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書-我的讀書觀

最近翻書架,發現很多讀過的書完全沒有印象了,再次讀,好像還像新書一樣,那以前不是白讀了?或者讀書的方式錯了?

馬基雅維利,寫《君主論》那位,在佛羅倫薩的內鬥中被解職後,回到鄉下,著書立說。每天晚上讀書之前,會沐浴淨身,換上最好的衣服,他說,讀書就是和最偉大的思想家對話,見他們,當然要洗乾淨,穿最好的衣服了,不能輕慢。

對於馬基雅維利來說,讀書就是和作者對話,如果讓你選擇的話,你會去選擇一般的人還是智慧的人對話?當然是智慧的人了,而且,如果你有寫作的經驗的話,一個思想家的書裡面傳遞的東西比你真跟他對話會更多,我們是有幸生活在一個能夠隨時和思想史上最偉大的人對話的年代。

基於此,我又去看了看我的書架,看是不是每本書的作者都值得我來對話。這就涉及到選書,我聽過很多有意思的選書方法,比如有人說,他只讀死了的人的書,因為沒死的人沒辦法有結論,死了後如果書還有人讀,那至少可以保證一些結論;有人說,只讀一百年以上的書,因為死了一百年如果還能留下來的話,那肯定是好書了;更有甚至,只讀五百年內以上的書,同理,有人只讀二千年以上的書。

比如,柏拉圖的書,你是在和二千年以前的人對話,你去讀《理想國》,最精準的邏輯、最深邃的思想,多一句少一句都不行,讀這樣的書不是去增長知識的,而是去增長見識和思想的。

黑格爾說過一句類似的話:博學絕不是真理。

我們的誤區往往在於,讀書是為了獲得知識,知識越多證明你這個人越有學問,很多人讀書是為了作為談資,炫耀自己博學,這是很無聊的做法。互聯網的出現已經打破了這個迷思,百度一分鐘能夠解決的都是知識性的,現在基本上失去了價值了。

還有,偉大的思想家,牛頓、愛因斯坦,甚至陳景潤、丘成桐,這些人提出自己最牛的思想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在30歲左右,你說,30歲的人能讀幾本書?上萬本?我也聽說過很多人讀了上萬本書了,我也曾經自詡每年讀上百本書,最終,我發現,我只是讀書,用眼睛在讀,而不是用腦在讀。

如果我們的時間足夠多,當然可以去儘可能多的人交談,但是生也有涯,如果從功利的角度來說,當然選擇最好的人來交談是最划算的,而不是什麼人的書都讀。你看,但丁其實就是選擇了部分人用《神曲》來跟這些人交談,他不會把什麼人都放到地獄裡去的。

所以,現在看來,看著滿架子的書沒讀完,我開始不焦慮了,因為我發現,大部分的書是不需要讀的,讀了只是緩解知識焦慮而已。真的,小學到大學,算算多少年,16年?所有的知識性的東西基本上已經忘記八成了。

從此,不是為了知識而讀書,而是為了交流思想而讀書,和最為到的人物對話,如果你沒有讀書的習慣,可能就失去這個機會了。

但是讀經典會遇到一個問題:讀不懂。

是真讀不懂,比如哲學的書,每個字都認識,每句話也認識,語法也懂,但是完全不知道講的是什麼。

這裡面有個問題,比如你和柏拉圖聊天,他說的話,你聽不懂?是誰的問題?是你的問題還是柏拉圖的問題?我以前會認為是柏拉圖的問題,寫的太抽象了,那這時候我有兩個選擇,一是換本能讀懂的書或者不讀了,二是多讀幾遍。中國古話,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它的意思不是你傻乎乎的去讀一百遍,而是說讀書的過程。你去讀書不是為了獲得知識,你需要去理清楚作者的思路是什麼,他是怎麼發展他的思想的-這個不是你讀一遍就可以讀出來的,而是要一遍一遍讀。

一個真正的思想表達者,表達的東西往往是超越時代的,人類的語言和文字是有限的,語言能夠表達的思想,只是思想的表層,通過這麼低級的符號系統,要去構建符號系統後面深厚的海洋,通過符號介入思想,理解起來本來就是很難。

比如老子的《道德經》開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講“道”,原是指修築的道路,可他要表達的是天地運行的規則,找不到這個字眼,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沒有這樣的語言。用這樣的符號表達一個不相關的符號,一個和語言系統脫節的思想,很難。作者使用的每一個字和日常生活中完全不是一個意思,又沒辦法注每個字的意思,那內容就太多了。

所以很多時候,專業性著作,每個符號和文字在字義上和我們理解的不同。萊布尼茨說,我們使用的語言是普通民眾形而下日常生活中國的語言,一個思想和學問一定是形而上的,沒有形而上的符號。

讀者還要去深入思考使用每個字每個詞以及一句話邏輯組合關係所構成的不能在符號上不能表達的。

所以讀不懂是正常的,讀懂才不正常。多讀幾遍的意思就是,不僅字面讀懂,還要讀後面的思想深度,言外之意、言後之意。

所以經典得精讀。

不要怕讀的慢,快速翻閱一目十行,追求讀書當時的快感,其實根本沒都進去。

真正意義上讀書,是一個思維過程,每一句話,我跟作者的思想流要切合,我不是在讀書,是在讀思想,調動思想,醞釀思想,整理思想,發掘思想,一層一層理解。

如果這樣讀,讀書的速度,一本真正的思想性書,1小時2頁已經很快了,一本書一個小時翻過去20頁很難叫讀書,一個月讀一本書已經非常好的讀書了,一年12本,50年不過600本,如果一個人一生精讀600本書,已經是不得了的思想庫。

圖書絕大部分是垃圾,選出值得讀的書,幾十本,甚至幾本,足矣。不要炫耀你讀多少本書,而是你讀懂了幾本書,以及你讀懂了什麼書。

你一輩子好好讀懂幾本書,很了不起;讀懂思想鉅著,幾十本,就非常高超了。問題是很多人讀了幾百本書,一點都沒達成這個效果。

甚至於我輩,一年讀懂一本經典就可以了,比如如果我今年能把《神曲》讀懂就夠了。

這是不是幫你緩解了讀書焦慮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