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君”劉備的早年生活,不僅賣過鞋,還給人當過保鏢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讀完《三國演義》,相信不少讀者都會有這個感覺。誠然,羅貫中的這種“出場定型”的臉譜化寫作手法,的確令劉備仁厚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不可否認的是,人性多複雜,劉備被描寫地過於仁義,反倒令他沾染了“神性”,以至於他與讀者的世界大相庭徑。

“仁君”劉備的早年生活,不僅賣過鞋,還給人當過保鏢


於是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道:“欲顯劉備之長厚近似偽,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

沒錯,劉備的仁義、諸葛亮的聰明,這些論調被人反覆提起,反而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曹操這個奸雄。原因無他,曹操不僅是貴族奮鬥的傳奇人物,他的一生傳奇也更貼近讀者的生活。

這麼一來,劉備的形象難免便被侷限化了。基於上述現象,筆者想還原一下劉備早期的“菜鳥”生涯,從而向世人論證,劉備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他的成功也並非一蹴而就的。

若單純分析《三國志·先主傳》中內容,可得出一個結論,陳壽對劉備的早年生活,有過一些美化。這也不難理解,陳壽畢竟也是蜀國舊臣,受忠義思想薰陶,他對舊主曲筆維護,尚在情理之中。

但凡大人物,少年時期必定不凡。劉備小時候住的地方,家門口長了一顆怪樹,看上去像一柄“傘蓋”。於是劉備便指著這棵樹說:

“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這句話,已經有點大逆不道了,因為“羽葆蓋車”是皇帝的特權象徵。

“仁君”劉備的早年生活,不僅賣過鞋,還給人當過保鏢

而且仔細想來,劉備這句話倒是和老祖宗劉邦有異曲同工之妙。《史記·高祖本紀》便提到:劉邦一次送徭役去咸陽,遠遠望見秦皇嬴政出行時的氣派景象,不由感慨道:“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顯而易見,劉邦與劉備在少年時期,都充滿了豪情壯志。

但奇怪的是,劉備於漢桓帝年間出生。當時的漢室,雖說有式微之象,但還是一派祥和。劉備一個白丁,竟然張口要做皇帝,這不是“大傻子”,就是“沒文化”的體現。畢竟漢代私學之風盛行,孩童一般在幼年時期都會接受蒙養教育。既然受到啟蒙教育,那麼劉備必知儒家宣揚的忠義理念,他說出這話,豈不是有些“大逆不道”?

進一步來說,倘若這件事是真的,陳壽能蒐集到,那就意味著與劉備同時代的人都清楚。那麼問題來了,劉備自成名以後,始終以仁義忠孝標榜自己,以此吸引大批才子相投。既然劉備早早便表露出“自立”之意,他又談何令漢室忠臣效忠於他呢?

“仁君”劉備的早年生活,不僅賣過鞋,還給人當過保鏢

綜上,劉備少年時期的一些不俗之舉,極有可能都是陳壽為他美化後的史料。而從劉備真實的家庭條件來看,他完全就是個普通人家的孩子,沒有財力沒有勢力,更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

但可以肯定的是,劉備卻不甘平庸下去。同傳中又說:“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顯然,劉備喜歡的這些興趣,都是世家子弟經常做的事,以劉備“販履織蓆”的經濟水平來看,他很難培養這些才藝。

出身貧寒,還不甘寂寞,所以劉備只能換一種生活方式:“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開始廣交豪俠、文士,並在當地形成了一定規模。

怎麼評價這種現象呢?

這顯然也是對劉備的美化現象,通俗一點來講,劉備這種行為,就像是街頭“小混混”,在收攏了幾個“馬仔”之後,便開始招搖過境。西漢時期的遊俠,便是這般情景。不過當時的社會,對他們還是比較包容的,司馬遷還專門寫了一個《遊俠列傳》。這種風氣到了東漢時期影響還是頗深的,不少世家子弟,如袁術、曹操等人,都好遊俠之風。筆者不禁想到,這是否與幾年前的年輕人喜歡“古惑仔”一般?

“仁君”劉備的早年生活,不僅賣過鞋,還給人當過保鏢

因為跟上了潮流,劉備在鄉郡之間的影響力逐漸加深。張飛和關羽應當也是在此時期加入到劉備的小團體中的。劉備見關張二人不僅知書達理,還武藝高超,並花費了大功夫籠絡他們,就連吃飯和睡覺都在一起。

裴注《典略》中說:“天下大亂時,平原劉子平知備有武勇”,遂將其招募到麾下聽用。劉備的武藝如何,後世不得而知,因此劉備聞名在外的“武勇”,來自於關張二人的功勞。畢竟這兩位,才是被曹魏謀士盛讚為“萬人敵”的猛將。

有了這個結論,便不難知道劉備早期落魄時,為何還有富商對他資助了。原文中是說:“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由是得用合徒眾。”這看似是一場簡單的資助,但實質上,是中山富商看中了劉備“橫行鄉里”時的“武勇”,故而花費重金聘請劉備為自己“走鏢”。

“仁君”劉備的早年生活,不僅賣過鞋,還給人當過保鏢

此時的劉備,受僱於他人,還做著一份高危職業。這麼一來,他的早期生涯,更多充滿無奈與現實,而並非演義中談到的那種空洞又不切實際的仁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