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捕撈方法,一網可捕得百多擔鱭魚,現演變一種固定風俗

捕鱭,鱭即鳳尾魚,古老的捕撈方法。


古老的捕撈方法,一網可捕得百多擔鱭魚,現演變一種固定風俗


榕江之流,通連大海,河水隨海洋潮汐漲落。海鹹河淡,互相滲透,江中之水,常是淡中含鹹,浮游生物極多,甚適合魚類生長繁殖,故河中漁產極豐,尤以鱭魚為盛。古時,沿河居民,皆以漁農為生,河中捕撈之業極盛。元、明時期,疍家漁船多聚於此,《嶺南畲考志》有載:“霖藍二都多畲戶;官漁二都多疍家。”


古老的捕撈方法,一網可捕得百多擔鱭魚,現演變一種固定風俗


疍家船之所以多聚於此,就因這裡漁產豐富之故。明洪武年間,邑宰蔡善列“南溪漁歌”為揭陽古八景,也正是取自南河漁船特多之奇觀。當年,捕撈之術也已很高明。掘考,那時之捕法已有:拋網、拗罾、餌釣、放鉤、柵箔、圍網、圍坪……方式。插竿擋攔鱭魚而圈捕之法,溯其創源,相傳是仿自疍家漁船用竿拍水以嚇鱭魚,集而圍捕之法所演進。


古老的捕撈方法,一網可捕得百多擔鱭魚,現演變一種固定風俗


榕江兩河漁湖河段設置大型圍捕鱭魚漁區三處,由是逐漸演成一種標漁區捕鱭魚演魚戲的獨特風俗。


這一奇俗的由來,當從漁區之捕撈說起。其捕撈鱭魚之方法是先選擇河面較狹、水流較急的河段,用長竹竿配對橫列豎插於河中,形成一排橫截河道之相,當鱭魚群順流尋食遊近竹竿排之間,竹竿受水流衝激而互相碰撞所發出的噼啪聲響時,便不敢向前遊進而徘徊於竹竿排之上游,由是鱭魚群越聚越多。當潮水漲或落至將平之際,漁船繞排放網捕撈,一網可捕得鱭魚數十擔至百多擔。


創設漁區的是漁湖潮尾漁人,於明朝初年便在榕江南河潮尾渡口河段設置第一圍捕鱭魚漁區。到明朝後期,此法傳入該都塘埔村,塘埔人便又在榕江北河神藍河段設置第二個圍捕鱭魚漁區。到清乾隆年間,漁湖京岡村人繼之又在榕江南河竹港河段設置第三個漁區。

古老的捕撈方法,一網可捕得百多擔鱭魚,現演變一種固定風俗


隨著年代之增長,業主子孫後代的繁衍分佈,漁區遂有逐漸增股、擴股和轉賣等變遷。到晚清、·民國期間,三處漁區皆實行開標捕撈之經營方式。每年開春,由有股份者參加投標,以公開的方式,價高者得。並且,為充實鄉人文娛生活、還規定每年七月捕季結束之時,承標者不論獲利多寡,都得請一臺大戲(潮劇)來村中演出敬神,稱為演鱭魚戲,由是演成一種固定風俗。每年演戲之時,除承標者備辦禮品敬神外,凡有股份者,家家戶戶也隨之備辦粿品和大魚、豬肉、雞、鵝、鴨等禮品,一齊前往祠堂敬拜神明,並邀請親朋戚友到來觀戲,以增鄉里熱鬧氣氛。


古老的捕撈方法,一網可捕得百多擔鱭魚,現演變一種固定風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