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们的理发店:复工容易,复兴难

“我们这一行,线上的发挥余地,没有别人想象那么大。”

Tony们的理发店:复工容易,复兴难

3月8日妇女节那天,“王老师”的理发店正式回复营业,等不及的顾客们,其实早已经在纷纷微信里留言问王老师哪天开业。

王老师的那家“My Studio”店开在北京日坛公园附近,大部分顾客并不是附近的住宅小区顾客或者写字楼白领,此前接近十年时间里,它是劲松路上一家职业学校对内实操、对外做高端服务的旗舰店,因设备高端、手艺娴熟积累了一大批稳定的客源,尽管去年搬家了,遍布北京各个城区的1800多个顾客会员也跟着王老师“搬”了过来。也是这个原因,在遍地“Tony”和“Andy”的美发美容行业,店长王金良一直被会员们亲切地叫“王老师”。

和其他“Tony”着急的事不太一样,王老师担心的并不是没有顾客,不仅可以精确知道每天的顾客数量和甚至分别是谁,但一场尚未消散的疫情,令他坐不住的不止客源这一个问题。

Tony们的理发店:复工容易,复兴难

商业不同,焦虑不同

51%的商家完全无法营业,损失接近100%,78%的商家现金流仅能撑3个月以内。”

2月中旬,美团的一份本地生活服务商家调研报告,以一串真实数字,表明了疫情下各个线下商家的困境。

3月上旬,国内疫情开始全面转好,但消费业的复兴并不乐观。在美团研究院出炉的一份新报告中,5434家本地生活到店综合商户里65.4%商户仍处于暂停营业状态,只有34.6%的商户正常营业。相比电影、洗浴、KTV等休闲娱乐商家,美容美发、家居、宠物、结婚等行业复工速度算是更快的。

Tony们的理发店:复工容易,复兴难

3月下旬,生活服务业在遭受了巨大冲击后,盼望的“报复性消费”也没有如期而至。

北京的交通日渐车水马龙起来,从2月17日的12,到2月25日的131家,再到3月20日的354家(北京市美容美发行业协会数据),美发店正在全面恢复营业,其中,为了保障店内服务和安全,很多店家采取的是预约制。

王老师的店也对每天上门的顾客实施了预约制,一天尽量只安排10位以内彼此错开时间的顾客。在所有设备每天消毒的基础上,也用时间对服务进行“隔离”。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王老师也没有如此强烈意识到顾客信息数据化原来这么有用。此前一直存在数据库中的1800多个顾客信息,甚至每个理发师在微信上维护的客户群,在这次疫情隔离要求下,成了美发店“线上服务”的直接目标。

Tony们的理发店:复工容易,复兴难

按照政府对美容美发企业复工的要求,理发店复工首先要经过北京美发美容行业协会同意盖章签字,员工也必须满足14天的隔离期才能上岗。如果门店位于商场综合营业体内部的话,还要根据商场的需求提交每个员工的身体状况、进京的记录等,历经诸多步骤营业才能恢复。

除了自己的十多位以北京本地人为主的店员都已符合复工的在京时间要求,王老师还在店里进门处显眼处张贴了“行踪查询二维码”,进店的顾客一方面需要扫描二维码显示行踪查询结果,还需要进行二次登记备注信息。

Tony们的理发店:复工容易,复兴难

此时,众多依赖附近小区顾客和写字楼临时顾客的美发店,则变得更为被动。本地生活到店综合商户遇到的复工难题多种多样,首当其冲的便是“没有顾客”。

并不发愁顾客的王老师焦虑的是更深层的问题,除了必要的人员基本工资成本、实打实的房租成本,还有更加直接关系其品牌形象的服务,到底怎么做。

“安全、消毒、全员本地隔离14天以上等措施都做到位后,其实我们也想了更多,怎么在这种情况下转变经营理念。”王老师一边看着店员给器械设备做定时消毒,一边说。

“其实美容美发,相对来讲是密切式服务,不仅要1对1,而且往往是很贴近式的操作,但疫情下,这种近距离的服务,做细做好就很难。”

联想到此前很多顾客都会在微信上咨询理发师很多问题,王老师也和店员们开了一次会,安排了对不同的用户群,做特定的线上服务的内容。

“比如针对女性顾客,我们也在群里甚至一对一发送一些居家美容、护肤、经络疏通等小视频,可以让顾客在家隔离期间,忙于家务之余做一下放松或者保养;又或者对一些有临时需求的顾客,拍摄了自剪刘海的小视频可以学着操作;还有一些帮助睡眠的的按摩手法等,就是有针对性地维护和服务顾客们。”

Tony们的理发店:复工容易,复兴难

而令王老师焦虑的还不只是服务。“这几年我和团队参加过很多国内、国际上的美容美发比赛,也在中国国际时装周,国家大剧院的活动中,和一些品牌合作,以及为一些品牌做美容美发的培训,这些活动行程的素材,也是我们做宣传或者新媒体发布内容获客的来源。”

Tony们的理发店:复工容易,复兴难

王老师和他的团队,参加了多年来国内、国际各类美发美容比赛大奖,去年还拿下了OMC世界美发大赛第一的成绩

疫情之下,各类大型活动都按下了暂停键。

近日,全球疫情升温,本来已经复工的服装加工等行业,因国际订单急剧减少,也不得不再次暂停。

而美容美发,因刚需的存在,正在缓慢升温。

线上的发挥余地,没有别人想象那么大

近2000个稳定会员,发达的网络,抖音、快手等快速增长的流量,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利用利用直播、短视频搞创新的可行性。

投身美发业十多年的王老师不是没有考虑过。“但做线上,发挥余地有限,并不是别人想象的那么大。”

2009年,My Studio刚开业时做了一个大胆的设计,在店面租金之外,投入了3000多万元从日本引进了多种美发、美容的高端仪器,一开始就主打了高端服务。

“首批客人来体验后,后来的大部分顾客也都是客带客、口碑式营销增长起来的。”

2013年起,这家高端理发店也开始出现在大众点评上,随后几年也开始了微信等渠道的线上经营。

“但大部分顾客,其实是回头客,以及线下推荐来的。”渐渐的,这些顾客中绝大部分也成了王老师和其他店员们用微信沟通和维护的线上资源。

“是有一些服务店家,会借助快手或者是抖音来宣传自己,希望能引流获客,甚至销售一些产品,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店来说,其实意义并不是特别大。短视频做得好,一定是有一个擅长策划和内容的团队来设计内容、拍摄、剪辑,但对我们来说,一是没有专门的人手,二是也会占用对大部分资深顾客的服务时间和精力。”

没有这场疫情的话,My Studio在春节过后就会一如既往忙起来,每个月的客户流量约1200人左右,平均到每一天,最少是40个顾客。其中,高端客户又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消费美发、美容项目的时间不会少于1.5小时。

“我预约负压提升。”在与王老师聊天中,一位顾客即发来了预约微信。这是My Studio店里几个高端特色服务项目之一,其他被评价很好的还有封闭式体循环汗蒸、全自动洗头仪、移动式洗头盆等设备。

但是最受肯定的还是王老师和其他“Tony”老师们的手艺。“确实是我们的技术和服务,打动了客人,并把他们变成了稳定的客户,这个是线上转化不来的。”

但网络的发达、线上应用的丰富也让王老师体验到了另一个好处:那些可以通过职业学校资源找到的高端美容美发专业教学视频、国际上各类大赛的视频,除了用于职业教学,也让店员们和业内伙伴们受益良多。

毕竟,十几、二十年前,这样的内容是要组织小团队去实地现场观摩的,而现在,可以一键在线实现了。

“总之这场疫情,对我们这行打击挺大的”,虽然一直没有显露焦虑,但言谈之间的王老师,其实没能真正放松下来,“房租一直还没来得及去谈,每天服务的顾客也非常有限。”

从王老师的理发店回来,路过小区门口时,看到常去的那家,还贴着“预计4月初开门”的一纸通知,而十米外另一家前几天刚开业的理发店,也黑着灯关门了。

小区保安说,是因为有营业员没达到回京14天隔离期,被临时查封了。

就在生活服务业的慢慢复兴之际,国外的无数个Tony,也被迫歇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