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二年级!每天都盯着他写作业!一题一题地跟他解释!可是为什么成绩就是提不上去?

终于能起个好名字了


我正好就是二年级的老师,我就我班里一个男孩子的情况,来给这位家长谈谈这个问题。

班里的小男孩,在一年级上册的时候,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从一年级的下册开始,孩子的学习就走了下坡路。孩子的奶奶以前也做过老师,对孩子的学习也很重视,抓的很紧,眼看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低,奶奶着急,就到学校里来找我谈心。

孩子奶奶说,孩子自小是她一手带大的,孩子也有点内向,不喜欢跟别人交流。所以每天她的工作就是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和学习。从幼儿园开始,就是一写作业,奶奶就坐在孩子的身边,读一道题做一道题,一遇到难题,就会说“不会”,求救于奶奶,然后等着奶奶的帮助。

其实我在学校里早就发现孩子这个问题了,当做课堂练习时也好,测验也罢,别的孩子快速投入到做题状态时,他都静静的坐在那里,一个字也不写,我问他为什么不写,在等什么?他说“等奶奶”,他是在等奶奶读题,等奶奶肯定,因为在家里每做一题,都要奶奶点头了,孩子才可以下笔写。

因为他的这种情况,造成他的分数越来越低,孩子的奶奶找来学校,寻求老师的帮助。

这孩子的情况和这位家长朋友所说的情况是不是很相像,你们作为家长付出了很多,可是孩子的成绩没有提高,其实你们作为家长,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那就是对孩子的学习帮助太多了。

在小学低年龄段,家长都会辅导孩子写作业,这是家长负责任的表现,但是家长一定搞清楚谁才是写作业的主体,是孩子,不是家长!

对于辅导孩子的写作业的问题,很多孩子的家长都走了极端,一种就是以我的学生的奶奶为代表的的,他们对孩子的作业问题,大包大揽,全程看护,搞得写作业,不是孩子个人的事情,而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的事情了。我学生奶奶说,她要是有点事去忙,孩子就在那里傻傻地等待,根本自己就不敢下笔写,其实孩子也不是不会,而是形成了习惯,得到了奶奶的首肯同意,才敢下笔写。

另一种家长就是全部撒手不管,孩子自由发展。其实家长的这种行为也是一种不负责任。孩子小,在开始上学时,不管是知识性的学习上,还是一些学习态度和品质的培养上,都是需要家长的监督和负责的。

小学低年级的家长到底该如何正确辅导孩子写作业?

家长首先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意识,写作业是他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

放学把孩子接回家后,经过短暂的休整,就要开始写作业。这休整包括孩子喝水呀、上厕所、吃点小零食等,告诉孩子,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写业的过程中就要集中精力作业,不许一会要求干这,一会要求干那。

叫孩子在属于他的写作业的专用领域里开始安心的写作业。

写作业前首先向孩子声明,完成作业是他的任务,必须独立完成。

不要养成孩子依赖家长的坏习惯。家长不要紧挨着孩子坐着,可以离开一点,挨的特别近,有的家长就爱去看,一看孩子写错了,或者遇到不会的在思考,就着急,甚至直接动口或者动手。所以稍微离得远一点。给孩子一个考虑的过程。


向孩子说明,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可以向家长求救,在他们学会了查字典后,不认识的字也可以放开手,叫他们自己去查字典解决生字的问题。

遇到的难题,孩子不是不可以问家长,但是家长拿过题来看看,孩子说不会的题,是今天新学的知识点吗?如果是,那就说明今天新学的知识点,根本没有掌握好,那就先把今天孩子学的知识点,叫孩子给你说说,在说的过程中去发现孩子到底是哪里有欠缺,没搞明白,然后针对哪里进行讲解,孩子听明白后,在叫孩子回头做这道不会的题,这时孩子应该就能自己独立完成了。这样也就获得一份解决了难题给自己带来的喜悦,同时也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写完作业后要孩子学会检查。

很多孩子写完作业,包括考试都不检查,做错题后后悔得都哭了,可是很多孩子下次还是不会检查,大家知道原因吗?

因为从小他写完作业后,给他检查的都是家长,而不是孩子自己,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检查的好习惯,如果孩子检查后,家长又看了一遍,确实没错,那就说明孩子做题认真,检查认真了。那就给予孩子奖励,拥抱呀。妈妈的奖励的亲吻,或者小红花之类的也可以,总之孩子喜欢的方式都可以,不建议给孩子奖金。

低年级学生成绩差,除去个别的孩子是因为计算能力差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识字量少,不明白题意。

这就是为什么在家里,由家长读题后,孩子每道题都能做上来,可是他们独立做题就有点困难的原因。识字量和阅读理解能力差。并且这也是种能力,在考试时,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班里所有孩子都不认识这个字,可是优秀的孩子们,就会成功的揭过这个字,把题给解决了。而理解能力低的孩子。就算这个字根本不影响做题,他还是在那里呆坐,原本会做的题也做不上来。

家长要针对孩子数学上经常出现的字,单独教认,可以不会写,但是必须会认。这样识字多了,对于数学理解题意大有帮助。

再就是培养孩子的阅读的好习惯。

你就去看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大多不喜欢阅读,就是在学校,集体读课文,他们都懒得发出声音。

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并且是有效的阅读。有的孩子就是拿着书翻来翻去,根本就没有读进去,这样的阅读就是坚持100年也没有进步。

家长可以叫孩子大声朗读,可以读过后给你简单的讲讲里面的故事,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你可以设计几个小问题,一来看看孩子是否认真阅读了,二可以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结束语:

题主朋友,你最大的失误就是对孩子的帮助太多了,让孩子的学习失去了主动性。培养孩子学习的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习终究是孩子的事情。

作为家长,不能只看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代表一切,在你这种教导的方式下,即使你的孩子成绩比较好,那么你孩子迟早也会在学业摔跟头。现在孩子的成绩出现滑坡,或者孩子的成绩根本就没有好过,那么家长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了。低年级的孩子,家长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为主。其中就包括孩子的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这是我的一点个人看法,手机前的友友们觉得我说的对吗?如果觉得对就点个赞吧!如果有啥不同的意见或者建议,请友友们留言分享!期待大家踊跃发言!


浅浅的教育


我是小学老师,同时也是二年级学生家长,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想家长一定是迷茫的,我也有差不多的感受,每天好像都是围着孩子在转,每天都是在给她辅导作业,每天都是在不停的唠叨和嘱咐,每天都把自己迷失在管教之中。



其实,孩子入睡时静静的看着她,感觉她的压力也好大,每天要上学,要写作业,要各种阅读,运动打卡,还要有父母在屁股后面不断地催促。

我们家的女儿成绩也挺差,一年级的期末考试几乎就是班级里倒数的,可想而知作为家长,而且是作为教师职业的家长,心中的那种郁闷和压抑,但说实话,我并没有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我们忧伤,也没有让她感觉到考试考的差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只是把她的试卷拿回家,然后心平气和的跟她分析了下,然后让她自己把题目再做一遍,其实有些错的题目并不是不会,而是题目没完全看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而且没有上过幼小衔接,没有在家里给她辅导过多的课业知识,我想这也是正常的表现,待以后的识字量增加了,有些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我想,作为家长,其实还是要放平心态,要有耐心,不能不成人世界的那一套因果导向,或者是成果输出的理论来要求孩子,对于孩子的辅导,其实也是需要量力而行,松弛有度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方法确实要比付出的时间更加重要。

对于孩子,我们首先还是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先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在给予一定的干预或者是帮助,而不是喧宾夺主的从一开始就介入,让孩子失去自主学习的机会。



再者就是作为家长不能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一切,其实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是视自己的父母为榜样的,如若我们在不停的唠叨和抱怨中与我们的孩子交流,那么换来的也必将是我们的影子,孩子也会成为我们的样子。所以,还是建议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要有自己的事业或者是爱好,在干好自己的事情之余再来管管我们的孩子,那么孩子也会有更多自由的空间,我们对待工作的认真,我们对待爱好的投入,我们看书写作的样子,必将对孩子造成更好的正面影响。

总之,孩子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的陪伴同样也是漫长而累人的事情,那么,只有作为父母的我们放松心态,积极面对,正确引导,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


萌卉妈


我孩子也在读二年级,学习好像就是在帮我学,自己一点都不想去动脑,可好好的跟他说,多表扬表扬他,调动起了他的学习兴趣,他的进步就很快。我的经验告诉我,在家应该实行一个奖罚制度,让他知道做错了要惩罚,做对了就有奖励的,这样就学会兴趣就会提上来了,有了学习兴趣,成绩自然而然就上来了。



用户5464266933015


这种情况我遇到过,以前的一个邻居,她女儿从上小学开始妈妈就一直陪着学习,也是一题一题的讲,遇到不会的她妈妈就会拿着书来问我,但每次考试孩子的成绩都不尽人意,通过跟她们的接触我发现,孩子遇到问题直接就问妈妈,妈妈总是不厌其烦的给讲解,孩子已经不会自己思考了,而是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感,考试的时候没人可以问了成绩自然也上不去,所以一定要让孩子自觉学习,勤动脑。

1.二年级应该可以不用盯着做作业了,经过了一年级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了,如果你的孩子还没办法自己做完,比如存在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的话,一定要及时纠正,可以先陪着孩子做作业,但是将陪伴的时间一点点缩短,逐渐让孩子适应在没人监督的环境下做作业。

2.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自觉学习,不能依赖家长,遇到难题不能直接告诉解题步骤,要将思考方法教给孩子,引导孩子做题。在生活中要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探索,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

3.对于孩子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了解孩子的做题思路,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看看是哪里出现的偏差,以便及时改正孩子的错误认知,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4.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要给孩子足够的独立空间,让他体会到独立的意义,不能凡事都依赖父母。同时家长也不要过多干涉,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干涉过多会使孩子丧失主动性,不能主动学习,成绩自然提不上去了。

重视孩子的学习没有错,但也要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心态,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林艾叶子


现在家长陪着写作业的现象特别多,有时候为了让孩子完成作业,都要熬夜到很晚。题主说陪着写作业,还要一题一题的解释我个人认为是不可取的。

首先,孩子的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家长只要给他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可以了,我们每天盯着他学习,孩子的内心也许是不愿意的,这时候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家长每天盯着孩子学习,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孩子会等着家长来陪,如果哪天家长有事不能陪着写作业,那孩子会等着家长来陪,我妹妹家的孩子就是习惯了家长陪着写作业,一旦不能陪着,他会在那里等着,就是不愿意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

再次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可能短时间就会迅速提上去,家长帮他讲解,他当时可能会了,遇到下一个题他又不会了,我们的思路和孩子的不一致,对孩子的成绩帮助不大。

最后我们一道题一道题的讲解,讲的越详细,孩子反而不愿意动脑子思考,一遇到题目不会的时候,孩子会变得懒惰,他不愿意思考,认为家长会给讲,最后失去解决题目的能力 。

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呢?

一是要培养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制定相应的规则,让他自己先自己做,等将会的题目做完之后,在帮助孩子看看作业哪里做的不好。

二是教导他做作业的时候,或者遇到他不理解,做不好的题目时,不要一题一题的告诉孩子答案,我们要做的就是理清思路,交给他学习的方法 。


三是我们学会引导孩子学习,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孩子成绩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只要方法得当,孩子愿意努力,成绩就会得到提高。


love晨宝贝


你自己也想想,也自我反思下,是不是自己在幼儿园时期没有重视孩子的学习,生活各种习惯的培养呢?我女儿今年一年级,幼儿园读的公立的,不教语文数学的哦!但是培养习惯培养的很好,我们也只是在这个暑假给她衔接了下,但是我们也没有和学校的知识点同步。幼儿园开始我女儿就每天必须画日记(然后给我口述内容)每天和我亲子读书(没教认字,我读她自己再读,没有刻意教她)三岁多自己睡,四岁多开始做家务,每天只要吃完饭必须做家务,我们一起。现在自己会从学校记作业回来给我,每天睡前自己看课表收拾书(我只是第一天教她怎么收后来就没有帮忙了。)做所有事我们都不会打断她,哪怕是写作业我们都是坐旁边看书,她自己写完了我们也不给她说具体哪里错了,只是告诉她有错的地方让她自己检查(养成自己检查的好习惯)做任何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做不完会有一定的惩罚(不是体罚)现在每天按时自己起来自己洗漱,现在做作业我根本不担心,每天作业一小时全部完成。孩子小学阶段主要是习惯的培养,养成好习惯大人真的会轻松很多!希望能帮助你!这是我家一年级的作业,还有英语作业呢!所以也不少了但是都是一小时全部做完,卷子昨天让她写了一张,我只给她读了她不认识的字,二十分钟搞定了!另外,让孩子练练书法我觉得挺好的,可以练孩子的专注力,还可以提升写字速度!每天一定要坚持做这些!习惯的养成很漫长,但是养成好习惯就是很轻松的了!





风苏菀


我家孙女也是二年级!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写到九点半左右!很多作业都是孩子没有学到的!你让孩子写!怎么写!没学过她也不会呀!小小年纪承受的太多!大人累!小孩更累!搞不懂这样的教师怎么布置这样的作业!可以这样说!不会的作业都是家长完成的!这样能教好学生吗?!现在的学校教师大都是刚毕业分配的!几乎没有教学经验!只管布置!不管你会不会!唉揍他们的心都有!


用户3267451248022


搞清楚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差异,提问的家长估计就能明白为什么孩子的成绩提不上去了!


我自己的真实经历

我小学的时候,一年级还是二年级我忘记了。那时候我就不爱写作文,我觉得特没意思!我妈那时候特有意思,发现我不爱写作文,看到什么就让我描述一下,慢慢的我就发现我形容一个实物的词语越来越丰富!遇到没见过的会主动跟我妈描述这个东西。这也间接导致了我语文成绩不断提升!而这个过程中我从排斥到接受到喜欢,这个过程我深刻的明白了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对了,我妈只是一个上过初中的农村妇女。


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区别

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效率完全不一样。当孩子喜欢某个学科的时候,那么他会很期待这门课程!一旦遇到不会的,他会自己钻研求助老师家长。这样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但如果孩子本身不喜欢的科目,从自身来说就会逃避,即便你给他讲他也是应付你,效率会大打折扣!

  2. 学习的方式完全不同。跟上一条同样的道理,主动学的都是喜欢的,孩子会开发自己的各种思维来学这门课程。不喜欢的就是各种抵抗,怎么把时间熬过去就算赢。

  3. 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同。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来孩子基本对写作业毫无兴趣,即便你在旁边一题一题解释,你觉得孩子能听进去么?可如果是孩子拿着书问你,你无论说的多离谱孩子都会认真听,这就是热情和动力上的差异造成的。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呢?

既然知道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解决呢?我个人的建议

  1. 把孩子不喜欢的科目题目变成具象化的东西,变成他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孩子不喜欢数学,喜欢汽车,那就把数学题换成汽车数量的问题。慢慢培养孩子的兴趣,转变孩子学习的模式!

  2. 在玩中学习。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孩子的好时间,只是家长没发现而已。比如孩子不喜欢英语,那么当他玩玩具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英语说这个玩具的名字,以及形容词。还是得靠潜移默化转变孩子的学习能动性。

  3. 家长切勿表现出烦躁的情绪,万万不可急于求成。家长在对待孩子学习这件事上很容易表现出焦躁的、着急的情绪。你的这些情绪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学习的态度。谁都知道一口无法吃成胖子,孩子也一样,请把你的耐心都放在孩子身上。


关于辅导孩子,但孩子成绩缺没有提升,这就是我的看法和建议。如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多多指教!

PS教学简单哥


家长每天不厌其烦的盯着孩子,那孩子对于这种盯着会是什么反应呢?家长有注意过吗?如果一味的坚持下去,你的孩子学习成绩是不是从未改变,难道家长的初衷就是错了?也许现在的你,一直在寻找答案,但是你百思不得其解。

我们都不喜欢被盯着。不论大人还是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喜欢被别人盯着,感觉自己被别人审视,身后就跟长了毛一样难受。我现在都记得,我上学时做作业,特别不喜欢老师站在我身后,看我解题,他一看我心里就发怵,心想他会不会因为我做错骂我或者打我,越是这样,平时能解的题,到那时完全懵圈了,现在想想,一个人没有了学习心境,你让他学习,谈何容易。老是处于焦虑状态下孩子,怎么会完成他应该完成的学业。所以家长为了孩子好,就要放手,不要老盯着人家,你干你的,孩子做孩子的,如有不会的,他自然会请教,不用你这么兴师动众的陪伴。家长的初衷是好的,只是犯了形式主义。


随性淡然


我的孩子也是刚刚是二年级,除了写作业拖拉,基本上不怎么操心,作业都是自己完成,我晚上下班负责签字错的让他订正。我是慢慢来的,一年级上册的作业坐在旁边给他讲解题意,下册就在旁边干活给他讲一下不会的题目。现在都是自己独立完成,不过可能是刚刚进入新的学习内容,好多做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