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梁實秋先生提出的“人性論”的文藝思想?

唐宋衣帽間


回答關於“如何理解梁實秋先生提出的‘人性論’的文藝思想?”的問題,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解讀。



首先,梁實秋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才。儘管梁實秋在與魯迅的對罵中被貶為“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但是,對於梁實秋的歷史貢獻還是要給予肯定和正確而客觀評價的。梁實秋是中國現當代著名文學家、文學批評家,還是有名的翻譯家。在那個文藝復興的社會梁實秋能夠佔有一席之地,還是來自於他的人性論,還有他的翻譯作品,儘管他的《雅舍小品》在80年代之後才被人推崇。梁實秋在文學的貢獻不僅僅是他寫的散文,他翻譯的莎士比亞讓人震驚,他對寫作的熱愛,對文學的執著,讓他的文字越發深受人們的喜歡。可以收,梁實秋是一個執拗的文學家,也是有自己的思想的人,作為當時的初出茅驢的文學新人與魯迅在文學等方面進行了八年的論戰,直到魯迅先生去世,這場論戰才罷休,這些都是他性格與風格使然。



其次,梁實秋的人性論害了自己。梁實秋因為自己的偏激和不成熟的矛盾思想讓他後世一直被罵“資本家的走狗。”梁實秋認為:“文學的目的是在借宇宙自然人生之種種的現象來表示出普遍固定之人性。”梁實秋認為文學是用來探討固定普遍的人性,文學的普遍性讓他倍受爭議。文學的價值在他而言什麼時代精神、革命理論、傳統思想都不重要,重要的它是否反應了普遍的人性,是否顯現無限和超越存在的真理。



再是,梁實秋的人性論有其思想的閃光。在梁實秋看來,文學是普遍存在的,是適合所有人類的存在。文學因人而誕生,人在探索文化,而文化也在與時俱進,文化與人本就密不可分,但又互相獨立存在。文學價值是反應普遍固定的人性這點梁實秋的看法確實是對的,他的這個思想也有著理論依據,但梁實秋忽略的是文學的個性。

以上權當探討。


魯源


關於人性,梁實秋從未有過系統的理論闡述。但是通過文獻整理,可以概括出他的觀點:“人性是常態的、普遍的,是文學之標準”。他不乏真知灼見:“文學發於人性,基於人性,亦止於人性。而且,文學不會超越人性。

梁實秋的觀點本身沒問題,即生而有之謂之性,本性貫穿人的一生。

但是,梁實秋沒有拎清本性的實質:亦善亦惡。孟子云:“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而且,文學是有階級性的。

事實上,惡人本性中有善,只是沒有激發而已;善良的人,本性中依然有惡,只是沒有激發而已。

正如梁實秋自己一樣,他的本性之中依然存在著善良,但依然是“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