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閒著有什麼好看的、修身養性的書可看?

舒心草


多看看書,修身養性不一定會立竿見影,但能多多的獨立思考就是很大的收穫。

1.《大流感:最致命的瘟疫史詩》:講的就是1918—1919年橫掃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本書作者依據大量的歷史資料和數據,重繪1918年的慘狀,為我們再現了這場最致命瘟疫發生、發展及其肆虐全球的過程。我也是因為這次疫情特意去看的這本書,很震撼,也會有很多很多的想法,不得不說瘟疫大流行改變了歷史,但歷史卻似乎不會記載。

2.《霍亂時期的愛情》:作者把一對戀人用一生時間的愛戀,描繪成了波瀾壯闊的愛情史詩。這部小說包羅萬象地描繪了各種各樣的愛情,忠貞的、淫蕩的、花心的、轉瞬即逝的和生死相依的;關於人類情慾的展示和對無望愛情的守候,沒有超過這部小說的了。這個作者還有部更出名的作品《百年孤獨》,都說好,可我讀了兩次都半途而廢了,這兩天打算再讀讀。

3.《烏合之眾》:這本書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但我聽一位博主用這本書解讀了一下英國的群體免疫,覺得很有意思,也去讀了讀。這種講社會心理學的書,我覺得可以讀,但不要被說服,很適合自己進行獨立思考。看完這本書,能大概直到為什麼能提出這樣違反倫理的政策,大概英國人就是生的理性,死的冷靜吧。

其實有關人類歷史上這種瘟疫的書蠻多的《鼠疫》(加繆)、《血疫》,前一段時間一直在看這種書,搞得自己有點壓抑,不推薦你們連續看完。 人真的太渺小了,生命真的太可貴了

4.陳忠實《白鹿原》:巴爾扎克說 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這書太厚了,寫了白嘉軒的一生,寫了半個近代史。作者沒有站在任何一方,沒有批判歷史,只是客觀陳述,每當讀到這,我都會去翻翻歷史資料,看看大段時間的記述。這書太厚了,我這性子讀了得一個多星期,讀完感慨頗多,而且我總覺得影視作品檻太高,這個不能提,那個不能演,書裡倒是百無禁忌。

5.嚴歌苓的《陸犯焉識》:講述的是中國特殊的一段歷史時期下,陸焉識的一生。陸焉識成了“罪犯”,都稱他“陸犯”。本是上海大戶人家才子+公子型的少爺,包辦婚姻,出國留學,風流倜儻,卻學識淵博。始終愛他的妻子馮婉瑜,終成市井小民的兒子,人生真的讓人難以捉摸。讀罷此書心裡會不時湧出“任誰都在牢獄之中”的感嘆。

這個也拍成電影了,張藝謀導演的《歸來》,鞏俐、陳道明主演。我是淚點低的人,我看她的《小姨多鶴》都能泣不成聲(誇張啦),嚴歌苓很會寫這種歷史故事,她不是給你普及歷史,是通過人物的生活經歷、生命歷程讓你去感受歷史。

6.《殺死一隻知更鳥》:大蕭條時期的美國小鎮,兩樁冤案,三個純真小孩。傳聞與事實,堅強與軟弱,正義與邪惡,有真相的殘忍與無奈,亦有人間的溫暖與真情。這個世界上總是充斥著種種的偏見,無論在怎樣的時代裡,總有人把愚昧當成道德,把偏見當做真理,人們固守著自己舒適區的位置,拒絕去理解他人,寧願去隔離和妖魔化那些處於弱勢的人。疫情期間,再讀這本書,真的有更深刻理解。

7.《圍城》:我很喜歡錢鍾書,這本書我也看了很多遍,就是文化人笑話起人來都很有文化哈哈哈。這本書最出名的是那句結婚箴言:“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結局。”可我沒結過婚,感受沒那麼深。反而更能理解——生活中必然的絕望,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先學會和這種心平氣和的絕望握手,而不是深陷無力感。

8.《我們仨》:這本書我買的還是精裝版,從楊絳先生筆下看他們一家三口的生活,感受他們的溫馨,卻也遺憾他們的短暫。楊絳先生說“我一個人懷念著我們仨”,可現在楊絳先生也不在了。珍惜眼前人吧,好好生活,有所愛,有所念。

9.《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挺短的。語言挺詩意的,就是可能讀起來會有困惑。內容很簡單,道理也簡單。是部追求夢想、完善人生的寓言故事,啟示人們實現夢想要經歷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勇氣、智慧、執著和經受考驗。我始終記得 “當你想要做某件事時,整個宇宙都會幫你”!

10.推薦個短篇汪曾祺的《黃油烙餅》:十來分鐘就能讀完的文章,卻能讓我熱淚盈眶。我也有一個那樣愛我的奶奶,會做好吃的黃油烙餅,雖然和文中不同時代但愛與思念都同樣濃烈。短短的篇幅其實映射了很多,那個特殊的歷史,那些特別的人。汪老的文章和書都值得去讀。

就先推薦這些吧,有些雜,都是手邊看見了啥就說了啥。不建議讀那種心靈雞湯式的書,不是說那些書說的不對,存在既有道理,只是感覺讓你獨立思考的價值大打折扣。


永遠的海子


《遙遠的救世主》,改編成電視劇為《天道》

多次被身邊朋友推薦過,去年才真正買來看,被其中的思想深深震撼。

《遙遠的救世主》體現著有很多高人思維的方式,揭示生命的智慧,值得反覆品味。書中最讓我震撼的核心思想是“天道”。什麼事天道?“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我的理解是,這世上所謂的神就是道,道就是客觀規律和自然法則,世間萬物,一切如此。

另外,書中多次提到“文化屬性”,一個人的品行,一個人的所有行動,想法動作,都由這個人的文化屬性決定。逃避不了,也遮掩不住。

可以說:“你的衣、食、住、行、言,處處都在折射出你的基本層次”,通俗的說:通過你的行為表現,一眼就能看透你骨子裡的東西,你不需要刻意的去掩飾什麼,因為這毫無意義!

書中還提到“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間的探討:

強勢文化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為秘笈,而弱勢文化由於易學、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種。

遵循事物的規律是什麼?就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憑藉自己的智慧得到應有的,這是我們的尊嚴所在。有尊嚴的獲得勞動成果這就是強勢文化。而弱勢文化就是一種依靠別人的憐憫,依靠投機取巧或巧取豪奪獲得的成果。當然弱勢文化中生存的人自然是沒有強勢文化生活得體面,內心安定。

“遙遠的救世主”中的“遙遠”,在於我們何時能領悟到救世主就是我們自己,這才真正掌握了命運的主動權,領悟得救之道。



會飛的魚ing


中國人自古講韜光養晦、蓄勢待發,閒在家靜養看一些增長智慧的書再好不過了。推薦《莊子現代版》(流沙河),《黃帝內經》,《蘇東坡傳》,還有就是可以聽聽古琴音樂,幫助靜心。希望有幫助[玫瑰]


聴山琴房


近代的,錢鍾書的圍城,魯迅阿q,名家很多。建議讀下楚辭。春天讀詩經,夏天讀春秋,秋天讀孟子,冬天論語。


開口兩把火


我認為歷史人物傳記最佳,有歷史,有故事,有感悟,有文化,融入一體,可讀性強,不枯燥,給人啟迪和收穫,真正的修身養性,比如我在疫情期間看了《左宗棠傳》《曾國藩傳》就非常有收穫。


品牌智匠腦羅


華語身心靈作家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

德國心靈導師艾克哈特.托爾的作品《新世界:靈性的覺醒》、《當下的力量》;

加拿大知見心理學領袖克里斯多福·孟的《找回你的生命禮物》、《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樑》;

一行禪師作品《太陽,我的心:觀照的奇蹟》、《來自心上的答案:生活是最好的修行》、《你可以不生氣》;

帕梅拉·克里柏《靈性鍊金術:給身心一次深度療愈的機會》、伊麗莎白·萊瑟《破碎重生》、羅伯特·沙因費爾德 《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

伊麗莎白·吉爾伯特《一輩子做女孩》、《一輩子做女孩Ⅱ——承諾》 等等。


蘭英格格


題主要求修身養性的話可以看看《六祖壇經》、《金剛經》、《道德經》、《八仙傳》、《韓湘子全傳》等等,可以靜心安神


佛光寺小和尚


三國怎麼樣?我感覺不錯,越看越喜歡!

下面的都是修心養性的,希望你喜歡

華語身心靈作家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

德國心靈導師艾克哈特.托爾的作品《新世界:靈性的覺醒》、《當下的力量》;

加拿大知見心理學領袖克里斯多福·孟的《找回你的生命禮物》、《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樑》;

一行禪師作品《太陽,我的心:觀照的奇蹟》、《來自心上的答案:生活是最好的修行》、《你可以不生氣》;

帕梅拉·克里柏《靈性鍊金術:給身心一次深度療愈的機會》、伊麗莎白·萊瑟《破碎重生》、羅伯特·沙因費爾德 《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

伊麗莎白·吉爾伯特《一輩子做女孩》、《一輩子做女孩Ⅱ——承諾》 等等。



浮生寄清風


大家好,我就是一名幼兒園老師。在家閒的我覺得可以看看王陽明的書,我覺得挺不錯的,還可以看看曾仕強的書,也挺不錯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謝謝


我就是個幼兒園老師


可以多看一些古籍,例如《道德經》《心經》或者一些歷史人物傳記等,可以修身養性,平心靜氣。還有四大名著也是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