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英國丟了那麼多殖民地,丟哪個地方最讓英國心疼?

象棋瘋子


經過第一次工業革命,在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相輔相成下,引發了經濟、社會以及政治等方面全面位變革,使英國的國際地位和國家實力產生了巨大的變革,並確立了英國“日不落帝國”的霸主地位。

作為世界霸主的英國殖民地肯定是遍佈世界各地的,在鼎盛時期英國的殖民地除了南極洲以外,各大洲都有英國的殖民地。


我們熟悉的英國殖民地有美國、加拿大、印度、緬甸、新西蘭、肯尼亞、馬爾代夫等等,都曾是英國殖民地的一部分。但隨著第2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世界上大多數殖民地獲得獨立,舊的世界殖民體系也不復存在。

相對而言,英國也失去了它的殖民地,從霸主的地位一路跌入了谷底,英國的輝煌也成為了過去式。如今也有人談論,英國失去這麼多殖民地中,最心痛的是那個殖民地呢?

我覺得有兩個那就是印度和埃及

印度



在當時,印度可是有著“女王王冠上的明珠”之稱,維多利亞女王甚至還加冕為印度女皇。在英國殖民時期,印度總共佔據到了英國GDP收入的40%。對英國有著很大的重要性,英國曾經賣給清朝的鴉片,就大多數來自印度殖民地。

由此可知,印度對於英國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殖民地。

埃及



我覺得可能英國失去蘇伊士運河,是沒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都知道運河是一個國家的命脈,在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前,歐亞非之間的唯一聯繫是地中海、直布羅陀、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航道。但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後,英國靠著這條航道的聯繫,調集了全球殖民地的所有資源,成為了海上霸主。

埃及獨立後,1956年,埃及總統納塞爾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失去蘇伊士運河後,本就財政窘迫的英國政府無力支撐高昂的運行成本,與海外殖民地的聯繫大大減弱。全球民族解放運動興起後,英國市區的99%以上的殖民地,英國從海上霸主的地位跌入了谷底。

所以說失去蘇伊士運河是加快英國衰落的最主要原因,畢竟運河是國家的命脈,失去命脈的英國衰落也是正常的。


歷史小跟班


二戰後,英國丟了那麼多殖民地,丟哪個地方最讓英國心疼?


15世紀末,英國擊敗了西班牙,從此一個日不落帝國出現了,直到20世紀初,英國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地球上的24個時區都有英國的領土,英國控制了大約34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著名經濟學家傑文斯說的一句話:“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是我們的牧場,秘魯是我們的銀礦,南非和澳大利亞是我們的金礦,印度和中國是我們的茶葉種植園,東印度群島是我們的甘蔗、咖啡、香料種植園,美國南部是我們的棉花種植園……”

然而,風水輪流轉,這些地方都慢慢從英國手中脫離,甚至發展的比英國還好,兩次世界大戰讓美國坐上了頭把交易,英國統治的58個殖民地,如今只剩下了14個!英國痛失好局,要問這些殖民地中那個最重要,無疑是印度。

當然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觀點,說是什麼新加坡啊,香港啊,甚至有人說美國,香港和新加坡多大地方???,多少人口???而美國主要是移民統治而非殖民統治,英美穿一條褲子,其他小地方更不用說,真正讓英國最心疼非印度莫屬。

失去印度,標誌著女王王冠上的一顆明珠的隕落!印度的獨立,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非洲以及中東的殖民也逐漸失控,以色列誕生,埃及獨立,津巴布韋在西亞的獨立。

最初,英國殖民的印度地盤很大,範圍包括如今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乃至緬甸。從波斯灣一直到東南亞,都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統治了印度200多年,當年聯合國英屬印度當年為英國的GDP,每年貢獻40%。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深得英國人的喜歡。英國在殖民印度的二百多年時間裡,獲得財富無數,僅1757-181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從印度就賺取了10億元英鎊。20世紀初擔任過英印總督的寇松說:“只要我們統治印度,我們就是世界第一;如果我們失去印度,我們將降成三流國家。”對於一個這樣的殖民地,如果可以不放棄,英國絕對不會願意主動放棄的,英阿馬島戰爭就是證明。

英國對印度有殖民,有壓迫,但是印度人也確實在英國統治的幾百年裡工業和發展越來越進步和文明瞭。在二戰後成立時,英國憑藉著當年的特權,把當時還沒有獨立的印度,作為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因此,印度雖然脫離了英國,對英國還是很友好的。

進入二十一世紀,根據權威組織預測,中國將超過美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一,而本世紀末,能夠追上中國,甚至超越的只有印度!!!!

當然,如今在英國手中最重要的殖民地非直布羅陀海峽莫屬,控制了直布羅陀海峽,就制住了地中海。從1704年起,英國人就拿下了直布羅陀海峽,就這麼把直布羅陀海峽納入了大英帝國的版圖中。幾百年來,此地一直牢牢的被英國控制。二戰中,英國正是因為能夠牢牢的控制直布羅陀海峽,才依靠美國解決了意大利,加速了德國的滅亡。

布羅陀海峽那是鏈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主要航道,也是全世界最為繁忙的航道之一,而直布羅陀海峽整個的領土都在西班牙,近水樓臺先得月,按理西班牙是最有資格擁有這座城市的,但至今為止直布羅陀市上空飄揚的仍舊是英國米字旗,全民公投中直布羅陀市民也大都選擇留在英國,西班牙兄弟們也是乾著急沒辦法。


葛大小姐


丟了香港,英國人最心疼。

曾經是號稱“日不落”英帝國,倚仗著強大的“船堅炮利”的海上優勢力量,所向披靡,一個島國幾乎征服了全世界。

若輪海上稱王稱霸,一開始是葡萄牙,後來是荷蘭,英國人打敗荷蘭人後,開始300年的海上稱霸。從非洲到美洲,從亞洲到大洋洲,到處都有它的殖民地,到處都有它的聯邦,到處都有它的勢力範圍。

美洲的美利堅、加拿大,亞洲到印度、中國、東南亞,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非洲的南非、北非等等地區,曾經都是英國的殖民地或勢力範圍。

二戰時期,英國與法西斯德國廝殺,為了換去武器彈藥,賣掉了許多殖民地。二戰後,隨著亞洲國家的解放和非洲國家的獨立,英國的殖民地越來越少。1982年,為了區區福克斯(馬里亞納)群島不惜與阿根廷大動干戈,損失慘重,好容易才保住了這塊遙遠的地方。

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土香港,在離開母親懷抱99年後,由英國殖民地迴歸祖國。這是中華民族百年一大盛事,也是英國人最心疼的一次殖民地的丟失。

1949年,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一直打到深圳河,眼看馬上過河直搗九龍。英國人覺得大勢已去,決定忍痛割愛,放棄這塊它們從清政府那裡搶來的土地。

後來中國領導人高瞻遠矚,暫時放棄進入並收回香港,將香港作為新中國與世界聯繫交流的紐帶。英國人鬆了一口氣。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領導人決定收回香港主權。儘管英國人一個人百般不願意,儘管中英談判曠日持久,儘管英國人設置了一個又一個障礙,都阻止不了中國政府收回香港的決心和能力。

終於,香港,這顆東方明珠如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當全體中國人民歡呼雀躍之時,英國人感到十分惋惜。因為,在香港這塊遙遠東方的土地上,它們從“五口通商”開始,經營了百餘年,一旦失去,能不扼腕長嘆嗎?





一風2008


英國最重要的一塊殖民地,英國:就算丟了全世界,也不能丟了它——直布羅陀海峽

①地理優勢:

在世界上,有這麼一塊地方,他能夠扼守住南歐和北非之間的直布羅陀海峽,有了這個地方,就等於控制住了地中海!其重要的地位絲毫不亞於中國的香港澳門!而奇怪的是,在這個位於西班牙國界的海峽,卻直到如今都牢牢的被英國所控制。

直布羅陀位於海峽東側北端的西班牙本土,按理西班牙是最有資格擁有這座城市的,但至今為止直布羅陀市上空飄揚的仍舊是英國米字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正是因為能夠牢牢的控制直布羅陀海峽,才能跟美國在意大利登陸,解決了意大利,加速了德國的滅亡,可見直布羅陀海峽的重要性。

我們知道直布羅陀海峽那是鏈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主要航道,也是全世界最為繁忙的航道之一。而直布羅陀海峽整個的領土都在西班牙,但是西班牙卻不能掌控直布羅陀海峽。因為英國人佔據直布羅陀港。

西方的航海大發現之後,最先吃螃蟹的一批國家,也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個暴發戶,先後在全世界各處建立了多處殖民地。可英國作為一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卻在後來的數百年裡,打敗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從1704年起,英國人就拿下了直布羅陀海峽,就這麼把直布羅陀海峽納入了大英帝國的版圖中。

現在儘管“口水戰”打得天昏地暗,但英國海軍就是穩穩地駐紮在直布羅陀動也不動,而歷次全民公投

中直布羅陀市民也大都選擇留在英國,西班牙乾瞪眼沒辦法。





zbq先生


英國利用大航海時代和工業革命的東風,成為世界上最龐大的殖民帝國,號稱為日不落的大英帝國。日不落的大英帝國領土巔峰時期達到了3350萬平方千米,佔到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4,囊括世界六大洲和四大洋。

然而一戰之後,英國的霸權開始逐漸衰落。二戰中,英國遭到重創,更加難以維持龐大的殖民帝國。二戰之後,英國苦心經營的殖民帝國崩潰,英國喪失了大部分殖民地。目前英國在海外僅有一些島嶼,其餘殖民地基本上都脫離了英國統治。

英國雖然和不少原英國殖民地國家組成了“英聯邦”,但是這些國家基本上和英國沒有什麼關係。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的國家元首現在也是英國女王,但是國家主權完全不受到英國影響,是完全獨立的國家。

現在英國本土面積也基本上侷限於英倫三島,失去了3300多萬平方千米土地。英國喪失的這麼多殖民地中,丟掉哪一塊最讓英國心疼呢?

英國的眾多殖民地中有些經濟比較發達,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有的殖民地的比較貧窮,區位優勢也比較差;有的殖民地和英國的關係比較緊密,被控制的比較嚴密;有的殖民地的自主權的相對較大;有的殖民土地面積遼闊,人口眾多,發展潛力巨大;有的殖民地的相對較小,人口較少。

英國眾多殖民地比較重要的有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印度等。英國只有丟掉這些殖民地的時候,才會有心痛的感覺。我覺得英國失去印度的時候最心痛。印度曾經被稱為是英國女王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印度在英國殖民體系中佔據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等國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加拿大的領土面積近千萬,澳大利亞也有七百多萬。這些國家獨立的時候的時候,其實英國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二戰之前,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都已經是英國的自治領,等於是一個半獨立的國家,擁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力。英國給他們自主權的時候,就已經對他們脫離英國,成為主權國家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所以當這些自治領成為脫離英國的時候,英國並沒有感覺到有多傷心。加拿大脫離英國的時候,英國沒有任何感覺,只覺得是例行公事。

但是印度脫離英國的時候,英國的感受完全不一樣。英國非常不情願放棄印度,失去印度的時候也最心痛。

現在看印度是發展中國家,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是發達國家。二戰前,其實印度的經濟水平和加拿大差不多,在一定程度上比加拿大還要好,對英國的貢獻則遠遠大於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英屬印度跟現在的印度並不完全一致。當時的印度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孟加拉國等,面積遠遠大於現在的印度。英屬印度獨立前人口近4億,佔到日不落大英帝國的一大半。當時印度的GDP對英國貢獻率超過40%。如果英國沒有印度這塊殖民地,很難打贏兩次世界大戰。二戰爆發前,英國給了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等國自治權,卻不捨得給印度自治權。印度獨立之前,英國一直牢牢把控著印度。

如果把英國堪稱寄生蟲的話,印度則是最理想的宿主。英國很難承受失去了印度的損失。二戰時期,英國放棄了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卻死守印度。二戰時期,印度也成為了英國穩定的後方和物資供應地。

英國失去印度之前,殖民體系並沒有崩潰,大多數殖民地仍然掌握在英國人手中。英屬印度獨立,等於直接把英國最珍愛的一塊殖民地奪走。英國完全沒有心理準備,失去的時候自然非常心疼。

英國失去了印度之後,其他殖民地也紛紛脫離英國。英國花費幾百年時間建立的殖民體系,二戰後短時間內快速崩潰。


依稀說史


大英帝國在它最強盛的時候,領土、自治領、殖民地、託管地及其他由英國管理統治的地區面積極其龐大,一般被國際社會及歷史學界視為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其統治面積最高達到驚人的3400萬平方公里。

二戰結束後英國殖民地的喪失

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損失慘重,戰後國際地位大大降低,世界成了美國和蘇聯的舞臺。

戰後的非殖民化運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實現,而在浩浩蕩蕩的世界大潮面前英國也無能為力。

1947年8月15日,印度獨立;1948年緬甸也獲得獨立,並選擇不加入英聯邦;之後又有斯里蘭卡(1948年)和馬來亞(1957年)等亞洲國家相繼的獨立。1957年加納在10年的民族主義運動後終於獨立,之後尼日利亞(1960年)、塞拉利昂和坦噶尼喀(1961年)、烏干達(1961年)、肯尼亞和桑給巴爾(1963年)、岡比亞(1965年)、博茨瓦納和萊索托(1966年)以及斯威士蘭(1968年)也相繼獨立。

目前英國在海外還有14塊英屬海外領地,並且還有16個國家以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作為其國家元首,這些地區統稱英聯邦王國,但英國政府已不能對這些地區的內部事務和外交事務進行干涉。

英屬印度的獨立最讓英國心疼

英屬印度是指英國在1858年到1947年間於印度次大陸建立的殖民統治區,包括今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緬甸。

英屬印度是大英帝國最寶貴的殖民地,1877年,大英帝國維多利亞女王正式加冕為印度女皇。

印屬印度可比現在的印度大多了,德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為莫臥兒帝國的首都,後來成為英國殖民統治的首都。

英屬印度資源豐富,人口眾多,是大英帝國最重要的殖民地。

英屬印度時期的1947年即印度建國初期,由於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二派矛盾與對立,末任總督蒙巴頓實施—印巴分治方案,先後成立印度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1971年由於地緣隔絕和種族差異,東巴基斯坦獨立,建立孟加拉國。

印度的獨立對大英帝國是個巨大的損失,英屬印度殖民地是英國在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被英國人視為生命線,被譽為“英國殖民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印度不僅僅是一個地方,更是亞洲第二經濟體,僅次於日本。印度的經濟佔到了英國的40%,也就是說,印度獨立以後,英國的經濟總量銳減了40%。這對大英帝國是一次重創。

由此可見,印度的獨立是大英帝國最心疼的。


我家的貓叫皮蛋


(紅色區域:英國曾經的殖民地)

手心手背都是肉,丟哪個殖民地,英國人都心疼,畢竟那些殖民地都是可以貢獻真金白銀地。

但如果非得要選一個最讓英國舍不下的,那就是印度了。為什麼這樣說呢?

曾經,印度為英國貢獻了40%的GDP

(印度高種性美女)

印度作為南亞次大陸的唯一大國,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屬印度當年為英國的GDP,每年貢獻40%。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深得英國人的喜歡。

英國在殖民印度的二百多年時間裡,獲得財富無數,據記載,僅1757-1815五十八年內,英國東印度公司從印度就賺取了10億元英鎊。

於是,在20世紀初擔任過英印總督的寇松說:“只要我們統治印度,我們就是世界第一;如果我們失去印度,我們將降成三流國家。”

對於一個這樣的殖民地,如果可以不放棄,英國絕對不會願意主動放棄的。

目前,英國是世界GDP第五大國家,如果加上印度的GDP,就成了妥妥的第三了,僅次於美國和中國。

二戰後,英國無奈地丟了印度

(中間是蒙巴頓將軍)

對於印度,當年的英國是不願意丟的,但一浪高過一浪的“民族復興主義”的聲音,甘地等人的不斷努力,都加劇了“英國失去印度”的進程。


最關鍵的是,經過二戰的折騰,英國實力大損,實在沒有能力擋住“全球殖民國家紛紛獨立”的大趨勢。於是,1947年,蒙巴頓法案才出了臺,印巴開始分治。

英國在二戰後,先是不得已丟了印度,後來,在和曾經控制的埃及撕破臉後,英國和法國“兩老兄弟”準備收拾埃及,但收拾得非常費勁,在美國干預下,不得已撤了軍,把蘇伊士運河的管理權交了出去。

英國看清了形勢,自己已經老弱,而殖民地紛紛要求獨立,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於是後來相繼放棄了對新加坡、馬來亞、科威特、巴林、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地的殖民統治。

綜合來看,英國最為不甘、最為心疼的殖民地的丟失,就是印度。


藍風破曉


英國曾經是世界上殖民地最多的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而英國本土只有小小的英倫三島而已,沒有多少土地。而英國海外的殖民地極其龐大,曾經達到過3000多萬平方公里,正是這廣大的殖民地,才保證了英國數百年的繁榮。



二戰之後由於國際變動,民族紛紛獨立,所以英國的殖民地紛紛都脫離英國。當然英國本身也做了很大的努力,想把他這些殖民地保留下來,但是在歷史的大勢面前,根本就是無能為力。英國的那些殖民地中,英國最心疼的莫過於以下幾個,首先就是印度,英國人當時評價說,印度是英國女王皇冠中最寶貴的那一顆。




可是二次大戰的時候,英國遭遇了巨大的危機,當時印度就蠢蠢欲動,想要獨立。而丘吉爾他們也沒有辦法,最後只好答應了印度的要求,許諾在戰後允許印度人獨立。最後到了二戰之後,英國人不得不履行諾言,最後真的讓印度獨立,只不過把印度分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



另外兩個比較關鍵的地方是埃及和新加坡,埃及關鍵的主要是那個蘇伊士運河,當時英國雖然勉強答應讓埃及獨立,還想保留著蘇伊士運河的權利,只不過埃及不答應,最後雙方還展開戰爭,不過最後英國還是被迫撤退了。至於新加坡被稱為獅城,控制著世界上最關鍵的地方之一馬六甲海峽。不過在歷史大勢面前,英國人什麼也做不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些國家和地區獨立。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平安讀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要知道,這不是誇大其詞,因為當年英國最強盛的時候真的可以達到“日不落”。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英國國力迅速壯大,海外殖民進程也大大加快,十九世紀是英國對外猛烈擴張的時代,而到了二十世紀初,英國的海外殖民地已經擴大到世界所有大洲而無處不在,最鼎盛時期,本土面積加海外殖民地總面積達3367萬平方公里,佔到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控制人口大約四到五億,佔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但與此同時,美國的獨立與發展也在悄然影響著世界的格局,美,德等國正逐步趕超英國,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實力大損,各殖民地紛紛脫離英國的統治,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分崩離析,興盛不再。

那麼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眾多殖民國家或地區中,最令英國人心疼的是哪兒呢?

很多人都說是英屬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英屬印度當時是英國非常重要的殖民地,還被稱為“女王王冠上的明珠”,維多利亞女王甚至還加冕成為印度女皇,來顯示對英屬印度的重視,以此來加強對這裡的有效管控。

誠然英屬印度地區對英國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殖民地,但在我看來,還有一個地區,它的戰略地位和價值是英屬印度遠不能及的,它就是埃及,確切的說是蘇伊士運河。




埃及在1882年成為英國殖民地,與此同時,英軍進駐蘇伊士運河,實際控制了蘇伊士運河,即便是埃及在1922年宣佈獨立後,英國還是強迫埃及與其簽訂了《英埃條約》,強行保留著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為此英國派遣十萬軍隊駐紮在那裡。

英國是海軍強國,它的海外殖民擴張依靠的就是它強大的海軍,從地圖上我們不難看出,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直布羅陀海峽與連接地中海和紅海的蘇伊士運河,是英國對外擴張最為至關重要的關鍵所在,所以英國人想方設法牢牢掌控了直布羅陀海峽和蘇伊士運河。

如今直布羅陀海峽依舊在英國人手中,而蘇伊士運河卻被埃及人收了回去。而丟掉了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後,英國人為了再次控制蘇伊士運河曾下過很大功夫。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實力嚴重受損,1952年埃及國內推翻了親英的法魯克王朝,之後埃及方面要求英國從蘇伊士運河撤軍,英國被迫同意,1956年7月埃及總統納賽爾宣佈收回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

但英國人並沒有善罷甘休,他們知道丟了蘇伊士運河,那麼日後恢復日不落帝國的輝煌將更加艱難,所以他們一直在等待機會,準備捲土重來。



1956年10月,埃及宣佈收回蘇伊士運河才三個月,英國就迫不及待的拉攏法國,並攛掇以色列,舉三國之兵對埃及發動軍事行動,企圖再次佔領蘇伊士運河,這就是第二次中東戰爭。

英國人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奪回蘇伊士運河,然而這時候的英國早已不復當年之勇了,此時的這個世界是美蘇爭霸的世界,英國人的企圖,美蘇兩國怎能不知,兩個超級大國肯定不會給英國留下任何重整旗鼓的可能,所以美蘇兩國心照不宣的向英法施壓,要求他們停止一切軍事行動,為此美國不惜停止了對英國的經濟援助。

於是在美蘇的強大壓力下,英法被迫接受停戰協議。第二次中東戰爭宣告了英法兩國軍事行動的失敗,英國則徹底失去了控制蘇伊士運河的可能,而美蘇則取代英法成為中東地區的主宰。


鹹魚閒聊


1588年,英國擊敗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無敵艦隊,成為了世界上新一代的霸權國家!

而後的英國,更是走上了掠奪世界各地資源的殖民地之路。到了19世紀末,英國已經控制了大約34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因為這個時候的英國,地球上的24個時區都有英國的領土,所以英國便有了“日不落帝國”的稱號!

這裡照搬19世紀的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說的一句話:“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是我們的牧場,秘魯是我們的銀礦,南非和澳大利亞是我們的金礦,印度和中國是我們的茶葉種植園,東印度群島是我們的甘蔗、咖啡、香料種植園,美國南部是我們的棉花種植園……”

可見,“日不落帝國”並不誇張,此言不虛!

二戰之後,英國的實力大損,同時隨著全球獨立運動的風起雲湧,英國控制下的殖民地國家也紛紛響應脫離英國的統治!而英國也不得不順應全球殖民地的獨立解放運動!

到目前為止,曾經的霸主國家英國總共統治四大洋五大洲的58個殖民地,如今只剩下了14個!

這58個殖民地裡,對於英國來說比較重要只有:北美洲、印度、直布羅陀海峽!



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直布羅陀海峽,這裡是兵家必爭之地,控制這裡不僅僅是控制了地中海與大西洋的航運,更重要的是直布羅陀海峽的戰略地位,這裡是地中海的門神,控制這裡就相當於控制了地中海!不過由於直布羅陀海峽如今還在英國的管控當中,所以不屬於這個題目的範圍之內!

那麼只有從北美洲和印度兩個來選擇了!

北美洲對於英國作用,無疑是廣大而肥沃的土地。統治北美,不僅補充了英國本土面積小且土地不肥沃的坑,更是促進了英國農業、漁業、採礦業、伐木業、手工業、商貿的發展,為英國的工業革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經濟支持!



印度對於英國的作用,除了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廉價的人力資源在,印度更是英國統治亞洲夢想的跳板!二戰結束後,英國這一夢想也破滅了。

英國失去北美,成就了日後世界超級大國:美國!直到現在英國都望塵莫及!

而失去印度,也就標誌著女王王冠上的一顆明珠的隕落!印度的獨立,還帶動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隨著英國勢力撤出東南亞,導致英國在非洲以及中東的殖民也逐漸失控!以色列的誕生,埃及的獨立,津巴布韋在西亞的獨立就是最好的證明!



如此看來,美國的崛起是一種歷史的趨勢,這是對世界格局的影響,而印度的獨立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對於英國來說是始料不及的,於英國而言是起到了反作用!

所以,要論最讓英國心疼那些失去的殖民地,印度應該是最心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