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风雨,拿什么去回忆!


《中华文化为何长寿?》文/余秋雨(节选)


中华文化长寿,是不争的事实。


比长寿更重要的是,与人类其他古文化相比,它是唯一的长寿者。因为只有它,不中断地活到了今天。


唯一的长寿者――这是一个惊人的奇迹,就连一切不熟悉中华文明的人也无法否认的奇迹。


不经风雨,拿什么去回忆!

★ 中国书法四体:正-草-隶-篆


唯一的长寿者――这是一种横跨几千年的韧劲。不管承受何等风波依然健在,不管经历多少次“将亡”“濒死”依然重生,不存在任何侥幸和偶然,而是由时间锻铸成一种坚韧无比的必然。


不经风雨,拿什么去回忆!

★ 中国五大名窑:钧窑 -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唯一的长寿者――这是一个精彩不绝的盛典。在这个盛典中,挨个儿矗立着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大秦大汉、大唐大宋、大明大清,挨个儿矗立着一排排先哲、诗人、明君、贤臣、良将、神医、巧匠,挨个儿矗立着浩如烟海的典籍、墨卷、名著、艺术……形成至高等级的文明长廊。


唯一的长寿者――仅仅这个事实,足以让这个民族的很多失意者、自卑者、忧郁者、绝望者在心底重燃火苗,下决心更好地活下去。对一般人来说,这个事实,更能隐隐地增添一份对生命的自我确认。


不错,中华文化也有很多弱点、盲点、污点,其中有一些还会让同胞痛心、国人愤恨,使他们一次次垂泪深夜、呐喊荒原。


从十九世纪开始,中华文化由于看不懂、赶不上新的世界格局,蒙受过很多失败和羞辱。但是,如果从更悠远、更广阔的眼光来看,那些人鄙视和嘲笑全人类唯一长寿的古文化,至少是轻薄的。


不经风雨,拿什么去回忆!

★ 中国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


只要稍稍记起时间和空间的坐标,那些轻薄者也许会闭目自问,自己的鄙视和嘲笑所依凭的标准,起于何时,行于何时?但那时,中华文化已经承受过多少世代的磨炼,投入过多少血火深思?


研究的目光已向中华文化集中


由于近两百年文化之外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生命优势被掩盖,甚至被曲解成劣势。为此,我一次次地呼唤国际上的学术良知,请他们重新读一读世界史,尤其是世界史中的中华文化史。


不经风雨,拿什么去回忆!

★ 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讲学图


我这么说,并不是出于民族主义的诉求,而是明确肯定中华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不中断地延续到今天的文化奇迹。我目前着手在做的事情:研究中华文化成为唯一奇迹的原因。


这项研究应该成为一项国际工程。如果经过很多人的努力,有了像样的成果,那就必须成为世界课本。


世界课本?是不是口气太大了一点?我的回答是:不大。


请看世界上有多少发明、创造、突破进入各国科教书而成为人类的常识,那么,明明活生生地存在着唯一长寿的文化奇迹,包含着无数发明、创造、突破、战争、灾难、自救的文化奇迹,为什么都熟视无睹?最善良的理由只有一个:研究。值得高兴的是,熟视无睹的时代已经过去,即便在遥远的地方,兴趣的目光也开始向中华文化集中。


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化,总在


2013年,我应邀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讲题是中国文化的特殊生命力。


像往常一样,这天联合国大厦在召开很多会议,但许多会议大厅里听的人很少。但在这里,却是人头济济,这不是因为我的名字,而是因为我的讲题。


不经风雨,拿什么去回忆!


中华文化,是大家不太知道却又很想知道的内容。那么多人,听得那么专注,那么安静,那么迫切。他们带有很多疑问,等待着解答。


不经风雨,拿什么去回忆!


时至今日,我们的中华文化已经逃不过关注、跟踪、等待、追问......一代代解答,一代代倾听。过后,又要有新的解答,新的倾听。


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化,总在。


它们,是世界的记忆。


中国文献档案入选名录


世界记忆文献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延伸,它们是世界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世界的记忆。


不经风雨,拿什么去回忆!

★ 1997年: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


档案载体包括蜡筒、钢丝带、开盘带等,内容有传统民族民间、文人、城市大众等音乐,时长约7000小时。著名的有50年代初录于钢丝录音带的《二泉映月》。


不经风雨,拿什么去回忆!

★ 2003年:云南省丽江《纳西东巴古籍》


东巴文字被称为“世界上唯一存活的图画象形文字”,因为难读,东巴古籍一直被视为“天书”。据说,目前精通东巴文的老东巴不超过十人。


不经风雨,拿什么去回忆!

★ 2007年:清朝“样式雷”建筑图档


“样式雷”是对清代二百多年间,七代十人先后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他们设计的故宫、颐和园、天坛、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不经风雨,拿什么去回忆!

★ 2011年:《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在总结前人成就之上,历时27年编制的一部百科全书;《皇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巨著。


不经风雨,拿什么去回忆!

★ 2013年:《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


“侨批档案”是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及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的家书或简单附言及汇款的凭证,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两省。


不经风雨,拿什么去回忆!

★ 2013年:《中国西藏元代官方档案》


档案共22份,其中4份是用八思巴文字写的元代皇帝给西藏地方寺院、官员的圣旨。另外18份为当时地方政权所有者对其管辖的官员、寺庙下发的文书。


不经风雨,拿什么去回忆!

★ 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


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关于大屠杀事件(1937年-1938年);第二部分关于中国政府军事法庭在战后调查和审判战犯的文件(1945年-1947年);第三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构的文件(1952年-1956年)。


不经风雨,拿什么去回忆!

★ 2017年:甲骨文


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