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裡,被寄養的孩子與寄養家庭的衝突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不親身經歷,我們永遠不能明白被寄養的孩子在寄養家庭可能受到的心靈創傷,也永遠不能理解寄養家庭會遇到的難言之苦。


《簡﹒愛》裡,被寄養的孩子與寄養家庭的衝突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簡﹒愛

“你該放明白些,小姐,你受著裡德太太的恩惠;是她在養活你;她要是把你攆出去,那你只好進貧民院了。”

“你該學得有用一些,學得乖巧一些,那樣的話,你也許還能把這兒作為家住下去;不過,要是你再發脾氣,再粗暴無禮,我敢說,太太準會把你攆出去。”

這些話是蓋茲海德府的女僕白茜對寄養在裡德太太家簡﹒愛的真心勸告。白茜告訴簡﹒愛:要想好好地生活下去,就得明白自己的真實處境,就得對環境妥協,就得乖乖地把自己放安分些、放老實些。


《簡﹒愛》裡,被寄養的孩子與寄養家庭的衝突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蓋茲海德府

簡﹒愛,一個十歲的女孩,她還生活在自己對於生活朦朧的認知中,對這一切還不能自知,她以為世間的一切都應是公平合理的。

在簡﹒愛看來,裡德太太對自己的兒女怎樣,就應該對她也怎樣。她沒有想到現實的狀態是,自己現在是依靠著別人家過活,是在別人的救助之下。

簡﹒愛懷著小女孩的天真爛漫,與裡德太太的冷血、刻薄相遇,她所有的認知只能讓她面對裡德太太一家人對她心靈的傷害。

簡﹒愛從自己父母在世時的世界,來到有裡德舅舅的世界;又從有舅舅護佑的世界落到沒有舅舅護佑的世界。每一步都讓年紀輕輕的簡﹒愛越來越失落,越來越急於逃離這個環境,越來越想著如何自保。

她看到裡德太太的幾個孩子依偎在他們母親的膝下,她是羨慕的;裡德太太的孩子給她臉色,欺侮她,她是害怕的、難受的;她對裡德太太的言行是有許多不滿的。


《簡﹒愛》裡,被寄養的孩子與寄養家庭的衝突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裡德太太和她的寶貝兒子

《簡﹒愛》裡,被寄養的孩子與寄養家庭的衝突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害怕的簡﹒愛

於是,作為孩子,她自由的天性告訴她,她必須反抗;於是,她反抗了,她和裡德太太的寶貝兒子打起來了;於是,裡德太太更加厭煩她,更加不想看見她。至最後把她關到小紅屋,她被自己的臆想嚇得昏了過去。

在經過小紅屋的害怕之後,簡﹒愛終於有了如下內心獨白:

我在蓋茲海德府,是個和大夥兒合不來的人;我跟那兒的誰也不相像;我跟裡德太太,或者跟她的孩子們,或者跟她寵愛的下人,都沒有一點一致的地方。如果說他們不愛我,那末老實說,我也一樣不愛他們。我是個異種人,在脾氣、能力、愛好上,都和他們相反;我是個沒用的人,不會迎合他們的趣味,或者增加他們的快樂;我是個有害的人,對他們的虐待越來越氣憤,我對他們的見解越來越鄙視;對這樣一個和他們之間誰也沒有共同感情的人,他們沒有必要懷著熱愛來對待。

在這裡,我們看到,孤獨中的簡﹒愛在自我剖析,她在試著明白自己,也在試著理解別人。她還是一個孩子,環境迫使她不得不思考我們成人走上社會後才可能考慮的問題。

她的境遇無疑是令人同情的。

在偌大一個蓋茲海德府,簡﹒愛除了女僕白茜,對她還有一些同情和關愛,再沒有其他人對她有友好的態度了。她是小姐的身份,其實是連女僕都不如的人。別人靠勞動,來謀取生活,簡﹒愛是什麼也不做,加上脾氣又不好,且沒有真心愛她的家人,她不讓人生厭才怪呢。

裡德太太,作為蓋茲海德府的女主人,遵裡德先生的遺言,答應教養簡﹒愛。她收留簡﹒愛,心裡是無奈的,因為簡﹒愛是自己先生的外甥女,她不得不答應。

如果簡﹒愛在她家裡住下後,能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自己與這個家的關係,懂得管理好自己,懂得讓舅媽和她的孩子們高興,也許,裡德太太會勉強對簡﹒愛好一些,態度上也將就一些。誰想簡﹒愛完全不懂這些,完全是任意妄為,她以為是在自己家呢,或是以為這是舅舅的家呢,她可以像家裡的小姐、少爺一樣隨便吃喝玩樂,她的行為就大大地冒犯了裡德太太和裡德太太的孩子們。在沒有在世裡德舅舅護佑的情況下,簡﹒愛的所言所行無疑都是倒行逆施,都是讓裡德太太和她的孩子們反感的東西。

如此,裡德太太和她的孩子們對她的憎惡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而簡﹒愛對她們的反抗也在情理之中。

這是居高臨下者的憎惡,這也是被壓迫者的反抗。

讀《簡﹒愛》,感嘆著簡﹒愛的遭遇,內心為簡﹒愛的命運唏噓,為小女孩的處境擔心和不平。想,要是簡﹒愛的父母在她身邊,簡﹒愛將會是多麼幸福的孩子。

讀著想著,我不由得想到自己一親戚家小孩的情況。那個孩子的境遇和簡﹒愛有很多相似之處。


《簡﹒愛》裡,被寄養的孩子與寄養家庭的衝突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明菲

這個孩子叫明菲,她是我表姐的女兒。如今明菲終於上了大學,雖有些孤單,但總算是奔到大學了。

在明菲很小的時候,表姐的老公就在外有了別人。至明菲三歲多時,她爸和她媽離婚,後她爸和別人結婚,從此再也沒有管過明菲母子。

由於需要掙錢養家,表姐便出外打工,把明菲交給了我姨照看。明菲十歲時,姨得病去世。明菲到自己大伯家生活,她媽也就是我表姐按月打生活費給明菲大伯。

其間的細節,作為旁人的我們不得而知。只聽我媽說,明菲現在看起來很瘦,以前白白淨淨的,現在又黃又瘦;以前很活潑,現在不太愛說話。

一年暑假時,我媽心疼明菲,和表姐說好,接明菲來家裡玩兩個月。表姐很高興地答應了。我知道我媽和我姨關係很好,她是想著我姨,又心疼明菲母子,才接明菲來家玩的。

明菲來後,我媽讓明菲和她一起睡,吃飯呢和大家一樣。家裡還有侄子和侄女,年齡和明菲差不多,一個和明菲同歲,一個比明菲小兩歲。

起初,大家都是愉快的,一起做遊戲,一起做暑假作業。吃飯時,一起吃飯。

但慢慢地,我媽還有侄子和侄女對明菲就有些意見了。明菲吃飯時吃得很快,菜盤裡的肉,明菲總是吃得多些,她從不知道讓讓我侄子和侄女;明菲有時拿著侄子和侄女的玩具不願撒手,讓侄子和侄女在旁邊看著;明菲和侄子、侄女說話時,像小大人一樣,隨時指揮他們做事……。

本來在對明菲的態度上,我媽是心疼明菲的,也是如此,才接她來家裡玩。但我媽還是更心疼自家的孩子啊,看見自家的孩子受委屈,心裡便對明菲有了意見。明菲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媽不好說她,只好在吃飯時,給他們每個人分一樣多的肉,以免侄子和侄女吃不到;在玩玩具時,讓他們一人玩一會,必須交給另外一個人玩,不能一個人拿著不鬆手等等,我媽不得不給三個孩子的生活作了細分。也是如此,才保證了我侄子和侄女的權益。

而侄子和侄女呢,經過這些折騰,心裡早就對明菲有了意見,他們自然不喜歡和明菲在一起玩了。在最後聽說明菲要回她大伯家時,兩個孩子都高興得很,似乎只差慶祝他們終於要擺脫這個令人討嫌的人了。

我媽後來說,在送明菲回她大伯家時,明菲的大媽也對我媽說,明菲這孩子精得很,看見好吃的東西都會搶著吃,沒有和您家孩子鬧矛盾吧?她在我們這兒就是這樣,又懶又好吃。您看這麼大人了,從來就不洗自己的衣服,我讓她洗自己的衣服,她就用眼睛瞪我,那意思是不想洗。她說,她姥姥從不讓她洗衣服。

我媽說,也是,明菲在我們家,反正,衣服都是我們大人洗,從來沒想要她洗衣服,只是她搶食和拿著別人的玩具不放手,這些真的是不太好。這麼大的女孩子了,她媽又不在家,沒人教她,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真是讓人不知道怎麼辦。

我想,明菲這也是在最親的親人家裡住著。沒有自己爸媽管教的孩子就是這樣子的嗎?他們其實本身也不是壞孩子啊,只是沒人教他們如何在社會上做人吧。他們在不夠愛他們的環境中,這些所謂的惡行,也許正是他們以為的自保方式。他們也是一個個的生命,生命的存在最根本的東西不就是活著嗎?他們為了自己好好地活,就只好用自己的本能來對待這個世界了。

明菲是這樣,簡﹒愛也是這樣。她們是兩個可憐的孩子。如果她們和自己的爸媽在一起,他們的這些東西可能都不是問題。好的飯食,她們的爸媽都會給她們,她們不用搶;玩具自是盡著她們玩;而洗自己的衣服,又有多少家那麼大點的孩子在洗衣服呢?

在親戚家,就不一樣了,別人不會用同樣的眼光來看待這些事情。大家會用社會上是非對錯的標準來評判它們,即使你是一個孩子,又怎樣?孩子也有對錯,不是嗎?你的這些毛病本身就是問題的存在。只是在不同人的眼裡,感覺的程度不一樣吧。愛你的人會笑著告訴你,孩子,你這樣做不太好,如果那樣就好了。不愛你的人會用嫌惡的眼神來和你說你的太不到位。這是人性的使然吧。


《簡﹒愛》裡,被寄養的孩子與寄養家庭的衝突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孩子的手抓著母親的手,他永遠也不願和自己的母親分開。

寫在最後,我想,我們的父母在可能的情況下,一定要自己教養自己的孩子。只有如此,我們的孩子才不會遭受如此心靈的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