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上臺後,德國為何突然有錢了?錢從哪裡來?

銳銳CC


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見字如同見面。

希特勒上臺後承諾,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和麵包,經過四年的努力(1933——1938),他的承諾得到了兌現,從而使更多的人支持他。


希特勒不僅是個天才的軍事家,而且還是個經濟方面的奇才,他一改過去的自由經濟,實行“命令經濟”,由政府主導經濟,發佈管理經濟的新法令,重建外匯制度,強制推行價格刑法,在證券、稅收方面引入銀行監管機制等。


當初德國有600萬失業人囗,希特勒通過擴大財政支出解決失業問題,財政收入一部分來自“命令經濟”帶來的紅利,一部分來自貸款,貸款主要來自英國和美國,還有一部分來自發行的中長期債券,這樣,希特勒就有了大量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建高速公路、飛機場、兵營、齊格菲防線都需要大量的勞力,他還通過擴軍和勞動義務制解決失業問題,此外擴招公務員,一個工作崗位分成二半,還有動員已婚婦女回家生孩子,到1939年,基本消滅了失業現象,他的工資和價格是穩定的,一個人的工資,完全可養活5口之家。


這裡要說明一下,希特勒統治時期的經濟是復甦,不是騰飛。還有一戰德國的製造業並沒有被摧毀,而是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因為一戰壓根就沒在德國國內打仗,還有希特勒借英國和美國的錢,根本沒打算還,所以英國首相張伯倫搞綏靖政策,美國搞孤立主義不介入二戰,都和怕德國不還錢有一定關係。希特勒發行的債券,購買的都是有錢人,和老百姓也沒太大關係,最後,有人說,希特勒是靠屠殺猶太人,掠奪了大量的財富,那是二戰爆發以後的事了,剛開始,他並沒有靠屠殺猶太人獲取財富,而只是剝奪了猶太人的政治權力,剔除出公務員隊伍,講這些的目的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希特勒是有主持經濟建設方面能力的。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一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被迫對戰勝國做出了鉅額的戰爭賠款,經濟也接近崩潰。但是希特勒掌權後德國的經濟迅速回暖,他是怎麼做到的呢?德國的錢都是從哪來的呢?

二戰前德國能夠變有錢,主要有兩個大功臣,一個是英法美三個神一樣的對手的幫襯,另一個就是經濟部長亞爾馬·沙赫特。

一戰後各國都受到了巨大的損失,大家都不希望再打仗了。雖然戰後簽訂的條約,要求德國進行鉅額賠款,但是大家都知道,這筆金額實在太大了,已經超過了一個國家所能承受的極限。丘吉爾後來也評價,說讓德國賠款的行為非常愚蠢。

後來眼瞅著德國要被逼得崩潰了,怕他們狗急跳牆再發起戰爭。所以幾個戰勝國商量了一下,開始了對德國的經濟援助,主要方式就是把賠款用貸款的方式再次返還給德國。

德國人不傻,看穿了英法等國的心思,利用這個機會瘋狂的向他們貸款,幾乎把英法美三國的銀行全都貸了個遍。

當時德國幾年間一共支付了十億磅的賠款,但是後來卻又從英美法幾國獲得了十億五千萬鎊的貸款援助。德國的經濟也憑藉著這些貸款迅速復甦。這些都是在希特勒掌權期間進行的。

戰勝國除了對德國經濟援助,在軍事上也有一系列的謎操作,解散自己的軍隊,鑿沉自己的軍艦。然後放任希特勒發展軍工,擴招軍隊,放任德國出兵收回一戰割讓的土地等等。其實當時英法有無數的機會輕鬆掐死德國,把二戰扼殺在搖籃裡的,這裡就不詳細展開了,這裡只討論經濟。

德國的經濟復甦,背後最大的功臣其實是德國當時的經濟部長,亞爾馬·沙赫特。這個人搞經濟的能力特別出眾,德國經濟能夠復甦,更他的付出密不可分。他最大的功勞就是成功的避免了德國的通貨膨脹。

一戰後的德國經濟一落千丈,貨幣飛快的貶值,買個麵包都要提著一大包的錢,都廢紙都差不多了。沙赫特進行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成功的挽救了德國的經濟,所以當時大家都公認他是經濟奇才。

後來在他的主導下,為了穩定住物價,德國政府創建了多個壟斷組織,把很多產業都收歸國有,對各種商品嚴格的限定價格。同時還進行嚴格的外匯管制,防止貨幣流出境外。

外了防止外匯流出,在進口商品的時候禁止支付貨幣,都是進行以物換物。

同時德國大力發展基建,發展汽車工業,成功的拉昇了就業率,極大的減少了失業人數。

比如修建遍佈全國的高速路網絡,這其中又涉及到了鋼鐵、水泥、運輸,建材等行業,但這一個工程就解決了近30萬人的就業問題。

我們現在知道德國的汽車工業很發達,其實德國汽車的起飛也正是在這個階段。前些天剛停產的,風靡了數十年的甲殼蟲汽車,也是這個時候推出的,然後迅速得到了德國無數家庭的喜愛,幫助大眾汽車發展壯大。

值得一提的是,甲殼蟲的設計者費迪南德·保時捷,也就是保時捷汽車創始人,當時還受到了希特勒的特別關照,要求他放棄捷克國籍加入德國。

另外為了補貼本國的經濟,希特勒主張對猶太人下手。猶太人一直都有有錢人的象徵,這個群體掌握了巨量的財富。希特勒對他們做的事情我們也知道了,最終猶太人的人也都被補貼到了德國的經濟上。

以上就是德國經濟能夠快速恢復的原因。


漂浮菌


一戰後,德國經濟遭到重創,國內工業、農業在戰爭中被毀於一旦。德國海外殖民地不僅全部被英、法、美、日等國家給瓜分,而且簽訂割地、鉅額戰爭賠款,無疑更加加重德國百姓生活困苦。1929年的,美國的華爾街股票大跌,經濟危機衝擊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無疑給德國的經濟雪上加霜。此時,德國納粹工人黨趁機抬頭,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開始對德國經歷進行大刀闊斧經濟建設。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 外部環境,一戰後,英法等國對於德國全方位一勞永逸制裁,防止德國再次崛起,美國為了維持歐洲大陸平衡,需要一個強大的德國,來制約英法兩國,對德國進行大量貸款,經濟援助。

二、內部因素,希特勒上臺之後採取多種措施,恢復經濟。

1、增加德國基礎經濟建設,在全國範圍內修建高速公路、鐵路,德國高速公路在二戰前達到平均12公里有2條高速公路,縱橫交錯的公路、鐵路帶動大量失業人口,就業人口增加,自然帶動其他相關行業復甦。




2、政府貸款,撥款恢復工廠生產,如德國魯爾工業區。

3、興建大型水利工程, 公共設施等等。這些措施降低失業人口,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德國的經濟得以迅速發展。

三、內部因素,希特勒在發展經濟同時,暗地裡大量發展軍事,德國空軍飛機、坦克、槍炮、都在暗中發展,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軍工發展帶來鉅額利潤。




四、其他因素,希特勒在本國宣揚“日耳曼主義”,轉移民眾視線,由於猶太人做生意是非常的聰明,手裡掌控大量經濟財富,希特勒把矛頭直接猶太人,就開始大量的抓捕猶太人,抓捕猶太人多數都是富豪、資本家,從而從這些資本家獲得大量資產, 如著名的“水晶之夜”,搶、砸大量猶太人店鋪。



通過以上措施,希特勒使德國積累鉅額財物,快速崛起。


小姐姐講史


這個問題讓希特勒非常不爽:什麼叫突然有錢?難道德國之前很窮?什麼錢從哪裡來?老子又不是印鈔機!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相比於希特勒上臺前德國在經濟危機中食不果腹的狼狽樣,希特勒在上臺後確實還了德國人民一個強大的德意志帝國,這比普京靠譜得不是一點半點兒。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短短几年時間,德國就能“烏鴉變鳳凰”?德國的錢,到底是從哪裡冒出來的?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雄厚的積累

雄厚的積累,是德國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復興的根本原因。

一直以來,因為四分五裂的局面,德國的崛起被戴上了難以掙脫的緊箍咒,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意志。

而一旦完成統一,有了統一的市場,更有了強大的國家力量,德國就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崛起。在短短30年時間裡,德國將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以高起點的姿態後來居上,到20世紀初已然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將英法等殖民帝國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而比不斷膨脹的GDP更重要的是,德國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國民教育,甚至連女性受教育水平都超過了90%,這種人才儲備戰略使得德國從一開始就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技術隊伍,這也是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元氣大傷後,能夠迅速恢復元氣的根本原因。

一戰雖然曠日持久,但德國損失遠小於英法等國,而戰後由於協約國的扯皮攻訐,德國面臨的鉅額賠款被大打折扣,美國更是出於自身戰略需要對德國進行了“道威斯計劃”和“楊格計劃”等對大力扶持,這使得德國的經濟恢復比英法更為迅速,自然再度有了雄厚的積累。

2、美國的扶持

從1923年的啤酒館暴動到1933年登上德國總理寶座,希特勒用短短十年時間走上了人生巔峰。而這樣的成功之所以難以複製,是因為希特勒及納粹黨是西方大資本家,尤其是美國財團傾力扶持的結果。

一戰後美國一躍成為世界經濟霸主,為爭奪更多歐洲主動權,美國需要一個強大的政府牽制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國,同時防止紅色帝國蘇聯向西蔓延,於是美國摩根、洛克菲勒和杜邦三大財團爭相扶持納粹黨上臺,而英法德等國的大資本家更是看好希特勒,德國容克大資本家甚至致函德國總統興登堡要求其任命希特勒為政府總理。

可以說,集眾多光芒與期待的納粹黨,可謂要人有人,要錢有錢,儘管魏瑪共和國在1929年的資本主義全球經濟危機中元氣大傷,但西方大資本家的援助仍然源源不斷,甚至與日俱增,他們是德國能夠迅速走出經濟危機泥潭的重要支撐。

而納粹德國也在西方大資本家的縱容下迅速膨脹,成為難以控制的龐然大物。

3、元首的能量

西方大資本家之所以扶持希特勒而不是其他狂熱分子,原因就在於希特勒的能量很大。

從馬後炮的角度來看,希特勒上臺後的救市計劃和羅斯福新政在方法上沒有明顯差別,而實際效果卻更勝一籌。雖然歷史教科書給了羅斯福新政以極高的評價,但美國經濟真正復甦,卻是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彼時的美國戰爭機器全開,綜合國力呈現出一日萬里的恐怖態勢。

而德國的效果明顯比美國更為直接有效,針對德國物價飛漲、失業率暴漲、民生凋敝的事實,希特勒以德國政府的信譽做擔保,下令德意志銀行發行債券並要求容克大資本家認購,從而獲得創業的第1桶金。

而後,希特勒將資本投向大型公共設施,例如修建高速公路,吸引了大量失業人口;針對馬克貶值,通貨膨脹劇烈的現實,希特勒推行以物易物,迅速穩定了市場秩序;同時希特勒為討好軍隊,迅速擴張軍備,這一方面大量吸引了人口,失業率迅速下降;另一方面旺盛的軍火需求刺激了容克大資本家的生產力,德國經濟迅速復興。

可以說,德國的有錢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希特勒一人之力,某種程度上說,納粹德國在二戰後的崛起,是歷史的必然結果。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看起來是有些偶然的因素,實際上並不是讓人無法理解,在一戰結束之後,各國開始重新劃分利益,戰勝國有絕對的話語權,可他們只顧著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並沒有考慮到其他國家的利益,因此在戰後合約簽訂之後,就有人指出這並不是和平,只不過是一段時間的休戰。果然在一戰結束之後沒有多久,二戰再度爆發,值得一提的是,挑起這場戰爭的人還是一戰的元兇德國。

作為兩次大戰的發源地,德國這個國家確實是讓人有些好奇,他們到底哪來的這麼多力氣,一個國家連續兩次挑起世界大戰。一戰時期他們與英法等國交手,自己也受到很大的損失,戰爭結束之後,德國內部的形勢嚴峻,民眾生活困難,國力遭受嚴重的損耗。

希特勒上位之初,德國還是非常貧困,可後來他們的國家迅速就發展起來,德國能夠再度挑起大戰,必然是要有著充足的資金,畢竟打仗就是要打錢,沒有足夠的錢財,是無法支撐起這麼大規模的戰爭。

在二戰開始前夕,德國就已經重新富強起來,希特勒在短時間內就像變魔術一樣,把國家的力量重新恢復起來。

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這麼多的錢究竟是哪裡來的呢?

他的錢財主要是有三個來源,首先第一個來源,德國作為老牌的發達國家,他們有著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在一戰的時候,德國雖然是戰敗的國家,但他們國內並沒有成為主要戰場,自己的工業體系沒有被徹底破壞,他們的工業基礎還在,這就為他們復甦打下堅實的基礎。

希特勒上臺之後,針對國家的一些問題,大力發展基建,這就為德國很多民眾提供了工作。在基建的帶動下,德國的國力開始恢復起來,工業生產也漸漸恢復正常,他們國家的錢財主要是從這些基建方面來的,在國家漸漸富強之後,他又不斷來鼓吹著愛國,國內的很多富人和民眾不斷給政府捐獻經費。

那麼第二個來源,就是當時的希特勒把槍口對準猶太人,猶太人沒有自己的國家,可他們這個民族非常會做生意,大部分的猶太人都是非常有錢的。

在希特勒的歧視下,猶太人在國內遭到嚴重的打擊,他們大部分人都被德軍給抓起來,所有的財產都被沒收,猶太人的產業被德國侵吞,希特勒又不斷策劃針對猶太人的攻擊,前後德國殺掉了無數的猶太人。

這些人身上的任何一點財產,都被德軍給收繳,從這些人身上,他們得到無數的錢財,這些錢財也成為他發動大戰的基礎。希特勒並不是一個傻子,他不會無緣無故去針對一個民族,之所以會選擇猶太人,主要還是這個民族的人實在是太有錢,被惦記上也很正常。

第三個來源,就是希特勒採用以戰養戰的方法,在二戰正式開始之前,他就已經開始自己的侵略戰爭,不斷用一些軍事行動侵佔一些地方,德國本身就是歐洲的一個大國,他們又不斷通過戰爭向外發展,利用軍事侵略,佔據其他的國家,然後再利用這些國家的資源來支持本國的發展,後來在戰爭進行的時候,德軍的勢力已經發展到整個歐洲,他們不斷從各個佔領地索取更多的資源,這也為他們賺取無數的錢財。

總得來看,德國這次發動大戰也是做好準備,他們有這麼多的資源,可為自己的發展以及希特勒的野心,他們還是選擇進行這場大戰,不過德國再強,它畢竟也只是一個國家,同時與世界為敵,早晚是要失敗的。希特勒的戰略沒有太大的問題,可他的野心太大,德國再強也支持不了他的戰爭,失敗是早晚的事情。


貓眼觀史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子在塞爾維亞被殺,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11月11日,德國被逼無奈只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4歷時年,但是之後希特勒上臺後,德國經濟很快恢復,在1941年,德國再次發動世界大戰。那麼為什麼希特勒上臺,德國突然就有錢了呢?



外在原因一,歐洲形勢複雜,戰勝的英國和法國,不希望德國一蹶不振。

二戰結束後,歐洲勢力最大的就是英國和法國了,“一山不容二虎”,在歐洲地區,德國倒下後,英國和法國勢必會展開一番爭鬥。

就當時形勢而言,戰爭剛結束時,法國在軍事上略勝一籌。德國戰敗後,法國是想徹底搞垮德國,然後打壓英國。

英國也知道,如果德國徹底倒下了,當時的英國與法國的爭霸,恐怕難以勝出。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在歐洲是不會看著德國沒落的。因此,儘管德國敗了,但是在歐洲並沒有受到太多打壓。

此外,英國和法國忙著爭霸,此時的德國他們根本沒有放在眼裡,這樣就給了德國一個發展的空間。

外在原因二,美國總喜歡扶持戰敗的國家。

美國雖然建國時間短,卻是一個很會發展的國家。無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都並不想參與戰爭,但是又很希望戰爭繼續,因為他們就是戰爭商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實力最強的一家。但是美國的地盤在北美洲,對於歐洲他是“鞭長莫及”。此時的美國,需要在歐洲扶持一個國家,來幫助自己掌控歐洲。就像是二戰後,美國扶持日本,來干擾亞洲局勢一樣。

美國在選擇扶持對象時,總是喜歡選擇那些戰敗的曾經的強國,因為這些國家既不會威脅到它的地位,又可以被它所用。

二戰時美國選擇了戰敗的日本,一戰後,它選擇的正是德國。美國的經濟扶持,讓德國有了一定的資本,才能快速發展。

內在原因,希特勒經濟軍事化的做法。

作為一個戰敗國,德國首先要做的不是發展經濟,而是鞏固國防。為了能讓經濟平穩發展,希特勒首先就是把社會財富,聚集為國家財富,解決國家問題。

之後希特勒又將“軍”、“工”聯合,讓軍隊與工廠相結合,解決了生產力的問題,而且軍隊創造的財富,可以歸國家所有。這樣可以快速解決國家貧困的局面,可以充實國庫。

再者,希特勒對工商業的管理也趨近於“軍事化”,一切個人利益都服從國家利益。

希特勒的做法,短期內恢復了德國經濟,但是也損失了不少個人的財富。

一戰後,德國能快速恢復經濟,除了希特勒本人的功勞,與當時的國際局勢也有很大的關係。


斯幽說歷史


希特勒並不是個有錢人,為什麼他一上臺,德國就突然多了很多錢呢?筆者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就猜測希特勒是個“大忽悠”,口才了得,能夠通過口舌之妙把有錢人手中的錢財都聚集起來,來緩解德國的經濟壓力。



根據數據分析,在1933年和1934年,希特勒這個怪才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讓德國的工業暴漲,每年經濟增速超過了百分之百。更讓人覺得驚奇的是,希特勒用了三年的時間,就讓即將崩潰的德國,成為了經濟強國。那麼他的錢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人人皆說,希特勒為主的納粹黨是不喜歡猶太人的。而猶太人經濟頭腦十分了得,非常會做生意,他們手中掌握著大量的錢財和資源。當時的社會中,猶太人中有不少的資本家和金融家。因此,希特勒通過大肆抓捕猶太人,把猶太富商被抓進了監獄當中,掌握了大量的經濟和金錢,並把從猶太人身上搜刮而來的錢財用於德國的公共設施和工業投資上,讓瞬間德國有了發展重生的機會。



就筆者看來,希特勒不一定是恨猶太人,而是更加喜歡猶太人身上的錢而已。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能讓德國在短短几年時間內重煥新生的很有可能就是希特勒從猶太人手中掠奪過來的財富了。希特勒通過對猶太人的迫害,使得這個群體最龐大的資本被自己掌控和佔據。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希特勒上臺後大量的錢財投入,很可能就是來自於這些猶太富商。

希特勒為主的納粹黨通過對他們的迫害,得到錢財,然後將錢財投入到生產和基礎設施,投入到國家建設和社會保障之中。 這麼一來,倒是可以看清楚希特勒的動機了,他並不是憎恨某一個種族的人,而是就近取材,本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原則,搶奪走有錢人身上的錢,投入到國家的重建大業裡去。

如此一來,為了掩蓋掉事實的真相和真實的需求,納粹黨只能毀滅猶太人,這樣神不知鬼不覺,也保留了當時德國人心目中對納粹黨人的完好形象。畢竟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希特勒為主的納粹黨就是救世主,他們就是拯救德國老百姓的神,讓他們不再失業,讓他們不再受吃不飽、睡不好的貧瘠之苦,也讓國家越來越強大了,到處一片重獲新生、欣欣向榮的景象。

總結:在看似完美的繁榮昌盛景象之下,可能掩蓋埋藏了一些見不得光的、醜陋齷齪的事實。同時,筆者換了一個思維角度來思索,如果當時的猶太富人們在受到納粹黨迫害之前就已經拿出自己的一部分錢來樂捐好施,慈善救濟那些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老百姓們,他們的結局會不會就是另外一番新景象了呢?小夥伴們是怎麼想的呢?能否在留言欄底下跟筆者說一下你們自己的想法,好讓大家開啟頭腦風暴好好討論一下。


瀚海說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工業不僅遭到嚴重的破壞,它的許多城市也淪為廢墟,整個國家的經濟都瀕臨破產的邊緣,套用我們古代常說的一句話,那就是: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不僅如此,德國作為一戰中的戰敗國,還需要承擔給協約國的戰爭賠款,合計金額高達2380億馬克,折算成美元就是2690億美元。當然,這筆錢德國肯定拿不出來,只能找各國貸款來賠償,然後再每年以國家的財政收入來償還。

對此,法國還不滿意,它直接去出兵佔領德國的魯爾工業區,這裡不僅是德國最大最好的工業去,又是最重要的產煤地,法國強制佔領整個地區,對德國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與此同時,德國在海外的眾多殖民地,也被協約國瓜分完畢。當時的德國政府,真是窮得連褲衩都快沒有,至於德國廣大的平民百姓,更是生活在垂死掙扎的邊緣,每天都有無數企業倒閉,無數人失業,更有無數人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

對於這種糟糕的局面,當時的德國政黨,包括保守黨、社民黨,還是其他政黨,都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只能眼巴巴看著德國的經濟變得越來越糟糕。

據統計,在1931年時,德國失業率高達25%,共有600多萬人失業,病死餓死的百姓都已經達到數十萬人,更有數不勝數的流落到街頭乞討。 在這種背景下,希特勒於1932年發動政變,登上了德國的政治舞臺。



希特勒上臺後,給大家的承諾是:“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麵包”。其後不到一年時間,德國的失業人口就從六百萬銳減到兩百萬。並且,德國政府突然變得非常有錢。

據統計,1933年德國國民生產總值約為737億帝國馬克,但等到1934年時,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就已經高達到1264億帝國馬克,整整快番了一背,而其後幾年,德國經濟幾乎每年都以100%的速度高速增長。這樣的經濟發展速度,已經不能叫做復甦,而應該叫做騰飛。

也正因為此,整個德國從上至下,陷入了一種狂熱崇拜希特勒的氛圍之中。對此,很多人自然會很好奇,為什麼希特勒上臺後,德國就從昔日的窮困潦倒突然變得有錢了呢?這個錢究竟時從哪裡來的呢?

其實,希特勒的搞錢的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改組國家經濟。在希特勒之前,德國也是信奉自由主義經濟,換句話說,政府並不過多的介入到國民經濟中,國家經濟的各個領域,都是由私人公司控制,而國家得財政收入主要是靠這些公司的稅收。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政府和廣大底層百姓都處於貧困狀態,但那些大資產階級和大地主,都還一個個富得流油。所以,等到希特勒上臺後,它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政府全面介入到經濟領域,將那些大中企業都收歸國有,當然,收歸的方式的強制接收。

與此同時,鑑於當時德國最富有的人群基本上都是猶太人,希特勒直接發起種族滅絕政策,號召大家起來屠殺猶太人,將他們的財富奪過來。在這種背景下,數百萬猶太人所積累的鉅額財富,都到了希特勒的政府手中,他們的企業和工廠都被希特勒給接收過來,成為傳說中的國企,希特勒也積累起第一桶金。

接著,有了錢的希特勒開始大興土木,大搞基礎建設,比如建設工程,水壩、鐵路、高速公路、飛機場、兵營、齊格菲防線,甚至後來享譽世界的汽車品牌大眾汽車等;同時,希特勒還通過擴軍和實行勞動義務制解決失業問題。此外,黨和國家的官僚機構還大幅擴招公務員。

這種背景下,不僅德國的失業人口大量減少,它的經濟也開始呈現快速復甦。然後,希特勒又通過向協約國大量貸款來獲取財富。當然,對於希特勒來說,這些貸款他根本就沒有準備還回去。

隨後,希特勒又通過這一系列的對外戰爭,將其他國家的財富和資源強行佔據,同時他借戰爭的契機,廢掉先前德國的戰爭賠款,甚至連原先的貸款也不還。從這層意義上說,希特勒的錢,主要是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掠奪國內猶太人的財富;二是強佔歐洲其他國家的財富和資源;三是騙取協約國的大量貸款。


我是趙帥鍋


自從希特勒上臺以後,卻是給人一種感覺,德國好像從經濟大蕭條中恢復了過來。並似乎走向了繁榮。那麼我們來看看希特勒是怎麼讓德國的經濟恢復的。

在希特勒上臺後,他任命沙赫特為財政部長,而沙赫特的的一個辦法就是尋求貸款。其實早在希特勒上臺之前,各國就已經在對德國進行貸款。本身德國就因一戰賠款太高導致財力枯竭,也使歐美大國對德國進行了一系列的貸款。其中比較著名的是《道威斯計劃》和《楊格計劃》。這使得以美國為首的大批外國資本源源不斷的進入德國。再加上美國對德國進行的大量物質裝備與技術上的協助。德國經濟已經開始走向恢復。德國也開始有能力對法國、英國等國進行部分賠款。

而在納粹德國時期,仍然主要是美國在向德國貸款,其中華爾街的幾個劇透就向納粹提高3200萬美元的貸款。納粹德國便把貸款搞來發展軍事。

不過與此前魏瑪德國時期所不同的是,納粹德國吸取魏瑪德國在信用上問題的教訓,當時的貨幣依然是金本位為主體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勝國對德國提出的賠款表面上看是以貨幣作為結算,實際上卻是要求德國交出對等數額的黃金為倍數。可是當時的黃金結算的主導權是掌握在英法手中的。而魏瑪德國時期由於信用的不足,也未敢對金本位進行挑戰。而納粹德國在借貸的同時也積極提高信用,並通過一系列措施儘量避免這種金融上的壓制局面。待到納粹德國的經濟恢復起來後,已經沒有多少人在意德國馬克背後的黃金,因為當時給馬克支撐價值的是德國的物資生產能力和德國軍力。

還有為了遏制通貨膨脹,沙赫特進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所有銀行券用於軍事建設或基礎建設。為了控制物價,又組建了多個卡特爾。並且對外匯進行嚴格的監督。

解決經濟問題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失業。為了讓人人都有事幹,希特勒的解決方法就是要麼參加德國軍隊要麼加入工廠。很快納粹德國就把失業率降到非常非常低的水平上。1933年德國失業人數高達600萬,1934年瞬間降到270萬,此後在1935年至1937年這三年裡,德國失業人數以每年約60萬的數量往下降。解決了失業問題,生產也提了上去,經濟自然也能得到一定的恢復。

再有納粹德國對德國經濟建設也積極微操。比如修建公路、鐵路、橋樑與水利工程。還有機場和兵營等等。不過這些行為其實是在為未來的擴軍備戰做準備。同時由於資源有限,納粹德國也實行配給制。

與此同時希特勒希望將大企業儘量做到國有化,並且將猶太人的資產進行沒收。還禁止猶太人從事一切有頭有臉的工作,比如公務員、律師、醫生等等。還不許猶太人進入娛樂場所。同時也把民眾的怨氣轉移到猶太人身上。而在1938年的水晶之夜,也讓納粹德國從猶太人身上掠奪了鉅額財富。

而在德國擴張期間,德國又巧妙地利用匯率來掠奪佔領國的財富。

不過由於納粹德國經濟的非正常發展,到1939年已經出現問題,種種不良的發展讓納粹德國在1940年代有陷入不亞於1929年大危機深淵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也促使了德國走向對外戰爭。


黎塞留的野望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損失了大量人口和土地,國內的工業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到了1920年,英、法、美等國更是要求德國賠償2690億馬克賠款。因此,德國可以說是窮困潦倒,瀕臨破產。


屋漏偏逢連夜雨,由於德法世仇,所以此時的法國步步緊逼,誓要把德國推向深淵。為此,法國和比利時出兵佔領了德國魯爾地區,聲稱以該地區作為抵押。

法國強佔魯爾以後,魯爾地區的工礦業陷入停滯,德國的經濟再次遭受打擊,國內也發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一時間,馬克形同廢紙,百姓生活水平急劇下降,工人罷工運動此起彼伏。可以說,此時的德國經濟已經崩潰。

然而,就在此時,德國的經濟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法國佔領魯爾地區後,不僅沒有撈到什麼好處,而且還使自己在國際中陷入孤立。原因很簡單,英國希望歐陸可以維持均勢,從而保持自己在歐洲地區的霸權,美國也是如此。於是英、美兩國轉而選擇支持德國,協調賠款的問題。

最終,英、法、美等國達成《楊格計劃》,將賠款數量降到了1139.5億馬克,而且還是分59年償還。另外,協約國為了給德國降低壓力,還為德國提供了大量的貸款。



與此同時,美國也在悄悄行動。

當初一戰的時候,英、法等國向美國借貸了大量現金,等一戰結束後,美國不斷地向英、法催債。但是,當時的英、法也沒錢,所以就把希望寄託在了對美貿易,希望可以從中賺取差價償還貸款。

看到這兒,美國當然不樂意,所以搞了一個《斯穆特-豪利關稅法》,築起了關稅壁壘。英法等國一看美國不地道,於是也搞起了關稅壁壘。

就這樣,美國把目光從英法轉移到了戰敗的德國,很多華爾街的資本大佬也主動找到了希特勒,給他提供了大量貸款。



此時的德國,雖然經濟崩潰,但科技優勢尚在,所以美國資本開始湧入德國,為後來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礎。

1933年初,希特勒上臺,後來《紐約時報》曾披露,希特勒從華爾街獲得了3200萬美元的資助。

希特勒上臺後,他面臨的問題也不少,超高的失業率,高額的財政赤字,以及國內低迷的經濟。

為此,希特勒開始改革,把大量企業收歸國有,迅速把民間的財富集中。期間,希特勒曾大肆迫害猶太人,因為猶太人掌握著大量的財富。



聚集了資本之後,希特勒號召德國民眾積極參加勞動。當然,工作崗位都是德國政府創造的,比如修建鐵路、公路等,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就是在希特勒的命令下修建完成的。

毫無疑問,大量的基建工程為德國帶來了大量的工作崗位,德國的失業率也迅速降低,從1933年的20%,降低到了1938年的0.9%。可以說,希特勒用5年的時間,基本上消滅了德國失業問題。

另外,德國由於技術優勢,出口貿易也大幅提升,為納粹德國賺取了大量外匯。其工業製品在巴西、智利、墨西哥等美洲國家的市場上一度佔據了25%以上。還有德國的化工工業產品,曾經一度佔據了當時世界化工產品出口額的第一名。



當然,德國的經濟其實是以軍事工業為支柱的,其軍工產品的生產量更是一年高出一年。從1933年到1939年,德國的軍工生產增加了數倍。以飛機為例,1934年的產量為840架,而到了1939年,其飛機的生產量達到了4733架。

另外,德國在1941年的時候,納粹德國的軍隊已經接近了900萬人。

最終,德國經濟畸形的發展,使得希特開始以戰養戰,入侵捷克、波蘭、法國,掠奪資源以求繼續發展。也因此德國走向了軍國主義,走向了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