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捡漏:1.5元买来4000年前的绝世珍宝

在文物界其实捡漏的事情真的非常多,比如大名鼎鼎的何尊就花了30元买到手;还有缂丝陀罗尼经被,藏家才花了9万块,没想到后来却拍出了1个多亿,而这些都还算不上历史上最大的捡漏。

我们下面要来介绍的这件捡漏堪称是历史上最大的,没有之一。文物专家仅仅花了1.5元从农民手上买下了一件4000年前的黑陶,没想到这件黑陶后来却成为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一位在场的考古学家激动地记录下了它们的特点:“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经过严密测量,这些碎片的厚度不超过0.2毫米,“蛋壳黑陶”的名字应运而生。

最大捡漏:1.5元买来4000年前的绝世珍宝

但是,如此奇特的黑陶薄片,是用来做什么的?未“粉身碎骨”之前,它究竟长什么样?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山东潍坊姚官庄遗址出土了一批蛋壳黑陶杯,才使人们对它的真面目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最大捡漏:1.5元买来4000年前的绝世珍宝

黑陶杯 山东省博物馆藏

这就是黑陶杯。

最大捡漏:1.5元买来4000年前的绝世珍宝

最大捡漏:1.5元买来4000年前的绝世珍宝

距今 4600—4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存在着大量黑陶。在所有黑陶器物中,又以蛋壳黑陶高柄杯最具代表性。

它通常高十几厘米,重量却不足一两,最薄处仅0.2米,薄如纸张。

最大捡漏:1.5元买来4000年前的绝世珍宝

0.2毫米是什么概念?

相信大家都见过医院打针用的针头,最小的针孔是0.5毫米,鸡蛋壳也有0.5毫米厚,

这蛋壳黑陶杯可比针孔和鸡蛋壳还要薄一半还多。

黑陶杯 山东省博物馆藏

农民挖土,发现蛋壳杯

上世纪70年代,时任日照市图书馆文物组组长的老杨没事就骑着自行车去各地调查遗址、征集文物。

那是1978年的某一天,杨组长和文物组的另一位同事共同来到日照东海峪村(现属日照经济开发区北京路街道)调查。之所以到这里来调查,是因为早在1960年,这里就曾发现一个集合了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东海峪遗址。

最大捡漏:1.5元买来4000年前的绝世珍宝

两人到了东海峪村,先到大队部座谈,村里的大队书记先说了一下东海峪遗址的保护情况。

说到文物征集,大队书记突然说,一位牟姓村民手里好像有个黑陶杯子。杨组长听说后,托大队书记帮找人,让牟某把杯子拿来看看。

没一会儿,他拿来了杯子。杨组长一看,顿时兴奋起来,问:这杯子是怎么来的?

村民说:这是 有一次自己挖土时发现的,看着杯子黑光油亮,就拿回了家。

最大捡漏:1.5元买来4000年前的绝世珍宝

那时候,村民们喜欢在东海峪遗址上种庄稼,偶然会发现些古老的东西,但从来不知道所捡之物为何物。杨组长告诉村民朋友:这黑陶杯子是件文物,根据国家相关文物法规,出土文物应该收归国家所有。村民十分爽快地同意把杯子捐给国家,作为奖励,杨组长给了村民一块五毛钱。

就这样,4000多年前的一个稀世蛋壳黑陶高柄杯,被杨组长带回,由当时的日照市图书馆文物组保存,现藏于日照市博物馆中。

请您在阅读时点击一下小程序,您的一次点击就是我继续发文的动力!

请您在阅读时点击一下小程序,您的一次点击就是我继续发文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