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存款利息下調,錢存銀行還合適嗎?

等風來50385998


朋友們好!非常明確的講:存款,受多種因素影響,利息只是其中一項!而且存款,關係到整個財產的安性,穩定性,因此,無論利息合不合適,存款,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首先,錢存在銀行安全!存款,明確保本保息,並享受,存款保險制度,最高,每人,每行戶,50萬元的保障!

第二,利率是固定的,沒有替代品!

第三,不是人人都能承擔,投資理財的風險!投資理財,大多為非保本,浮動收益,無法確保資金安全,在收入有限的情況下,至少,將生活必須的資金,存入銀行,是理性的!

第四,存款流動性高!無論是活期還是定期,也不論時間長短,銀行存款可以隨時支取!這一點,對於一些資金,來講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小結:存款,有許多無法替代的屬性,單純的利率變化,對存款有一定影響,但存款,依然有無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參考性解決方案:如果能夠承擔一些,流動性的風險,例如不能隨時支取,或者,在承諾本金保障的情形下,能夠承擔,收益浮動的風險,那麼確實有一些,介於存款和理財之間的產品:

1,結構性存款,本金享受安全保障,浮動收益,目前在3.8%~6%之間,定期,通常不超過一年,不允許提前贖回,銷量巨大深受歡迎!



2,保本理財,明確承諾本金保障,浮動收益,年化預期收益率3.85%~5%多為定期,時間週期多為一年以內,不允許提前贖回,通常是實力雄厚的大型金融機構,列入銀行發行,供不應求!

綜上所述:存款保本保息,高流動性,又有存款保險制度兜底,目前還沒有完全替代的產品!是財產穩定的基石,在現今社會仍然有,無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理財迦


銀行存款利率下調,利息必然減少。

至於合不合適,這個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一看資金額度的大小,二看這筆錢是怎樣安排的。

個人認為,錢存銀行是為了安全,沒有必要一味追求利息高低。因為錢存銀行敵不住通脹,因為錢不存銀行而投資比通脹的風險不知要大多少倍。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一切都在於自己怎樣去掌控。



星光愚樂



市場因素處於時刻變動之中,投資策略也應該因時因勢而變,踩準節奏。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選擇銀行存款不僅如此是為了追求收益,還有安全性。

銀行存款利率下調,錢存銀行還適合嗎?這個話題很有趣,也長期存在正反兩面之爭。保守型和穩健型投資者說,因為我們不願承擔風險,哪怕利息低一點也行,圖個省心安全;而平衡型,進取型和激進型投資者卻總是抱怨存款利率太低,寧願承擔一定風險,也願意去追求高收益,願賭服輸。實際上,他們說的都有道理,只是站的立場和歸屬不同而已。因此,儘管利率下調,錢存銀行適合與否?還是由投資者風險偏好,以及抗風險能力所決定,只要適合自己,自己喜歡,你的選擇就是正確的。



而在關於投資者的調查中,具有存款意願的投資者還是佔大多數。據央行公佈數據顯示,2019年住居民戶存款餘額達到82.14萬億,較2018年淨增9.7萬億,增幅為13.4%,已經連續2年增幅超過10%(2018年餘額72.44萬億,增幅10.2%),按照14億人口計算,人均住戶存款已經達到5.8萬。而理財產品總規模卻一直在20萬億左右徘徊,人均持有餘額約1.4萬。由此可見,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存款的,我國居民的高儲蓄率可不是吹的,也同時證明,厭惡風險,追求穩健的投資者還是佔主流。


這次教訓也再次提醒我們,存款也是一種最好的避險資產。眾所周知,近期由於世界石油大戰,以及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迅速蔓延,歐美股市暴跌,美聯儲開啟印鈔機大肆放水,各種資產價格出現劇烈波動,投資者避險情緒陡升,我們也沒有幸免。以中低風險淨值型理財產品為例,很多投資者發現,就算微信支付寶中低風險封閉式理財產品,個別當日收益率也出現較大幅度下跌,引起很多人不解?但是,自從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後,明確提出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不再保本兜底,實際上就是提前為投資者作了風險教育,但總有人充耳不聞,不當回事,現在體會到了真實風險,難免有些驚慌。

因此,你可以不喜歡存款,但科學合理的資產配置裡面一定少不了存款,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有時薑還是老的辣。


龍門山財經


心理帳戶怱略利率變化仍會儲蓄

利率下調,從經濟人的理性投資視角看,應從銀行取錢做其他資產投資;但是從行為人的心理帳戶視角看,還會有人將錢存在銀行。

網上有一篇文章,說明行為人是會按心理帳戶的潛意識動動,將掌控的資金分門別類,有現金、儲蓄、投資項目等。

行為金融學認為,正因為心理帳戶的存在,即使銀行利率降到零甚至反向收費,仍會有人到銀儲蓄。

附:

1. 什麼是心理賬戶

心理賬戶是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他認為,除了錢包這種實際賬戶外,在人的頭腦裡還存在著另一種心理賬戶。人們會把在現實中客觀等價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劃分到不同的賬戶中。比如,我們會把工資劃歸到靠辛苦勞動日積月累下來的“勤勞致富”賬戶中;把年終獎視為一種額外的恩賜,放到“獎勵”賬戶中;而把買彩票贏來的錢,放到“天上掉下的餡餅”賬戶中。

對於“勤勞致富”賬戶裡的錢,我們會精打細算,謹慎支出。而對“獎勵”賬戶裡的錢,我們就會抱著更輕鬆地態度花費掉,比如買一些平日捨不得買的衣服,作為送給自己的新年禮物等。“天上掉下的餡餅”賬戶裡的錢就最不經用了。通常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型。這就是心理賬戶在起用。

實際上,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受到心理賬戶的影響,因此總是以不同的態度對待等值的錢財,並做出不同的決策行為。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一萬塊的工資、一萬塊的年終獎和一萬塊的中獎彩票並沒有區別,可是普通人卻會對三者做出不同的消費決策。

2. 心理賬戶概念的發展

1980年,理查德·塞勒首次提出“ 心理賬戶”概念,用於解釋個體在消費決策時為什麼會受到“沉沒成本效應(Sunk Cost Effect)”的影響。薩勒認為:人們在消費行為中之所以受到“沉沒成本”的影響,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卡尼曼教授等提出的“前景理論”,另一個可能的解釋就是推測個體潛意識中存在的心理賬戶系統(Psychic Accounting System)。人們在消費決策時把過去的投入和現在的付出加在一起作為總成本,來衡量決策的後果。這種對金錢分門別類的分賬管理和預算的心理過程就是“心理賬戶”的估價過程。

1981年,丹尼爾·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在對“演出實驗”的分析中使用“Psychological Account(心理賬戶)”概念,表明消費者在決策時根據不同的決策任務形成相應的心理賬戶。卡尼曼認為,心理賬戶是人們在心理上對結果(尤其是經濟結果)的分類記賬、編碼、估價和預算等過程。

1984年,卡尼曼教授和特沃斯基教授認為“心理賬戶”概念用“mental account”表達更貼切。卡尼曼認為:人們在做出選擇時,實際上就是對多種選擇結果進行估價的過程。究竟如何估價,最簡單也最基本的估價方式就是把選擇結果進行獲益與損失(得失)的評價。因此,他提出了“值函數”假設和“決策權重”函數來解釋人們內在的得失評價機制。

1985年,理查德·塞勒發表《心理賬戶與消費者行為選擇》一文,正式提出“心理賬戶”理論,系統地分析了心理賬戶現象,以及心理賬戶如何導致個體違背最簡單的經濟規律。塞勒認為:小到個體、家庭,大到企業集團,都有或明確或潛在的心理賬戶系統。在作經濟決策時,這種心理賬戶系統常常遵循一種與經濟學的運算規律相矛盾的潛在心理運算規則,其心理記賬方式與經濟學和數學的運算方式都不相同。因此經常以非預期的方式影響著決策,使個體的決策違背最簡單的理性經濟法則。塞勒列舉了4個典型現象闡明心理賬戶對傳統經濟規律的違背,並提出了心理賬戶的“非替代性”特徵。

1996年,特沃斯基提出心理賬戶是一種認知幻覺,這種認知幻覺影響金融市場的投資者,使投資者們失去對價格的理性關注,從而產生非理性投資行為。特沃斯基認為,心理賬戶是人們根據財富的來源不同進行編碼和歸類的心理過程,在這一編碼和分類過程中“重要性-非重要性”是人們考慮的一個維度。有學者從行為的角度對“心理賬戶”進行定義,認為心理賬戶是個人或家庭用來管理、評估和記錄經濟活動的一套認知操作系統,這套認知操作系統導致一系列非理性的“心理賬戶”決策誤區。

1999年,塞勒發表《mental accounting matters》一文,這是對近20年“心理賬戶”研究的一個總結。在文章中塞勒認為心理賬戶的三個部分最受關注:首先是對於決策結果的感知以及決策結果的制定及評價,心理賬戶系統提供了決策前後的損失——獲益分析;第二個部分涉及特定賬戶的分類活動,資金根據來源和支出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住房、食物等),消費有時要受制於明確或不明確的特定賬戶的預算;第三個部分涉及賬戶評估頻率和選擇框架,賬戶可以是以每天、每週或每年的頻率進行權衡,時間限定可寬可窄。因此,“心理賬戶”是人們在心理上對結果(尤其是經濟結果)的編碼、分類和估價的過程,它揭示了人們在進行(資金)財富決策時的心理認知過程。

3. 心理賬戶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回憶一下你的投資方式,是不是會把錢劃成幾部分,投資一部分到相對安全的資產,例如存銀行;一部分到風險資產,例如買股票。然後把這兩個資產分別在兩個心理賬戶中進行管理。但無論是存銀行還是買股票,組合的風險和收益是加權平均計算的,是在一個風險偏好下算出來的最優組合。

然而,在實際中,人們在投資時卻很會受心理賬戶的影響。所有的人在投資決策時都會先劃分心理賬戶,再為每個賬戶設定單獨的資金用途:拿來吃飯的錢絕對不敢冒險;小孩教育的儲備金用來做長期投資,希望到期時的收益保證;希望暴富的錢用來炒股票,漲跌相對淡然。

心理賬戶會給投資者的決策帶來什麼問題呢?

首先,心理賬戶導致人們缺乏長遠眼光,不能全局看問題,因厭惡損失而使投資過分保守。

其次,總組合對於投資者來說並不是最優的。此外,由於對每個賬戶單獨核算,風險容忍度不同,比如說,對股票的風險容忍度高,對教育儲備金風險容忍度低,這也會讓投資者對每個賬戶單獨決策,導致操作失誤,更進一步偏離最優總組合。

4. 如何理性決策

研究發現,因為心理賬戶的存在,投資損失時所帶來的“損失感”要比得到同等數量金錢帶來的“愉悅感”強烈得多,因而也直接導致了人們在面臨損失時,會不顧後果地選擇冒進的投資方式,以彌補既成的損失,這當然是一種錯誤的投資心理。為此,專門研究心理賬戶的塞勒教授給出了以下建議:

第一,同時獲得盈利時要分開體驗。也就是說在獲得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盈利的時候,最好分開一項一項地體驗,這樣會給人帶來更大的滿足感。比如,公司準備提前放假,並且還要發放節日福利——一張購物卡,這時最好是分開通知,先通知放假的事,讓大家高興一陣,緊接著又傳出發放福利的消息,這樣一來,員工的滿意度會大大增加。

第二,同時發生損失時要整合在一起。如果兩筆損失都無法避免,那麼將其整合在一起會減少給人們帶來的失去感。比如,公司需要臨時加班,並且準備取消下週的出遊活動,這時最好是同時通知,索性把壞消息一次性說完,這樣帶給員工的衝擊反而會小一些。如果一項一項地分開通知,無疑是在員工未結痂的傷口上又撒一把鹽,衝擊更甚,員工的不滿也會更強烈。

第三,損失和盈利兼而有之時,也應該進行整合。既有損失又有盈利時,應該將二者合二為一,整合在一個心理賬戶中。比如,公司決定對加班的員工給予補助或者調休,這樣便一定要同時通知,令員工在被迫加班的時候,想到補助或休假還能有一絲心理安慰,可以對損失有所彌補。而在投資時不要對各個資產單獨決策,也不要太在意單個賬戶的漲跌,而應該放在一起通盤考慮。


李國旺


銀行存款利息雖然下調,但是在現在的大環境下,存銀行還是合適的。

先說一下,現在的大環境是什麼?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全球經濟金融都受到了較大影響。美國股市跌了三分之一,石油也因為地緣因素價格出現了新低。白銀創了十年的價格最低點。這是因為在金融危機來臨前夕,流動性出現緊張,所有的資產價格都會下降。

當其他資產價格下降的時候,也就是說實際上你的錢更值錢了。這個時候的理財投資原則就是現金為王。所以這個階段你更應該存款了。存款利息雖然有所下調,但是還是保本保息的。而其他的投資理財可並不是這樣。

另外,雖然有的存款降低了,但是一些民營銀行存款利息還是比較高的,比國有大行的利息還是要高一些。現在存半年以上的利息基本還都在4%到4.5%。這比很多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利息都要高。

銀行存款的好處是在50萬以內是保本保息的,這是由存款制度的保證的,即使說這家銀行因為某種原因倒閉了,你在裡面存的錢,本息和只要不超過50萬元,那麼這個保險制度是可以賠付給你的。

如果想買一些資產抄底,現在並不是好的時機,在金融危機的前期,請大家記住一定要現金為王,不要輕易抄底,因為明天的經濟是什麼樣子,我們根本不知道。會不會出現大蕭條,我們也不知道。所以要給自己留一點保障,萬一真的危機來臨,讓你的和你的家人生活質量不要下降太多。


莫水宏觀經濟


銀行存款利息下調,錢存銀行還合適嗎?不合適也是要存銀行的。

居民積存的現金,要麼存銀行,要麼就是投資理財,可是投資理財是有風險的,不是無風險收益的。存銀行雖然收益率很低,但至少本金無憂。

對於缺少投資理財專業能力、風險承受能力很低的居民而言,存銀行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資金量大,可以選擇大額存單,獲得更高的存款利率。

大額存單定存時間越長,存款利率越高,3年以上的大額定存可以獲得4%左右的收益,還是可以考慮的,關鍵在於安排好資金的運用,不要中途退出,中途退出存款利率就會大大下跌,可以考慮不同期限的存單配置,1年、2年、三年期限都配置一點。

不存銀行,選擇投資理財,碰到爛市,損失是很大的,對於很多老人是一個難以承載的損失,像最近基金和股市都出現較大的跌幅,投資基金和股市,一個月時間損失20-30%很正常,這讓很多存款搬家進股市投資者而言,徹底領略了市場的風險。

我們股市立足於支持實體經濟,融資是一個歷史賦予的使命,要想走出健康牛市,還是存在一定困難的,投資者要想普遍盈利並非易事。

存銀行雖然收益低,但高枕無憂,沒有擔驚受怕,


杜坤維


存錢在銀行,但是利率下調了,還有存的必要嗎?

01收益性

我國的居民儲蓄率一直處於世界前列,這與我國的人民“勤儉節約”有關,同樣也與我國的銀行存款利率有一定的關係。

二三十年前,定期存款利率一度高達10%,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下降,現在的一年期基準利率只有1.5%。(不過與一些發達國家的零利率或者是負利率相比,對於我國居民來說,銀行存款還是比較友善的)

從收益性的角度來說,銀行存款確實沒有什麼優勢,特別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真的太低了,比不過定期理財,比不過國債,也比不過貨幣基金。

02安全性

只要是投資理財,相信每個人都聽說過一句話:收益與風險是正相關的。

既然我們前面提到了收益很低,那麼相對應的風險也是極低的。

存款指的是我們和銀行事先約定好存期和利率,到期後支取本息的產品。

我們可以理解成在我們存錢的時候就和銀行簽了一張契約或者是合同,那麼銀行就要嚴格的按照合同來執行。

在風險上,銀行存款屬於低風險甚至無風險的產品,提到無風險主要是有《存款保險條例》的保障,50萬以內的額度可以得到100%的保障。

03錢存在銀行合適嗎?

從收益性上來說,錢存在銀行好像確實不怎麼合適了,但是從安全性的角度來看,錢存在銀行還是比較合適的,那麼到底該如何進行判斷呢?

其實合不合適還是要看每一個人,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對收益的預期都是不一樣的。

  • 對於謹慎型的投資者,那麼銀行存款肯定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銀行存款的風險係數非常低;

  • 對於保守型和平衡型的投資者,銀行存款的收益太低好像不那麼合適;
  • 對於成長型和激進型的投資者來說,銀行存款的收益更低不合適,不過還是建議在做風險控制的時候,可以把銀行存款納入考慮範圍。

綜上:錢是不是還該存在銀行,看你的風險承受能力與對收益的預期情況,收益預期不高或者是風險承受能力很弱的人可以選擇銀行存款;風險承受能力強的人在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也可以通過銀行存款來拉低風險。


掙錢不易,將本求利。我是@易將學財,歡迎關注,一起解鎖更多財經掙錢知識吧!

易將學財


路人蟻:聊社保,侃商保,說財經,專業答疑,感謝關注

1 首先銀行的存款和貸款利息不是隨便調整的。銀行的基本業務是存貸差業務。給儲戶一定利息攬儲,同時用高於儲蓄利息的貸款利息把資金釋放出去,賺取利差。而在這個存款和貸款利率中,需要央行來進行利率指導,提供一個指導性利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基準利率。

2我們平時看到的新聞說的加息降息這些就是就是基準利率的調整,從而對銀行存款和貸款利率進行調整。銀行根據央行提供的指導基準利率,進行利率的上浮和下調,每個銀行在基準利率上都有一定的利率浮動空間調整。根據自身業務需求和客戶的信用評分。比如有些地方銀行同樣的存款產品利率比較高,是因為地方銀行攬儲壓力,上浮利率比較大,使得存款利率高些。

3現在我們處於寬鬆貨幣環境,全球也是如此,銀行存款利息是逐年走低的。我們比較喜歡儲蓄,相比國外,我們的利息還是比較高的,沒有走向零利率,現在一年期存款利息不到2%,但定存和大額存單,3-5年期的利率還在4-5%的範圍。部分地方銀行還有5%以上的利率,對於本金保障,利息固定的存款理財來說,這個利息其實不低了,關鍵侃您自己的存款方式。活期的利息才是最低。定期和大額存的,3年以上的利息都不低了。如果想要更高收益,可以選擇不保本的定期理財等,但是需要承擔風險


路人蟻


現在的人得有理財意識,我是基本不建議把錢總是放在銀行讓它們變成“死錢”的。

基於以下幾點理由。

1.通貨膨脹。一般來說,通脹率基本上總是高於銀行利率的。這就是說,你把錢放在銀行裡,表面上看起來是使其價值得到了提高,實際上是使價值降低了。舉個例子,一萬塊錢在二十年前能夠買到一個小縣城裡的房子,到了今天,一萬塊你放在銀行裡變成了五萬,但是房價已經漲到50萬了。

2.超前消費還是滯後消費好?毫無疑問,最好的消費方式當然是適度消費。但是如果我們比較一下非適度消費的話,即超前消費和滯後消費,我個人覺得還是在一定承擔能力基礎上的超前消費較好。因為我們花錢,目的是為了取得商品的使用價值。衡量商品的使用價值的標準有兩個,一個是使用質量,一個是使用時間。買同一件商品,其使用質量相同,但是使用時間確不同。還是拿買房來舉例。以前的人喜歡辛辛苦苦一輩子攢錢,攢到晚年終於攢夠了,於是就去買房了。但是那時候他們已經老了,買來了房子住不了幾年;現在的人喜歡貸款買房,同樣是辛辛苦苦一輩子攢錢還債,但是卻比滯後買房提前享受了好幾十個年的房子的使用價值。所以,提前消費比滯後消費要好。而要做到提前消費,把錢鎖在銀行裡是不能的。

如果不放在銀行裡,那應該放在哪裡呢?

3.最靠譜的方式是投基金。本問題其他回答涉及的什麼餘額寶、微信的零錢通等,實質上就是基金的一種,即貨幣基金。有人可能會問了,投基金有沒有風險?我的回答是,如果真正選好了靠譜的基金,是基本上沒有風險的。國內基金髮展得比較晚,國外歐美國家都有維繫時間長達一二百年的基金,每年都差不多保持在10%左右的收益率。當然了,如果在國內不方便投國外的基金的話,國內有這樣幾個靠譜的基金可以考慮:天弘基金可以考慮。這是國內最好的基金公司。當然了,如果考慮最穩妥的投基金的話,可以買天弘基金公司推出的指數基金。

4.股票,你懂的,但是風險比較大,沒有一定得的技術基礎不要入手。

5.加密貨幣。目前來看,可能也是歷史上,風險最大以及收益最大的投資方式。如果真正把握了加密貨幣市場的運作規律,並且有運氣相伴,一年之內財富翻一萬倍也不是不可能的。

以上,謝謝!


小Z說區塊鏈


你是貪心還是怕是,基本上貪心就直接等於死,那些不放銀行的,支付寶,微信類的,基本會考慮放p2p吧,那些都好多利息高,然後血本無歸,基本還是放銀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