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小孩变得独立?

我的位置被谁替代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反抗父母?让自己和孩子变得更成熟的三个阶段。

更好的认识孩子和自己,如何变得更成熟。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原则,是能够分清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可是分清之后呢?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我们怎么才能,让我们养育的孩子,真正变得成熟起来呢?

每个人的人际关系成长,大都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自我阶段、他人阶段和独立阶段。只有进入独立阶段,孩子才算真正的成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第一个阶段,是自我中心的阶段。也就是婴儿期,是指心理上的婴儿期。在这个阶段,我们会自然地觉得世界和他人是围绕我们的需要来运转的,把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当作别人的需要和愿望。在这个阶段,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站在舞台的中央,别人只是观众。别人照顾我们、对我们好,是理所当然的。这些感觉多在3岁之前。所以也被我称为“婴儿期”,可是当孩子慢慢长大,能感觉到世界不是这样的。别人并不总是关心我们,多部分时候他们只关心自己。那么,孩子会进入第二阶段—他人阶段。

第二阶段也是大部分人的终点阶段,也是我们人际关系,纠结、焦虑、彷徨的阶段。生活中很多的人一生也没走出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有两个典型的标志。

第一个标志,让他人决定我们的行为。把自己放到被动的位置。

这一标志还有两个表现方式,一种是顺从,即为了别人委屈自己。我们的孩子在这个阶段会生活在别人的目光和期待中,觉得别人的评价、赞许、关心、愤怒都是最重要的事情。会因为没有满足别人的愿望而深深地内疚和自责,却忽视了自己的需要和价值。我们孩子的学习,为了老师而学的、为了父母而学的,有几个孩子是为了自己而学的?

这背后潜藏着一种隐秘的交易期待:如果我特别听话,如果我顺从你,你就应该给我我需要的东西—安全感和爱。平时我们也是一直给孩子这样的暗示的。

当我们的孩子进入青春期,还有一种反抗。我们要孩子好好学习,孩子偏不学;我们要孩子听话,孩子偏不听话。孩子的这些反抗是把自己当作工具,通过自己来表达愤怒,就好像在抗议其他人违背了隐秘的契约。

但是这种反抗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顺从。因为他没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只能通过反抗别人来彰显自己与众不同。向他人证明自己有思维方式的独立性。但恰恰是这样的行为,暴露自己处在第二阶段。

我们很多的成年人,也是在这个阶段。停留下来的最多。向父母证明自己、向朋友证明自己、向社会证明自己,唯独没有问问自己的内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样的自己。无论顺从还是反抗,都是把我们自己放到一个被动的位置,并让他人来决定自我的行为。

他人阶段的第二个标志是,我们很难容忍和别人的差异。

向别人证明自己属于事物的一面,而另一面。就是改变别人,不能容忍和我们不一样的人和事物。越亲近的人我们越难容忍他们跟我们不同。夫妻对孩子教育态度的不同、子女择偶标准的不同。都会爆发我们的焦虑。处于他人阶段的人,很难容忍自我和他人的差异。有时候我们会被别人影响,有时候我们很想去影响别人、改造别人,让他们跟我们一样。

我们要知道在观念上可以有差异,我们要更能理解关系中的矛盾和差异。

第三个真正成熟的阶段,独立阶段。

我们有了自我负责的能力和容忍差异的能力以后,就不会在人际关系中轻易掉入顺从或反抗的陷阱,而是会进入人际关系的第三阶段—独立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清什么是别人的课题,把自己和他人分开,还能够理解他人,同时尊重自己。

让我们自己和孩子,尽快的进入到独立阶段。对于自己和孩子的人生幸福都是强大的助推器。罗曼·罗兰说过:“真正的英雄是认清现实后还能热爱现实。”我的爱是出于我的爱,不带任何条件的爱。当我们内心的信念,而不是他人的态度变成我们行为的主导时,我们就获得了一种主动的、对自己负责的姿态。这时候,我们就开始成熟起来了。

致良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尽快的让孩子成熟起来吧。


牵手教育


您好,我是一名5岁孩子的妈妈,孩子现在可以每天早上自己起床穿衣洗漱,收拾书包等大人送他去幼儿园。平时我身体不适,会主动帮我洗衣服,换垃圾袋,打包垃圾;饭后,会帮大人把碗送入洗碗机摆好,自己洗手漱口保护牙齿等等。

在此和你分享一下我多年的育儿心得,希望对您养育孩子有参考借鉴的助力。

1.0-1.5岁,父母双方要和孩子建立充分的安全感。有父母的关爱滋养心田,有足足的内在安全感,会让一个孩子更有信心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其次,爱与安全感的建立,是有效亲子关系建立的前提,和睦的亲子关系,也是后续家长继续引领,指导教育孩子的重要力量。

2.2-4岁,我会给孩子挑选优质的,鼓励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各种生活好习惯的绘本。孩子从绘本中,看卡通人物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洗脸等,会觉的特别有趣,所以自己也想试一试。

3.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我们都晓得,鱼妈妈是在水里教鱼宝宝如何游泳的。鸟妈妈,是在天空中教鸟宝宝如何飞翔的。所以,同理,自己还不独立的父母,如何引领自己的孩子走向独立呢?或许在其他领域,偶尔会有“高效”的方法,会有一些"捷径",但是,在养育的道路上,没有一丝捷径,唯有,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以,道理很简单,你想孩子说好英语,父母先说好英语。你想孩子学会独立,那么,父母的榜样先树立起来,带着孩子一起去体验每一件关于独立的小事,发现孩子的小进步,体验你们亲子共处宝贵的每一个瞬间。

4.多提供孩子体验的机会,尽可能包容非原则性的小错误。大家都晓得,科学研究实验,很少有一次成功的。孩子的一路成长,同样需要父母的引领。犯了小错误,做的不好没有那么严重,请家长蹲下来,平和自己的心态,和孩子一起分析没有做好的原因,同时送给孩子一个拥抱,告诉他,这次没做好没关系,我们分析了原因,下次再试试,相信你会做的更好。

当孩子慢慢发现,在自己独立的过程中,偶尔做的没那么好,也没关系,分析总结后会积极的尝试下一次,因为孩子觉的,他会做的更好。当这种良性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思维编程注入孩子脑中时,慢慢的,独立这件事,对于孩子,逐渐就变成了顺其自然的日常。

当然,这个"编程"的过程并非那么容易,所以需要父母给予重视,结合科学知识,对孩子的爱、宽容、陪伴等一起来共同塑造。

5.科学适度适时的鼓励。现在科学研究表明,会说话的父母与不会说话的父母,给孩子的体验大相径庭。

独立的过程,注定是孩子要学习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某些经验不足的成人尚且具有难度,何况是对于孩子。所以,请父母给与孩子们更多的精神支持,在孩子哭泣时,理解孩子的沮丧及伤心,同时,给予适时适度的榜样力量及语言鼓励。当一个孩子心中有爱,背后有温馨的家庭,有支持理解他的父母,他会更有勇气去面对“独立”这条荆棘之路。

以上是我育儿路上的一点小心得,不仅对低幼儿童有益,其中对良性亲子关系建立,父母自身榜样的力量,父母同样需要学习如何科学养育下一代等阐述,对于其他年龄段的父母们,都是有助益的,分享出来,大家一起学习,成为孩子们更好的引领者~


Amy鱼鱼


怎么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独立生活?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觉得,穷,只是一个方面。我家是农村的,家里兄妹四个,我是老大,八九岁就会做一些简单的饭了,不上学的时候还要带弟弟妹妹,地里有农活也要帮着干。虽然那时候做这些都是不情愿的,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是,什么事情都会做得有模有样,这也算是一种独立吧。

现在的家庭很少有三四个孩子的,再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当父母的很多都是从物质匮乏的那个年代过来的,不愿意孩子受一点委屈,都会尽量满足孩子,什么事情都怕孩子做不好,都要帮着孩子做,有的直接就替孩子全部做好了。可是,这样会给孩子养成一个什么事情都想要最后结果,而忽略过程的一个思维。

我觉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里的“穷”是:无论孩子的什么事情,最好让孩子去亲力亲为。只有孩子亲身经历了,才会有身体和思想上的成长。


草木知秋


孩子独立自理生活和学习书上知识我认为从小就做起,从一些最简单生活做起,如孩子从自己洗脸洗手这些做起,在一定安全的生活事情做,家长在做,让孩子在看看,动动手呀,让孩子认识,不一定要做,这也教孩子独立生活的知识,我的儿子我从小三岁都教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了七岁就会做饭,炒一个两菜,洗衣洗裤都会了,家务活也做得头头是道,出远门也不让我担心,我说的就这些,觉得有道理的就支持你的孩子喔



闲人糖爸


孩子独立自理生活和学习书上知识我认为从小就做起,从一些最简单生活做起,如孩子从自己洗脸洗手这些做起,在一定安全的生活事情做,家长在做,让孩子在看看,动动手呀,让孩子认识,不一定要做,这也教孩子独立生活的知识,我的儿子我从小三岁都教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了七岁就会做饭,炒一个两菜,洗衣洗裤都会了,家务活也做得头头是道,出远门也不让我担心,我说的就这些,觉得有道理的就支持你的孩子喔…


风信子139870926


我宝宝现在才20个月大,谈不上独立,但动手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从一岁开始,我就没喂过她吃饭,全是自己吃,经常吃得满脸都是。十三个月会走路后,我很少抱她,都是自己走,上厕所会自己叫妈妈,会自己穿鞋。。。。都是细小的事。我希望她长大后能独立主,拥有自己的个性。


一朵无瑕1


独立自主能力不是给的,是亲身经历来的。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孩子从小就不独立自主,我告诉你!你错了!

人类基因里就决定了人类的模仿性和好奇心。为什么你的孩子没有?那我问你,孩子几岁的时候看你洗碗她也跟着想来洗的时候,你一句让开点别捣乱浇灭了孩子的天生能力,当孩子看你用玻璃杯的时候他也要用,你一句别乱拿东西,看你摔坏了怎么办?当孩子看你提东西她也想提你却说走开点,看不见我忙吗?你一小孩儿能干什么,好好去读你的书!

事例我不想举了,太多了,一个中心,孩子小时候的尝试别拒绝,即使做不好也没有任何值得批评的,你作为家长应该做的就是让他去做,做完之后告诉他他很努力,很棒,还有哪里可以改进,那样就更棒了。

关于具有危险性的事儿,如果仅仅是皮肉之苦,何必不让孩子体验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如果是有伤害性的,那就控制量体验,比如开水烫手,如果孩子想动手摸,那么你调一个烫手但不烫伤的温度让他摸,躺到后你告诉他这是烫的水,开水更烫,不能用手直接摸,得用容器乘。

孩子受伤时不要过度反应,轻伤忽略,重病送医,你的失常会让孩子感到恐惧,由此带来安全感的缺失。

以上是干货,我不喜欢故事,但喜欢与各位交流。


卷毛可以卷


我发现你越勤快,他俩就越懒,我懒了,他俩反而反倒勤快了,这种事情我感觉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做一个懒妈妈,只有你懒了,他才会勤快的去包揽所有的东西。

我看现在好多家长都特别的宠自家的孩子,舍不得孩子干活,活脱脱的一个十指不沾春阳水,这样反倒把他就害了,因为他迟早要独立的,你从小就培养他的独立性,长大会好很多,从小如果他把你依赖惯了

长大了,继续做啃老族。



LULU的小小家


我的经验是,幼儿园的作用至关重要。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上,新手父母靠自己琢磨是没有什么好方法的,少数天才除外。

孩子自打上幼儿园后,我发现他的独立性越来越强,比如自己刷牙,自己洗脸,晚上自己洗澡,洗脚。幼儿园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有时我去幼儿园探班,发现人家的流程很科学。

我看很多人会回答这那的方法,其实自己去做未必管用。

现在我家孩子快5岁了,自己睡觉,很多事情乐于自己做。


Tintin


当前的孩子都被家长过度保护惯了,从小就缺少独立生活的体验。

怎么样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呢?

一、让孩子尝试去做事

先看看我的孩子,在2岁多的时候,我夏天经常让他到小卖部去买汽水和雪糕。那时,刚刚买房子,家里条件不好,但我每天保证1元钱的零钱供孩子去买点冷饮。当孩子每天能上楼敲门,说:“爸爸,开开门,我回来了。”我觉得孩子很不错。

再后来,3岁多一点,他跟着我上学,我就培养他自己放学去马路对面去剃头。剃头的是一位老人,跟我岳父关系很好。我就对孩子说:“你先去剃头,待会我来给钱。”孩子剃了头,就直接一个人步行回到1里外的岳父家。

二、有意识地远离父母生活

每年寒假,我让他提前回去老家,在父母那里生活。我会把他送到车站,跟售票员说一下,到了目的地,就要父母来接他。他在那里生活得不错,因为有伙伴陪他玩,在家里没有人陪他,我们都要上班。

后来,我们回家的时候,发现他每天都是自己一个人打水洗,有时候自己洗洗衣服。这时,觉得孩子长大了!

当然,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总的来说,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必须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必须让孩子远离家长去生活。

一路风景,一路有你,感谢有你,世界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