的其他乞丐見他面生,都以為他是新來的,所以自然而然對新來的這個“夥伴”感到好奇,便和他慢慢聊天。

通過聊天朱元璋發現,都察院御史劉志仁在審判案件過程中,為了方便自己多撈點銀子而把案子一拖再拖,甚至還強搶過民女,這些事情都傳到了乞丐的耳朵裡。朱元璋知道了這件事之後非常的生氣,於是緊接著就去了好幾個衙門,直接亮明瞭身份。

然後要求親自調查朝中大臣的各種貪汙的證據,一段時間之後朱元璋確實收穫了好多並且手中掌握了好幾位大臣貪贓枉法的證據,比如說,刑部侍郎最甚,私收賄賂而且隱瞞刑犯最終謊報死亡;也包括禮部侍郎私自貪汙公共財產;當然還有這位都察院御史劉志仁,罪行也是如此。

對於他們所犯的罪朱元璋也是毫不留情,他認為在朝廷中身居要位居然還知法犯法簡直就是罪無可恕的,所以將這五個人直接判處了死刑。

為了能更多的瞭解朝中大臣的違法亂紀行為,他成立相關的部門,命令他們嚴格調查官員,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原來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竟然有那麼多貪汙受賄的官員,朱元璋這段時間摸排走訪,一共掌握60多位官員的作案證據,屬實意外,甚至還有5個朝中一品要員。

朱元璋特別生氣,直接下令斬殺了那5個一品要員,並將那61個給官員發配到了邊疆,責令他們永世不得回中原。

經過這次事件後,朝中的官員再也不敢做出貪汙受賄之事了。而朱元璋在百姓心目中就成為了一位勤政廉明的好皇帝了。

綜合朱元璋連殺五個大臣的經歷來看,在封建王朝的通知下,皇帝的意志主宰了官員的命運,但是像朱元璋這樣從小經歷過苦日子的人來說,他能為了更好的保護百姓的利益,殺了官員來看,他還是一位好皇帝。


大國布衣


朱元璋曾經做過乞丐,真正的一位底層皇帝,深知民間疾苦。成為皇帝之後,出現了多起開國功臣貪腐之案,朱元璋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曾經在戰場上無往不利的淮西勳貴們,如今卻成了魚肉百姓、唯利是圖的驕兵悍將了,這種情況出現,讓朱元璋顯得頗為棘手,畢竟他們功勳卓著,跟著他打天下就是為了求富貴,但是,朱元璋身為皇帝,自然要從國家長遠利益著想,他當年起義的初衷,也是救百姓於水深火熱,而不是掌權後為禍民間啊。朱元璋痛下決心,決定對這些驕兵悍將、貪官汙吏用重典警示眾人,以絕後患無窮。

淮安偷稅,御史臺京官徹查

戶部收到舉報,淮安有偷稅行為,這封無名狀紙引起戶部的注意,他們認為在淮安的這紙狀書背後,一定隱藏著一個貪官。於是,戶部將此事彙報給皇帝朱元璋,想聽聽這位布衣皇帝的意見。

朱元璋幼年失去雙親,正是被當地的官員為了中飽私囊而加徵導致,他對貪官恨之入骨,成為皇帝之後,更認識到貪官對於國家的危害之重。聽到戶部上報,自己的地方官竟然可能存在貪墨,當下勃然大怒,決定親派官員進行嚴查!

朱元璋雖然憤怒至極,但是內心卻極為冷靜,這一次徹查將關係到對朝臣震懾作用,必須要雷厲風行,不能有半點包庇行為,如此他才可以殺雞儆猴。所以,朱元璋要派去的人就顯得至關重要,不能與淮安有利益瓜葛,不能走路風聲,更不能是同樣是貪官,思來想去,最終朱元璋決定派御史臺的兩位大臣前去,他們分別是劉志仁、周世良。這二位大人,出身國子監的監生,受到了朱元璋監生實習制度的歷練,在御史臺是有名的能臣、幹臣,平時生活簡樸,並不結交權貴,朱元璋正是看中了二人這兩點,希望他們能給自己再交一張滿意的答卷。

朱元璋心碎

劉志仁、周世良二位京城“老爺”,帶著皇帝的御差和重視來到了淮安地頭,在這裡,他們展開了縝密的偵查,迅速縷清脈絡,很快就查貨了實際的證據,原來這些稅銀都被淮安的知府貪墨了。事實查清,證據確鑿之下,劉志仁、周世良二人本該返京請功覆命,但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劉志仁卻有了一個本不該有的想法。

劉志仁對周世良說,淮安知府貪墨事小,他一顆腦袋掉了不打緊,但是淮安知府背後一定還有人,否則欠稅這樣的事情他如何能夠瞞天過海?你我法辦淮安知府,勢必要得罪他背後的人,一旦如此,我們回京覆命請功,恐怕日子也不會好過了。周世良一聽大驚失色,他明白了劉志仁要做什麼,內心掙扎之時,劉志仁繼續說道,世良兄,你我二人考取功名為何?還不是為了求功名利祿,結果如今你我雖然在京城任職,但是俸祿微薄,家中境況相信世良兄比我更清楚,不如我們將淮安知府的事情壓下來,換來一些銀兩,這樣既能滿載而歸,又能不得罪權貴安心為官,還可回京覆命,如何?周世良聽到有銀兩改善生活的時候,就答應了劉志仁。

其實劉志仁、周世良並非貪財之人,確實是當時朱元璋的朝廷命官年俸太少,那個時候的政策可不是高薪養廉,只是保證了官員家人的口糧,如果自己沒有私產,明朝的京官度日並不容易,這一點劉伯溫都深有體會,他甚至曾經賣過字畫來暫時解決自己生活用度的不足。劉伯溫對於此事的見解頗深,他認為官員們沒有足夠的生活用度,表面來看是達到了勤儉解決的目的,實際上是給了行賄之人更多的機會,如果官員生活不下去,接受了一些小恩小惠,日後恐怕就會成長為鉅貪了。

如今劉志仁、周世良面臨如此窘境,最終也丟了文人最後的風骨,用手中的證據換了淮安知府的銀兩,同時也將朱元璋的信任給擊個粉碎。當朱元璋聽到劉志仁、周世良的回覆時,臉上的笑容僵住了,“查無實據”這樣的覆命他無法接受,朱元璋何等人?自然一下子就明白了,這清廉的二人或許墮落了。

朱元璋親自辦案

為了能夠徹查此事,朱元璋拿到了劉志仁、周世良二人在淮安查案時錦衣衛的密奏,大概明白了前因後果,他認為劉志仁、周世良是懼怕了、貪財了。最終,朱元璋決定親自去淮安走一遭。朱元璋為了形勢保密,只帶了幾個親信大臣和護衛,一路微服私訪來到淮安,為了查明真相,朱元璋不顧勸阻,再一次扮成了乞丐,在“行乞”的過程中與當地百姓瞭解情況,同時派隨行大臣光明正大的調查,雙管齊下!

朱元璋的手段自然不是淮安知府這樣的角色能夠抗衡,很快,淮安知府在朱元璋的調查之下原形畢露,他不希望受到酷刑,一股腦兒全部招供,當然也包含了劉志仁、周世良二人。朱元璋雖然早有準備,卻依然怒不可遏,憤怒之下,即刻返回了京城。

朱元璋立刻下旨捉拿了劉志仁、周世良,還有兩位負責監察稅收的高官,加上淮安知府,五位大臣全部人頭落地,其餘涉案人員數十,均從重處罰。


對於這樣的皇帝,百姓無不拍手稱快,朱元璋此舉也對朝中大臣起到了震懾作用,畢竟每一位貪官都害怕,指不定身邊的哪位小人物就是朱元璋假扮,也因此有所收斂。但是朱元璋高興不起來,他比誰都清楚,這一次貪墨事件解決了,但是恐怕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貪官汙吏,只怕是更大的貪墨案子,無時無刻都隱藏在他的身邊!



野史日記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因為朱元璋出宮暗訪的時候是裝扮成乞丐的,以前朱元璋沒發跡之前便做過乞丐。

所以他裝成乞丐,連真乞丐都看不出他是帝王,他跟乞丐聊天的時候,才知道他的都察

院御史貪汙受賄而且還害死無辜少女。

朱元璋一生最痛恨的就是這些貪官汙吏,所以當時他非常生氣,回到宮中之後便大力徹

查都察院御史,並且連帶將官場的官員都查了個底朝天,果不其然,居然有很多大臣都

犯有大罪,於是朱元璋盛怒便連殺了五位大臣。

朱元璋出宮暗訪的時候,為了可以瞭解民情,他一時心血來潮便佯裝乞丐,並且混到乞丐中跟他們聊了起來。

不聊不知道,朱元璋才得知他的都察院御史劉志仁在辦案的過程中,為了讓自己可以受

賄,故意拖延案件時間,不僅收受原告的賄賂還收受被告的賄賂。

總之誰給的錢多,誰就是贏家。並且他還以權謀私,最後迫害死了一名少女,但因為他是都察院御史,沒有人敢怒彈劾他。

朱元璋知道後震驚呀,連乞丐都知道的事情只有自己不知道,這得有多少人替他遮掩。

朱元璋一怒之下,回到宮中後,親自下令嚴查朝中大臣的違法行為,這一查不要緊,刑

部官員收受賄賂後隱瞞刑犯並謊報死亡,禮部官員就連公主結婚用的銀子都敢扣留,還

有戶部官員盡然敢逾制,最惡劣的便是都察院御史劉志仁與5個朝中一品大員貪汙腐敗。

朱元璋一怒之下,便將這五個危害大明江山的貪官汙吏立馬斬首示眾。

歡迎關注江水趣談,與您一起去解讀經典中的奧秘!


江水趣談


據說朱元璋的前半生極其坎坷,為此造成了他猜疑又冷酷的性格。自從他開創大明王朝後,一心想讓自己的朱家子孫永掌江山,流芳百世,因此不顧一切地把潛在威脅除去。據說他有一次假扮成乞丐到外面討飯,然而為什麼一回到皇宮就下令誅殺了大批官臣呢?

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對其折磨一番,朱元璋就屬於這一類人。朱元璋從小父母就早死,令他成為孤兒,後來他到處流浪乞討,在這過程中朱元璋經常捱餓,吃的也是人家施捨的殘菜剩飯,因此他對這種苦日子十分刻骨銘心。

當上皇帝后,朱元璋始終無法忘懷自己曾經的遭遇,於是找了一個機會,再次喬裝成乞丐溜到了南京城體驗生活。朝廷裡發現皇帝沒有上朝,均無一人知曉他去了哪裡,因此便沒人知道他身處南京。在扮乞丐的日子,朱元璋發現現今的百姓比以前好過了,這讓他心有感概。

一日,他遊蕩到一個大臣的府邸門前,看見此時裝修的冠冕堂皇,超出了自己規定的範圍,而看整座府邸在修造上就已經耗費了大筆銀兩,按照朝廷給官員發放的俸祿根本不夠支付裝修的費用,因此朱元璋突然就明白了一個問題,有官員腐敗了。

一念及此,朱元璋就繼續用乞丐的身份跟該大臣府邸周圍的老百姓打聽,在談話中瞭解到保百姓對這個官員早已滿口苦水,且揭發了他的腐敗行為,涉及者還有其他6名官員。朱元璋多方打聽證實後,氣得立馬就趕回了紫禁城。在派人調查這7個官員之後,果真發現這些人存在嚴重的貪汙行為,為此朱元璋不由話說就叫人把這些人抓起來,轉給明朝刑部審訊,然而刑部大臣則頭疼了,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判決這些人。

經過商量,刑部提議一種判決,就是廢除當事人的官職,對其抄家,把所有財產充歸國庫,然而朱元璋對此表示不開心不滿意。因此刑部只上奏說,七名官員都該死,應判斬立決,以安撫天下民心,不然難以鞏固朝廷威信,朱元璋看完才表示贊同,因此才逐一把這些高至一品的大臣官員處死,可謂是大快人心。

而這批官員所獲罪名都是因為貪汙,畢竟朱元璋當年過的都是苦日子,見不得別人大魚大肉,一旦發現自己的官員以權謀私就生氣,因此堅持這些貪官零容忍。另外還是想借砍頭,而殺雞儆猴,威懾其他官員不要犯貪,但這種貪錢行為屢禁不止,導致朱元璋在位的時候肆殺了大批官員,故而落得一個殘暴的罵名。

有人說朱元璋當過乞丐知道人間酸苦,做個和尚懂得世間憐愛,他忍辱負重低調發育,一舉把其他勢力打敗開創明朝。在治理江山的時候一心想為老百姓做點實事,且痛恨腐敗官員,並且朱元璋是過來人明白元朝滅亡的原因是因天下民心不順,百姓過得不好就會聚集起義,所以他為了朱家江山,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官員腐敗,所以他一直想把明朝扶上正軌,發展成太平盛世。

據說,在他執權的時期,明朝得到很大的發展,相比元朝百姓的生活,質量有明顯提高,這些都是朱元璋在假扮乞丐時的所見所聞,也是他最自豪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出於這種認同感,朱元璋剛感受到天下百姓的安康,轉頭就遇到裝修奢華的官員府邸,如此大反差,等於是打了朱元璋這個皇帝的臉,因此朱元璋回宮第一件事就是懲辦了這批腐敗官員。


御史館


歷史上關於朱元璋的傳說有很多,其中涉及一些帶有傳奇色彩的民間傳說,多少年來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所以,看到這個題目並不會感到奇怪,古代有很多帝王為了體恤民情瞭解百姓生活疾苦,都時不時的會深入民間進行暗訪,何況朱元璋是一位徹徹底底的從社會最底層成長和奮鬥起來的草根皇帝,採用這樣的方式,做出這樣的行為,恰恰反映了朱元璋從老百姓中來到老百姓中去的執政理念的正確性。

自古以來,皇帝到到民間暗訪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從歷史規律來看,只要是暗訪總會訪出一些一些事情,查出一堆問題,帶出一批貪官汙吏,然後皇帝龍顏動怒,大開殺戒。這樣的模式幾乎已經沉成為了定式,貫穿於我國的歷朝歷代,這次也不例外。其實,關於題目所說的這件事情是一個民間傳說故事,而且這個故事還有根有據,小編給大家來詳細介紹一下!

據說,朱元璋出宮以後扮成一個沿街要飯的乞丐,因為小時候因為家窮曾經外出要過飯,所以,扮成叫花子的模樣,那簡直是太像了,就跟真的一樣。就這樣他整天穿梭於大街小巷,聽著老百姓們的談論和述說,終於得到一條重要的線索。那就是當時的督察院御史劉志仁為官不仁,徇私枉法,收受賄賂,殘害民女,製造冤假錯案,老百姓恨之入骨,反響很強烈,但因為他的後臺勢力強大而無可奈何。朱元璋沿著這條線索繼續深入追查,最終,查實了劉志仁的所有違法事實,同時讓他感到異常憤怒的是,此案居然涉及官員人數達到了61人,而且其中有五位是當朝一品大員。這讓朱元璋十分震驚,馬上下令嚴肅處理,對涉案的所有官員一律嚴辦。最後,這61名官員全部被打入死牢,大部分被斬首,其餘的發配邊疆,尤其是那五名一品官員更是全部被殺掉,沒有絲毫的留情。

以上就是這個民間故事的來龍去脈,我們通過這件事情可以看出,經歷過底層社會的艱辛,理解人民疾苦,體會過被貪官汙吏,地痞惡霸欺凌的草根皇帝朱元璋在開國之後,仍然心繫百姓時刻想著為民解憂,對那些欺負老百姓,在老百姓頭上作威作福的人有著刻骨的仇恨。所以,他通過這種方式來震懾那些違法的官員,讓他們時刻保持清廉,不敢作奸犯科,實際上,在明王朝建立初期,確實起到了應有的作用和效果。

我是文史墨客,不當之處,請多指教,期待與您的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