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第1篇诸葛亮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丕称帝后追赠父亲曹操为魏武帝。②举州委质:意为把整个荆州送给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③众寡:人数少。④建:提出。⑤吴会:吴国。

【阅读训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时人异焉/不宜异同(《出师表》) B.身使孙权/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雌不辱使命》》

C.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D.江南悉平/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2.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A.贤于材人远也(《伤仲永》)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2)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


4.为报先帝知遇之恩,诸葛亮自述“遂许先帝以驱驰”。请分条概述上面选段中诸葛亮“许先帝以驱驰”的具体内容。根据你的了解,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报“先帝知遇之恩”。.



【答案及解析】

第1篇诸葛亮

[阅读训练]

1.A[解析]A 认为....奇异,认.....与众不同,.....为异/不;B出使;C等到;D都,全。

2.B[解析]A比;B在;C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给”;D向。

3.(1)诸葛亮年轻时就表现出超群的才华,身高八尺,容貌很伟岸,当时的人都感到很奇异。

(2)益州平定后,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将军。

4.内容可以概括为:①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或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②悉平江南,西取益州(或平定江南,西取益州)。因为刘备宽厚爱人,对诸葛亮有“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更有“白帝托孤”的信任。

第2篇张齐贤明察

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①。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

奴乘间②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③久矣,门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

齐贤悯然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吾为宰相,进退④百官,志在激浊扬清⑤,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去吾门下,自择所安。”

奴震骇,泣拜而去。

(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纂》)

【注释】①转运使:官职名称,主管水陆运输。②乘间:乘着空闲。③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④进退:任免。⑤激浊扬清:揭露丑恶,发扬正气。

【阅读训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B.念汝事我久/陈胜、吴广喜,念鬼(《陈涉世家》)

C.予欲不言/我欲乘风归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奴乘间再拜而告日/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2.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

A.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列论战》) D.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相公独遗吾也?


(2)奴震骇,泣拜而去。


4.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张齐贤这样处置奴仆的看法。



【答案及解析】

第2篇张齐贤明察

[阅读训练]

1.D[解析]A怎么;B考虑想到;C想要;D再次,第二次/两次。

2.A [解析]A表转折,但,但是:B表并列,而且;C表修饰,可不译;D顺接连词。

3.(1)相公唯独把我忘了吗?

(2)奴仆感到震惊害怕.哭着拜谢张齐贤而离去。

4.示例一:“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表现张齐贤坚持以德为主的用人原则,知人善任。示例二:“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表现张齐贤的大度与宽容。示例三:“吾待相公久矣”,表明该奴仆只是偶尔犯错,但是张齐贤最后还是让他“去吾门下,自择所安”,表现张齐贤铁石心肠,缺乏同情心。示例四:“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表现张齐贤没有及时指出仆人的错误,不与人为善。

第3篇归钺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归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 。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阅读训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B.钺贩盐市中/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C.而己有饥色/秋水共长天一色(《岳阳楼记》) D.奉母终身怡然/烨然若神人(《送阳马生序》)

2.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父卒,母与其子居

A.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两章)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C.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D.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雌不辱使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家贫,母即喋喋罪过钺,父大怒逐之。


(2)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间母饮食,致甘鲜焉。


4.归饿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及解析】

第3篇归钺

[阅读训练]

1.D[解析]A等到/靠近;B集市/购买;C脸色/颜色;D……的样子。

2.A[解析]A 代词,他们的;B其中的;C难道;D表期望语气,一定。

3.(1)家境贫寒,继母就没完没了地说归钺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了他。

(2)父亲死去,继母和她亲儿子居住,归钺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

4.①关心继母,送食物;②灾荒年接继母和弟弟同住;③忍饿把食物让给继母和弟弟;④侍奉继母并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继母不好。


第4篇范仲淹

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①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扣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②,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③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④洛阳,树园圃,为逸老⑤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⑥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选自《续资治鉴》卷五十二,有删节)

【注】①矫厉:振奋。②重肉:两种以上的肉。③义庄:一种慈善救国机构,由范仲淹开创。④治第:建府宅。⑤逸老:安享晚年。⑥形骸:形体、身体。

【阅读训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性至孝/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 B.而好施予/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C.人苟有道义之乐/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D.乃谋治第树园圃/肉食者谋之(《曹列论战》)

2.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以母在时方贫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B.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雌不辱使命》) D.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2)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4.范仲淹被皇帝称为“褒贤”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段,说说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及解析】

[阅读训练]

1.A [解析]A非常,极/周到;B志向;C粮食;D考虑,谋划。

2.D [解析]A介词,把;B按照;C用;D因为。

3.(1)每当慷慨激昂地讨论天下事的时候,不在意自己的身份,一时之间士大夫风气大大振奋,纷纷崇尚风

骨气结,这是范仲淹首先倡道的呵。

(2)我所担心的是在高位上很难退下来,而不是退下来没有住的地方。

4原因:①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自己的志向;②把衣食施舍給別人、设立义庄赡养贍族

人;④不愿意为颐养天年而修建住宅。值得我们学刃的精神:生活节俭、乐善好施、为人忠厚。

第5篇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③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注释】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④戆(zhuàng):愚。⑤败:祸乱,祸害。

【阅读训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大雀从黄口/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B.故君子慎其所从/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C.利食而忘患/父利其然(《伤仲永》) D.善惊以远害/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2.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黄口从大雀,则不得

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D.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4.孔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诚了弟子什么道理?

【答案及解析】

1.D 2.D

3.(1)大鸟容易警觉故难以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

(2)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4.这是孔子借助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告诉他们要不贪图小利,听从师长们的教导,虚心向他们学习。文章借捕鸟人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