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最近的幾個熱點事件來說說網絡爭論是否有意義?

今天在刷頭條時看到了一個問答,問答題目是“現在頭條上在爭論1.5萬中國在英國的小留學生回國與否有意義嗎?”

而在問題回答中,條友們也分別持著兩個觀點開始了爭論。覺有意義者說: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爭論,才能引起居廟堂之高的人關注,才會更加慎重。覺無意義者說:既然現在仍是中國公民,那就沒有任何理由拒絕,且他們無論怎麼說也還是個孩子,本身應對危機的能力就不夠,需要國家的幫助。而在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裡, 是這麼說的:

正所謂理越辯越明,世間也無真正的絕對,不過是在整個行使過程中不斷完善而已。所以哪怕最終決策非是由我們來下,但也應有一定的意義,比如:

1、最終的決策。

討論中並不只有接或不接這兩種答案,還有諸如配合當地政府做好安置、讓父母過去陪伴等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質性建議。所以在做最終決策時,應該也會將這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方式考慮進去,然後在保證人員安全的情況下權衡利弊,在已知的種種可行方案中選擇一種最合適也最能讓人民接受的解決方法。畢竟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雖說我們眼界和考慮事情的深度通常會弱於真正的決策者,好在我們人多,人多,也就意味著方法多,這是無可置疑的事實。

2、最初的訴求。

事件起源於孩子父母的含淚請求,或在請求前,他們也沒想到會產生這麼大的輿論,畢竟這和我們以往慷慨大方的形象不甚相符。所以在如此之大的輿情討論下,他們不可能不做諸如飛機上感染的可能性、群體隔離時感染可能性、被廣大人民排斥造成孩子心理陰影等種種風險的思考。而當一切都很清晰明瞭後,他們自然也就會做出那個最為正確的選擇,而不光是祈求國家的庇護,畢竟人人都是趨利避害的生物。

所以從這兩個方面看,討論是件很有意義的事。哪怕討論之中也有可能會出現種種不必要的風險,可若最後真能達到兩個功用之中的一個,那麼再多意見的分歧,也都值得。

但是留學生事件最後會選擇什麼的解決方式,我們尚還不知道,所以輿論的意義也就暫無從體現。但近期,卻也出現了因輿論而暫停完善的事例。

通過最近的幾個熱點事件來說說網絡爭論是否有意義?



2020年2月27日,自從《中國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後,網上立馬就炸開了鍋。有從專業角度挑出《條例》缺陷的,有借各種具體數據和事例來說明《條例》不可行的。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不管網上有著多少的反對, 都覺或只是做無用功,甚還為此寫了兩篇名為《那些年你提出的建議,最後都去了哪裡?》《誰會來偷我們的奶酪?》的文章。雖然文章也就只我一個人在寫在看,但也證明我曾為此參與。當然,這裡若是要說參與的原因,一是因為阿里士多德所說的:“人是一個政治動物。”其二嘛,很現實,無非是想通過觀點的表達來博取關注。偏題了,書歸正傳。

通過最近的幾個熱點事件來說說網絡爭論是否有意義?


哪怕當時並不抱有多大的希望,結果卻是出人意料的。3月7日,在司法部和國家移民管理局聯合召開的座談會上表示稱:《條例》目前處於向社會徵求意見階段,在充分吸納公眾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之前不會倉促出臺。

無疑,這雖不可稱為是勝利,卻也進一步證明了輿論的作用——一個有價值的觀點,絕非我們在意淫!

通過最近的幾個熱點事件來說說網絡爭論是否有意義?


最後,還是用一段已經引用過許多次的季羨林先生的話來作為結尾:“我決不說半句謊言,決不添油加醋。我的經歷是什麼樣子,我就寫成什麼樣子。增一分太多,減之一分則太少。不管別人說什麼,我都坦然處之,‘只等秋風過耳邊’。謊言取寵是一個品質問題,非我所能為,亦非我所願為。”

願尊重善待每個不同於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謝謝!

空無說:此為觀點類文章,若有不妥處,請指教,但別謾罵,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