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里,被寄养的孩子与寄养家庭的冲突是我们难以想像的

不亲身经历,我们永远不能明白被寄养的孩子在寄养家庭可能受到的心灵创伤,也永远不能理解寄养家庭会遇到的难言之苦。


《简﹒爱》里,被寄养的孩子与寄养家庭的冲突是我们难以想像的

简﹒爱

“你该放明白些,小姐,你受着里德太太的恩惠;是她在养活你;她要是把你撵出去,那你只好进贫民院了。”

“你该学得有用一些,学得乖巧一些,那样的话,你也许还能把这儿作为家住下去;不过,要是你再发脾气,再粗暴无礼,我敢说,太太准会把你撵出去。”

这些话是盖兹海德府的女仆白茜对寄养在里德太太家简﹒爱的真心劝告。白茜告诉简﹒爱:要想好好地生活下去,就得明白自己的真实处境,就得对环境妥协,就得乖乖地把自己放安分些、放老实些。


《简﹒爱》里,被寄养的孩子与寄养家庭的冲突是我们难以想像的

盖兹海德府

简﹒爱,一个十岁的女孩,她还生活在自己对于生活朦胧的认知中,对这一切还不能自知,她以为世间的一切都应是公平合理的。

在简﹒爱看来,里德太太对自己的儿女怎样,就应该对她也怎样。她没有想到现实的状态是,自己现在是依靠着别人家过活,是在别人的救助之下。

简﹒爱怀着小女孩的天真烂漫,与里德太太的冷血、刻薄相遇,她所有的认知只能让她面对里德太太一家人对她心灵的伤害。

简﹒爱从自己父母在世时的世界,来到有里德舅舅的世界;又从有舅舅护佑的世界落到没有舅舅护佑的世界。每一步都让年纪轻轻的简﹒爱越来越失落,越来越急于逃离这个环境,越来越想着如何自保。

她看到里德太太的几个孩子依偎在他们母亲的膝下,她是羡慕的;里德太太的孩子给她脸色,欺侮她,她是害怕的、难受的;她对里德太太的言行是有许多不满的。


《简﹒爱》里,被寄养的孩子与寄养家庭的冲突是我们难以想像的

里德太太和她的宝贝儿子

《简﹒爱》里,被寄养的孩子与寄养家庭的冲突是我们难以想像的

害怕的简﹒爱

于是,作为孩子,她自由的天性告诉她,她必须反抗;于是,她反抗了,她和里德太太的宝贝儿子打起来了;于是,里德太太更加厌烦她,更加不想看见她。至最后把她关到小红屋,她被自己的臆想吓得昏了过去。

在经过小红屋的害怕之后,简﹒爱终于有了如下内心独白:

我在盖兹海德府,是个和大伙儿合不来的人;我跟那儿的谁也不相像;我跟里德太太,或者跟她的孩子们,或者跟她宠爱的下人,都没有一点一致的地方。如果说他们不爱我,那末老实说,我也一样不爱他们。我是个异种人,在脾气、能力、爱好上,都和他们相反;我是个没用的人,不会迎合他们的趣味,或者增加他们的快乐;我是个有害的人,对他们的虐待越来越气愤,我对他们的见解越来越鄙视;对这样一个和他们之间谁也没有共同感情的人,他们没有必要怀着热爱来对待。

在这里,我们看到,孤独中的简﹒爱在自我剖析,她在试着明白自己,也在试着理解别人。她还是一个孩子,环境迫使她不得不思考我们成人走上社会后才可能考虑的问题。

她的境遇无疑是令人同情的。

在偌大一个盖兹海德府,简﹒爱除了女仆白茜,对她还有一些同情和关爱,再没有其他人对她有友好的态度了。她是小姐的身份,其实是连女仆都不如的人。别人靠劳动,来谋取生活,简﹒爱是什么也不做,加上脾气又不好,且没有真心爱她的家人,她不让人生厌才怪呢。

里德太太,作为盖兹海德府的女主人,遵里德先生的遗言,答应教养简﹒爱。她收留简﹒爱,心里是无奈的,因为简﹒爱是自己先生的外甥女,她不得不答应。

如果简﹒爱在她家里住下后,能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自己与这个家的关系,懂得管理好自己,懂得让舅妈和她的孩子们高兴,也许,里德太太会勉强对简﹒爱好一些,态度上也将就一些。谁想简﹒爱完全不懂这些,完全是任意妄为,她以为是在自己家呢,或是以为这是舅舅的家呢,她可以像家里的小姐、少爷一样随便吃喝玩乐,她的行为就大大地冒犯了里德太太和里德太太的孩子们。在没有在世里德舅舅护佑的情况下,简﹒爱的所言所行无疑都是倒行逆施,都是让里德太太和她的孩子们反感的东西。

如此,里德太太和她的孩子们对她的憎恶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而简﹒爱对她们的反抗也在情理之中。

这是居高临下者的憎恶,这也是被压迫者的反抗。

读《简﹒爱》,感叹着简﹒爱的遭遇,内心为简﹒爱的命运唏嘘,为小女孩的处境担心和不平。想,要是简﹒爱的父母在她身边,简﹒爱将会是多么幸福的孩子。

读着想着,我不由得想到自己一亲戚家小孩的情况。那个孩子的境遇和简﹒爱有很多相似之处。


《简﹒爱》里,被寄养的孩子与寄养家庭的冲突是我们难以想像的

明菲

这个孩子叫明菲,她是我表姐的女儿。如今明菲终于上了大学,虽有些孤单,但总算是奔到大学了。

在明菲很小的时候,表姐的老公就在外有了别人。至明菲三岁多时,她爸和她妈离婚,后她爸和别人结婚,从此再也没有管过明菲母子。

由于需要挣钱养家,表姐便出外打工,把明菲交给了我姨照看。明菲十岁时,姨得病去世。明菲到自己大伯家生活,她妈也就是我表姐按月打生活费给明菲大伯。

其间的细节,作为旁人的我们不得而知。只听我妈说,明菲现在看起来很瘦,以前白白净净的,现在又黄又瘦;以前很活泼,现在不太爱说话。

一年暑假时,我妈心疼明菲,和表姐说好,接明菲来家里玩两个月。表姐很高兴地答应了。我知道我妈和我姨关系很好,她是想着我姨,又心疼明菲母子,才接明菲来家玩的。

明菲来后,我妈让明菲和她一起睡,吃饭呢和大家一样。家里还有侄子和侄女,年龄和明菲差不多,一个和明菲同岁,一个比明菲小两岁。

起初,大家都是愉快的,一起做游戏,一起做暑假作业。吃饭时,一起吃饭。

但慢慢地,我妈还有侄子和侄女对明菲就有些意见了。明菲吃饭时吃得很快,菜盘里的肉,明菲总是吃得多些,她从不知道让让我侄子和侄女;明菲有时拿着侄子和侄女的玩具不愿撒手,让侄子和侄女在旁边看着;明菲和侄子、侄女说话时,像小大人一样,随时指挥他们做事……。

本来在对明菲的态度上,我妈是心疼明菲的,也是如此,才接她来家里玩。但我妈还是更心疼自家的孩子啊,看见自家的孩子受委屈,心里便对明菲有了意见。明菲是别人家的孩子,我妈不好说她,只好在吃饭时,给他们每个人分一样多的肉,以免侄子和侄女吃不到;在玩玩具时,让他们一人玩一会,必须交给另外一个人玩,不能一个人拿着不松手等等,我妈不得不给三个孩子的生活作了细分。也是如此,才保证了我侄子和侄女的权益。

而侄子和侄女呢,经过这些折腾,心里早就对明菲有了意见,他们自然不喜欢和明菲在一起玩了。在最后听说明菲要回她大伯家时,两个孩子都高兴得很,似乎只差庆祝他们终于要摆脱这个令人讨嫌的人了。

我妈后来说,在送明菲回她大伯家时,明菲的大妈也对我妈说,明菲这孩子精得很,看见好吃的东西都会抢着吃,没有和您家孩子闹矛盾吧?她在我们这儿就是这样,又懒又好吃。您看这么大人了,从来就不洗自己的衣服,我让她洗自己的衣服,她就用眼睛瞪我,那意思是不想洗。她说,她姥姥从不让她洗衣服。

我妈说,也是,明菲在我们家,反正,衣服都是我们大人洗,从来没想要她洗衣服,只是她抢食和拿着别人的玩具不放手,这些真的是不太好。这么大的女孩子了,她妈又不在家,没人教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真是让人不知道怎么办。

我想,明菲这也是在最亲的亲人家里住着。没有自己爸妈管教的孩子就是这样子的吗?他们其实本身也不是坏孩子啊,只是没人教他们如何在社会上做人吧。他们在不够爱他们的环境中,这些所谓的恶行,也许正是他们以为的自保方式。他们也是一个个的生命,生命的存在最根本的东西不就是活着吗?他们为了自己好好地活,就只好用自己的本能来对待这个世界了。

明菲是这样,简﹒爱也是这样。她们是两个可怜的孩子。如果她们和自己的爸妈在一起,他们的这些东西可能都不是问题。好的饭食,她们的爸妈都会给她们,她们不用抢;玩具自是尽着她们玩;而洗自己的衣服,又有多少家那么大点的孩子在洗衣服呢?

在亲戚家,就不一样了,别人不会用同样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事情。大家会用社会上是非对错的标准来评判它们,即使你是一个孩子,又怎样?孩子也有对错,不是吗?你的这些毛病本身就是问题的存在。只是在不同人的眼里,感觉的程度不一样吧。爱你的人会笑着告诉你,孩子,你这样做不太好,如果那样就好了。不爱你的人会用嫌恶的眼神来和你说你的太不到位。这是人性的使然吧。


《简﹒爱》里,被寄养的孩子与寄养家庭的冲突是我们难以想像的

孩子的手抓着母亲的手,他永远也不愿和自己的母亲分开。

写在最后,我想,我们的父母在可能的情况下,一定要自己教养自己的孩子。只有如此,我们的孩子才不会遭受如此心灵的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