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宴请美国人,用剩菜发明了一道菜,结果好吃到爆,风靡至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其中的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让西方人羡慕不已。中国人向来讲究“衣食住行”,对这些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都喜欢用心去琢磨,所以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川菜、鲁菜、湘菜等八大菜系。中国人餐桌上的菜谱至少也有上千种,

就算是同样的食材,中国人也可以做出不同的风味、菜品,而且往往都能达到“色香味俱全”的境界

李鸿章宴请美国人,用剩菜发明了一道菜,结果好吃到爆,风靡至今

红烧肉

正是因为我们国家有如此深厚的饮食文化积淀,所以《舌尖上的中国》这一反映老百姓吃喝的纪录片才能风靡全球,享誉世界。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民族,无论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会用心去对待我们的吃饭问题,所以我们的很多饮食都和历史人物相关,比较著名的有“过桥米线”、“东坡肉”、“诸葛烤鱼”等等,今天我们要说的这道菜也和历史人物密切相关。

李鸿章宴请美国人,用剩菜发明了一道菜,结果好吃到爆,风靡至今

诸葛烤鱼

晚清时期,清王朝闭关锁国、腐朽落后,结果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的七零八落,山河破碎。面对西方的欺凌,中华民族的很多有识之士开始寻找出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案就是要求大家 “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西学东渐”的风潮下,清朝的很多官员也开始放下身段,主动向西方学习、交流,后来还发起了著名的“洋务运动”,而说道“洋务运动”就不得不提著名人物李鸿章

李鸿章虽然在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但是的确是中国“睁眼开世界”的第一批人物。在李鸿章的努力下,中国也创办了很多实业、新式学堂、新式军队,其中著名的北洋水师就是李鸿章一手创办。李鸿章在积极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自然就少不了同西方世界打交道 ,因为经常和其他国家来往,李鸿章甚至一度成为了清政府在世界上的代表人物,清政府的很多重要外交事务都由其出面料理,比如《马关条约》的签订等。

李鸿章宴请美国人,用剩菜发明了一道菜,结果好吃到爆,风靡至今

李鸿章

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沙皇尼古拉二世正式邀请当时的清政府派出代表参加自己的加冕仪式。沙皇的这次加冕仪式非常重要,因为虽然尼古拉二世在两年前就是沙皇,但是却没有亲政。只有在各国使节参加、目证的情况下,经过加冕仪式,他才算真正地执掌朝政大权,成为真正的沙皇

清政府在接到沙皇的邀请后,决定派出了李鸿章作为代表前去参加。李鸿章率领代表团在莫斯科顺利参加完加冕仪式后,因为想乘此机会多到西方各国参观、交流、学习,所以并没有就此打道回府,而是顺道去了欧美各国访问

李鸿章宴请美国人,用剩菜发明了一道菜,结果好吃到爆,风靡至今

李鸿章画像

在欧美国家访问期间,李鸿章通过中国人与人交往的最简单方法——请人吃饭,顺利和各国很多政治人物都建立了联系。到了美国的时候,李鸿章还是按照老办法,通过宴请美国的政治人物拉近关系。美国人在接到邀请后,都很希望品尝品尝中国地道的菜肴,于是都如约而至,李鸿章的住处立马宾客云集、高朋满座

李鸿章宴请美国人,用剩菜发明了一道菜,结果好吃到爆,风靡至今

李鸿章

大家觥筹交错、大快朵颐,菜一道又一道地上有一道一道撤下的时候,后厨的人突然来报到李鸿章说菜已经没了。李鸿章一听,再看看正在兴头上的客人,实在没办法现在就散席啊。李鸿章本来准备了不少菜,但是今天的人太多,在家上菜肴美味,所以都被吃的差不多了。如果此时扫了这些人的兴,关系以后就无法修复和弥补了,而且这可不是私人关系而是关系两国的关系。

李鸿章虽然面不改色,依然谈笑风生,但他心中却比谁都清楚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突然李鸿章灵光一现、计上心来,当场让后厨将已经收回厨房的那些剩菜,全都倒在一起又热了一下,凑成一个大盘给端上来。那些早就沉浸在中国美食中的美国人,对于这道 “压轴菜”赞不绝口,瞬间就打消了李鸿章的顾虑。美国人一边品尝美味,一边还纷纷问李鸿章:“中堂大人,这个菜叫什么啊?”

李鸿章宴请美国人,用剩菜发明了一道菜,结果好吃到爆,风靡至今

乱炖

李鸿章其实根本不怎么懂英语,所以也听不懂美国人的问题,但是出于礼节,只得笑着回答:“好吃多吃,好吃多吃……”结果这刚好和英语中“杂烩”的发音很像,于是这道菜就被命名为 “杂烩”,在中国也叫“乱炖”。时至今日, “李鸿章杂烩”还风靡美国,是很多中餐馆的招牌菜,而在国内,“乱炖”也是一道深受大家喜爱的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