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濰坊市委 濰坊市人民政府 “重點工作攻堅年”實施方案


中共濰坊市委 濰坊市人民政府 “重點工作攻堅年”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委“重點工作攻堅年”部署要求,加快推動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點工作任務落實落地,圍繞破解影響全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痛點、難點、堵點,把重點任務實化、項目化,動員全市上下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解放思想為引領,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集中力量、攻堅突破,有力開創“生態、開放、活力、精緻”的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新局面,現就我市“重點工作攻堅年”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中共濰坊市委 濰坊市人民政府 “重點工作攻堅年”實施方案


一、突出思想解放

1.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好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理論宣講、黨校輪訓、“學習強國”等方式,以實施“重點工作攻堅年”為抓手,更好地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著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採取多種形式促進幹部解放思想,對標創新前沿,樹立全球視野;與時俱進,著力破除陳舊保守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活學活用、大膽實踐,研究敢為人先、敢闖敢試的務實舉措,堅決破除影響幹事創業的思想禁錮。

2.拓展幹部視野境界。深入實施“幹部專業能力提升工程”,針對不同群體,開展靶向精準培訓。圍繞社會關注度高的前瞻性問題和社會熱點、難點問題,舉辦“濰坊幹部大講堂”,定期邀請知名專家學者舉辦專題報告會。上半年開展一次“讀書月”活動。瞄準北、上、廣、深、江、浙等地區,每年引進一批機關、事業、國企人才,選拔100名潛力大、素質高的年輕幹部分三批掛職鍛鍊3個月。在媒體開設專題專欄,全面介紹外地先進經驗。廣泛開展對標學習行動,找差距、學經驗,比學趕超、創先爭優,全面提升目標定位、工作標準。

3.打造敢闖敢試敢幹的政治生態。倡樹“四種精神”:濰柴集團“不爭第一,就是在混”的爭先精神,責任到人、全程緊盯、一抓到底的盯靠精神,嚴謹細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釘釘子”精神。發揮“鯰魚效應”,選樹一批思想解放、敢於擔當的典型人物,著力解決上熱中溫下冷問題。圍繞解決“幹事後顧之憂”,認真落實容錯糾錯制度,鼓勵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對重大問題實行集體研究、集體決策、集體擔當;正確對待被問責和受處分幹部,對錶現優秀、工作實績突出的,影響期或處分期滿後正常提拔使用。

中共濰坊市委 濰坊市人民政府 “重點工作攻堅年”實施方案


二、聚力攻堅重點

 

 (一)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攻堅戰

4.強化公共衛生制度保障。啟動編制重大公共安全應急管理保障體系建設規劃。完善疫情監測預警機制以及重大疾病聯防聯控機制。修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法,確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時高效處置。

5.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加強疾病監測系統建設,推進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在縣級疾控中心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的基礎上,提高設施設備裝備水平。加強公共衛生隊伍建設,市縣衛健部門明確專門負責公共衛生職能的機構,加強疾控中心專業人才配備;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防控能力建設,全面落實“一類保障、二類管理”政策;在村(居)醫療衛生機構配備專門公共衛生人員。

6.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市級加快建設傳染病醫院,縣級以新建或改造等方式設立必要的傳染病專科。總結探索以中西醫結合為主治療疑難重症和複雜疾病的方法經驗,實施振興中醫藥行動計劃,建設中醫藥強市。

7.提升重大疫情醫療保險和救助水平。強化定點救治醫療機構醫保基金預付,重大疫情患者救治費用不納入總額控制指標。探索建立重大疫情患病特殊群體、特定疾病醫藥費用救助制度,有針對性免除醫保目錄支付範圍限制和個人支付費用。落實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制度,對符合條件、有需求的定點醫院年底前全部納入異地聯網覆蓋範圍。積極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加快推廣應用醫保電子憑證。

8.加快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制定完善應急物資儲備規劃,構建政府、商業、社會相銜接的儲備體系。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加快紅十字會、人民醫院、疾控中心3個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

(二)重點改革攻堅戰

9.深化流程再造。全面落實省委流程再造指導意見及12個實施方案。推進“市縣同權”改革。深化“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改革,建立以“前臺”為引領、“後室”為保障的集約審批服務機制,推出“一件事一次辦”標準化主題套餐。推進政務服務事項不見面網上辦,年內實現線上預審事項100%、線上直辦事項80%以上。開展“數聚賦能”專項行動,優化“濰事通”應用,年內70%行政許可服務納入手機端辦理。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將項目審批全部納入審批管理系統上線運行。探索企業開辦全程網辦新模式,推進企業註銷便利化。全面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建立全市統一的群眾訴求受理平臺,完善運行機制和服務功能,打造“即應即辦、一辦到底”政務服務熱線品牌。深化機關內部辦事流程再造,探索一批機關高效運行新模式。全面推進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改革監管方式,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對“四新經濟”建立容新容缺、審慎包容監管機制。

10.深化科教改革。抓住山東省實驗室體系重組契機,籌備建設高端裝備領域的山東省實驗室。建設市產業技術研究院成體細胞、磁懸浮、粒子束等分院,爭創1家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實施創新平臺提升工程,新建30家市級科技創新平臺。完善孵化器、產業研究院、園區服務鏈條,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力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50家以上。制定關於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實施意見,落實成果處置、股權激勵、收益分配等政策。建設知識產權保護“一站式”服務平臺。深入推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示範區建設,推進“1+X”制度試點,爭創國家級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打造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濰坊高地”。推動高職院校與企業進行股份制、混合制辦學改革,探索“全產業鏈”集團化辦學。組建濰坊市技工教育聯盟(集團),探索技工院校發展新模式。探索市屬高校內設機構去行政化改革。

11.深化財稅金融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市與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在產業、環保、教育、科技等領域推行“大專項+任務清單”機制。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全市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約180億元。各級一般性支出再壓減10%以上。研究建立PPP項目全生命週期績效評價體系。完善政府引導基金政策,推行“基金+項目”模式,建立項目滾動接續機制,用足用好政府專項債券,發揮投資帶動效應。加大政府隱性債務壓減力度。制定濰坊市國有金融資本管理實施意見,理順金融企業管理體制,加快融資平臺市場化改制。改造提升濰坊市資本服務中心。落實“金融輔導員”制度,建立常態化“政銀企”對接機制,強化市縣協同聯動,持續推動擔保圈“破圈解鏈”。探索建立企業抵押物重新評估、重置價值新機制。完善首貸培植、應急轉貸、紓困基金、無本還續貸、銀稅互動等機制。建立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效果的考核評價體系。構建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

12.深化資源環境領域改革。健全以質量和效益為導向的工業企業分類綜合評價機制,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完善差別化資源要素配置體系,制定差別化用地、價格、用能排放等配套政策。建設市、縣兩級工業企業綜合評價大數據平臺,開展多層次評價分析。4月底前出臺我市深化工業企業評價改革的意見,10月底前完成分類分檔,年底前落實評價結果運用。在省級以上開發區新增工業、商業用地,開展“標準地”供給改革試點。探索建立能耗、煤耗指標收儲機制,支持重大項目建設。

13.深化企業改革。加快推進市管企業“國有資產+民營機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主業突出的大型國有集團,完成市投資集團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建。深化職業經理人制度、“三項制度”、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改革。完善國企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績效評價制度,重獎貢獻突出者,建立常態化末位淘汰機制。建立高位推動不良資產處置機制。整合優化涉企優惠政策,推行行業、企業政策清單制度。健全涉企政策出臺和調整綜合影響評估機制,實行“事前事中事後”全程跟蹤評價。落實面向企業公開承諾和聯繫服務重點企業制度。深化民營企業綜合服務保障機構改革,建立市縣兩級企業服務平臺和聯動工作體系。實施企業上市“縣域突破”工程,健全中小企業梯次培育機制,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

14.全面完成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在全市省級以上開發區全面推行“黨工委(管委會)+”模式,由專業運營公司承擔產業培育、運營、“雙招雙引”、專業化服務等職能。調整優化開發區佈局,實現瘦身強體,著力提高“畝均稅收”。引進企業建設管理運營“區中園”,吸引國內外戰略投資者、專業化園區運營商或與專業團隊合作運營開發區。建立激勵競爭的幹部人事管理制度,推進以崗定薪、優績優酬的薪酬制度改革。4月底前出臺濰坊市開發區改革實施方案,7月底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務,8月底前完成總結驗收。

(三)“三個模式”創新提升攻堅戰

15.著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認真落實《關於創新提升“三個模式”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濰坊先行區的實施方案》,努力在制度機制創新、科技創新、產業高質量發展上實現突破。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展翅”行動,年內建成農業大數據平臺、鄉村振興普惠金融服務平臺。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年內培育產值過10億元的全產業鏈一體化農業龍頭企業10家,打造產值過50億元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0家,爭創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多種模式,力爭年內50%的村集體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制定濰坊市農產品品牌目錄,集中打造、集中宣傳“濰坊農品”金字招牌。持續開展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創建活動。

16.突破國家農綜區建設。年內編制完成對外合作規劃和核心區起步區各項規劃,深入實施28項建設內容和11條先行先試政策,爭取形成制度創新成果10個以上。建設濰坊日本高端果蔬基地、中日韓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農綜區濱海現代農業(畜牧)產業園,推動中日食品農產品檢驗檢測互認。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年內建成全國性綜合信息平臺,制定設施蔬菜國際標準建議,編制粵港澳大灣區蔬菜執行標準。北大現代農業研究院年內建成國際一流實驗室5個以上,申報國際專利2項,形成國際前沿技術1項。舉辦海峽兩岸農業論壇。

17.堅決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大力開展農村“廁所革命”,年內完成5.7萬戶農村廁所擴面改造。落實省“四五鄉村建設行動計劃”,年內打造1個省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縣、3個省級美麗鄉村示範鎮。年內對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實現“多規合一”村莊規劃應編盡編,實現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行政村全覆蓋,32%的行政村實現生活汙水有效治理。

(四)開放招引攻堅戰

18.推動外貿持續穩定增長。加大外貿企業貸款、參展、貿易救濟、法律諮詢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穩住外貿基本盤。深入實施“千企百展”國際市場開拓計劃,堅持“線上”“線下”並進,深耕歐美日韓傳統市場,“一國一策”重點開拓10個潛力市場,確保全年進出口保持穩定增長。推動400家外貿企業實現出口零突破。新設境外企業20家以上。各縣市區、市屬開發區分別重點培育1個國際合作園區。加快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現代化保稅港區、濱海開發區服務貿易港建設,高標準建設運營“齊魯號”歐亞班列、“中國食品谷”號鐵路冷鏈班列,暢通國際聯運大通道。積極申辦第五屆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部長會議。

19.突出招引“(數量)大、(質量)高、外(資)、(世界與國內500)強”。深刻反思研究“雙招雙引”方面存在的短板,以項目落地開工為重點,進一步強化措施,加大力度,提高落實力,著力增強招引實效。建立市、縣兩級領導常態化研究推進項目制度,對重大項目實行自上而下、頂格研究。科學調整安排境內外招商活動,健全常態化線上招商機制,推行“基金+項目”“標準地”等招商新模式,全年引進投資過百億元項目10個以上、世界與國內500強項目50個以上。加強“十大產業”專班、駐外“雙招雙引”聯絡處績效考核,年內分別引進項目100個、50個以上。突破利用外資,年內推動40家以上企業利潤再投資,10家以上企業股權併購,新設外資項目50個以上。推動1家企業實現境內上市,力爭1家企業實現境外上市。

20.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創新。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縣市區、市屬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和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每人確定1個人才重點項目。建立“濰坊—名校人才直通車”,實施市屬企事業單位面向重點院校優秀畢業生引進人才“專項計劃”,吸引大學畢業生來濰就業人數不低於3萬人,兩年內實現來濰“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倍增。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十大產業”,每個產業領域聯繫對接一批重點人才、繪製一張人才地圖、建立一個人才項目庫、舉辦一次人才項目對接會,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團隊)1000人以上。“一事一議”引進頂尖人才,統籌做好省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申報,入選數量不少於40人、居全省前列。健全以知識價值和實績貢獻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激勵機制。組建濰坊人才發展集團。實施人才安居工程,通過籌集人才公寓、發放購房補貼和租房補貼等多種形式,構建系統完備、全面覆蓋、高效便捷的人才安居制度。逐步擴大人才創投基金、“人才貸”“人才保”規模,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打造高能級人才平臺載體。堅持“人才+項目+平臺”一體化引才,每個縣市區打造人才小鎮、博士創業園等人才創新創業綜合體不少於1處,重點支持市產業技術研究院、先進光電芯片研究院等建設。舉辦濰坊國際人才創新創業大賽,開展“才聚鳶都”“走進大院大所”“高端外國專家濰坊行”“濰坊博士濰坊行”“英才校友濰坊行”等系列活動,年內組織各類引才活動100場次以上。支持企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海外建設離岸研發中心、創新基地等,其全職聘用人員視同在濰全職工作、享受同等待遇,構建“人才飛地”。深入推進“一企一平臺”工程,新增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省級以上企業創新平臺40家。組織1000家企業與100家科研院校開展科技合作,新引進10家以上研究院或分支機構,推動100個以上科研院所合作項目落地,建成一批創新創業綜合體。

21.加快推進“以港興市”戰略。著眼實現海洋經濟跨越發展,強化與省港口集團的全面戰略合作,大力推進港口建設,年內完成3.5萬噸級航道維護性疏浚,加快5萬噸級航道、疏港鐵路及專業化深水泊位、濰坊市小清河海河聯運樞紐港等項目建設,擴大容量,海河聯運,建設面向渤海灣的特色樞紐港。堅持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抓好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海洋科教創新基地等特色園區,培育發展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海洋化工、海洋生物醫藥、海洋交通運輸、海水綜合利用、海洋文化旅遊等海洋產業,著力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積極申辦濰坊國際海洋動力裝備博覽會,打響海洋動力裝備品牌。依託“海洋牧場”建設,加快推進海洋牧場與海上風電融合試驗、凡納濱對蝦遺傳育種中心等項目,推動現代漁業向高附加值、全產業鏈轉型。

22.高標準規劃建設高密臨港經濟區。制定出臺支持推動臨港經濟區建設發展的意見,力爭納入省“十四五”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建立對接膠東經濟圈重點城市常態化聯繫機制。在臨港經濟區核心區設立濰坊綜合保稅區東區,推動臨空產業區、先進製造產業區和紅高粱小鎮“兩區一鎮”聯動發展。加快推進豪邁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連續流微通道技術應用示範基地、星宇新材料產業園、恆大文旅康養城、膠河綜合治理等支撐項目落地。

(五)項目建設攻堅戰

23.著力培育龍頭項目龍頭企業。深入開展“重點項目建設突破年”,集聚要素資源,強化領導包靠,全力加快歌爾雙耳真無線智能耳機、新松產業創新示範、中國物流“兩國兩園”、濰坊國際文化港等16個省重大項目、48個2020年省新舊動能轉換第一批優選項目、220個市級重大重點項目、1000個重點技改項目落地建設進度,年內全市完成投資1500億元以上。重點佈局一批5G、大數據中心、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龍頭骨幹企業快速發展、高成長性企業跨越發展,不斷增加百億級企業數量。制定企業倍增發展計劃,全力扶持加快發展。抓好濰柴國際配套產業園、濰柴新能源動力產業園等重點園區建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全面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國家、省、市出臺的政策措施,加大財政、金融、稅費、社會保險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全力以赴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24.強化重大專項爭取和推進。突出抓好對上銜接,積極爭取濰柴氫燃料電池及關鍵零部件、浩泰林德液壓精密智能驅動系列產品、耐威智能科技大型無人機保障條件建設等項目納入省盤子。爭取上級政策支持,在濰坊北部沿海建設全省高端製造業基地,力爭列入全省“十四五”規劃。集聚發展高端化工等產業,積極對接中國化工集團,加快推進昌邑石化100萬噸乙烯項目前期工作。加快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國家級信息消費試點等已爭取項目推進。

25.破解項目推進瓶頸制約。完善“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統籌調配能耗、煤耗等指標,順應土地政策調整,對省、市重大重點項目提前預支一定數量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爭取更多項目納入政府專項債券支持,保障項目早落地、快落地。組建督導專班,建立項目動態跟蹤推進機制,實行“亮牌”管理,強化項目落地全流程、責任主體全範圍跟蹤,每月20日梳理形成項目問題清單,每月30日前召開重大項目聯席會議,逐一解決項目落地建設中的難題。保護和激發本地企業投資積極性,做到本地企業投資與外來企業投資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六)汙染防治攻堅戰

26.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推進工業汙染防治,深化工業爐窯、涉VOCs企業汙染治理,開展全域“散亂汙”企業排查整治以及商混、鑄造行業改造提升,中心城區鑄造和商混企業完成關停整治,4月底前完成焦化產能壓減120萬噸總任務,10月底前完成鋼鐵行業全過程超低排放改造任務。優化能源結構,完成30萬千瓦以下落後燃煤機組、35噸以下非民生供暖燃煤鍋爐、中心城區生物質鍋爐關停淘汰工作,實施冬季清潔取暖規劃,壓減煤炭消費221萬噸。加強機動車汙染治理,完成國Ⅲ及以下營運柴油貨車淘汰任務。抓好揚塵汙染防控,嚴格落實建築工地、渣土運輸、裸露土地等重點領域揚塵防控標準,全面實施深度保潔模式。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49微克/立方米以內,空氣質量良好率達到62%以上,堅決防止進入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改善後30名和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後20名。

27.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實施汙水處理廠擴容提標工程,全市70家汙水處理廠達到準地表四類水標準,年內完成城區200個小區、單位以及18條街道雨汙分流改造。加強渤海區域環境綜合治理,建立入海排汙口清單,開展溯源整治。加快推進峽山水庫水源地保護提升工程前期工作。年底前市控以上河流全部達到水環境功能區劃要求,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達到48.2%。

28.紮實推進淨土保衛戰。做好農用地分類管理和建設用地准入管理,完成農用地(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動態完善疑似汙染地塊清單和汙染地塊名錄,年底前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分別達到91%、90%以上。推進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危廢企業規範化管理合格率達到90%。

29.持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年底前,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率達到60%。推動南部山區森林生態屏障建設,推進彌河、濰河“兩河”流域綜合治理,推動北部濱海海岸帶保護修復,年底前全市完成國土綠化12萬畝,溼地保護率提高到70%以上,通過國家森林城市複審。

(七)城市功能品質提升攻堅戰

30.突破重點片區。編制完成國土空間規劃,科學劃定“三區三線”,年內形成總體規劃報批成果並提報省政府。加快規劃建設“三區一中心”,中央商務區、中央休閒區年內完成規劃並啟動拆遷建設,中央創新區和市民中心整合建設實現突破提升。完成白浪河綠地廣場改造、白浪河(福壽街—勝利街段)綠化亮化提升,推進白浪河國際生態自然度假區陽光演藝項目,推動站南廣場片區和高鐵新片區PPP項目落地,年內火車站南站房及周邊配套工程建成投用。

31.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軌道交通立項,啟動京滬高鐵二通道濰坊至新沂段和明董高速、疏港高速前期工作,開工建設京滬高鐵二通道天津至濰坊段、濰坊至煙臺鐵路和濟青中線濟南至濰坊段、濰坊至青島段及連接線。

32.破解城市治堵難題。加快建設智慧交通綜合平臺,中心城區實現交通信號點位聯網管理。實施道路暢通工程,啟動北海路與通亭街路口立體化交通改造,建成中心城區東、南外環路,完成北海路、寶通街等4條道路快速化改造,完成鳶飛路等11條主次幹道和東金支路等22條支路改造提升,打通中心城區“斷頭路”。建設全市統一的智慧停車管理平臺,中心城區年內建設完成3座以上公共停車樓(場),著力解決“停車難”問題。加快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年底前建成坊子、高新綜合場站以及濰城、高新公交樞紐站,規劃建設50公里城區公交專用道,創建國家公交都市。

33.改善城市環境。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年內開工改造棚戶區13918套、基本建成11148套,加大棚改居民回遷安置力度。全力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年內完成116個項目、5.5萬戶改造任務。整治城區低窪易澇點51處,實現城市排水系統性提升。新建一批口袋公園、城市公園、城郊公園。加快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完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三期項目主體工程,中心城區建成100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單位)、300個垃圾分類綜合投放點。

34.提升文旅產業、加快發展夜間經濟。加快推進文旅大項目建設,提升城市品牌吸引力。抓好坊子泰華城、高新谷德茂、寒亭中港購物中心等商業綜合體建設,積極培育美食街、酒吧街等特色商業街,鼓勵主要商圈和特色商業街適當延長營業時間,開設深夜營業區、24小時便利店和“深夜食堂”,在中心城區打造1至2處夜間消費聚集區。謀劃舉辦一批音樂節、美術節、燈會等夜間文化休閒活動,打造“四季夜濰坊、鳶都不夜城”。

(八)民生改善攻堅戰

35.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等核心指標以及行業政策落實,5月底前完成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自查評估。強化扶貧領域審計監督,4月底前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各級財政繼續增加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市級增幅不低於10%。加快產業扶貧項目建設進度,確保9月底前全面完工。繼續開展四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行動,6月底前遍訪一輪。持續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全面營造扶貧領域風清氣正良好環境。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加強在規劃、政策、體制、機制等方面的銜接融合。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和即時幫扶機制,加強對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的監測預警和動態識別,將可能致貧和返貧的困難群眾及時納入幫扶。

36.堅決兌現民生實事。嚴格落實市委確定的民生事項和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34件民生實事,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37.全面完成災後重建任務。5月底前受災大棚、養殖場全部恢復生產,6月底前完成農村公路、橋樑主體工程及市政公用設施重建。全面鞏固提升小清河、濰河、彌河、丹河等骨幹河道防洪減災能力,著力提高壽光南部、青州東部、昌樂北部三縣交界低窪易澇區的防洪排澇能力,主汛期前完成水毀工程修復、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骨幹河道及出險重要河道治理主體工程等6項重點任務。

38.抓好重點社會事業。支持駐濰職業院校創新發展,加快建設國家“雙高計劃”職業院校,創建一批職業教育本科專業,辦成1-2所應用型本科院校,爭創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支持濰坊醫學院更名“大學”,啟動申報山東海洋技術大學,成立濰坊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動工建設北辰現代教育示範區。全面開展“健康濰坊行動”;謀劃實施一批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項目,每個縣市區選擇3-4所鎮街衛生院建設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建設市全民健身中心、國際足球學校、電子競技學院,完成縣市區體育設施“三二一”工程。完善安全生產防控化解機制,持續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確保生產安全。深入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和“利劍2020”行動,確保通過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複審。

(九)社會治理效能提升攻堅戰

39.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建設。年底前市、縣、鎮三級全部建立平安建設協調機制。年內40%以上的城市社區建立“一窗受理、全科服務”模式和社區共治聯盟。加快突破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推動街道把工作重心轉向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加強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年底前中心城區建立健全3崗18級薪酬體系。大力推進“紅色物業”建設,完善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四位一體”物業管理新模式。年內實現網格化服務管理“多網合一、全域覆蓋”。推進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6月底前實現綜治中心信息系統上下貫通,年底前落實“平安指數”全域發佈利用機制。

40.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深入推進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從源頭預防和減少各類矛盾糾紛。強化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建設,年底前實現信訪、醫療、住建等領域調解組織有效運行。全面落實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包靠化解信訪積案制度,年底前實現5年以上信訪積案全部“清零”,5年以下積案化解90%以上。

41.增強社會治安防控能力。推進“雪亮工程”應用一體化智能化,年底前公共聯網視頻達到30萬路,城市社區一體化聯網應用達到90%。年內爭創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標準化城市。打好掃黑除惡“濰坊戰役”陣地戰。

(十)法治環境優化攻堅戰

42.切實保障企業合法權益。組織開展依法嚴懲侵害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專項打擊行動。建立“接訴即辦”機制,搭建多級聯動的企業應訴平臺,推動企業訴求第一時間聯繫解決。建立“免罰清單”機制,對企業非主觀輕微違規、未造成嚴重後果的,探索“首次不罰”“首次輕罰”。建立“限時清欠”機制,加強對企業債權的司法保護,組織開展涉企案件專項執行行動。開展涉企積案集中清理,2年以上涉企積案年底前全部清零。

43.著力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組織開展涉眾型經濟犯罪專項打擊行動、涉金融案件集中執行行動。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年底前構建起以信用為基礎的銜接事前、事中、事後全監管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對企業按誠信等級實行差異化監管。

44.加強優質高效法治服務。建立“法律服務代理”機制,積極開展法律服務活動,每季度開展1次“送法進企業”活動,組建法律服務團年內至少開展2次“菜單式”服務。

中共濰坊市委 濰坊市人民政府 “重點工作攻堅年”實施方案


三、強化攻堅措施

45.建立工作專班。成立市“重點工作攻堅年”辦公室,設在市委辦公室,負責綜合協調、督促落實等工作。每個攻堅戰設立一個推進專班,負責統籌協調、調度推進,每個專班7-8人,由1名市委、市政府領導同志牽頭,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領導班子成員參與,相關部門責任人及專職人員包靠,明確任務目標、完成時限、具體措施、推進時序、責任分工和考核獎懲。

46.提升攻堅本領。實施“幹部專業化能力提升工程”,制定重點培訓計劃,組織開展50個以上務實管用的專題培訓項目。完善落實提升幹部專業能力具體辦法,在各行各業開展專業“大比武”,及時發現培養有專業能力的幹部。

47.注重典型示範。在每個攻堅戰中選取部分攻堅成功典型,根據不同領域和層面,通過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會議、編髮典型案例等方式予以總結推廣。宣傳推廣各攻堅戰的先進典型做法和案例,廣泛調動社會各方面打好攻堅戰的積極性、創造性。

中共濰坊市委 濰坊市人民政府 “重點工作攻堅年”實施方案


四、完善攻堅機制

48.調度督導機制。

建立“重點工作攻堅年”調度平臺,每個攻堅戰形成可量化的任務監測指標體系,實行電子臺賬管理、項目實時調度和定期監測評估。設立3個督導評估組,分別由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領導班子成員牽頭,抽調專門人員,對攻堅戰常態化進行調研、檢查、評估和指導。聚焦大項目落地、“雙招雙引”、幹部作風、主業開展情況等,及時掌握每個縣市區(市屬開發區)、市直部門(單位)重點工作攻堅進展情況、經驗做法、典型人物、問題困難、企業和群眾的意見建議等。督導評估組每月向市委、市政府彙報。

49.成效評價機制。建立“一月一點評”制度,每月召開一次攻堅戰點評會議,每次抽取兩個縣市區、一個市屬開發區、2-3個市直部門(單位)進行現場陳述;分管市級領導、督導評估組逐一進行點評,與會人員進行無記名等級評估,評估結果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本階段工作成效進行評價,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任務。

50.社會監督機制。每項攻堅任務牽頭單位通過新聞媒體公佈攻堅任務和進度情況,接受社會監督。實行電視問政、網絡問政,每週安排1名市直部門或縣市區(市屬開發區)主要負責人公開向社會和群眾答疑解惑。發揮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等的監督作用,組成工作小分隊開展工作問詢,兩月一次、每次不少於兩個市直部門。開展社會評議,定期組織“兩代表一委員”、企業和群眾代表等深入一線,現場察看、現場評議。探索建立第三方評估參與機制。

51.考核獎懲機制。將“重點工作攻堅年”相關任務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評價的重要依據。對發現的突出事例,經認定後按有關規定及時以不同形式表彰獎勵。對攻堅實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在評先樹優、幹部選拔任用使用時優先考慮,對措施落實不力、嚴重影響整體工作進展的按照有關規定嚴肅問責。

中共濰坊市委 濰坊市人民政府 “重點工作攻堅年”實施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