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軍:壽良忠義賦


張長軍:壽良忠義賦

初剖混沌,乍判鴻蒙。嗟我噍類,長彼裸蟲。受氣陰陽,高居三才之顯;賦形天地,貴為萬物之靈。允知允義,亦聰亦明。然則,非有威儀,曷足美七尺之軀;不旌令德,安能達百年之命!以僕觀之,義之為文,從善從我;忠之結字,用心用中!故修身之道,莫先乎義;治國之本,無大於忠。方直己以事上,宜自我而為程!庶竭肱股,爰罄丹誠。為國為民,立德立功。使名與身偕,業將時並;諱書銀策,勳重金縢。符萬眾之所望,昭一人之有礽!則三光以向善,經萬古而攸同!


張長軍:壽良忠義賦

於是星分角氐,治屬任城。物華天寶,既麗天而耀彩;人傑地靈,乃坐地以馳聲。若夫紹素王之遐軌,胤水滸之遺蹤。齊今來與古往,並武西與文東。文道東歸,在親仁而愛禮;武略西成,要取義以全忠。一張一弛,相輔相生。下合地緯,上應天經。五常所以必備,六藝於焉大成。人神聿立,家邦肇寧。累世不易,一脈斯承。我梁山因一丸之僻壤,向五洲以敷榮。豈不以處江湖之夐遠,佔川澤之要衝。荷乾坤之蓋載,感日月之昭融。山憑水險,水以山名。一泊水碧,七脈山青。當太平無事之日,極風雲際會之能。所謂八方共域,九曲朝宗。樓臺輝花萼之美,洪鈞布罡煞之精。宛子城中,蟄藏虎豹;蓼兒窪內,混聚蛟龍。星辰列姓,廊廟知名。鬚眉無非鐵漢,巾幗盡是豪英。千里面朝夕可見,一寸心生死相同。雖各別東西南北,並無差忠義精誠!至如順天護國,安民保境。忠不改節,義無旋踵。指天誓日,歃血為盟。激昂慷慨,馳騁縱橫。堂則忠義為號,傳則忠義為稱。生做人傑,死為鬼雄。發乎趙宋,洎於朱明。史不絕書,代不乏仍。綿空亙古,興嘆無窮!

張長軍:壽良忠義賦

近則百年沉陸,萬里長征。全民抗日,八載鏖兵。我數頓而未蹶,敵一敗而如崩。是則大義所激,或前僕而後繼;靖忠之至,有指示而發蹤。我先輩更因奕世之徽烈,築血肉之長城。託貞心於曒日,標勁節於喬松。揮戈矛而返落照,塗肝腦而救屯蒙。既不屈於威武,益奮勇乎犧牲。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以全殲之戰利,繼大捷於平型!煌煌軍史,獵獵罡風。雙全忠義,永照汗青。

河山帶礪,歲月崢嶸。吾儕何德,逢世之隆。感書生之意氣,懷疇昔之典型。褒忠所以勵節,獎義足可移風。同環球之涼熱,與中華之復興。既三省而無咎,庶流慈於後生!

【註釋】

混沌:傳說中天地未形成時的那種元氣未分,模糊不清的狀態。《西遊記》第一回: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三國演義》第八十六回:昔混沌既分,陰陽剖判;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

而為地。也作渾沌。

鴻蒙:亦作鴻濛,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莊子·在宥》:雲將東遊,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蒙。成玄英 疏:鴻蒙,元氣也。《淮南子·道應訓》:西窮窅冥之黨,東開鴻濛之先。《秦併六國平話》捲上:鴻蒙肇判,風氣始開。

噍類:指有生之人。《漢書·高帝紀上》:項羽為人慓悍禍賊,嘗攻襄城,襄城無噍類,所過無不殘滅。顏師古注引如淳曰:無復有活而噍食者也。 青州俗呼無孑遺為無噍類。唐·張九齡《敕西州都督張待賓書》:向使甲戈有預,士卒且強,躡彼歸途,可無噍類!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你説俺要發兵進討,叫他死無噍類。

裸蟲:《大戴禮記》: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為之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為之長;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為之長;有蠃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為之長。此乾坤之美類,禽獸萬物之數也。《西遊記》: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指蹄角裸現或無毛羽鱗甲蔽體的動物。《漢書·五行志下之上》:溫而風則生螟螣,有裸蟲之孽。 顏師古注:裸亦臝字也,從衣果聲。古代亦用以指人。《晉書·五行志中》:夫裸蟲之類,而人為之主。清·錢謙益《歸來泉歌》:皇天老眼大如許,豈為區區一裸蟲。若言為我出此泉,向來旱涸誰使然?

受氣陰陽,賦形天地:莊子《秋水》: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唐·劉知畿《思慎賦》:賦形天地,受氣陰陽。生樂死哀,進榮退辱。

三才:《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漢·王符《潛夫論·本訓》:是故天本諸陽,地本諸陰,人本中和。三才異務,相待而成。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當日三才始判,兩儀初分。

萬物之靈:《尚書·泰誓上》: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

允知允智:《荀子·王制》: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義。故義以分則和,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故宮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時,裁萬物,兼利天下,無它故焉,得之分義也。

亦聰亦明:《史記》: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威儀:《說文解字》注:己之威義也。言己者,以字之從我也。己,中宮,象人腹,故謂身曰己。義各本作儀,今正。古者威儀字作義,今仁義字用之;儀者,度也,今威儀字用之;誼者,人所宜也,今情誼字用之;鄭司農注《周禮·肆師》:古者書儀但為義,今時所謂義為誼,是謂義為古文威儀字;誼為古文仁義字,故許各仍古訓,而訓儀為度。凡儀象、儀匹、引申於此。非威儀字也。古經轉寫既久。餚襍難辨。據鄭,許之言可以知其意,威義古分言之者,如北宮文子云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義,詩言令義令色,無非無義是也。威義連文不分者,則隨處而是,但今無不作儀矣。《毛詩》:威義棣棣,不可選也。《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

令德:《左傳·成十年》:忠為令德,非其人猶不可,況不令乎。

達命:佛家語,意謂徹底了悟,超凡出世。明·施耐庵《水滸》第九十回:智真長老數載之前,已知魯智深是個了身達命之人,只是俗緣未盡,要還殺生之債,因此教他來塵世中走這一遭。

直己以事上:直者,中正也,直己謂自身守正不阿。《孔子家語·卷三·弟子行》:外寬而內正,自極於隱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於仁,以善自終,蓋蘧伯玉之行也。《南史·卷一八·蕭思話傳》:君子正直以明道,直己以行義,亦何憂乎?《鹽鐵論·卷五》:懷精白之心,行忠正之道,直己以事上,竭力以徇公,奉法推理,不避強禦,不阿所親,不貴妻子之養,不顧私家之業。

自我而為程:程,規矩,法式 ;進展,限度。猶言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切自我做起。

竭肱股,罄丹誠:《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承答聖問,拾遺左右,乃臣丹誠之至願,不離於夢想者也。《晉書·王璿傳》:臣披布丹心,輸寫肝腦,欲竭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貞,庶必掃除凶逆,清一宇宙。

立德立功:《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

銀策:《賈子·説林》:舜以金策書賢臣之名,以銀策功臣忠臣之名。

金縢:《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第三》: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髃臣懼,太公﹑召公乃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於是乃自以為質,設三壇,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於太王﹑王季﹑文王。史策祝曰:惟爾元孫王發,勤勞阻疾。若爾三王是有負子之責於天,以旦代王發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蓺,能事鬼神。乃王發不如旦多材多蓺,不能事鬼神。乃命於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孫於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無墜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歸。今我其即命於元龜,爾之許我,我以其璧與圭歸,以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圭。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發,於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發書視之,信吉。周公喜,開鑰,乃見書遇吉。周公入賀武王曰:王其無害。旦新受命三王,維長終是圖。茲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匱中,誡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

萬眾所望:《詩經·小雅·都人士之什》: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於周,萬民所望。

一人有礽:礽,福也,慶也。《書·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

三光:《白虎通·封公侯》:天道莫不成於三,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人有三尊,君父師。

星分角氐:《晉書·天文志》:角、亢、氐,鄭,兗州:東平、任城、山陽入角六度。

任城:濟寧舊稱。《壽張縣誌》載,壽張,春秋為良邑。時良邑屬魯國,其轄區有良山。西漢時,分屬東郡之範、須昌、壽良三縣,故以壽良為梁山古稱。今屬濟寧。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並見王勃《滕王閣序》。

麗天:《易·離》:日月麗乎天。孔穎達疏: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者,此廣明附著之義。《晉書·地理志上》:星象麗天,山河紀地。此謂光華照耀天宇,比喻德行昭美。

坐地:毛主席詩: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

素王:猶空王,謂具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帝王之位者。郭象注:有其道為天下所歸,而無其爵者,所謂素王自貴也。此專指孔子,所謂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也。按,物凡空而無其質、無其名皆曰素。《晉書·隱逸傳·陶潛》載陶潛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劉禹錫《陋室銘》引其事雲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水滸:《詩經·大雅·緜》: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

文道東歸: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居梁山之東。又《後漢書.鄭玄傳》:玄乃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因從質諸疑義,問畢辭歸。融喟然謂門人曰:鄭生今去,吾道東矣。

親仁:親近有仁德之人。《論語·學而》: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愛禮:《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西成:《書·堯典》:平秩西成。孔穎達疏:秋位在西,於時萬物成熟。梁山居曲阜之西。

取義:《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宋·文天祥《自贊》:孔曰成仁, 孟雲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全忠:成就保全忠貞。《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論》:遠隙以全忠,釋累以成孝,夫豈憲王之志哉!

一張一弛:《禮記·雜記》: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張:弓上弦。弛:弓卸弦。喻寬嚴要互相補充,交替使用。

地緯天經:《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指天地間理所當然、無可非議之道理,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五常:又稱五典,即五種行為規則。語出《尚書·泰誓下》:狎辱五常。愛之仁,正之義,君之禮,哲思智,情同信,春生化萬物而成仁,秋剛正利收而為義,禮為形式,智為思想,信為保證。《三字經》: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此言五常必以忠義為本。

六藝:春秋孔子開私學授六藝,謂《易》、《書》、《詩》、《禮》、《樂》、《春秋》。

大成:《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也。孟子稱讚孔子,才德兼備,學識淵博,正如奏樂,以鍾發聲,以磬收樂,集眾音之大成, 用以讚譽孔子思想集古聖賢之大。後世君主皆以大成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命名孔子尊號。孔廟主殿稱大成殿。此言聖哲亦以忠義為基。

人神聿立,家邦肇寧:《詩·大雅·思齊》: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傳說彙纂》薛瑄:《思齊》一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備焉。此二句言忠義者實天之所佑,諸德所發,小自個人,大至國家,上至神明,皆仰賴之,而須臾違棄也。

一丸: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卷十三·隗囂公孫述列傳·隗囂》:今天水完富,士馬最強,北收西河、上郡,東收三輔之地,案秦舊跡,表裡河山。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若計不及此,且畜養士馬,據隘自守,曠日持久,以待四方之變。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要之,魚不可脫於淵,神龍失埶,即還與蚯蚓同。用一個小泥丸就能把函谷關封閉。形容地勢險要,只要少量兵力即可把守。

五洲敷榮:五洲指當今之世界。敷榮,開花。三國魏嵇康《琴賦》:迫而察之,若眾葩敷榮曜春風。既豐贍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終。

文類聚》卷八一引南朝梁王筠《蜀葵花賦》:仰椒屋而敷榮,植蘭房而舒藻。猶言舉世聞名。

江湖夐遠:范仲淹《岳陽樓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蓋載:《水滸傳》:宋江鄙猥小吏,無學無能。荷天地之蓋載,感日月之照臨。聚弟兄於梁山,結英雄於水泊。共一百八人,上符天數,下合人心。自今已後,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絕大義,萬望天地行誅,神人共戮。萬世不得人身,億載永沉末劫。但願共存忠義於心,同著功勳於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察鑑,報應照彰。

一泊:即梁山泊,《水滸傳》描繪曰港汊縱橫數千條、四方周圍八百里。

七脈山青:梁山山系,由梁山、青龍山、鳳凰山、龜山四主峰和虎頭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黃山等等七條支脈組成。翾風迴雪《水泊流眄記》:有梁一岫,維魯西南。崢嶸七脈,突兀重巒。峨峨而宗朝岱嶽,巍巍而勢駕東山。松瑟瑟而風斯自古,石磊磊而碧化何年。遙瞻則連峰凝翠,徙倚則迭巘通天。山青二字,顛之倒之,即為青山。水滸英雄之後,至明乃復有李青山起義,舊史方誌多有記述。而其事之始末幾與水滸英雄殆同。感念前人松江女史題杭州西湖嶽王廟聯語云青山有幸埋忠骨,良可嘆也。

太平無事日:《水滸傳》引邵康節詩曰: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里舊江山。 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臺奏管絃。 人樂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為嘆五代殘唐天下干戈不息。

八方共域:下數句多有化自《水滸傳》第七十一回者,謹錄原文於此,不再贅述:八方共域,異姓一家。天地顯罡煞之精,人境合靈傑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見,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語言,南北東西雖各別;心情肝膽,忠誠信義並無差。其人則有帝子神孫,富豪將吏,並三教九流,乃至獵戶漁人,屠兒劊子,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對夫妻,與叔侄郎舅,以及跟隨主僕,爭鬥冤仇,皆一樣酒筵歡樂,無問親疏。或精靈,或粗鹵,或村樸,或風流,何嘗相礙,果然認性同居;或筆舌,或刀槍,或奔馳,或偷騙,真是隨才器使。可恨的是假文墨,沒奈何著一個聖手書生,聊存風雅;最惱的是大頭巾,幸喜得先殺卻白衣秀士,洗盡酸慳。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昔時常說江湖上聞名,似鼓樓鐘聲聲傳播;今日始知星辰中列姓,如念珠子個個牽連。在晁蓋恐托膽稱王,歸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義,把寨為頭。休言嘯聚山林,早願依瞻廊廟。真可圖王霸業,列兩幅仗義疏財金字牌,豎一面替天行道杏黃旗。

九曲朝宗:九曲原指黃河,因其河道曲折,故稱。唐·黃滔《融結為河嶽賦》:三門九曲,競呈昇沒之源;太華維嵩,交闢奔衝之路。唐·劉禹錫《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按:歌之樂調 、 唱詞皆稱曲,讀三聲;事有波折隱情,不能一望而知亦曰曲,讀一聲,如款曲,曲衷之類。漢·秦嘉《留郡贈婦》詩:念當遠別離,思念敘款曲。朝宗:《尚書·禹貢》:江漢朝宗於海。江漢:指長江和漢水;朝宗:諸侯朝見天子,借喻百川入海。也比喻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此四字意有雙關,言梁山泊既為眾水之所歸;亦為水滸英雄人心之所向。參閱翾風迴雪《水泊流眄記》:至宋室不竟,擢佞任奸。天威上墮,篝火下燃。乃有湖海之英,郊野之賢。天罡地煞,坤女乾男。九流三教,萬緒千端。百有八人,斬木揭竿。終教石城虎據,水寨龍盤。氣吞梟虜,義薄雲漢,庶可解之。

樓臺輝花萼:《詩經》:棠棣之花,萼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萼,花托,花朵最外面一圈綠色小片。不即跗,謂之花蒂。今濟南市東北角有華不注山,又名華山,金輿山,山東通志》釋華不注:喻此山孤秀,如華柎之注於水者然。花萼相輝意謂棠棣花,花復萼,萼承花,正如兄弟之情誼,相互輝映。史載唐玄宗感念兄長睿宗位傳義舉,繼位以後,在興慶宮裡專弟兄建花萼相輝樓以象徵手足之情。

洪鈞:指天。《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之二》:洪鈞陶萬類,大塊稟群生。李善注:洪鈞,大鈞,謂天也;大塊,謂地也。言天地陶化萬類,而群化稟受其形也。後以喻國家政權。唐李德裕《離平泉馬上作》詩:十年紫殿掌洪鈞,出入三朝一品身。唐·黃滔《南海韋尚書啟》:將以鏘履聲而朝紫殿,擴心秤而啟洪鈞。按:《水滸傳》一百二十回本開篇《楔子》曰“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此亦雙關也。

宛子城,蓼兒窪:宛子城即水滸寨,蓼兒窪即梁山泊。按:現東平湖為古水泊遺址,故舊稱亦曰蓼兒窪。《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宋江奏道:臣等雖曾抗拒天兵,素秉忠義,並無分毫異心。自從奉陛下敕命招安之後,北退遼兵,東擒方臘,弟兄手足,十損其八。臣蒙陛下命守楚州,到任已來,與軍民水米無交,天地共知臣心。陛下賜以藥酒,與臣服吃。臣死無憾,但恐李逵懷恨,輒起異心。臣特令人去潤州,喚李逵到來,親與藥酒鴆死。吳用、花榮亦為忠義而來,在臣冢上,俱皆自縊而亡。臣等四人,同葬於楚州南門外蓼兒窪。里人憐憫,建立祠堂於墓前。今臣等與眾已亡者,陰魂不散,俱聚於此,伸告陛下,訴平生衷曲,始終無異。乞陛下聖鑑。上皇聽了,大驚曰:寡人親差天使,親賜黃封御酒,不知是何人換了藥酒賜卿?宋江奏道:陛下可問來使,便知奸弊所出也。上皇看見三關寨柵雄壯,慘然問曰:此是何所,卿等聚會於此?宋江奏曰:此是臣等舊日聚義梁山泊也。上皇又曰:卿等已死,當往受生於陽世,何故相聚於此?宋江奏道:天帝哀憐臣等忠義,蒙玉帝符牒敕命,封為梁山泊都土地。因到鄉中為神,眾將已會於此。有屈難伸,特令戴宗屈萬乘之主,親臨水泊,懇告平日之衷曲。

廊廟知名:廊廟,殿下屋和太廟。指朝廷。《國語•越語下》:謀之廊廟,失之中原,其可乎?《水滸傳》第七十二回:柴進到一個偏殿,牌上金書睿思殿三字。此是官家看書之處。正面屏風上,堆青疊綠,畫著山河社稷混一之圖。轉過屏風後面,但見素白屏風上,御書四大寇姓名,寫著道:山東宋江,淮西王慶,河北田虎,江南方臘。《宋史·侯蒙傳》記載,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範曾《水泊梁山記》:上溯九百年,北宋衰微,大廈毀於白蟻,山崩起於朽壤。宋江興師除奸,威名動天地,縱橫十郡,所向披靡。則梁山聲威之盛,信不虛也。

堂則忠義為號:即忠義堂,水滸寨主體建築。原名聚義廳。晁蓋亡後,宋江為山寨之主,改聚義廳改為忠義堂,並於門前樹替天行道大旗,招安後再改旗號為順天護國。是為梁山忠義之明證。

傳則忠義為稱:《水滸傳》一名《忠義水滸傳》。

生做人傑,死為鬼雄:南宋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朱明:明朝,國姓為朱,猶宋之國姓為趙。

靖忠:《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上皇具宿太尉所奏,親書聖旨,敕封宋江為忠烈義濟靈應侯,仍敕賜錢於梁山泊,起蓋廟宇,大建祠堂,妝塑宋江等歿於王事諸多將佐神像。敕賜殿宇牌額,御筆親書靖忠之廟。濟州奉敕,於梁山泊起造廟宇。

指示發蹤:《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揮戈矛而返落照:《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揮之,日為之反三舍。

屯蒙:《周易》中《屯》《蒙》兩卦主徵萬物初生稚弱貌。楊素《贈薛播州》詩:在昔天地閉,品物屬屯蒙。後引申為蹇滯﹑困頓。劉知幾《史通·暗惑》:或主遘屯蒙,或朝罹兵革。白居易《憶微之》詩:與君何日出屯蒙,魚戀江湖鳥厭籠。

不屈於威武:《孟子》: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全殲戰利:1939年8月2日至3日,八路軍一一五師由陳光代師長、羅榮桓政委和楊勇旅長指揮,在梁山縣水泊街道獨山村圍殲日軍第三十二師團由長田敏江少佐帶領之一個精銳大隊約400人,即梁山戰鬥,亦稱為獨山戰鬥。此次戰鬥,八路軍創造了在裝備上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整建制全殲日軍之模範戰例,被集總謄為模範之殲滅戰,是我國抗日戰爭史上繼平型關大捷之後又一次著名抗日殲滅戰。中國大型百科辭典《辭海》有專條以述其事。

照汗青:文天祥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河山帶礪:黃河細得象條衣帶,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比喻時間久遠,任何動盪也決不變心。《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

書生意氣:毛主席詞: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同環球之涼熱:毛主席《念奴嬌·崑崙》: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三省:《論語·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流慈:明·周應辰《東天王寺》鑑賞:前林正鬱蒼,行野覺雲香。曠處天為佛,深來寺即莊。晝如依竹靜,春亦逐秧忙。所願開平糴,流慈此一方。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忠義傳家,為萬世開太平也。

【創作背景】

青山書院位於山東省梁山縣楊營鎮耿樓村,2014年底開始籌建到2015年夏正式註冊向社會開放。本文應青山書院之邀而作。

張長軍,1971年生,中學教師,山東梁山人。教學之餘雅好古典文學,猶擅辭賦創作。於歷史典故詩詞章句頗有建樹。各類文學作品刊登於中國駢文網、中華辭賦網等各大文學網站。

主要辭賦作品:《鷹賦》《恤雪賦》《新進學解》《水泊流眄記》《美親賦》《隆鑫摩托贊》《酒賦》《祭王兄昭強文》《祭王府郭老太君文》《釣竿賦並序》《六老賦並序》《祭孔乙己文並序》《高情賦》《重修南海廟記》《祭趙公元帥文》《刖桐賦並序》《漢匈和戰賦》《美人魚銅像賦》《鶴賦》《月儀賦》《綠葉賦》《刀賦》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