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十里,不如野菜二斤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採挖、食用野菜需謹慎


春風,大地回暖,各種野菜蓬勃生長。疫情期間,因不能肆意踏春,市民多在味蕾中感受春天,薺菜、苦菜、婆婆丁(蒲公英)、馬蘭頭、掃帚菜、馬齒莧等耳熟能詳的野菜一時間成了市民飯桌上的美味。不過,採摘、食用野菜也存在諸多注意事項,為避免市民誤採誤食野菜引發不必要的麻煩,我市相關部門做出健康提示。


春風十里,不如野菜二斤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採挖、食用野菜需謹慎


野菜受青睞,市售“野菜”部分來自人工種植

“春來食用野菜正當時。往年此時都是邀朋友一起去郊區挖野菜,可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只能在菜市場購買了。前兩天我買了點苦菜回家涼拌著吃,非常美味,家裡人直呼吃出了春天的味道。今天買點薺菜回去包水餃,口感肯定鮮美。”3月26日9時許,在市和平路便民市場一處攤位前,市民張志英挑選了兩斤綠油油的大葉薺菜,“老闆說這是人工種植的薺菜,每斤4元,買點兒嚐嚐鮮。”

春風十里,不如野菜二斤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採挖、食用野菜需謹慎

隨後,記者又相繼走訪了我市多家農貿市場和超市發現,像薺菜、苦菜、婆婆丁等均有銷售,價格不一。按照品相不同,薺菜每斤價格在3元至4.5元之間,馬蘭頭每斤3元左右,苦菜和婆婆丁價格略高一些。

“咱們這賣的薺菜、婆婆丁等野菜都是純天然野生菜,我們有專門的採購員不定時去郊區周邊村落收購。”採訪中不少商販告訴記者,也有商販坦然告知自己出售的野菜來自人工種植,“如果薺菜葉片直立生長,且肥大、顏色發綠,大多是人工密集種植。”南華康城小區內一生鮮便利老闆李冉告訴記者,“露天人工種植在田間的薺菜吸收了地裡的肥料後,會比生長在路邊的大一些,口感方面相差不大。”

“相對普通市民而言,多數分辨不出來野菜是人工種植還是純野生,坦言相告多數市民不會在乎,吃個新鮮就行。”李冉說,“剛春分野菜上市的時候,野菜銷量還不錯,最多的時候一天能賣出上五十斤左右。現在疫情防控形式有所好轉,部分市民在外出踏春的時候會自己挖點野菜或直接在鄉村路邊攤買點,這兩天的銷量有所回落。

春風十里,不如野菜二斤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採挖、食用野菜需謹慎

規模種植,一天五十餘人採摘

現年57歲的韓顯年祖祖輩輩生活在黃河灘區,地地道道的農民生涯在他前年出現了一次大的轉折。“之前只知道春種秋收糧食作物,改種經濟作物也是在前年初春的時候,有一次幾位踏春的遊客跑到我地裡挖野菜,通過交談,我發現現在大家對野菜越發稀罕起來,回家後和兒子一商量就將自家的四畝農田改種成了野菜,剛開始種了薺菜、苦菜、婆婆丁三種,經過這兩年的摸索,收成越來越好了。”家住東明縣菜園集鎮李屯村的韓顯年告訴記者。

“之前還擔心因為疫情的原因今年可能得賠錢了,沒想到春分之後,疫情防控得到大為改善,這一週來,有不少市民專門開車帶著一家人過來挖野菜。最多的時候一天陸陸續續能有五十餘人。” 韓顯年介紹說。

“地裡撒上薺菜、苦菜、婆婆丁等野菜種子,再鋪設滴灌水管後,任其露天生長,粗放式管理。為了保證野菜的食用安全,咱們僅播撒了複合肥,絕不噴灑農藥,即使地裡有了雜草也不處理。”韓顯年告訴記者,“今年,我正準備承包了村裡20多畝地,打算在農作物種植間歇期種野菜。到時候,我還能僱用村民來收菜,也能增加他們的收入。”

市民對於規模種植的野菜是否會存在偏見?韓顯年認為,對於薺菜類野菜不能以是否為野生來區別,“它本身就是一種野草,雖然人工播種,但依然是露天生長。周圍種植其他農作物的時候,地裡也能自然地長出來一些,經過吸收肥料,長勢會比較好,而生長在野外的薺菜葉片比較小。”

目前,韓顯年自家種植野菜的田地裡還有近半沒有采摘,心裡也有些著急,“前期飯店沒有開門,市民外出的也很少。再過幾天,一些野菜都開花長老了,不能再吃了。最近我們也在積極尋找渠道,售賣野菜。”

春風十里,不如野菜二斤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採挖、食用野菜需謹慎


野菜雖好,但採挖、食用需謹慎

疫情得以有效節制,正值春暖花開之際,外出踏青中,挖野菜成了不少市民的新選擇。然而是否所有野菜均能食用,市民在採挖、食用過程中應注意什麼?對此,記者採訪了我市多名醫師,他們表示,吃野菜的確對身體有益,但如果是不太認識的野菜,切莫隨意吃,以免發生食物中毒或過敏。如果想吃野菜,最好到正規菜市場去買。

“挖野菜,最好選擇自己熟悉的,若不能準確識別,最好別挖。另外,有的野菜生長在工業廢水流經的草地或生長在馬路兩旁,因遭受廢水、汽車尾氣等汙染,導致其汞、鉛等重金屬及其他有害物質含量高,食用後容易中毒。”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急診科一位醫師提醒市民,如市民在食用野菜後,出現噁心、嘔吐、頭暈、腹瀉等食物中毒反應,應立即停止食用並催吐,症狀嚴重者應在第一時間趕到正規大型醫院診治。

該醫師還表示,野菜雖然營養豐富,但是身體虛弱或過敏體質者建議少食或不食,防止腸胃不適以及出現過敏反應。即使是正常體質的人,也不宜多食野菜,在餐桌上“野菜只能作為輔助菜”而不能代替其他蔬菜。因此,吃野菜嚐嚐鮮即可,切忌過量,像馬齒菜、薺菜等野菜易引起光敏反應,如果大量食用後經陽光照射可能會引發日光性皮炎。

春風十里,不如野菜二斤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採挖、食用野菜需謹慎

同時,我市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市民:採摘野菜請慎重,謹防食用後中毒。消費者如需購買野菜,應到正規超市或菜市場選購新鮮野菜,並保留購物憑證。不要在路邊攤販或流動攤位購買。為避免儲存不當變質,野菜最好現買現吃,不要長時間存放。部分野菜有微毒,需經過浸泡、水焯等去毒處理,在炒熟煮(蒸)透後才可食用。與此同時,責令野菜生產經營者嚴把原料關,不得采購無合法來源的野菜,嚴禁生產加工銷售有毒野菜。保證野菜原料新鮮,採用合理的儲存條件、生產加工和製作工藝。野菜生產經營企業應保證產品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要求,出廠時檢驗合格。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孟 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