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终结者陈薇少将研制出新冠疫苗,启动临床试验,中国赢了

人物传记少将陈薇,

使命召唤成就非凡人生!


爱因斯坦说:“别为成功而努力,要为做有价值的事而持续付出。”

埃博拉终结者陈薇少将研制出新冠疫苗,启动临床试验,中国赢了

今天我们人物传记的主人公陈薇少将,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危害防控专家。


1966年出生于浙江兰溪,从小天资聪慧,鹤立鸡群,成绩斐然的她的梦想是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于是定下了人生第一个目标:考师范读中专。这样的苗子读中专,太大材小用了。物理老师决定放大她的梦想。在老师的谆谆诱导下,她考上了省重高兰溪一中,最终不负众望,轻松考入浙江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又被免试推荐到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还没毕业就被某一大公司相中,邀请到五星级酒店签约,开出的薪酬绝对令人满意。机缘巧合,她有幸走进军事医学科学院,从此与她结下不解之缘。抗美援朝时,美军竟然动用了细菌武器,周总理紧急抽调全国顶尖科学家成立了应急机构,军事医学院应运而生,担当起防御生化武器与核武器的重大使命。这一历史事件让她内心汹涌澎湃,久久无法平静,她感觉到有一种新的使命在召唤着她:有国才有家,国防建设她责无旁贷。

埃博拉终结者陈薇少将研制出新冠疫苗,启动临床试验,中国赢了

去大公司赚钱谁不会,别人会的就让他人去做吧,我来做点一般人做不了的事,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事。二话不说,放弃高薪,入伍参军,投身于国防大业。


正常的人都觉得她疯了,清华人到部队埋没人才,入伍意味着落伍。于是好言相劝,可她不为所动,一意孤行,他们只能扔下一句狠话:等着后悔去吧,然后各奔前程。两年后与师弟相遇学术会,师弟收入是她的上百倍。她开心地恭喜了师弟,但她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失落和后悔,相反意志弥坚。大众眼里的科研枯燥乏味,在她眼里却趣味横生,面对物质的贫乏她甘之如饴。默默无闻、身心疲惫时她总是这样勉励自己:板凳要坐十年冷,科研哪能一蹴而就,正因为难,所以才需要我这样的人才。信心满满的她不忘加强基本功,花了四年时间成为了微生物学的博士研究生,3年后又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她认为学业上的登峰造极,是科研的基石和保证,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十年如一日的付出。

埃博拉终结者陈薇少将研制出新冠疫苗,启动临床试验,中国赢了

2003年非典来袭,她临危受命,带队钻进负压实验室,穿上成人纸尿裤,不吃不喝,在缺氧的环境中头痛欲裂,连续工作八九个小时,连续奋战50天,得愿以偿研制出“重组干扰素W喷雾剂”,1.4万名医护人员使用后,无一人染上肺炎,陈薇一战成名。


2004年她盯上了“埃博拉”,这一盯就是十年。2014年埃博拉在非洲开始兴风作浪,全世界谈“埃”色变。未雨绸缪的她主动请缨援非,她发誓要做埃博拉的终结者。非洲人民对她不远万里的大爱行为感恩戴德,她轻描淡写地说:“埃博拉离我们也就是一个航班的距离。”2015年她成功研制出有效的冻干制剂疫苗。


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担任救灾防疫小组组长,成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同年北京奥委会,她作为军队奥运安保指挥小组的专家,带队完成了多起核、生、化反恐任务。


2020年新冠病毒,研发疫苗非她莫属,正月初一奔赴武汉,开始与时间赛跑。美国总统先声夺人、高调宣布:一种新冠疫苗已开始临床试验。底气十足,跟病毒较量了29年,雷厉风行的陈薇少将可没空跟他打口水战,只回应了一句“我国疫苗研究进展不会慢于国外”,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战斗中。3月16日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在湖北武汉进行I期临床试验。志愿者怀着一颗爱国心踊跃报名,108人陆续接种了新冠疫苗,相信疫苗上市指日可待。

埃博拉终结者陈薇少将研制出新冠疫苗,启动临床试验,中国赢了

记者问陈薇:“无时不刻与病毒零距离,你真的那么胆大包天吗,万一回不来的怎么办?”陈薇大义凛然、掷地有声地说:“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除了热爱,我想不出其他的理由,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致敬陈薇少将,向您学习,不为成功而努力,只为有做价值的事而持续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