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們的理髮店:復工容易,復興難

“我們這一行,線上的發揮餘地,沒有別人想象那麼大。”

Tony們的理髮店:復工容易,復興難

3月8日婦女節那天,“王老師”的理髮店正式回覆營業,等不及的顧客們,其實早已經在紛紛微信裡留言問王老師哪天開業。

王老師的那家“My Studio”店開在北京日壇公園附近,大部分顧客並不是附近的住宅小區顧客或者寫字樓白領,此前接近十年時間裡,它是勁松路上一家職業學校對內實操、對外做高端服務的旗艦店,因設備高端、手藝嫻熟積累了一大批穩定的客源,儘管去年搬家了,遍佈北京各個城區的1800多個顧客會員也跟著王老師“搬”了過來。也是這個原因,在遍地“Tony”和“Andy”的美髮美容行業,店長王金良一直被會員們親切地叫“王老師”。

和其他“Tony”著急的事不太一樣,王老師擔心的並不是沒有顧客,不僅可以精確知道每天的顧客數量和甚至分別是誰,但一場尚未消散的疫情,令他坐不住的不止客源這一個問題。

Tony們的理髮店:復工容易,復興難

商業不同,焦慮不同

51%的商家完全無法營業,損失接近100%,78%的商家現金流僅能撐3個月以內。”

2月中旬,美團的一份本地生活服務商家調研報告,以一串真實數字,表明了疫情下各個線下商家的困境。

3月上旬,國內疫情開始全面轉好,但消費業的復興並不樂觀。在美團研究院出爐的一份新報告中,5434家本地生活到店綜合商戶裡65.4%商戶仍處於暫停營業狀態,只有34.6%的商戶正常營業。相比電影、洗浴、KTV等休閒娛樂商家,美容美髮、家居、寵物、結婚等行業復工速度算是更快的。

Tony們的理髮店:復工容易,復興難

3月下旬,生活服務業在遭受了巨大沖擊後,盼望的“報復性消費”也沒有如期而至。

北京的交通日漸車水馬龍起來,從2月17日的12,到2月25日的131家,再到3月20日的354家(北京市美容美髮行業協會數據),美髮店正在全面恢復營業,其中,為了保障店內服務和安全,很多店家採取的是預約制。

王老師的店也對每天上門的顧客實施了預約制,一天儘量只安排10位以內彼此錯開時間的顧客。在所有設備每天消毒的基礎上,也用時間對服務進行“隔離”。

如果不是這場疫情,王老師也沒有如此強烈意識到顧客信息數據化原來這麼有用。此前一直存在數據庫中的1800多個顧客信息,甚至每個理髮師在微信上維護的客戶群,在這次疫情隔離要求下,成了美髮店“線上服務”的直接目標。

Tony們的理髮店:復工容易,復興難

按照政府對美容美髮企業復工的要求,理髮店復工首先要經過北京美髮美容行業協會同意蓋章簽字,員工也必須滿足14天的隔離期才能上崗。如果門店位於商場綜合營業體內部的話,還要根據商場的需求提交每個員工的身體狀況、進京的記錄等,歷經諸多步驟營業才能恢復。

除了自己的十多位以北京本地人為主的店員都已符合復工的在京時間要求,王老師還在店裡進門處顯眼處張貼了“行蹤查詢二維碼”,進店的顧客一方面需要掃描二維碼顯示行蹤查詢結果,還需要進行二次登記備註信息。

Tony們的理髮店:復工容易,復興難

此時,眾多依賴附近小區顧客和寫字樓臨時顧客的美髮店,則變得更為被動。本地生活到店綜合商戶遇到的復工難題多種多樣,首當其衝的便是“沒有顧客”。

並不發愁顧客的王老師焦慮的是更深層的問題,除了必要的人員基本工資成本、實打實的房租成本,還有更加直接關係其品牌形象的服務,到底怎麼做。

“安全、消毒、全員本地隔離14天以上等措施都做到位後,其實我們也想了更多,怎麼在這種情況下轉變經營理念。”王老師一邊看著店員給器械設備做定時消毒,一邊說。

“其實美容美髮,相對來講是密切式服務,不僅要1對1,而且往往是很貼近式的操作,但疫情下,這種近距離的服務,做細做好就很難。”

聯想到此前很多顧客都會在微信上諮詢理髮師很多問題,王老師也和店員們開了一次會,安排了對不同的用戶群,做特定的線上服務的內容。

“比如針對女性顧客,我們也在群裡甚至一對一發送一些居家美容、護膚、經絡疏通等小視頻,可以讓顧客在家隔離期間,忙於家務之餘做一下放鬆或者保養;又或者對一些有臨時需求的顧客,拍攝了自剪劉海的小視頻可以學著操作;還有一些幫助睡眠的的按摩手法等,就是有針對性地維護和服務顧客們。”

Tony們的理髮店:復工容易,復興難

而令王老師焦慮的還不只是服務。“這幾年我和團隊參加過很多國內、國際上的美容美髮比賽,也在中國國際時裝週,國家大劇院的活動中,和一些品牌合作,以及為一些品牌做美容美髮的培訓,這些活動行程的素材,也是我們做宣傳或者新媒體發佈內容獲客的來源。”

Tony們的理髮店:復工容易,復興難

王老師和他的團隊,參加了多年來國內、國際各類美髮美容比賽大獎,去年還拿下了OMC世界美髮大賽第一的成績

疫情之下,各類大型活動都按下了暫停鍵。

近日,全球疫情升溫,本來已經復工的服裝加工等行業,因國際訂單急劇減少,也不得不再次暫停。

而美容美髮,因剛需的存在,正在緩慢升溫。

線上的發揮餘地,沒有別人想象那麼大

近2000個穩定會員,發達的網絡,抖音、快手等快速增長的流量,這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利用利用直播、短視頻搞創新的可行性。

投身美髮業十多年的王老師不是沒有考慮過。“但做線上,發揮餘地有限,並不是別人想象的那麼大。”

2009年,My Studio剛開業時做了一個大膽的設計,在店面租金之外,投入了3000多萬元從日本引進了多種美髮、美容的高端儀器,一開始就主打了高端服務。

“首批客人來體驗後,後來的大部分顧客也都是客帶客、口碑式營銷增長起來的。”

2013年起,這家高端理髮店也開始出現在大眾點評上,隨後幾年也開始了微信等渠道的線上經營。

“但大部分顧客,其實是回頭客,以及線下推薦來的。”漸漸的,這些顧客中絕大部分也成了王老師和其他店員們用微信溝通和維護的線上資源。

“是有一些服務店家,會藉助快手或者是抖音來宣傳自己,希望能引流獲客,甚至銷售一些產品,但對於我們這樣的店來說,其實意義並不是特別大。短視頻做得好,一定是有一個擅長策劃和內容的團隊來設計內容、拍攝、剪輯,但對我們來說,一是沒有專門的人手,二是也會佔用對大部分資深顧客的服務時間和精力。”

沒有這場疫情的話,My Studio在春節過後就會一如既往忙起來,每個月的客戶流量約1200人左右,平均到每一天,最少是40個顧客。其中,高端客戶又佔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消費美髮、美容項目的時間不會少於1.5小時。

“我預約負壓提升。”在與王老師聊天中,一位顧客即發來了預約微信。這是My Studio店裡幾個高端特色服務項目之一,其他被評價很好的還有封閉式體循環汗蒸、全自動洗頭儀、移動式洗頭盆等設備。

但是最受肯定的還是王老師和其他“Tony”老師們的手藝。“確實是我們的技術和服務,打動了客人,並把他們變成了穩定的客戶,這個是線上轉化不來的。”

但網絡的發達、線上應用的豐富也讓王老師體驗到了另一個好處:那些可以通過職業學校資源找到的高端美容美髮專業教學視頻、國際上各類大賽的視頻,除了用於職業教學,也讓店員們和業內夥伴們受益良多。

畢竟,十幾、二十年前,這樣的內容是要組織小團隊去實地現場觀摩的,而現在,可以一鍵在線實現了。

“總之這場疫情,對我們這行打擊挺大的”,雖然一直沒有顯露焦慮,但言談之間的王老師,其實沒能真正放鬆下來,“房租一直還沒來得及去談,每天服務的顧客也非常有限。”

從王老師的理髮店回來,路過小區門口時,看到常去的那家,還貼著“預計4月初開門”的一紙通知,而十米外另一家前幾天剛開業的理髮店,也黑著燈關門了。

小區保安說,是因為有營業員沒達到回京14天隔離期,被臨時查封了。

就在生活服務業的慢慢復興之際,國外的無數個Tony,也被迫歇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