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长安微面转型之殇,行业准入门槛其实并不低

微面,是微型面包车的简称,既可作为专用车、多用车、公务车、商务车,也可作为家用车,用于载货、旅游、出租等使用。在中国汽车史上有过“神”一般的地位。

当然,微面的“神位”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起因源自2008年由美国开始的全球金融海啸,国内消费性电子产品外销需求急速衰退,急需拉动内需,解决方式就是“家电下乡”,成效非常好。2009年再接再厉,用“汽车下乡”进一步拉动消费,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上汽通用五菱,原本不温不火的销量如火箭般蹿升。

五菱、长安微面转型之殇,行业准入门槛其实并不低

2010年,《福布斯》杂志就把五菱之光介绍为“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车”。 2012年,五菱之光的市场保有量突破365万辆,平均月销量高达5万辆,成为国内单一销量最大车型。五菱品牌更以51.5%的市场份额独揽中国微车半壁江山。

上汽通用五菱的崛起主要是吃到了政策的红利。而随着消费升级的开启,五菱品牌开始从商用车向乘用车发展。于是,微面摇身一变,成为了MPV(宏光)。再把平台捣鼓捣鼓,整出SUV(宝骏)也不在话下。紧接着,其他车企也会有样学样,逐渐向多功能乘用车领域发展,如长安欧尚,推出一批SUV和MPV车型。

五菱、长安微面转型之殇,行业准入门槛其实并不低

不过,车企可能搞错了一个问题。微面(商用车)消费群体和多功能乘用车(MPV、SUV)消费群体有着本质的区别。微面车主的要求很简单,只要车型便宜、耐操、能载货、维修保养便宜就行了。而乘用车车主的要求就高了,外观、内饰、空间、动力、经济性、性价比、服务等样样要比同级别车型好。这下,从微面转型的车企就基本抓瞎了,臣妾无能为力啊。于是,投诉量就会猛增。

五菱、长安微面转型之殇,行业准入门槛其实并不低

根据某第三方投诉平台显示,今年以来,仅3个月的时间,针对宝骏品牌的投诉就达到了116个,其中问题涉及各个方面,包括车身生锈、离合器漏油、车灯不亮、减震器异响、底盘异响等多方面的问题,其中,还包括对于工作人员态度的投诉。针对五菱品牌的投诉则为35个,其中关于变速箱故障的投诉量最多,而针对4S店服务人员态度差、存在销售欺诈的投诉也不少。由此可见,五菱的生产和服务体系,已经满足不了消费升级的大环境。

五菱、长安微面转型之殇,行业准入门槛其实并不低

与五菱类似的就是仅上市四个月的欧尚X7,车主普遍反应后备箱示宽灯不亮,在后面距离一百米看不清后尾尺寸,容易使后车判断失误导致追尾事故。另外,欧尚A600、A800、X70A、欧力威等车型投诉频率也较为突出。涉及问题包括了发动机异响、发动机漏油、转向机异响、方向盘沉重、变速器零件故障等。而在2017年,长安欧尚欧力威车型还就曾转向故障召回过10万余辆。

五菱、长安微面转型之殇,行业准入门槛其实并不低

与口碑相对应的就是销量的下滑。数据显示,上汽通用五菱2019年总销量为124万辆,相比2018年的166万辆下滑幅度达25.3%。其中五菱汽车2019年销量为63万辆,相比2018年的77万辆下滑17.4%。宝骏汽车2019年总销量为60万辆,相比2018年的87万辆下滑了30.66%,跌幅非常大。

微面行业的老大做不好乘用车,乍一听就像个笑话。仔细一想,还是很有可能的。毕竟面对的受众不一样,要求不同,容忍程度也不同。凭借之前在五六线城市偌大的名气,降低进入新行业的门槛,从而打响知名度。但想要留住客户,还是要学学吉利和长城,苦练内功,以产品致胜,而不是打透产业的价格,并以“一分价钱一分货”的低标准来要求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