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寄奴曾住(七)

與以往歷次北伐於三、四月出徵不同的是,此次出軍選在八月。從時間上來看,劉裕已經做好了長期做戰的準備,希望軍隊可以在北方度過冬天,熟悉氣候。後秦佔據關中與河南大部,劉裕準備於冬季拿下河南地區,為次年進入關中做準備。

人道寄奴曾住(七)


更是吸取了桓溫北伐失敗的教訓,鑑於陸路進軍糧草運轉困難,故只以偏師沿桓溫當年北伐的路線進軍:令沈田子、傅弘之軍從襄陽出發,翻越豫西山脈北上武關

主力分作四隊,西路軍由檀道濟、王鎮惡率領,以陸路行軍,北上攻打許昌、洛陽;中路軍由沈林子、劉遵考從彭城出征,以水軍入汴水,這一路極為重要,若攻佔汴水航道,疏通石門水口,則劉裕親領的大軍便可避免沿黃河進軍,與北魏隔河相望;東路軍由冀州刺史王仲德總督,從南燕故地(今山東北部)向西進軍,目的為拔除魏軍於黃河南岸的據點,以及開通桓公故瀆,溝通泗水入黃河的航道。劉裕親率大軍,從建康往彭城,為諸軍後繼,約定前鋒諸軍於洛陽匯合,集結劉裕主力後,合兵西進關中。(遺憾的是由於史料未記載兵力,所以北伐軍各路人數不明,各路總計約有10萬)

而後秦方面呢?在義熙十二年(416年)年初的時候,後秦皇帝姚興病故,未滿30歲的太子姚泓即位,隨即爆發了一場政變,後秦大將軍尹元等人被誅殺。姚泓將軍隊委託給叔父東平公姚紹,平定了數次叛亂。但是興起於陝北高原的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屢次南下攻擊後秦,使得後秦軍隊疲於應對。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晉軍前鋒勢如破竹,逐漸彙集於洛陽。


駐守洛陽的後秦守將姚洗向長安求救。姚泓令越騎校尉閻生率騎兵三千、武衛將軍姚益男率步兵一萬支援洛陽,幷州牧姚懿為二軍後援;同時派人向姻親之國一北魏求救。


晉軍王仲德部向西行進的過程中,魏軍位於黃河南岸的滑臺守將尉建害怕晉軍的強勢,棄城逃往黃河北岸。王仲德聽聞消息後急入滑臺,並宣稱“本意以布帛七萬匹向魏國借路滑臺,沒想到魏國守將直接放棄滑臺了”。北魏皇帝拓跋嗣聽聞後,令安平公叔孫建自河內引軍渡河,於滑臺城下將尉建誅殺,並詢問晉軍為何入侵魏國。王仲德部下回答說:“太尉劉裕遣王將軍入洛陽清掃晉朝祖宗陵寢,不是攻打魏國。魏國守將棄滑臺而去,於是王將軍領兵在此休息,馬上就繼續西進,不影響晉魏兩國的友好關係。”叔孫建又派使者前往彭城詢問劉裕,劉裕寫信說:“ 洛陽乃晉朝舊都,秦國已經佔領很久了,晉朝的叛臣司馬休之等人也逃入了秦國,所以現在我們借貴國的道路行軍,不是想要與魏國為敵。


24歲的北魏皇帝拓跋嗣很猶豫。一方面,他收到了小舅子姚泓請求魏國發兵助秦的求救信,一方面,晉軍明確表示與魏國井水不犯河水。自己要不要摻和進去?他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幾乎所有大臣都說:“秦國有潼關天險,劉裕率領的多是水軍,想要攻打潼關很困難。但是他若是率水軍渡過黃河,則無比容易。他聲言伐秦,實際上肯定是要進攻我國。所以我們應該出兵,阻止晉軍繼續行進。”


年輕的博士祭酒崔浩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說:“晉朝想收復舊都已經很久了,現在姚興已死,秦國經歷了一系列內亂,劉裕趁機北伐,肯定是志在必得。若是我們出兵阻止晉軍西進,那麼劉裕憤怒之下,定然渡河進攻我國,這樣一來是我們代替秦國承受了戰爭。現在柔然經常侵略北方邊境,要是同時與劉裕開戰,則國家將陷入南北同時作戰的窘境。不如我們將西進的道路讓給劉裕,如果劉裕北伐勝利,則必然感激我們。如果他北伐失利,則我們發兵斷他歸路,姚泓也會感激我們。此坐山觀虎鬥之計。況且劉裕就算得了關中,也必不能守。關中早晚都會成為我國所有。放劉裕西進,不費一兵一卒,坐觀成敗,實乃上策。考慮國家大計,要從利益的角度考慮,怎麼能顧及姻親呢?”

崔浩。這位長相如“美婦人”的年輕博士祭酒,此時由於名聲未顯,所以建議並未得到採納。雖然後世史家評價他說:“夫崔浩之佐魏,料敵制勝,變化無窮,此其智之不可敵,雖子房無以遠過也。”足以與漢初張良比肩的智囊還沒有來到屬於他的時代。


拓跋嗣採用了多數人的意見,令司徒長孫嵩督諸軍,領振威將軍娥清、冀州刺史阿薄幹,率步騎十萬屯駐於黃河北岸,監視晉軍。


在北魏調動兵力的時候,義熙十二年(416年)10月,王仲德、沈林子、王鎮惡、檀道濟率領的西路、東路晉軍已經匯合,並且攻破洛陽,集結完畢。此時秦軍的援兵閻生、姚益男部隊剛剛出潼關,得到洛陽失守的消息後就地駐紮,阻止晉軍繼續西進。


收復舊都洛陽,在彭城得到消息的劉裕,派長史王弘回京,暗示朝廷備九錫之禮。

何謂九錫之禮?錫通賜,所以九錫之禮其實無非是九種由皇帝賞賜的物品。本來沒有什麼不同,但是漸漸的,成為了一道手續,篡位必備的手續。在劉裕之前,得九錫的人有王莽、曹操、司馬懿、桓玄等人。可以說如果九錫之禮出現,那麼就離改朝換代不遠了。


劉裕北伐,雖然出於永嘉之亂以來的民心所向,但如果取得成功,那麼也是巨大的政治資本。所以剛剛攻下舊都洛陽,劉裕便暗示朝廷備九錫之禮,意圖已經很明顯了。


留守建康的劉穆之很慚愧,又有些惶恐。這件事就本來不應該由北伐軍中回來的人提議。自己鎮守後方,主持大局,居然沒有主動為劉裕請九錫之禮,這是多大的失誤啊!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劉穆之的身體開始出現問題。


前鋒諸軍也出現了問題。攻下洛陽的各部隊遲遲等不到劉裕的到來,而前方是孱弱的秦軍與近在咫尺的潼關,若是先入關中,攻下長安,成不世之功,榮華富貴不必說,青史留名都是肯定的!在這種巨大的誘惑下,本就蠢蠢欲動的前鋒諸軍,得到了秦軍內亂,姚懿部造反,與姚紹軍激戰並被消滅的消息。於是,義熙十三年(417年)正月,王鎮惡率軍掃清崤函道,直抵潼關。檀道濟、沈林子見潼關有重兵,便渡河而北,試圖從蒲坂進入關中。但是三路軍隊都遭到了秦軍的頑強抵抗,困於檀道濟、沈林子兩軍於黃河北岸戰敗,見無機可趁,便又渡河而南,與王鎮惡匯合。


由於脫離補給線過長,和軍一處後,晉軍糧草出現了問題。軍心動搖,出現了棄輜重糧草、輕軍回撤,匯合大軍的提議。沈林子堅決不退,說道:“相公志清六合,今許、洛已定,關右將平,事之濟否,繫於前鋒。奈何沮乘勝之氣,棄垂成之功乎!且大軍尚遠,賊眾方盛,雖欲求還,豈可得乎!下官授命不顧,今日之事,當自為將軍辦之,未知二三君子將何面以見相公之旗鼓邪!”


主公意欲掃清六合,如今河南已經平定,關中近在咫尺,事情成敗,就在前鋒諸軍。為何說出如此喪氣的話!而且大軍距離我們過遠,秦軍強大,是想撤軍就能撤嗎?我拼出性命,也要攻克潼關,不知道回去的人有何面目面見主公!


沈林子阻止退軍後,眾將一面寫信給劉裕,希望大軍速速前來支援,一面開始就地籌集糧草。靠著王鎮惡以往流落在關中的經歷,和其父前秦名相王猛的名聲,徵調到了部分糧草,得以繼續與潼關的秦軍對峙。

人道寄奴曾住(七)


劉裕得知前鋒諸軍擅自行動的消息後,來不及等待石門的汴水航道疏通,便急領大軍,自淮、泗入黃河西進。


三月的河水冰涼,時不時的有呼嘯的風颳來,將行進中的船隻吹往黃河北岸。等待他們的,是魏軍的屠殺。劉裕顧不得與魏國的約定,令軍隊沿河用弓弩掃蕩,但是晉軍的箭雨一來,魏軍便仗著騎兵的優勢遠離河岸,等晉軍的箭雨停止,便又來岸邊進行騷擾。嚴重阻礙了晉軍的行進速度。


王鎮惡等人的告急使者到來,求速發糧草。劉裕呼使者上船,打開北面窗戶,指著岸上的魏軍說:“我語令勿進,今輕佻深入,岸上如此,何由得遣軍!”


話雖如此,但若是任由北魏軍隊繼續騷擾進軍,則前鋒諸部在潼關全軍覆沒是遲早的事情。


岸上耀武揚威的魏軍,很快發現了些許異樣:平坦的黃河北岸,立起了一根迎風飄蕩的白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