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寄奴曾住(七)

与以往历次北伐于三、四月出征不同的是,此次出军选在八月。从时间上来看,刘裕已经做好了长期做战的准备,希望军队可以在北方度过冬天,熟悉气候。后秦占据关中与河南大部,刘裕准备于冬季拿下河南地区,为次年进入关中做准备。

人道寄奴曾住(七)


更是吸取了桓温北伐失败的教训,鉴于陆路进军粮草运转困难,故只以偏师沿桓温当年北伐的路线进军:令沈田子、傅弘之军从襄阳出发,翻越豫西山脉北上武关

主力分作四队,西路军由檀道济、王镇恶率领,以陆路行军,北上攻打许昌、洛阳;中路军由沈林子、刘遵考从彭城出征,以水军入汴水,这一路极为重要,若攻占汴水航道,疏通石门水口,则刘裕亲领的大军便可避免沿黄河进军,与北魏隔河相望;东路军由冀州刺史王仲德总督,从南燕故地(今山东北部)向西进军,目的为拔除魏军于黄河南岸的据点,以及开通桓公故渎,沟通泗水入黄河的航道。刘裕亲率大军,从建康往彭城,为诸军后继,约定前锋诸军于洛阳汇合,集结刘裕主力后,合兵西进关中。(遗憾的是由于史料未记载兵力,所以北伐军各路人数不明,各路总计约有10万)

而后秦方面呢?在义熙十二年(416年)年初的时候,后秦皇帝姚兴病故,未满30岁的太子姚泓即位,随即爆发了一场政变,后秦大将军尹元等人被诛杀。姚泓将军队委托给叔父东平公姚绍,平定了数次叛乱。但是兴起于陕北高原的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屡次南下攻击后秦,使得后秦军队疲于应对。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晋军前锋势如破竹,逐渐汇集于洛阳。


驻守洛阳的后秦守将姚洗向长安求救。姚泓令越骑校尉阎生率骑兵三千、武卫将军姚益男率步兵一万支援洛阳,并州牧姚懿为二军后援;同时派人向姻亲之国一北魏求救。


晋军王仲德部向西行进的过程中,魏军位于黄河南岸的滑台守将尉建害怕晋军的强势,弃城逃往黄河北岸。王仲德听闻消息后急入滑台,并宣称“本意以布帛七万匹向魏国借路滑台,没想到魏国守将直接放弃滑台了”。北魏皇帝拓跋嗣听闻后,令安平公叔孙建自河内引军渡河,于滑台城下将尉建诛杀,并询问晋军为何入侵魏国。王仲德部下回答说:“太尉刘裕遣王将军入洛阳清扫晋朝祖宗陵寝,不是攻打魏国。魏国守将弃滑台而去,于是王将军领兵在此休息,马上就继续西进,不影响晋魏两国的友好关系。”叔孙建又派使者前往彭城询问刘裕,刘裕写信说:“ 洛阳乃晋朝旧都,秦国已经占领很久了,晋朝的叛臣司马休之等人也逃入了秦国,所以现在我们借贵国的道路行军,不是想要与魏国为敌。


24岁的北魏皇帝拓跋嗣很犹豫。一方面,他收到了小舅子姚泓请求魏国发兵助秦的求救信,一方面,晋军明确表示与魏国井水不犯河水。自己要不要掺和进去?他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几乎所有大臣都说:“秦国有潼关天险,刘裕率领的多是水军,想要攻打潼关很困难。但是他若是率水军渡过黄河,则无比容易。他声言伐秦,实际上肯定是要进攻我国。所以我们应该出兵,阻止晋军继续行进。”


年轻的博士祭酒崔浩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晋朝想收复旧都已经很久了,现在姚兴已死,秦国经历了一系列内乱,刘裕趁机北伐,肯定是志在必得。若是我们出兵阻止晋军西进,那么刘裕愤怒之下,定然渡河进攻我国,这样一来是我们代替秦国承受了战争。现在柔然经常侵略北方边境,要是同时与刘裕开战,则国家将陷入南北同时作战的窘境。不如我们将西进的道路让给刘裕,如果刘裕北伐胜利,则必然感激我们。如果他北伐失利,则我们发兵断他归路,姚泓也会感激我们。此坐山观虎斗之计。况且刘裕就算得了关中,也必不能守。关中早晚都会成为我国所有。放刘裕西进,不费一兵一卒,坐观成败,实乃上策。考虑国家大计,要从利益的角度考虑,怎么能顾及姻亲呢?”

崔浩。这位长相如“美妇人”的年轻博士祭酒,此时由于名声未显,所以建议并未得到采纳。虽然后世史家评价他说:“夫崔浩之佐魏,料敌制胜,变化无穷,此其智之不可敌,虽子房无以远过也。”足以与汉初张良比肩的智囊还没有来到属于他的时代。


拓跋嗣采用了多数人的意见,令司徒长孙嵩督诸军,领振威将军娥清、冀州刺史阿薄干,率步骑十万屯驻于黄河北岸,监视晋军。


在北魏调动兵力的时候,义熙十二年(416年)10月,王仲德、沈林子、王镇恶、檀道济率领的西路、东路晋军已经汇合,并且攻破洛阳,集结完毕。此时秦军的援兵阎生、姚益男部队刚刚出潼关,得到洛阳失守的消息后就地驻扎,阻止晋军继续西进。


收复旧都洛阳,在彭城得到消息的刘裕,派长史王弘回京,暗示朝廷备九锡之礼。

何谓九锡之礼?锡通赐,所以九锡之礼其实无非是九种由皇帝赏赐的物品。本来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渐渐的,成为了一道手续,篡位必备的手续。在刘裕之前,得九锡的人有王莽、曹操、司马懿、桓玄等人。可以说如果九锡之礼出现,那么就离改朝换代不远了。


刘裕北伐,虽然出于永嘉之乱以来的民心所向,但如果取得成功,那么也是巨大的政治资本。所以刚刚攻下旧都洛阳,刘裕便暗示朝廷备九锡之礼,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留守建康的刘穆之很惭愧,又有些惶恐。这件事就本来不应该由北伐军中回来的人提议。自己镇守后方,主持大局,居然没有主动为刘裕请九锡之礼,这是多大的失误啊!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刘穆之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


前锋诸军也出现了问题。攻下洛阳的各部队迟迟等不到刘裕的到来,而前方是孱弱的秦军与近在咫尺的潼关,若是先入关中,攻下长安,成不世之功,荣华富贵不必说,青史留名都是肯定的!在这种巨大的诱惑下,本就蠢蠢欲动的前锋诸军,得到了秦军内乱,姚懿部造反,与姚绍军激战并被消灭的消息。于是,义熙十三年(417年)正月,王镇恶率军扫清崤函道,直抵潼关。檀道济、沈林子见潼关有重兵,便渡河而北,试图从蒲坂进入关中。但是三路军队都遭到了秦军的顽强抵抗,困于檀道济、沈林子两军于黄河北岸战败,见无机可趁,便又渡河而南,与王镇恶汇合。


由于脱离补给线过长,和军一处后,晋军粮草出现了问题。军心动摇,出现了弃辎重粮草、轻军回撤,汇合大军的提议。沈林子坚决不退,说道:“相公志清六合,今许、洛已定,关右将平,事之济否,系于前锋。奈何沮乘胜之气,弃垂成之功乎!且大军尚远,贼众方盛,虽欲求还,岂可得乎!下官授命不顾,今日之事,当自为将军办之,未知二三君子将何面以见相公之旗鼓邪!”


主公意欲扫清六合,如今河南已经平定,关中近在咫尺,事情成败,就在前锋诸军。为何说出如此丧气的话!而且大军距离我们过远,秦军强大,是想撤军就能撤吗?我拼出性命,也要攻克潼关,不知道回去的人有何面目面见主公!


沈林子阻止退军后,众将一面写信给刘裕,希望大军速速前来支援,一面开始就地筹集粮草。靠着王镇恶以往流落在关中的经历,和其父前秦名相王猛的名声,征调到了部分粮草,得以继续与潼关的秦军对峙。

人道寄奴曾住(七)


刘裕得知前锋诸军擅自行动的消息后,来不及等待石门的汴水航道疏通,便急领大军,自淮、泗入黄河西进。


三月的河水冰凉,时不时的有呼啸的风刮来,将行进中的船只吹往黄河北岸。等待他们的,是魏军的屠杀。刘裕顾不得与魏国的约定,令军队沿河用弓弩扫荡,但是晋军的箭雨一来,魏军便仗着骑兵的优势远离河岸,等晋军的箭雨停止,便又来岸边进行骚扰。严重阻碍了晋军的行进速度。


王镇恶等人的告急使者到来,求速发粮草。刘裕呼使者上船,打开北面窗户,指着岸上的魏军说:“我语令勿进,今轻佻深入,岸上如此,何由得遣军!”


话虽如此,但若是任由北魏军队继续骚扰进军,则前锋诸部在潼关全军覆没是迟早的事情。


岸上耀武扬威的魏军,很快发现了些许异样:平坦的黄河北岸,立起了一根迎风飘荡的白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