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控衛線:馬布裡的球隊也有“偏科生”

在之前的兩期文章裡,筆者重點介紹了兩名進攻影響力較強的國產控衛(胡明軒、曾令旭)、兩名防守影響力較強的國產控衛(孫銘徽、趙繼偉)。值得注意的是,這4名球員在球場的另一側也不會拖累球隊,是攻守相對平衡的國產控衛球員。

CBA控衛線:馬布裡的球隊也有“偏科生”

而在本期文章中,我們將繼續借助於反應球員球場影響力的pipm模型,分析那些優缺點明顯甚至缺點特別明顯的國產控衛,先看圖。

下圖中,橫座標代表進攻影響力,越往右代表進攻影響力越高;縱座標代表防守影響力,越往上代表防守影響力越高;顏色代表綜合攻防兩端的影響力,越偏橙黃球場影響力越高;圓圈大小代表球員出場時間,圓圈越大代表球員出場時間越多:


CBA控衛線:馬布裡的球隊也有“偏科生”

正如前文所述,胡明軒、曾令旭、孫銘徽和趙繼偉在攻防兩端都能夠對球隊產生正面影響,他們成功進入了上圖中的第一象限(攻強守強)——事實上,整個第一象限只有這4名球員;真正意義上優缺點明顯的球員,應該進入第二現象(攻弱守強)和第四現象(攻強守弱)——我們就不妨從中挑幾名球員,來闡述他們在球場上的特點。

劉曉宇和王子瑞,很有可能是教練在做輪換時比較難以抉擇的球員。

CBA控衛線:馬布裡的球隊也有“偏科生”

他們的共同優勢是,防守確實還不錯。其中,王子瑞在防守端的單防任務會更重,馬布裡經常讓他去盯防對方的箭頭人物;劉曉宇單防任務也不會輕,他也有控衛裡不俗的協防意識。

而在球場的另一側,這倆人的缺點也非常明顯,但由於球隊的具體環境,教練很有可能不得不給他們增加時間。

CBA控衛線:馬布裡的球隊也有“偏科生”

在北京隊的輪換裡,真正運控技術過關的只有劉曉宇和林書豪(方碩略差)。北京隊中間還遇到過方碩受傷、林書豪暫時被替換掉的情況,他們一度啟用了尤度+漢密爾頓的雙外援陣容(進攻侷限性很大)。因此,北京隊確實需要劉曉宇這樣的球員去開發一些進攻機會。

但問題在於:劉曉宇自身的效率過於糟糕了。

CBA控衛線:馬布裡的球隊也有“偏科生”

(劉曉宇的近中距離和三分球命中率很低)

跳投一直是劉曉宇職業生涯裡的一項技術短板,結果他今年三分球準星直接跌到了27.3%,這是一個完全不能被接受的數字;劉曉宇也確實有一定的突破能力,但他只有突到真正意義的籃下時才能順利地完成終結,他既沒有掌握好

躲開協防的一些小拋投技術,也很難利用自己的突破來博得大量的罰球機會(今年罰球準星也很低)。

受限於此,劉曉宇的真實命中率(自身得分效率)只有45.3%,只優於同位置18%的球員:

CBA控衛線:馬布裡的球隊也有“偏科生”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王子瑞身上。

北控真正運控能力尚可的,其實也只有三個:弗格、王子瑞和孫悅,而馬布裡相對不希望孫悅去承擔這部分任務。因此,王子瑞在運控方面確實有自己的價值。同時,王子瑞也有一定的突破攻筐能力——在北控空間支持較差的前提下,王子瑞的攻筐頻率明顯出現了下滑,但他多做一些定點接球突破之類的工作尚能保持不俗的籃下效率:

CBA控衛線:馬布裡的球隊也有“偏科生”

真正考驗馬布裡的,還是他在具體環境裡對於王子瑞出場機會的取捨。

賽季初期,馬布裡確實非常信任王子瑞。而王子瑞的問題是,他對於傳球時機的把控也有問題,這意味著,他難以交出令人信服的傳控表現;他的投射基礎又比劉曉宇更為薄弱,這又意味著,他根本不能勝任難度極高的持球投戲份;他也無法做好難度更低的接球投任務,這隻會讓他在無球側頻繁被防守方放空。

CBA控衛線:馬布裡的球隊也有“偏科生”

在弗格和孫悅的身邊,王子瑞有他的精確定位:盯防對方箭頭和分擔運控壓力;但自身糟糕的投射基礎,又讓他給弗格和孫悅帶來了更多的壓力與挑戰。

巧的是,北控的替補席上有這樣的一名和王子瑞特點相反的球員:張帆。前文所用的國產控衛pipm圖,我們分別用了進攻影響力和防守影響力的“0刻度線”做了參考線;但如果以各自的平均值為參考線,我們會看到如下結果:

CBA控衛線:馬布裡的球隊也有“偏科生”


在這張圖裡,王子瑞依然處於第二現象(攻弱守強),很難給球隊的進攻帶來正面的影響力;而張帆雖也依然處於第三象限,但已經很接近國產控衛進攻影響力的平均值了。

張帆的弱點是:運控技術、運動能力平平,不能扛起大量的持球投任務,防守端也會有更多的侷限性。而他的優勢則在於:接球投三分準星不俗,當弗格改變對方陣型之後,張帆能夠懲罰對方的策略。

CBA控衛線:馬布裡的球隊也有“偏科生”

因此,馬布裡真正要取捨好這兩名風格迥異控衛的出場時間,還是要看場上的具體形勢。

隨著賽季的深入,馬布裡逐漸放棄了給賽季初過於信任王子瑞的策略,轉而適時地給張帆增加出場時間。休賽之前與浙江稠州銀行的那次交手,當北控的進攻陷入瓶頸之後,馬布裡就適時地撤下了王子瑞,給了張帆更多的出場機會;而張帆在防守端去單防鄧蒙又會吃虧,馬布裡又讓弗格去承擔這部分任務。從這個角度說,馬布裡在執教過程之中還是在不斷進步的。

與張帆情況類似的,還有八一隊後衛阿爾斯蘭。

CBA控衛線:馬布裡的球隊也有“偏科生”

阿爾斯蘭體型偏小,對抗不強,單防技巧也有問題,協防也會受制於自身的身體條件而很難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同時,阿爾斯蘭的體型和運動能力,也會在球場的另一端限制他的突破攻筐表現。這樣一名控衛,要如何提升在進攻端的影響力呢?

答案是,提升自己的持球投水準,從而在不依賴運動能力的前提下自己開發出進攻機會。而阿爾斯蘭走的,恰恰觸碰到了持球投裡面的最高要義——持球投三分

由於球隊缺乏開發進攻機會的小外援,八一隊會在陣地戰加入各種元素:付豪的低位(許鍾豪就不應該打低位)、雷蒙藉助於隊友的手遞手之後出手以及阿爾斯蘭的擋拆持球投三分,都不失為一種解法。

CBA控衛線:馬布裡的球隊也有“偏科生”

但問題在於,八一隊讓這些球員去做其他隊外援經常去做的事情,其實是有點強人所難的,讓他們高負荷運轉的代價是拉低他們的效率

具體到阿爾斯蘭身上,以自身目前的能力,他如果在富蘭克林或者瓊斯這樣大包大攬的外援身邊,或許能夠做到【降權提效率】——這裡面的具體方法是,減少持球投三分(難度更高)的戲份轉而多去充當定點三分球射手(難度更低)。

但從阿爾斯蘭自身的角度出發,【高產中低效】的價值並不一定比【低產中高效】低。截止目前,阿爾斯蘭每36分鐘要出手8.5次三分球,在國內控衛中自成一檔:

CBA控衛線:馬布裡的球隊也有“偏科生”

(國內控衛三分球出手頻率)

儘管他目前的三分球準星一般般(34.4%),opipm這樣的模型還是會認可他的進攻影響力。

此外,類似於阿爾斯蘭的國產控衛還有崔晉銘、張騁宇、羅漢琛、賈明儒,而把這種【攻強守弱】特點發揮到極致的國內控衛是陳盈駿(中國臺灣後衛)。

由於廣州隊的側翼球員水準不夠,他們經常會擺出一個陳盈駿搭檔另一個1米8左右的後衛搭檔後場(比如:1米82的賽克斯),亨特這樣的外援在他們隊已經可以排到小前鋒的輪換位置上了……另外,廣州的幾名內線也很難發揮出相應的協防價值。因此,廣州隊是整個CBA防守效率最低的球隊:

CBA控衛線:馬布裡的球隊也有“偏科生”

至此,筆者介紹完了CBA國產控衛線的大致情況。之後,筆者將為大家帶來得分後衛位置的具體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