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中考專題複習—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一

語文中考專題複習—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

第1篇諸葛亮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遭漢末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於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傑出,遂厚相結納。及魏武帝①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②,而備失勢眾寡③,而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⑤。權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後備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為軍師。備稱帝號,拜亮為丞相。

(選自晉·陳壽《進(諸葛亮集)表》)

[註釋]。①魏武帝:曹丕稱帝后追贈父親曹操為魏武帝。②舉州委質:意為把整個荊州送給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③眾寡:人數少。④建:提出。⑤吳會:吳國。

【閱讀訓練】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時人異焉/不宜異同(《出師表》) B.身使孫權/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唐雌不辱使命》》

C.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及郡下,詣太守(《桃花源記》》D.江南悉平/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桃花源記》

2.下列加點文言虛詞的含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

例:躬耕於野,不求聞達

A.賢於材人遠也(《傷仲永》) B.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馬說》)

C.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D.假借於藏書之家(《送東陽馬生序》)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


(2)益州既定,以亮為軍師將軍。


4.為報先帝知遇之恩,諸葛亮自述“遂許先帝以驅馳”。請分條概述上面選段中諸葛亮“許先帝以驅馳”的具體內容。根據你的瞭解,說說諸葛亮為什麼要報“先帝知遇之恩”。.



【答案及解析】

第1篇諸葛亮

[閱讀訓練]

1.A[解析]A 認為....奇異,認.....與眾不同,.....為異/不;B出使;C等到;D都,全。

2.B[解析]A比;B在;C介紹行為、動作所涉及的對象,可譯為“給”;D向。

3.(1)諸葛亮年輕時就表現出超群的才華,身高八尺,容貌很偉岸,當時的人都感到很奇異。

(2)益州平定後,諸葛亮被任命為軍師將軍。

4.內容可以概括為:①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或出使東吳,結成孫劉聯盟);②悉平江南,西取益州(或平定江南,西取益州)。因為劉備寬厚愛人,對諸葛亮有“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更有“白帝託孤”的信任。

第2篇張齊賢明察

宋張齊賢,嘗為江南轉運使①。一日家宴,一奴竊銀器數件,齊賢於簾下熟視而不問。爾後張齊賢三為宰相,門下奴僕皆得遷,唯此奴不沾祿。

奴乘間②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③久矣,門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獨遺吾也?”因泣下不止。

齊賢憫然曰:“予欲不言,爾則怨我。爾憶當年江南日,盜吾銀器數件乎?我懷之三十年,不以告人,爾亦應知也。吾為宰相,進退④百官,志在激濁揚清⑤,安敢薦盜賊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錢三十萬,去吾門下,自擇所安。”

奴震駭,泣拜而去。

(選自鄭瑄《昨非庵日纂》)

【註釋】①轉運使:官職名稱,主管水陸運輸。②乘間:乘著空閒。③相公:古代對宰相的稱呼。④進退:任免。⑤激濁揚清:揭露醜惡,發揚正氣。

【閱讀訓練】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安敢薦盜賊為官乎/安求其能千里也(《馬說》) B.念汝事我久/陳勝、吳廣喜,念鬼(《陳涉世家》)

C.予欲不言/我欲乘風歸去(《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D.奴乘間再拜而告日/日再食(《送東陽馬生序》)

2.下列加點文言虛詞的含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

例:齊賢於簾下熟視而不問

A.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B.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C.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列論戰》) D.溫故而知新(《論語》十二章)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相公獨遺吾也?


(2)奴震駭,泣拜而去。


4.結合文中具體內容,談談你對張齊賢這樣處置奴僕的看法。



【答案及解析】

第2篇張齊賢明察

[閱讀訓練]

1.D[解析]A怎麼;B考慮想到;C想要;D再次,第二次/兩次。

2.A [解析]A錶轉折,但,但是:B表並列,而且;C表修飾,可不譯;D順接連詞。

3.(1)相公唯獨把我忘了嗎?

(2)奴僕感到震驚害怕.哭著拜謝張齊賢而離去。

4.示例一:“門下奴僕皆得遷.唯此奴不沾祿”,表現張齊賢堅持以德為主的用人原則,知人善任。示例二:“我懷之三十年,不以告人”,表現張齊賢的大度與寬容。示例三:“吾待相公久矣”,表明該奴僕只是偶爾犯錯,但是張齊賢最後還是讓他“去吾門下,自擇所安”,表現張齊賢鐵石心腸,缺乏同情心。示例四:“奴竊銀器數件,齊賢於簾下熟視而不問”,表現張齊賢沒有及時指出僕人的錯誤,不與人為善。

第3篇歸鉞

歸鉞①,早喪母,父娶後妻,生子,由是失愛。

家貧,母即喋喋②罪過鉞,父大怒逐之。鉞數③困,匍匐道中。比歸,母又復杖之,屢瀕於死。鉞依依④戶外,俯首竊⑤淚下,族人莫不憐也。

父卒,母與其子居,鉞販鹽市中,時私其弟,問母飲食,致甘鮮焉⑥。後大飢⑦,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⑧。母內自慚,從之。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飢色。奉母終身怡然。既老且死,終不言其後母事也。

歸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賤而其行卓⑨,獨其宗親鄰里知之,於是思以廣其傳焉。

(選文有改動)

【註釋】①歸鉞:人名。②喋喋:說話沒完沒了。③數:屢次 。④依依:依戀的樣子。⑤竊:偷偷地。⑥致:送達。⑦飢:饑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辭。⑨卓:高。

【閱讀訓練】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比歸,母又復杖之,屢瀕於死/兩膝相比者(《核舟記》) B.鉞販鹽市中/願為市鞍馬(《木蘭詩》)

C.而己有飢色/秋水共長天一色(《岳陽樓記》) D.奉母終身怡然/燁然若神人(《送陽馬生序》)

2.下列加點文言虛詞的含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

例:父卒,母與其子居

A.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孟子》兩章)B.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狼》)

C.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D.安陵君其許寡人(《唐雌不辱使命》)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家貧,母即喋喋罪過鉞,父大怒逐之。


(2)父卒,母與其子居,鉞販鹽市中,時私其弟,間母飲食,致甘鮮焉。


4.歸餓的哪些孝行讓人感動?請根據選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



【答案及解析】

第3篇歸鉞

[閱讀訓練]

1.D[解析]A等到/靠近;B集市/購買;C臉色/顏色;D……的樣子。

2.A[解析]A 代詞,他們的;B其中的;C難道;D表期望語氣,一定。

3.(1)家境貧寒,繼母就沒完沒了地說歸鉞的過錯,父親大怒,趕走了他。

(2)父親死去,繼母和她親兒子居住,歸鉞在集市上賣鹽,時常偷偷地見他的弟弟,詢問繼母的飲食,送給他們甘甜鮮美的食物。

4.①關心繼母,送食物;②災荒年接繼母和弟弟同住;③忍餓把食物讓給繼母和弟弟;④侍奉繼母並始終很高興;⑤從不說繼母不好。


第4篇范仲淹

仲淹少有大志,於富貴、貧賤、譭譽、歡戚,無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①尚風節,自仲淹創之。

性至孝,以母在時方貧,其扣雖貴,非賓客不重肉②,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義莊③裡中,以贍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間請治第④洛陽,樹園圃,為逸老⑤地。仲淹曰:“人苟有道義之樂,形骸⑥可外,況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無幾,乃謀治第樹園圃,顧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艱退,不患退而無居也……”

及卒,諡文正。既葬,帝親書其碑曰“褒賢之碑”。仲淹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數百人哭之如父,齋三日而去。

(選自《續資治鑑》卷五十二,有刪節)

【注】①矯厲:振奮。②重肉:兩種以上的肉。③義莊:一種慈善救國機構,由范仲淹開創。④治第:建府宅。⑤逸老:安享晚年。⑥形骸:形體、身體。

【閱讀訓練】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性至孝/禮愈至(《送東陽馬生序》) B.而好施予/好讀書,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傳》)

C.人苟有道義之樂/苟富貴,無相忘(《陳涉世家》) D.乃謀治第樹園圃/肉食者謀之(《曹列論戰》)

2.下列加點文言虛詞的含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

例:以母在時方貧

A.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B.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雌不辱使命》) D.以其境過清(《小石潭記》)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創之。


(2)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艱退,不患退而無居也。


4.范仲淹被皇帝稱為“褒賢”的原因是什麼?結合文段,說說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答案及解析】

[閱讀訓練]

1.A [解析]A非常,極/周到;B志向;C糧食;D考慮,謀劃。

2.D [解析]A介詞,把;B按照;C用;D因為。

3.(1)每當慷慨激昂地討論天下事的時候,不在意自己的身份,一時之間士大夫風氣大大振奮,紛紛崇尚風

骨氣結,這是范仲淹首先倡道的呵。

(2)我所擔心的是在高位上很難退下來,而不是退下來沒有住的地方。

4原因:①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自己的志向;②把衣食施捨給別人、設立義莊贍養贍族

人;④不願意為頤養天年而修建住宅。值得我們學刃的精神:生活節儉、樂善好施、為人忠厚。

第5篇孔子見羅雀者

孔子見羅雀者①,所得皆黃口②小雀。夫子問之曰:“大雀獨③不得,何也?”羅者曰:“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黃口從大雀,則不得;大雀從黃口,亦可得。”孔子顧謂弟子曰:“善驚以遠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從為禍福。故君子慎其所從,以長者之慮則有全身之階,隨小者之戇而有危亡之敗也。

【註釋】①羅雀者:張網捕鳥的人。②黃口:雛鳥的嘴為黃色。後又借指雛鳥。③獨:表示轉折,相當於“卻”。④戇(zhuàng):愚。⑤敗:禍亂,禍害。

【閱讀訓練】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大雀從黃口/家貧,無從致書以觀(《送東陽馬生序》)B.故君子慎其所從/扶蘇以數諫故(《陳涉世家》)

C.利食而忘患/父利其然(《傷仲永》) D.善驚以遠害/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

2.下列加點文言虛詞的含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

例:黃口從大雀,則不得

A.日中不至,則是無信(《陳太丘與友期》) 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C.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滿井遊記》) D.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隆中對》)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


(2)故君子慎其所從,以長者之慮則有全身之階,隨小者之戇而有危亡之敗也。


4.孔子通過這個故事,告誠了弟子什麼道理?

【答案及解析】

1.D 2.D

3.(1)大鳥容易警覺故難以捕到,小鳥貪吃因此容易捕到。

(2)因此君子應當慎重地選擇他所要跟隨的人,靠年長者的謀慮就有了保全性命的憑藉,跟隨年少者的魯莽就會有滅亡的禍患。

4.這是孔子藉助恰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告訴他們要不貪圖小利,聽從師長們的教導,虛心向他們學習。文章借捕鳥人之口,說明“善驚遠害”,“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誡弟子“以所從為禍福”,“君子慎其所從”,可謂警世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