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弄壞親戚手辦,奶奶不屑:一堆塑料能值幾個錢,聽完價後懵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併為之付出精力與心血。就如手辦這類收藏品,很多不瞭解的人可能會認為,不就是塑料捏成的小玩意嗎?那就大錯特錯了。手辦作為擁有者的心頭好,並不是一件簡單的玩具,它不僅是藝術品,還是具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

有的手辦價格不菲,上萬、百萬千萬都有,甚至有時候有錢都買不到。當這樣寶貝的東西被毀壞時,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這不,有個叫琳琳(化名)的熊孩子就闖大禍了。

孫子弄壞親戚手辦,奶奶不屑:一堆塑料能值幾個錢,聽完價後懵了

琳琳的父母工作很忙,平時都是由奶奶照顧他,對他是百般寵愛,要什麼東西都全力滿足,犯錯了也從來都是百般維護。這天琳琳的表哥過生日,奶奶帶著他去表哥家吃飯。一家人忙前忙後準備飯菜,就沒有顧上琳琳。

結果他竟然悄悄鑽進了表哥的房間,未經過允許就開始亂翻。直到“哐當”一聲響,大家急忙趕上前,才發現琳琳竟然弄翻了表哥用來放手辦的玻璃展櫃,裡面的東西摔得一片狼藉。這時候表哥也剛好下班回家,看到自己珍藏的手辦被毀壞,氣得當場翻臉,對琳琳一頓訓斥。

孫子弄壞親戚手辦,奶奶不屑:一堆塑料能值幾個錢,聽完價後懵了

琳琳的奶奶見到自己的孫子被罵相當不滿,大聲說道:“這些玩意不就一堆塑料嗎?能值幾個錢?大家都是親戚,小孩子摔壞東西很正常,大不了賠你錢就完了唄。”奶奶還一副很不屑的樣子,態度也是很囂張了些。

表哥聽到琳琳奶奶的話和奶奶的表情後,便也不在爭吵,當即找出購買這些手辦的收據,一張張給她看。撿出摔壞的手辦一一比對,最後算出來一共2萬5千多。琳琳的奶奶聽完價後徹底傻眼了,只好打電話給琳琳的爸爸,讓他來處理。

好在琳琳的爸爸比較明事理,先帶著琳琳給表哥誠懇道歉,然後把錢立即轉給了他。這件事給眾多家長提了個醒,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如果家長平時疏於對孩子的管教,那麼孩子犯下的錯誤,就得由父母來買單。

琳琳這次的教訓是兩萬五千塊錢,對於一般家庭,確實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足夠讓家長警醒了。而如果一直放任孩子不管,以後的教訓就不是錢能解決得了的。

孫子弄壞親戚手辦,奶奶不屑:一堆塑料能值幾個錢,聽完價後懵了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麼教育孩子以防成為別人眼中的“熊孩子”呢?

1、盡到做父母的責任

生兒育女,不僅僅是生,更重要的是育。很多父母因為工作繁忙,就把孩子全權交給老人照顧。而老人畢竟年歲已高,教育觀念也比較落後。對孩子就百依百順,缺乏管教。這種情況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影響很大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不可缺少。

孫子弄壞親戚手辦,奶奶不屑:一堆塑料能值幾個錢,聽完價後懵了

2、以身作則

孩子在童年時期,會下意識地模仿成人的行為。尤其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極深的影響。父母應當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一個正面的榜樣。

3、跟孩子定規矩

孩子調皮搗蛋是天性,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如果平時管教不嚴格,就容易闖禍。父母應該從小就教育孩子遵守規則。跟孩子約定好,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該做。一旦發現犯錯,要及時糾正孩子的問題。

孫子弄壞親戚手辦,奶奶不屑:一堆塑料能值幾個錢,聽完價後懵了

4、是非分明

上文裡面琳琳奶奶在琳琳犯錯時,還在幫琳琳分辨,明顯是一種包庇行為,這樣很容易激化矛盾,也會給孩子造成錯覺。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應該客觀公正地做出判斷,不偏袒孩子,正確處理問題,才能讓對方服氣。

結語:

孩子本性天真善良,性格脾氣為後天形成。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問題。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負責任的熊父母。

孫子弄壞親戚手辦,奶奶不屑:一堆塑料能值幾個錢,聽完價後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