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中营里爬出来的心理学家,让李诞不再说人间不值得

从集中营里爬出来的心理学家,让李诞不再说人间不值得

从集中营里爬出来的心理学家,让李诞不再说人间不值得



2020年初的一场疫情,给很多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闲暇,但不少人直呼闲得要发疯了。

想起之前一个朋友的抱怨:最焦虑的时候不是忙碌的工作日,而是周末。无所事事的空虚,反而更磨人。

我们盼望忙碌日子里的闲暇,却又在闲暇里抱怨百无聊赖,难道真如叔本华所说的那样,“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吗?

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里的这种无意义感?《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无疑能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和感悟。

从集中营里爬出来的心理学家,让李诞不再说人间不值得

以“人间不值得”闻名的李诞在第六季《奇葩说》上提到这本书,这本书对他影响很大。

从集中营里爬出来的心理学家,让李诞不再说人间不值得

李诞说:“这本书纠正了我一点想法,我以前总觉得活着就是要快乐,但快乐是很短暂的,人没有一天总是快乐的。让人活下来的是意义。

这本书的

作者是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他仅仅用了9天就完成这本书,却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弗兰克尔是一个犹太人,在纳粹时期,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怀孕的妻子、哥哥,全都惨死,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在这本书里,他讲述了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他熬过炼狱般的苦难,将自己的经历与心理学结合起来,开创了意义辽法。他致力于帮助人们在苦难和绝境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正如尼采所说的那样:“那些不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

弗兰克尔一生充满了热情,他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成功领到驾照,到80岁他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他的人生故事和意义疗法,给了无数人希望和勇气。

从集中营里爬出来的心理学家,让李诞不再说人间不值得

1

选择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在弗兰克尔的人生字典里,意义是很重要的一个词。

他信奉尼采的箴言:“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在纳粹集中营里,他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知道自己的生命中还有某一个使命有待完成,这样的人更可能活下来。

弗兰克尔自己正是这样,当他被关押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时候,自己刚完成还没有出版的一本手稿被没收了。在集中营的严酷环境里,重新写这本书的渴望成了他重要的支撑。

在巴伐利亚集中营时,弗兰克尔有一次得了严重的伤寒,不用去工地上做繁重的劳动。休息时,他就在碎纸片上记下了很多笔记,他期待有一天重获自由,他可以重写这本书。

他的确做到了,这本书于1955年出版,叫《医生与灵魂:意义疗法导论》。

很多时候,支撑我们的并不是我们吃的食物、穿的衣服,而是我们精神的追求,是那一件我们愿意为之忍耐和奋斗的事情。

从集中营里爬出来的心理学家,让李诞不再说人间不值得

弗兰克尔曾经在自己的医院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90%左右的人承认需要“某种东西”才能活下去。

其中,60%左右的人表示生活中有某种东西或者某个人,是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甚至付出生命的。

意义疗法的理念,就是通过引导人们找到各自生活的意义,而治愈心灵的创伤。

也许有人也跟我一样,一度追问,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弗兰克尔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并不是含糊而神秘的东西,反而是非常实在和具体的。它构成了我们每个人的命运。

但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不同的,每个人所追求的意义也是不同的。我们没办法对生命的意义作一个一般的定义。

集中营里两个熬过自杀念头的人,一个是因为自己特别宠爱的孩子正在国外等着他,另一个则是科学家,手里还有很多未完成的著作。

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生命的意义就蕴藏在这些独特性里。这种独特性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无可替代的价值和责任。

从集中营里爬出来的心理学家,让李诞不再说人间不值得

在弗兰克尔的心理咨询中,曾遇到了这样一个病人。他是美国高级外交官,但是他陷入了极度的厌倦之中,不满意现在的职业,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精神障碍,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这种病症主要是患者深感痛苦,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病理基础。

这位外交官进行了长达5年的心理治疗,却一直没有好转。

在弗兰克尔的引导下,他发现自己最大的心结在于自己的职业。于是,放弃了外交官的职业,选择了自己认为更有意义的事,结果所有的症状不治而愈了。

在弗兰克尔看来,人们对于生命价值的担心乃至绝望,是一种存在意义的焦虑,而并非心理疾病。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走出这种焦虑和绝望。

焦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流行病。我想,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都被一种快节奏推着往前走,忘了思考和找到有意义的事。

就像作家叶萱所说:“得有那么一件事,你热爱,你坚持,你的人生有奔头,生活因此而紧凑。”

从集中营里爬出来的心理学家,让李诞不再说人间不值得

2

爱与被爱,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个寒冷的清晨,弗兰克尔和其他被关在集中营的人们一起步行去工地。

旁边是看守们的咆哮和随时可能落到身上的毒打,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踩在冰冷刺骨的雪地和泥坑里。大家就这么跌跌撞撞地走了几英里,忍受着饥饿、严寒和伤痛,默默无语。

弗兰克尔在这个时刻想起自己的妻子,心潮起伏。他仿佛听见妻子在回应他的话,在向他微笑,给他鼓励。妻子带给他的温暖,在严酷环境下,给了弗兰克尔很大的安慰。

所以,他感叹:“我理解了诗歌、思想和信仰所传达的伟大秘密的真正含义: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

尽管弗兰克尔不知道妻子是否还活着,但是对妻子的爱和回忆仍然带给他动力和安慰。在精神和内心层面,爱带给一个人更强大的力量。

就像极有个性的女作家杜拉斯所说的那样:“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他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从集中营里爬出来的心理学家,让李诞不再说人间不值得

有这样一位母亲,他的一个儿子在11岁夭折了,另一个儿子患了小儿麻痹症,只能在轮椅上生活。这个母亲非常绝望,几次自杀未遂,甚至想带着残疾的儿子一起自杀。

但儿子还想活着,他觉得自己的生命仍然是有意义的。

这位母亲成了弗兰克尔治疗的病人。弗兰克尔让这位母亲站在80岁的生命尽头,去回望这一生的经历。

在弗兰克尔的引导下,这位母亲终于明白,尽管孩子残疾了,也是她的儿子,她还可以尽自己所能让孩子生活得快乐。虽然经历了痛苦,但她和儿子还可以给予彼此爱和快乐。

而死去的孩子,也曾付出过爱、感受过爱,尽管只是短暂的生命,也是充满爱和欢乐的。最终,这个母亲走出阴霾,放下了自杀的念头。

爱与被爱,会让我们记住生命里的美好,让我们成为更好自己。

就像爱尔兰诗人罗伊·克里夫特在诗里写的那样:

“我爱你,因为你帮着我去理解,那生活的不堪,你没有把我,当做你路上的客栈,而是内心深处虔诚的圣殿;对于我的工作,还有我琐碎的每一天,你不是去责备,而是为我倾唱。”

生命的旅程里,也许有疲惫,有哀伤,有痛苦,但因为有爱人、有家人、有朋友,因为爱和被爱,我们都被赋予最坚硬的铠甲。

从集中营里爬出来的心理学家,让李诞不再说人间不值得

3

饱受苦难,也不要失去勇气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而带来这一变化的,是忍受苦难、熬过苦难的勇气。

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的观察发现,那些丧失了勇气和信心的犯人,是最快走向毁灭的。

他们通常在日复一日的严酷环境,以及被解放的希望一次次落空之后,精神崩溃。他们会拒绝穿衣服和洗漱,拒绝出操,把仅剩的香烟叼在嘴里,一动不动。任何的劝说和威胁都不再对他们有用。

如果生病了,他们也会拒绝去病号区,拒绝做任何有助于自己恢复的事情。他们彻底地放弃了生活,缩在自己的躯壳中,等待死亡来临。

据集中营的医生观察到的情况,1944年圣诞节到1945年圣诞节之间,集中营的死亡率特别高。而这期间,并没有爆发流行病或者出现极端的食物短缺,而是很多人抱有极大的希望:可以在圣诞节前回家。

从集中营里爬出来的心理学家,让李诞不再说人间不值得

当这种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他们就会沮丧,失去了生活勇气。这种精神上的崩溃使身体的免疫力降低,导致了很多人的死亡。

在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中,他认为一个人要想从苦难中恢复力量,就必须要找到明确的目标,让他们能为了目标而忍受苦难,重获勇气。

在每个集中营里,都出现过那样的人,他们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甚至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了别人。这样的人不多,但他们的存在至少说明一点,即使饱受苦难,人们仍然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弗兰克尔说:“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

逆境带给我们的不止有痛苦和磨难,还有可贵的坚韧和非凡的勇气。

我们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在于我们经历了多少苦难,而在于不管遭受什么样的苦难,我们都能有勇气坚持做最好的自己。

就像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

- 豆爸读书会 -


从集中营里爬出来的心理学家,让李诞不再说人间不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