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保险怎么买才不会被坑?

喊wo臭小猫


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先理解啥叫“坑”,“坑”就是我们“不明白”、“不理解”、比较“未知”、“不确定”的地方,对于保险客户(投保人/被保险人)来讲,保险条款及保险合同的一些规定和要求,虽然保险合同上边写的字,大家都认识,但保险合同和条款的专业性是非常强的,有很多法律和医学专业的术语,因此,被很多人和媒体称为“天书”,很多客户是看不明白、理解不了条款所表达的意思的。如果保险销售人员不如实告诉客户,不给客户讲清楚讲明白,那客户就有可能踩到坑里了,被坑了。所以,保险有一个基本原则叫“最大诚信原则”,也就是签订保险合同的双方必须要履行最大诚信原则,也就是必须向对方真诚地充分而准确地告知有关保险的所有重要事实,不允许存在任何虚假、欺骗、隐瞒行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我们被“坑”,那想要不被“坑”,最好的办法是多学习和理解重疾险的一些知识,让自己变得专业,到时别人想坑你,恐怕也坑不了你。接下来就介绍重疾险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也就是所谓的“坑”,一定要认真看哦!

一、重疾险的所谓“坑”

1、 重疾险,是确诊就赔吗?

答案是不一定。我在头条上也写过专门的文章《重疾险疑问——重疾险理赔是确诊就赔吗?》

其实,重疾险,如何赔?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1)确诊就赔

比如: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等

2)实施某项手术

比如: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3)身体需达到某种状态或者经过一定时间

比如:脑中风后遗症、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瘫痪、严重脑损伤疾病确诊 180 天后,仍遗留障碍才能理赔;终末期肾病经诊断后已经进行了至少 90天的规律性透析治疗或实施了肾脏移植手术才能理赔。

所以,我们常常听有人说保险是骗人的,买了根本赔不了!其实要么是因为疾病没达到合同约定的赔付条件,保险公司拒赔;要么是买保险时没弄清楚保障什么,稀里糊涂买了,比如买了意外险,以为包含医疗责任,结果理赔时才发现只保障身故、残疾责任。

 

2、保障的疾病数量越多越好?

 重疾险,保障的疾病数量不是越多越好,关注点应在于是否包含高发疾病。

每一款重疾险,只要条款的名字有“重疾疾病”字样的,均包含银保监会规定必保的25种重大疾病(其中癌症理赔率占60%以上,核心6种病种理赔率占80%,重疾险被发明时就是这6种,大家可以参看我的头条文章《重疾险保险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必保的25种重疾理赔率达95%以上)。所以实质上,每款重疾险大病保障都一样。

25种重疾以外的疾病,很多是保险公司额外加上的,也有一些是从25种病种中拆分出来的,一般发病概率很小,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3、分组越多、赔付次数越多越好?

关于分组越多、赔付次数越多,其实并不是越多越好。在分组时,很多保险公司是把相似关联的病种放在同一个组,而且这一个组只能赔一次,只能赔一个病种。一般大病发生一次后,第二次出现大病很可能是第一次大病的复发,或者出现与第一次大病相类似有关联的重疾,但是这些却是赔不了的。而且不同的分组都有间隔期,有的要1年甚至更长,所以分组没有太大意义,制造了噱头,增加了保费。

另外,不是赔的次数越多越好,重疾险赔的次数越多,保费越贵。试想一下,人的一生患2次以上重疾的概率有多少?一次重疾估计都让人难以承受了。还有假设患过2次重疾,身体也达到极限了,重疾险能赔的次数再多、比例再高,也用不上。

所以,买重疾险,重点关注重疾、中症、轻症第1、2次的赔付比例是否足够高、是否有间隔期等关键因素就够了。

4、给孩子买了含寿险责任的重疾险

大家熟知的少儿平安福、少儿国寿福、小福星,实质上主险是寿险,附加险为重疾险,而孩子并不需要承担家庭责任,并不需要死了就赔钱的寿险责任。

买了真是白白花钱,给孩子买重疾险,只买纯保障疾病的消费型重疾险或者返还型的纯重疾险就可以了,消费型的重疾险最便宜的一年只要几百块钱,返还型的纯重疾险可以实现“有病保病、无病做养老补充”。

5、重疾险并不是越贵越好?

虽然常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但还是要货比三家!买重疾险,首先要看保障责任,这些是条款里约定写明的,保险公司必须按照这个来赔的,其次看产品提供的服务(比如是否赠送就医绿通服务等)、公司的偿付能力、品牌等。所以选择重疾险,一定要进行综合评判,没有必要一定要追求大品牌、大公司的贵的重疾险。

 

二、挑选重疾险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1、消费型还是返还型?

·      预算少,选择单次赔付的消费型重疾险;

·      预算多,选择多次赔付的返还型重疾险。

两种类型的重疾险各有优劣势,重疾赔1次、不含身故责任,价格就便宜,能起码解决大病有钱治,起到基础风险保障作用。

但是人一辈子也有可能罹患2次重疾,多次赔重疾险就是应对这一风险的,保障全面,但比较贵。

2、保额选多少?

30万打底,50万凑合,100万合适。重疾险第一关键是保额要足够!重疾治疗费平均30w-50w,除考虑治疗费外,还应该考虑后续的康复疗养费用、收入损失、护理费用等。

3、保定期or保终身?

首选保终身,年纪越大,得重疾概率越高。预算不足,应选择保障至70岁,并做高保额,尽可能降低风险。

4、轻症、中症选不选?

要选。轻症、中症保障已普遍是重疾险的标配。

轻、中症是重疾的早期,既降低了重疾险的理赔门槛,被保人发生轻症/中症还可豁免保费,加大保险杠杆,减轻保费压力。

此外,保障疾病应尽可能多的包含高发轻症、中症。

5、身故保障选不选?

想返本,预算充足的,可以选身故保障,重疾未理赔,身故可以获赔一笔保险金,可以作为遗产留给家人。

只想纯保障疾病,预算不多的重疾险,可以不选身故返还责任。

6、恶性肿瘤多次赔有必要买吗?

有最好,所有重疾险理赔中,癌症占60%以上,二次理赔率相对更高,有家族癌症史的最好要选上恶性肿瘤多次赔的重疾险保障。

目前癌症多次赔间隔期最短是3年,5年的就太长不切实际。

 

7、投保人豁免,选不选?

可以选,适合夫妻互保、父母给孩子投保。指投保人罹患重症/中症/轻症/身故/全残,可以豁免被保人后续未交保费,保障依然有效。

被保人豁免,一般重疾险都是自带的。

 

8、缴费期限,怎么选?

越长越好,可以充分利用杠杆作用,不仅保费低,还有机会豁免,减少重疾险保费支出。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韩箴言


选购重疾险时两眼一抹黑,怎么办?

重疾险可以说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险种,毕竟我们身边现在英年早逝的例子真的太多太多。前几年的有我非常喜爱的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逝世,近的有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高以翔先生的不幸猝死,等等。

我们必须认清的一个事实是,不管是高强度的工作还是高速化的社会进程,甚至我们的生活环境——比如说北京的雾霾——都在时时刻刻侵蚀甚至是透支着我们的身体。重疾正在以越来越年轻化、发病率越来越高的态势在向我们袭来。

重疾险虽然杠杆没有定期寿险和意外险那么高,但患重疾的概率相对意外更高,它的赔付是我们的“保命钱”。不过由于保费相对较高,缴费期比较长,且市面上产品也较为丰富,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往往会挑花了眼。

那么针对重疾险产品,我们建议在选择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以下五点。


01、重疾的赔付


我们大家平时都能看到一些重疾险的宣传语,动不动就保100多种重疾,让人看着就惊呼“好厉害”。

根!本!不!重!要!

在这些重疾里,只有前25种是保监会明确规定的、发病率比较高的重疾,是每个产品都必须包括的。其他的重疾发病率加在一起也不如这25种高。

根据《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的专业权威数据显示:2018年,恶性肿瘤占重疾险理赔率的60%以上,前6种重疾占重疾险理赔率的90%左右,前25种占重疾险理赔率的95%-98%。

银保监会规定的25种重疾

所以我们在选购产品的时候,重点要看这前25种重疾是怎么赔付的。


02、多次赔付和重疾分组


有些产品赔付次数不止一次,可以为我们提供多重保障。甚至有一款产品号称最多可以赔付106次……

别让我受这么多次折磨了好吗?纯粹的噱头而已。每个人能拿到两三次重疾的赔付已经是命大的了。

但是我们仍然建议选择多次赔付的产品。因为第一次发病之后被保险人就成了带病体,以后再投保的难度会大大增加。

分组问题,我先假设有100种重疾,把它们比喻成山楂。

分组就是把100颗山楂串成几串糖葫芦,每串糖葫芦上只允许你吃掉一个,吃了一个之后这一串你都不能再吃了,下一次再吃只能吃别的串。也就是说,同一组的重疾只能赔付一种。下次患病必须是其他组里的重疾才能进行第二次赔付。

不分组就是给你一盆山楂,随便吃,吃大个儿的。当然,已经吃下去的就不能再吃了。

结合以上两点,重点要关注的就是发病率较高的25种重疾是怎么分组的。如果都分到了一组,那肯定是差点儿意思了。

现在也有癌症单独分组的产品,也是我们在预算范围之内可以优先选择的。当然,不分组的肯定是最好的,赔付几率最高,只不过保费上就会比分组产品贵上一些,如果你的预算比较充足,建议优先选择不分组产品。


03、轻症和中症


一般的产品轻症是不分组的,有分组的当然就不优先考虑了。

但是一部分产品条款里会把它变成“隐藏分组”。我们来看某产品里的条款,一目了然。

“隐藏分组示意”

虽然产品没有说轻症分组,但黑体字明确表明了三种轻症只能赔付一种。这就是轻症中“隐藏分组”的坑。

还有一些产品,把一些高发轻症、或是治疗费用较高的轻症升级为了中症。相比轻症来说,中症的赔付比例会更高一些。

我们也建议在选购产品的时候,如果预算充足,购买包含中症的产品会更好。在这里我们也给大家贴出来常见的高发轻症,选购产品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这些轻症,是否包含在内、是否有隐藏分组的情况。如果有多种高发轻症被“升级”成为了中症那就更好了。

高发轻症列表

此外,有些产品还有一些特定疾病,例如针对少儿高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的复发或转移等情况,会有额外赔付或者多次赔付,也是给一款产品加分的点。


04、豁免的意义


在缴费期间罹患疾病从而获得赔付后,保险公司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后续的保费不需要再缴了,这就是豁免。缴费期越长,豁免的几率当然也就更大,但是总保费也会更多,要根据预算情况考虑。

一般被保险人豁免产品里是基本都有的,而投保人豁免的意思就是比如我妈给我上的保险,缴费期内我没事儿,我妈患病了,同样也不需要继续缴费了。

投保人豁免的选项在一般的产品里都是作为附加险出现的。如果是父母给孩子上,特别是孩子比较小的话,这个点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05、等待期和间隔期


为了防止有些人带病投保,保险公司一般规定,在保险生效的90天或180天内,即使检查出来问题,保险公司也只返还已缴的首期保费。

这个时间当然是越短越好。目前我见过国内最短的是一款60天的产品,其他大部分都是90天的。

前面也提到了,现在大部分的重疾险具备多次赔付的功能。

第一次发病赔付后,一般会有90天、180天或365天的间隔期,间隔期后再患病才能进行第二次赔付;

现在很多重疾险针对癌症的复发和转移也进行多次赔付的,一般间隔期会在3年或者5年。

自然,间隔期也是越短越好。


06、总结


在选择重疾险产品的时候:

首先重点关注25种高发重疾的分组情况;

其次关注轻症是否有隐藏分组情况,以及是否有高发轻症升级为中症;

最后根据个人情况优先选择带有投保人豁免以及等待期、间隔期较短的产品。


保研会


按照以下4个步骤去条款,就不会踩坑。

Step1.确认预算

重疾险的种类很多,保障责任越全面,价格也就越贵。

所以产品再好,但是超出你的预算,也不是适合你的保险。

假如A君年薪5万,想要有病治病,没病返本,保障全面的产品,还只选择大公司的产品,最后年交保费2万5。

这样一半的工资都交给了保险公司,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缴费压力,未来会因为还贷或者抚养孩子等原因不堪重负。

这时你将面临的是退保损失大,不退保又没钱交,这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所以购买重疾险就和买车一样,看清自己预算,预算不足全景天窗、真皮座椅等附加配置就不要往上加了。

Step2.选择合适保额

俗话说,买重疾险就是买保额。

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只有充足的保额才能规避疾病打来的经济损失,过低的保额是没有意义的。

一般罹患重疾都会有3-5年的康复期,这段时间可能无法工作,没有收入来源,而重疾险的保额可以自由支配,可以用来做康复费用、还房贷车贷或者赡养老人等等。

所以我们购买重疾险时,保额尽量能够覆盖未来5年的支出,一般购买重疾险保额最低也要30万,像一、二线城市花销更大,选择50万以上比较合适。

Step3.明确保障责任优先级

重疾险的保障责任非常复杂,也是最容易踩坑的,老斯基按照责任优先级分为以下四点:

一看疾病含金量

重疾病种:

保险行业协会统一规定的25种就已经占据了95%以上的重疾理赔,不用过多追求病种种类。

轻症病种:

目前保险行业对轻症还没有统一标准,建议大家在投保时要重点关注高发轻症。

像轻微脑中风和冠脉介入手术等都是非常高发的轻症,有些保险公司为了降低赔付率,就悄悄地把这些病种取消了,等到理赔时,发现没有就傻眼了。

二看癌症多次赔付

癌症在医学上存在一个名词——五年生存率。

这是因为癌症和其他疾病不一样,

5年内复发的几率非常高

所以癌症多次赔付也是非常值得附加的一项责任

但是很多产品在这上面也玩起了猫腻。

较坑的条款:首次必须是癌症,间隔期5年后,复发、转移、新发才会赔付,首次非癌,则该条款不生效

优秀的条款:首次癌症,间隔期3年,复发、转移、新发赔付保额;首次非癌,间隔期180天,赔付保额。

所以在附加之前,一定要选间隔期尽可能短的,没有规定首次必须是癌症的产品。

三看多次重疾赔付

目前的医疗技术可以让我们在非健康状况下可以生存更久的时间,一旦患病以后,免疫系统或其他器官难免会受损,加大了再次罹患重病的几率。

所以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备受青睐。

是否分组?分组是否合理?是判断多次赔付重疾险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不分组优于癌症单独分组优于高发重疾均匀分组

一般不分组保费贵,如果预算不足我们可以选择癌症单独分组的产品

癌症是非常高发的重疾,占据了重疾理赔的70-80%,如果和恶性肿瘤同组,将势必极大降低其他疾病的获赔机会。

四看身故责任

一般身故责任有身故赔已交保费和身故赔保额两种形态,这个选择就完全根据个人预算决定。

预算充足:附加身故赔保额;

预算一般:附加身故赔已交保费;

预算不足:不附加身故责任+定期寿险;

其实纯消费型重疾和带身故责任的重疾并没有好坏之分,完全看个人预算和偏好。

此外,还有一些条款责任,没那么重要,但是保险公司有时候会在上面做些文章。

①等待期:尽量选择短的,选择等待期要求宽松的。

有些重疾险等待期内罹患中症、轻症,只是不赔该项责任,其他责任依旧有效。

②共用保额:有些产品中症、轻症的保额与重疾保额共享。

举个栗子

重疾保额50万,罹患轻症赔付15万,再次罹患重疾只赔付35万。

而优秀的产品,重疾保额50万,罹患轻症赔付15万,再次罹患重疾依然赔付50万。

所以一定要选择不共用保额的产品。

Step4.如实填写健康告知

当我们确定好预算、保额和保障责任,下一步就该填写健康告知了。

保险并不是谁想买都可以的,健康告知是永远绕不过去的坎儿,如果未如实告知,那么很容易给日后的理赔埋下隐患。

所以购买重疾险之前,一定要核对过往病理、体检报告,千万不能马虎应付。

一般关于健康告知我们需要:

1、有限告知,问什么答什么,没有问到的不必告知。

如果以前体检没有问题,也没有病史、既往症,那么购买保险前不要去体检,很容易查出问题,导致无法购买。

2、注意时间范围

比如很多产品会问到,2年内是否存在健康异常,服药超过1个月等等。

如果你是3年前体检的异常,或者只吃了半个月药,那么是不用告知的。


最后可以多看一些自媒体测评,货比三家,选择最适合你的


保准老斯基


重疾险保险怎么买才不会被坑?

重疾险怎么买才最合适

第一点:保额

之前提到过,重疾险的本质是收入损失险,不仅仅要考虑医疗费用,还要考虑收入损失以及术后的康复费用。

现在一个治疗大病的费用,基本都是三十万起步了,要是生活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治疗费起码也得50万。

目前市面上重疾险的保额主要分30万和50万两个档!

我们一直说,买保险就是买保额,保额要是买的不够,起不到太大的帮助。提示

挑选重疾险的第一点要点就是: 一定将保额做高!

第二点:终身还是保70岁

大多数人在购买重疾险时,都会遇到一个比较纠结和有疑惑的问题:重疾险我到底保到70岁还是终身呢? 年龄越大,患大病几率越高,假如买到70岁,那万一70岁后得病了怎么办?

但如果保到终身,感觉保费有点超预算了!

因此,如果预算有限,优先保障保额。先保障到70周岁,费用能比保终身的便宜一半,等以后经济宽裕可以再补充一份终身重疾。提示以30岁男性为例,重疾险保障到70岁每年价3000多,而保终身的每年保费在5000元以上!

第三点:交费期怎么选?

选择最长缴费年限,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你的保费压力。以30岁男性为例,同样保终身,20年缴费的每年保费6000多,30年缴费的每年保费5000多!

第四:病种数量

不必追求病种数量,可以重点关注轻症是不是自己担心的。

因为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对25种重大疾病都做出了要求,因此,一般市场上,包含50种疾病以上的产品差异不是很大。

第五:额外功能

关注不同产品附加的额外功能,比如关注癌症重疾的,可以选择二次癌症报销,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可以考虑心血管二次赔付,另外重疾的额外功能还包括多次赔付,重疾津贴等。


小悦选保


想买保险可以自己去保险公司做卖保险的业务员,这样你能学习到更系统的保险知识,了解更多的产品和自己真正需要的产品。了解之后你就可以购买了,这样你及不会被坑骗又能拿到工资和你自己单子的提层,保险的提层很高的,你的工资加提层几乎可以达到你的第一年保费。而且幸运的话你还能赚到钱,保险业务现在已经被社会和群众认可,需要保险的人很多,它也确实是每个人的一份保障,当他们出险时通过你手里拿走几十万元人民币时你会感觉你的职业很伟大。因为尼当时让他买了保险,现在给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希望!因为几十万元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一笔大数目了。




可爱的神兽



重疾险是什么


所谓重疾险,保的是重大疾病,

比如癌症,比如心脑血管疾病。

且不论人这一生罹患重疾的概率近72%,就说每个人身边亲戚朋友里,也总有二三遭此不幸。

一旦身患重疾,不仅治疗需要费用,而且可能几年无法工作,造成了很大损失。


随着现代医疗的进步,得了大病,不等于判了死刑。

但,重疾高昂的治疗费,30万-50万起。

癌症,如果用到先进的靶向治疗、质子重离子治疗,费用突破百万也有可能。


而且一病三五年,康复护理需要钱,还得还得病期间的房贷,怎么办?


这就不得不说起重疾险,

一旦得了某些疾病,达到理赔标准,

重疾险会把钱一次性给你,

比如老王,买了50万保额的重疾险,一旦不幸患上重疾,保险公司会把50万的保额直接打到老王账上。


这笔钱,不管是用来治疗疾病,还是康复护理,还是用来还得病期间的房贷、车贷,

都可以。


重疾险用处很大,却是最复杂的。

谁也不想每年花个几千上万,还买了个坑。

那么,我们该如何挑选重疾险呢?


重疾险该怎么挑


说实话,这两年重疾险变化挺快的,各种责任繁多。

于是,公子把主流的重疾险责任,按照重要程度从上至下排了个顺序,我们一一介绍:



1、保额

重疾险的保额,起码要能覆盖一次重疾带来的损失,

在这之中,就包括治疗费、康复费、误工费等等。

一般来说,建议保额配置到3-5年的家庭开支。

所以有个说法叫:

重疾险的保额,「30万起步,50万凑合,100万小康」,

不无道理。


而且,最近几年有这么一个趋势,

很多产品,都会在特定年龄,多赔一部分保额,

比如达尔文2号,60岁前多赔50%,

这类责任非常的优秀,

这意味着买50万保额,在60岁前都有着75万的保障,

在家庭责任最重的时期,拥有更高的保额,非常实用,

如果在保费上也很友好,“加量不加价”。

那么,这个责任就是毫无疑问的加分项,可以考虑。


2、保障期限

保障期限建议保终身,

投资理财能力较强或是家庭预算有限的可以选择保定期,

但是不建议低于70岁。


原因有二:

1)如果保障期更短,就可能没有覆盖主要的重疾发病时间。


55-70岁正是重疾发病率大幅提升的时间,建议此时需要重疾险保障。


2)70岁,意味着家庭责任的终结。

说句不好听的,在此以后,生病对家庭的影响较小,

所以可以把70岁当作界限,最低保到70岁。

当然如果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更建议保到终身。


3、保费

以只赔一次重疾的重疾险价格为例,

30岁男,保终身,30年交的保费在4300—5000之间,再高就有些贵了。

(轻症/中症,多次赔付、身故责任均不含)


这是目前来说,这是重疾险的底价。


因为随着市场的发展,现在已经很少有产品能看出只赔一次重疾的保费了。

以互联网端销售产品为例,从2016年到2018年,重疾险越卖越便宜。

但是从2018到2019年,只赔一次的重疾险的保费几乎没有变化。

说明目前的互联网端销售的产品,基本就是底价了。


4、轻症/中症

所谓轻症/中症,保的病,大多都是重疾的前兆,但是本身也是很严重的病。

所以,轻症/中症责任建议一定要加上,


银保监会定义的所有25种成人高发疾病,其中24种都有轻症/中症来对应。

公子把康惠保(2020版)里的轻症/中症挑出来几样,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单侧肝切除、单眼失明、单耳失聪、深度昏迷48h、极早期恶性肿瘤


发现了没,这些病其实都很严重,

并且一旦得了这些常见轻症,再得重疾几率就是正常人的7到8倍。

再加上,轻症的发病率高,治疗费用加上后期康复,通常也需要十万左右一笔不小的经济开支。

从保费上看,附加轻症只需要多掏25%左右的钱,增加的保费不高,却很实用。

正是因为这一点,目前的重疾险,基本都将轻症/中症绑定在责任之中。

30岁男,30年,保终身的保费在4800-5500之间:


而且友情提醒一下,这些高发的轻症一定要有:


介绍完前4点必要的,后面是几个可选项,预算充足就保上:


5、癌症多次赔/重疾多次赔

很多人会有多次患病的担忧,现实中也确实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于是便有了多次赔付这种形态。


目前多次赔付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癌症多次赔。

得了癌症,理赔了,几年后癌症复发、持续或新发,还能再赔。

目前的癌症多次赔明显出现了价格松动,某些产品癌症多次赔责任只要贵8%-10%,

最便宜的如康惠保2020,超级玛丽2020MAX,达尔文二号,

如康惠保2020,50万保额,30年缴费,30岁男,保终身,

不含癌症二次是5265

含癌症二次是5660

只贵了7.5%。


大家对这个数字可能没什么概念,

这个数字,已经接近癌症二次责任的成本价了。
粗略计算可以参考这篇:

重磅!2020年爆款重疾险首次测评,再上多款五星级产品


所以,如果癌症二次责任不贵的情形下(保费的8%-10%),建议尽量选上。


另一类是重疾多次赔,

得了一次重疾理赔以后,再得其他的重疾还能赔。

比如老王得了癌症,理赔了,过了几年后,再得了脑中风,还能赔。

我们之前测评的备哆分一号、嘉多保,在这个序列里面,

通常加上这个责任,要贵10%-20%的价格。


在重疾多次赔的理赔概率难以知晓的情况下,癌症多次赔相比更为实用,

一是患癌后再复发的情况更为普遍,占到了实际理赔的大头。

二是癌症多次赔的价格降到了地板价,像康惠保2020只贵了8%。

以目前该责任的保费而言,建议有意地将癌症多次赔作为必选项。


6、身故责任

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相当于加了半份寿险。

换句话说,得病赔;没病的话,死亡也赔。


因为人固有一死,所有带上身故责任保终身的话,一定能用上。

可是同样的,保费也要高出30%以上。


这样一来,就不如重疾险和寿险分开来买更划算。

疾病的部分交给重疾险,死亡的部分交给定期寿险。

通常来说,一份百万保额的定期寿险也就一千块。


如果不是非要带寿险责任不可的话,还是建议分开来买。


7、投保人豁免

投保人,就是买保险交钱那个人。

比如,老子给儿子买,投保人是老子;

丈夫给妻子买,投保人是丈夫。


有了投保人豁免,这个交钱的人在中途出事了,比如得了轻症、中症、重疾、身故,后续的保费免了,而保障依然有效。


但是呢,投保人豁免是要加钱的,而且投保人这个人还要符合健康告知,

其实就相当于给投保人买了小保险,如果投保人得病了,这个小保险能替这人交钱。

但是自己给自己买,完全牵扯不到这件事情,

因为现在的产品都是自带被保人豁免的,万一得病后续的保费就不用交了。


投保人豁免对夫妻双方收入差距比较大的家庭意义比较大,其他的家庭,可加可不加。


接下来是8-10点,到了这个位置下面的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责任,重要性都不高,千万别被忽悠了:


8、重疾数量

保监会为了防止保险公司该赔的不赔,一刀给切了25种,


规定这25种,必须赔,而这实际也占到了重疾险理赔的95%左右。

而且各大保险公司为了跟同行竞争,赔付的病种越来越多,这两年已经到了百八十种,都没啥实际意义。


9、等待期

理论上说,等待期越短越好,但是影响不大。

原因有二:

1)只有第一年存在等待期,跟漫长的保障期间比是小巫见大巫;

2)等待期内因意外而符合理赔标准的出险,保险公司也赔。


10、犹豫期

犹豫期内退保可以0损失,理论上这时间越长越好。

但是如果是一个思考成熟的决策,为什么需要退保呢?

所以犹豫期,不重要。


在解释清楚上面十点以后,公子给你们打包票:

只要按照上述的标准,筛选出一款便宜又实用的重疾险并不难。


肆大财子


重疾保险,顾名思义保障的是被保险人因患“重大疾病”,因而获得保险赔付。重疾保险一般是定额给付型,不与任何医保、工伤或者其他商业保险相冲突。故而受到广大民众喜欢。但是,因为各家保险公司对重疾定义不一,赔付条件也各有不同,消费者很难选择,因此,当时的保险监管机构中国保监会授权中国保险协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对重疾保险做出统一规范。

2007年8月1日,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制定的我国首部《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规定保险行业使用统一的重疾定义后,成年人重疾险产品的保障范围必须包括25种重大疾病中发生率和理赔率最高的6种疾病。那么,保监会规定的25种重大疾病有哪些?

 

25种重大疾病目录:

 

  1、恶性肿瘤,不包括部分早期恶性肿瘤;

 

  2、急性心肌梗塞;

 

  3、脑中风后遗症,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4、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须异体移植手术;

 

  5、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须开胸手术;

 

  6、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须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手术;

 

  7、多个肢体缺失,完全性断离;

 

  8、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

 

  9、良性脑肿瘤,须开颅手术或放射治疗;

 

  10、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偿期,不包括酗酒或药物滥用所致;

 

  11、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12、深度昏迷,不包括酗酒或药物滥用所致;

 

  13、双耳失聪,永久不可逆;

 

  14、双目失明,永久不可逆;

 

  15、瘫痪,永久完全;

 

  16、心脏瓣膜手术,须开胸手术;

 

  17、严重阿尔茨海默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18、严重脑损伤,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19、严重帕金森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20、严重111度烧伤,至少达体表面积的20%;

 

  21、严重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有心力衰竭表现;

 

  22、严重运动神经元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23、语言能力丧失,完全丧失且积极治疗至少12个月;

 

  24、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25、主动脉手术,须开胸或开腹手术。

 

以上就是保监会规定的25种重大疾病。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经营条件和人身保险的各种精算数据对重疾保险做出定价。但是,所有保险产品必须包含上述规范所规定的重疾。因此,在购买重疾保险中如何才不被坑?首先要看保险条款是否合规?也就是保障范围是否涵盖“规范”中的必保范围。其次是费率是否合适,因为重疾保险的定价最为相关的是年龄,凡是与年龄定价相违背的必定有问题。第三是看理赔条件是否过于苛刻。重疾保险是定额给付,一般是医院一经确诊,就必须理赔,不能要求与医保或者医疗费用挂钩。否则就是陷阱。

当前,有些保险公司将轻度重疾纳入重疾险保障范围,理赔金额是重疾保障金额的几折到一倍之间,如果没有增加保费负担,这是很好的优惠。投保人可以在投保的时候根据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智者无为


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配置

0-18岁可以配置不带身价的,这样保费便宜,同时可以选取定期型与消费性

19-30 岁这时候我们必须要配置年收入5倍的保额,预算多就买终生型带身价的,预算少就买定期消费型

31-45岁, 建议配置终生型,但是缴费不要超过退休年龄

45-65岁,一定要买百万医疗,条件允许加一些终生型或者英式分红的重疾险

66到80岁 只能买防癌医疗

当然不同的家庭背景配置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买保险就是要花钱,但是怎么花这个钱才是最合理的,千万别信抖音那些营销号,脱离实际谈产品。

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都花了很多钱,没有市场是不要研发,根据个人需求选择

消费型、终生型、高现金价值、低现金价值等等不同类型甚至可以组合设计

更多可以与我私聊探讨哦


Online保险小知识


老实说,都会被坑的,因为如果还停留在买这个过程的话。

因为保险无论是重疾,还是其它种类的险种,都有一个特性,就是低频。

也就是你无论在前期花了多长时间来研究来学习,很快就会忘记了,不相信吗?那么最实际的例子就是高考前,就算你是数学状元,你现在还记得微积分是怎样计算的吗?我们花在高考前的时间肯定会比花在买保险前的时间要长吧?

所以,保险如果不是专业的从业人员经常用外,对于普通客户,很快就会忘记掉的,这就是低频导致的必然结果。

如期花精力研究这些所谓的条款等,不如花精力去找一个专业靠谱的保险顾问更有用,因为他是跟进你日后几十年服务的重要伙伴。

这是真的,作为一个在保险业从事了差不多十年的资深人士,帮几百个家庭处理过理赔,很多理赔都是靠我的专业知识才能搞掂的,很多案件如果是客户自己处理的话100%是赔不了的,这就是专业和非专业的问题,专业事情还是需要交给专业人士做的。

还有一个误区,就是保险产品会有性价比最高的,老实说,如果同一地区里,都是用保监会制定的统一标准来制定的保险产品,所以只有产品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没有哪家好哪家不好的,详细本人很多文章都写过,就不再重复了,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我看一下文章。

保险产品只是工具,它就像是药物,在治病时重要的不是药物本身,而是用药的那位专业的医生。

希望这对您有启发。


Newman的财富管理笔记


怎样才能不被坑,最好的方式是找一个专业做保险的朋友咨询一下,比在这里听各种各样的朋友公说公的,婆说婆的,更加的直接省时,省力。

1)要了解你的需求是什么?你担心什么?

2)要了解重疾险是干什么的

重疾险不是解决医疗费问题,(医疗费由医保和住院医疗险解决),重疾险解决的是后期的营养费,康复费用,和无法工作所带来的收入损失,还有日常的生活开支,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父母赡养等费用

3)要了解重疾险的额度要买多少?

通常家庭年收入的5-10倍,保额最起码30万以上,要有站在未来的角度看今天的保额的思维方式

4)要了解自己的预算是多少?

5)根据自己的预算去设定合理的保额

保额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根据自己的家庭年收入逐步建立起来的。

6)最后对比一下,去实施这一计划,早日拥有保障。

这是一个正确的思考或购买重疾险的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