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太陽的“戰爭” ——防晒

人類與太陽的“戰爭” ——防曬


太陽,為地球提供了光和熱,是萬物生長的動能源,稱太陽為造物主也一點不為過。何況,人類看待時間的方式,人類的身體、大腦及社會組織,包括地球上許多地質和氣象災害,都與太陽活動有關。


太陽,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恆定的存在。只不過太陽有千萬種好,也有一點“不好”,紫外線帶來的對皮膚的傷害,往往是對青春存在執迷的人類老化的顯性開始,帶來皺紋、色斑、乾裂、鬆弛,甚至導致皮膚病,讓人恐懼。同時,曬黑也與民間習俗的“一白遮三醜”的審美情趣相去甚遠。


夏日炎炎之際, 與你暢談人類與太陽的這場持久戰——防曬。


人類與太陽的“戰爭” ——防曬

防曬,古已有之


太陽帶給人的感官刺激與感受是直接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因此美白防曬這件事,古既有所記載。


以白為美,更多還是在東方盛行,尤其以中國、古希臘、古埃及為典型。根據相關資料,對防曬最為注重的,還是古埃及人。古埃及人因為頭髮不易清洗、易長蝨子認為其不潔,往往會剃掉,但日曬過於強烈易曬傷頭皮,所以他們會選擇戴一頂假髮作為防曬,還在假髮上鑲上寶石作為美與身份的象徵。同時他們還發現了有美白作用的茉莉花、羽扇豆等萃取物。

人類與太陽的“戰爭” ——防曬

還有古希臘格鬥的男人們,發現橄欖油塗在身上能防曬、滋潤肌膚。可見,愛美,從來不是女人的專利。而緬甸人,會把一種樹的樹漿塗在臉上。這是不是與我們將吃完的西瓜皮在身上塗抹一番,沒有太大區別?


對於歷來優雅講究的中國古人來講,防曬之重任又怎能缺席?


《詩經》中的“膚如凝脂”、莊子《逍遙遊》中形容神人“肌膚若冰雪”,亦充分體現了古代人對皮膚美白嫩的審美追求。為此,古人把防曬工作,運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代庭院中,種植竹子、芭蕉等植物,既有審美需要,同時也滿足了防曬功能需要。還有詩為證:“鑿池秋待月,種竹夏遮陽。”


人類與太陽的“戰爭” ——防曬

很多人看宮廷劇,應該都會留意到,皇帝背後都會有人撐著高高的傘,叫華蓋,除了為了顯示尊貴,還有防曬的功效呢。官員出行則會有遮陽傘、遮陽扇等儀仗。


《明史》中記載,帝王巡視時:“諸營悉衣黃罩甲,泰、琮、周等冠遮陽帽,帽植天鵝翎,貴者三翎,次二翎。”可見,遮陽帽早就有了,而且不同身份還會佩戴代表了不同等級的帽子及裝飾。而在民間,平民百姓戴的“斗笠”也是家中常備。


人類與太陽的“戰爭” ——防曬

在《倩女幽魂》中,書生寧採臣趕考時帶的書笈,既能裝行李,又能防曬,也是非常實用呢。還有江南女子出行撐起的油紙傘,唐朝女子戴的高帽帽簷還會圈一層金絲面紗等等,可謂將美學與防曬的需要結合得十分完美了。


防曬,是算與太陽“戰爭”中未雨綢繆式的前期準備了,而戰後修復工作也是十分艱鉅。古人的白麵之方也是甚多,梨花白麵香粉方,加入官粉、白檀、麝香等材料,用蛋清加水調和外敷,可以使肌膚瑩白帶香,可以說是十分純天然了。


防曬“科學時代”


歷史上,古人的防曬,都是以物理防曬和天然防曬為主,直到科學的不斷髮展,也為人類迎來了更加便利的防曬福音。


相關資料顯示,人們對防曬霜的研發在19 世紀處於萌芽階段,直到20 世紀,具有現代意義的防曬霜才正式出現的,但到底誰是“防曬霜之父”,卻有四種說法。


人類與太陽的“戰爭” ——防曬

一種認為是澳大利亞化學家米爾頓·布萊克研製;一種認為是法國化學家尤金·舒萊爾,也是著名化妝品公司歐萊雅的創始人;還有種說法,認為奧地利科學家弗朗茨·格萊特才是防曬霜的真正發明者;第四種說法,則稱美國藥商本傑明·格林研發出一種被稱作“紅色獸醫寵物”的防曬霜,有效地保護了當時二戰戰場美國官兵皮膚,並被廣大人民所接受。


但早期的防曬霜,使用感並不好。同時,早期歐美追求黑美效果,但當時人們並未認識到紫外線,才是皮膚最大的敵人。防曬霜開始是為了曬成“健康色”研製,僅僅停留在“防曬傷”階段,為此長時間接觸陽光,導致歐美皮膚癌病例不斷增加。


人類與太陽的“戰爭” ——防曬

後來隨著人們對皮膚癌和光老化認識的提高,越來越多防曬產品將全波段防護作為重要指數,減少紫外線的傷害。在人類對紫外線的認知仍在不斷摸索的同時,防曬霜某些成分對海洋造成的威脅,也引發了無數的討論。顯然,想要徹底擺脫紫外線困擾,以及對大自然不生負面影響,還待科技的進一步探索。


無論如何,在歐美追求美黑效果的同時,亞洲人仍在美白的路上鍥而不捨。雖然因審美、文化的差異而造成截然不同的現象,但防曬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男性防曬的意識也逐漸覺醒,在某網站公佈的2019 夏季熱銷商品清單中,今年男性的購買比例有了大幅的提升,增長達178.56%,甚至反超女性,呈1.3:1 的購買比例。


人類的繁衍與黑色素


話說,人類的膚色,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如今的白、黃、黑三種,現在追求美黑的歐洲人在一開始膚色也是黑色的。而由於光照曬黑導致的黑色素,其實是人類防禦紫外線的一種自我保護,對人類繁衍有著重要影響。

人類與太陽的“戰爭” ——防曬

01

曬黑是為了減少紫外線傷害


在人類的起源中,人類一開始也如同如今的猿類般,渾身都是毛髮,裸露出來的皮膚是通紅的。而隨著人類運動的範圍和強度變大,毛髮成為散熱的障礙而慢慢脫落。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的皮膚開始逐漸變黑。


在大自然中, 毛髮除了防寒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防曬,厚重的毛髮能幫助阻擋紫外線直射皮膚而造成紅斑、灼傷等。因此隨著毛髮的漸漸脫落,人類發現曬傷的幾率增大。為了抵禦紫外線,人類體內開始刺激黑色素的生成。


日常生活中可以發現,在同樣的日曬中,容易曬傷的人一般不易曬黑,而容易曬黑的則不易曬傷,這就是黑色素在起作用。


所以,太陽並不能使我們變黑,但為了防止紫外線傷害皮膚細胞而產生的黑色素才是變黑的真正原因。但僅僅是因為防止曬傷就能促使體內大量產生黑色素嗎?所謂物競天擇,從來不是因為一個小問題而產生的,歸根到底都是繁衍的問題。


02

人類遷徙與膚色演變


有研究表明,紫外線除了會傷害皮膚細胞外,還會使體內葉酸快速分解。葉酸是機體細胞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質,對於胎兒發育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旦缺少容易造成畸形等嚴重後果。當有威脅到種群繁衍的可能出現時,也不難理解為何當時的人類會越變越黑,甚至可能膚色越黑越受到歡迎。


而隨著人類遷徙,膚色再一次發生變化。當人類離開酷熱的非洲,往歐洲、亞洲等方向遷移時,日曬程度降低,此前起保護作用的黑色素反而變成阻礙。


在歐洲等高緯度地區,日曬本來就不如低緯度地區充足,黝黑的皮膚也在抵禦紫外線,雙重作用下容易造成日曬不足。太陽是生物賴以生存的能量,過多或者過少都不利於生命體的維持。當日曬不足時,人類無法生成維生素D,容易造成發育不良、骨質疏鬆等,對新生兒的成長尤為不利。


因此,為了能吸收充足的陽光,黑色素漸漸減少,膚色也逐漸變淺,慢慢形成如今的三種膚色。


雖然如今為了防止黑色素生成,愛美人士用盡各種辦法,但黑色素其實是人類為適應自然環境而體內自產、功效強大的第一款“防曬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