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世界上的食肉动物很多都以猫科犬科为主,而猫科食肉动物的体型又比犬科大得多?

魔都Steve


先问是不是,再问有没有。

世界上的食肉动物很多,比如各种肉食的鸟类,爬行类动物等,从数量和常见程度上来看,猫科、犬科动物与之相比都不占优势。

其次,即使在哺乳动物中,也不能说猫狗是食肉动物的主流,例如鲸偶蹄目中的各种鲸类,也属于食肉动物。

最后,即使是在哺乳动物的食肉目中,猫科和犬科也并不能说占据了主流。

食肉目大体来说可以分成猫型亚目和犬型亚目两类,猫科和犬科,分别只是这两类中的代表之一。猫型亚目和犬型亚目都有体型非常巨大的代表性动物,从亚目的层面,广义的猫类的体型反而略有劣势。

一般来说,犬形亚目可以分成小熊猫科、浣熊科、熊科、犬科、臭鼬科、鼬科、海象科、海狮科、海豹科这几类。无论是海陆两栖的鳍脚类(包括海狮、海豹、海象)还是陆生的熊科,都有体型非常巨大的代表类型。

猫型亚目可以分成食蚁狸科、猫科、獴科、鬣狗科、双斑狸科、灵猫科这几类,除了鬣狗科和猫科的某些种类以外,其他猫型亚目生物体型通常不大。体型最大的狮子和老虎,放在犬型亚目的海象和北极熊面前,体型是不占优势的。


獭说


猫科和犬科动物都是成功的肉食动物,猫科与犬科之间曾经为了占据食肉动物顶级生态位展开了一场霸权之争。在猫狗斗争中,猫占了上风,这导致许多狗物种灭绝。

大约4千万年前,犬科家族开始在北美繁衍生息,那里有充足的食物供应,唯一竞争就是彼此之间的竞争。到2200万年前,犬科的种类达到了40多种的顶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史前犬科动物的体型逐渐增大,上犬(Epicyon)是当时生活在北美最大的史前犬之一,长约1.5米,重约450斤,与一头狮子的长度和重量相当。恐狼(Dire Wolf)是另一种大型犬科动物,大约比灰狼大25%,大约1.5长,140斤重。

2200万年前,生活在北美的犬科家族有三个分支,恐犬亚科体型庞大,颚部的力量足以咬碎骨头,轻松地获取营养丰富的骨髓,捕食最大的猎物。黄昏犬亚科(Hesperocyoninae)的狗也很大,但腿短,下颚较弱,不能咬碎骨头来获取高能量的骨髓,由于不能充分利用猎物身上的营养物质,黄昏犬亚科无法与恐犬亚科竞争,并在1500万年前灭绝。最后一种是现存的犬亚科,它由包括狼、狐狸和家犬在内的仅存的9个物种组成,这九种狗的体型都很小,它们捕食的猎物都是中小型的,那些大型犬类因为速度太慢而无法捕捉的猎物。

恐犬亚科和犬亚科动物在几百万年的时间里和睦相处,不幸的是,当猫科动物最终跨越白令海峡大陆桥,在1850万年前到达北美时,这对恐犬亚科的狗来说是一个噩梦。猫科家族包含两个现存的亚科,豹亚科包括狮子、美洲豹、美洲虎和老虎,还有猫亚科动物,包括猎豹、美洲狮、猞猁、豹猫和家猫,第三个种群是剑齿虎牙科,包括多种剑齿虎,在数百万年前就灭绝了。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些猫科动物没过多久就在美洲大陆上站稳了脚跟,随着猫科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多,恐犬亚科的狗开始灭绝。猫科动物和恐犬亚科动物猎食相同的猎物,但猫科动物是更好的猎手——猫科动物体型更小,也更灵活,它们有可伸缩的爪子,从而可以保持锋利,使它们更有效地捕猎和攀爬;手腕和脚踝也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并且伏击猎物的狩猎技术使它们比那些行动缓慢、体型较大的狗更有优势。而犬科动物的爪子是永久性的,因此由于与地面的不断接触而变钝,恐犬亚科的狗生存越来越困难,它们的数量也慢慢减少,大约200万年前,恐犬亚科灭绝。

如今,犬亚科是北美仅存的犬类,它们能够与猫科动物竞争,虽然这群狗与恐犬亚科的狗相比体型相对较小,但是犬亚科已经进化出了一种高忍耐力水平来长距离追捕猎物,同时进化出群体狩猎技能与猫科动物竞争,适应捕食各种大小的猎物。


科学闰土


在地球上,在互相捕食中,在生死竞争中,除人科动物外,进化最完全的就是猫科动物。

为什么这样讲呢?

我们首先看猫科动物的体型,看所有哺乳动物的头型,看看它们之间的一样与不一样。

首先我们看蹄类动物,它们的头型,蹄类动物的头型都有一个长长的嘴巴和犄角,粗大的头部的骨骼,嘴巴占据了头部的大部分。

血液的供应很大一部分供给了这些骨骼。

神经系统简陋,大脑系统小,简陋,触觉,视觉,传导能力低级。

简单的大脑分析能力,决定了这些动物笨拙。

猫科动物,它们没有长长的嘴巴,触觉,嗅觉,视觉,听觉都非常敏锐,大脑占据头部的位置大,而其它部分占据的位置小,头部的神经系统复杂,神经的传导能力迅速。

它们身体运行的血液大部分都能够滿足大脑供血的需要。有了充实的血液运送来的容养的供给,使它们的神经系统活跃,敏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识别能力,神经系统的优越,使他们全身系统敏捷。

猫科动物捕食前,都在观察被捕食对像的反应,观察被捕食对象的弱点及要害部位。

一但发现机会就会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出去咬住对方的要害部位至其死亡。

我们发现一头狮子在万牛群中冲进去捕捉一头健壮的牛,咬住喉咙。

而牛群四散逃走。

牛也只会用头上的犄角顶,而狮子趴在地上牛顶不着。

其实一群牛去救被猎食的牛,用脚踏也要把这只狮子踏死,但是牛的大脑根本没有这样的神经经验系统与经验。

牛不会观察与总结,而不能成为一个聪明者,也没有记忆和存储信息的思维能力。

猫科动物有这个能力,在千千万万的捕食活动中,它们知道怎么去撕咬被捕杀动物的要害部位,这些蹄类动物都不会。

根据以上的陈述,猫科动物是优透的捕猎者,而蹄类动物不是。


宝树白石


你说的是哺乳类动物,吃肉的动物多者呢,鱼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昆虫类,甲壳类,那个不吃肉?


用户8302681880018



早在史前时代猫科和犬科动物祖先就已经在它们共同占据的生态系统中展开了一场争夺战。那是它们进化和适应环境的时期。两者都是成功的捕食者,但猫科更是优秀的猎手。事实上,野生猫科动物是非常高效的猎手,以至于古代犬科动物无法与之竞争。在这两者之间的特殊战斗中,猫占了上风,导致许多犬科物种灭绝。



大约4000万年前,犬科家族开始出现。犬科成员的生活很好,有丰富的食物供应,它们唯一遇到的竞争是来自彼此。大约2200万年前,犬科在大约40个物种中达到了最多样性的顶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古老的犬类中的一些变大了。埃皮肯犬是当时生活在北美最大的史前犬科之一。它长约1.5米,重约225公斤,接近狮子的长度和重量。巨狼是另一种大型犬科动物,比灰狼大25%。它大约0.6米,1.5米长,重约70公斤,甚至更重。


2200万年前,北美有三个犬科家族的亚群体。博罗法吉纳犬(碎骨犬)体型巨大,下颚有力,足以轻松地将骨头压碎,吃掉营养丰富的骨髓,它们猎杀非常大的猎物。 西方狗也很大,但是腿较短,下颚较弱,不能咀嚼骨头摄入高能量的骨髓。由于无法利用猎物身上的每一点营养,海皮罗辛纳犬无法与捕杀同一猎物的博罗法吉纳犬竞争,它们在大约1500万年前灭绝了。


今天在北美仍然存在的第三个亚组是犬科动物群,它仅由九个幸存的物种组成,包括狼、狐狸和家养的狗。这九个物种仍然很小,它们捕食的是中小型猎物,而那些笨拙的碎骨犬动作太慢了。恐狼是这个亚科中最大的成员。 博罗法吉纳犬和卡尼纳犬和谐相处了几百万年。不幸的是,当猫科动物最终跨过白令陆桥,在1850万年前到达北美时,碎骨犬的命运就要改变了。所有的猫都属于猫科动物,在这个家族中有三个存在的亚科——豹亚科,包括狮子、豹子、美洲虎和老虎,猫科动物包括美洲狮、猞猁、豹猫和家猫,猎豹亚科包括猎豹。剑齿虎亚科,几百万年前灭绝了。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猫科动物在整个大陆上建立自己并没有花很长时间。随着猫科动物越来越多,犬科动物开始受苦。两类动物都猎杀相同的猎物,但猫科动物是更好的猎手。猫科动物体型更小、更灵活,它们有锋利、可伸缩的爪子。伏击猎物的狩猎技术使它们比速度更慢、体型更大的犬科更有优势。犬科动物越来越难生存,它们的数量也在慢慢下降。大约200万年前,博罗法吉纳犬灭绝了。 犬科动物亚科现在是北美仅存的一群狗。尽管这两类动物经常猎杀同一个猎物,但它们能够与效率更高的猫科动物竞争。与碎骨犬相比,这组犬科动物仍然相对较小,并且已经发展出了长距离追捕猎物的高耐力水平。它们也更加灵活,能适应各种大小的猎物。一只狼可以轻易地抓到一只老鼠或小哺乳动物,而一群狼可以抓到更大的猎物。


科学家们很好奇为什么这么多犬科物种在这期间灭绝了,并认为是气候变化影响了生态系统。他们分析了2000多块化石,希望找到证据表明气候变化是近40种犬科物种灭绝的原因。但事实证明,是古猫科动物的到来注定了犬科动物无法与更好更高效的掠食者竞争。大型犬科动物竞争力不及大型猫科动物,在进化史上消失了。 在犬猫之战中,古猫科赢了——至少第一轮。猫科仍然比犬科更擅长捕猎,但是今天北美洲仅存美洲狮这一种大型猫科动物,犬科动物仍有灰狼和郊狼。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猫科和犬科动物确实是我们最常见的食肉动物,但是这两个科绝对不是食肉动物的全部。因为所谓的食肉动物实际上就是食肉目下所有动物的总称,而食肉目下又分为犬形亚目和猫型亚目,犬形亚目下有包括犬科、熊科在内的9个科的动物组成,猫性亚科则有包括猫科、鬣狗科在内的6个科。

因此,猫科和犬科不过是食肉目下15个科中的其中两种,它们无法代表整个食肉动物。

猫科动物都比犬科动物大得多?

这个说法跟上面的说法一样,都是不靠谱的。比如猫科动物中猫亚科动物大都以中小型的动物为主,比如猞猁、狞猫等等,这些猫科动物的体长仅有1米左右,体重平均也仅有30公斤左右。但是,犬科动物中最大的北美灰狼,体长都接近2米了,体重更是在65公斤左右。但是,现存体型最大的犬科动物的北美灰狼与豹亚科下的动物是没法比的(云豹属除外)。

因此,虽然从整体上看,大型的猫科动物比大型的犬科动物要大,但是,在猫科动物中也有比犬科动物小的。尤其是在猫科豹亚科下的动物,只有云豹的体型比北美灰狼小(平均体重30公斤左右),其他的豹亚科成员的体型均大于最大的犬科动物。


(豹亚科下最小的动物-云豹)

那么,为什么最大的犬科动物不如最大的猫科动物大呢?

01 进化的角度

生物学家认为,现存的猫科动物和犬科动物都是一个祖先,它就是生活在距今5000万年前的古猫兽,这是一种小型的食肉动物,它有着现代猫科和犬科的共同特点:身体修长、有长长的尾巴以及酷似猫狗的外观。除此之外,古猫兽已经拥有了可以伸缩的爪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环境中的古猫兽开始了分化,到了距今约4000万年前,古猫兽的一个分支在北美洲进化出了犬科的祖先狼,而另一部分则在距今3000万年前的亚洲进化成了猫科的祖先始猫。

根据古生物学家对早期犬科化石的发掘看,在距今2000万年前犬科动物在北美洲呈现了多样化,有接近三十种不同犬科动物的化石被发现。也就是说,在2000万年前,统治者北美大陆的就是早期的犬科动物。

但是,好景不长,在早期的犬科动物发展的重要阶段,早期的猫科动物从亚洲来到了北美洲,并且用很短的时间就将早期犬科动物灭绝了二十种左右。

而猫科之所以能够影响犬科,主要不是源于对对方的捕杀,而是对对方猎物的抢夺。原因就出在进化角度上,早期的猫科动物继承了古猫兽可伸缩的利爪,这种可伸缩的利爪只有在捕猎时才会亮出来,这一定程度的保证了爪子的锋利程度,而早期的犬科动物则选择了不可伸缩的爪子。

有了更强大的捕猎能力,早期的猫科动物的体型开始变大,而早期的犬科动物相对来说就停滞不前了。

(古猫兽)

02 习性的差异

现存的所有野生犬科动物均为群居动物,这正是进化角度不同造成的,没有足够强大的捕猎能力,想要生存就必须“抱团取暖”。但是,猫科动物则不同,它们有着强大的捕猎能力,有着足够的食物作为支撑。而相对来说,群居的犬科在捕猎后,每一只参与捕猎的成员能够分到的肉就是有限的,但是大型猫科动物在捕猎后,通常吃饱喝足还能够剩下。

这就使得它们的体型差异化更加的明显了。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狮子是大型猫科动物,不是照样是群居动物吗?

确实,在猫科动物中,狮子是唯一的群居动物。但是,这也是生存环境决定的,统一生态位中,竞争者越多,动物的习性发生改变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在狮子的生境中,食肉动物大都是群居的,并且猎物的体型也相对较大,捕猎危险系数也随之增加。因此,狮子选择了群居,以保证自己能够很好的生存。而其他的猫科动物的生境中,猎物体型相对小一些,而且竞争者相对较少。因此,大多数猫科动物是独居动物。

总结

猫科和犬科动物只是食肉动物中的一份子,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猫科动物都比犬科动物要大。而决定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就是进化的角度和不同的生境。相对来说,同体型下的猫科动物比犬科多了尖利的爪子,因此,战斗力和捕猎能力上,猫科确实比同体型的犬科要强一些。


猎奇动物社


这就有点以偏概全了,猫科有41个物种,犬种有37个物种,它们的种类在整个动物界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在食肉动物当中也是沧海一粟。
但这两科当中的几种猛兽却是食物链最顶端的物种,比如老虎、狮子、豹、狼。这四种动物是猛兽的代表,大多数袭人事件是由这四种动物造成的,由此给人们造成“食肉动物以猫科和犬科”为主的假象。


猫科动物的食肉性很强,基本都是纯食肉动物,而犬科很多都是杂食性,包括狼。但大多数食肉动物生活在海洋里,三百多种鲨鱼除了窄头双髻鲨之外都是纯食肉动物,近百种鲸豚类也都是食肉的。因为海洋里植物稀少,食物链的基础是浮游生物,陆地上植物丰富,食物链的基础是植物。
为什么会觉得食肉动物以猫科和犬科为主呢?因为那么名气太响亮,猫科和犬科猛兽从数百万年前就是人类的死敌,直到几千年前人类文明诞生之后,人类的死敌才由猛兽变成了其他人类,人类开始进入内斗时期。但虎、豹、狼、狮依旧不断的与人类造成冲突,袭人事件层出不穷,因此,人类一想到猛兽,最先跳出脑海的就是这几种,而“猛兽”往往又和“食肉”联系在一起。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20世纪,老虎共杀死12599人,花豹共杀死840人,狼共杀死607人,狮子共杀死552人。
猫科当中最大的老虎狮子常规上限250公斤,最小的锈斑豹猫仅1.5公斤。犬科当中最大的是狼,常规上限80公斤,最小的是耳廓狐,仅有1公斤左右。

极限体重能超过100公斤的猫科动物有5种,但犬科只有1种,那就是狼的亚种家犬,少数巨型犬极限可达100公斤,但在野外,没有发现过100公斤的狼。

猫科和犬科动物的雄性平均体重范围如下。


可以看出,猫科和犬科的体重有大范围的重合,因此,说猫科动物的体型比犬科动物大得多纯属以偏概全了。

猫科和犬科的演化方向不同,猫科绝大多数是独居的,强调单体战斗力,爆发力强,就算最小的锈斑豹猫和黑足猫也都是高效的猎手。而犬科大多数为群居,强调群体战斗力,耐力强,群体协作捕获猎物。


百科千寻君


猫科真的比犬科大吗?

猫科现存38种,其中7种成年雄兽平均体重在40千克以上,我们称之为大型猫科动物,它们是狮、虎、美洲虎、山狮、豹、猎豹和雪豹。而犬科也有36种,40千克以上的却一种也没有,现存最大的犬科是狼,综合全球各地平均体重为30千克左右。

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东北虎

大型犬科动物有7种,分别是狼、红狼、鬃狼、非洲野犬、埃塞俄比亚狼、豺和郊狼,体重在10-40千克之间。有趣的是,这正好是中型猫科的体重范围,中型猫科包括4种猞猁、2种云豹、2种“金猫”、狞猫、薮猫、虎猫和渔猫,共计12种。

猫科“中位物种均重”在10千克左右,犬科只有5千克。小型猫科动物在3-5千克的种类比较扎堆,而小型犬科在2千克左右的更多。

总的来说,猫科确实比犬科大不少。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从生态和进化两个角度,简要给大家剖析下。

现存猫科和犬科的体重分布

生态上的原因

现存猫科动物主要扮演了两种生态角色,大猫类主要伏击大型有蹄动物,而小猫类主要伏击老鼠和兔子。唯一例外的是猎豹,它是追捕羚羊。除猎豹外,猫科都是伏击型猎手,捕猎流程是:发现猎物→潜伏→慢慢靠近→突然袭击,一击不得手很少远距离追捕。伏击狩猎注重个体力量和技巧,体大力不亏很重要。

现存犬科也扮演了两种生态角色,几种大型犬类主要追捕大型有蹄动物,而多数中小型犬类偏杂食性(吃昆虫和水果),还有一些介于两者之间,如郊狼、金背胡狼。追捕狩猎强调速度、耐力以及群体协作,所以犬科多群居,个体力量反而没那么重要,没必要长太大块头。狼、豺和非洲野犬狩猎颇具耐心,经常连续几个小时长途跋涉追赶猎物。

现存最大的犬科:马更些狼

生态位倒逼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方式的演化,现在猫科和犬科都非常适应各自的生态位。犬科群体协作和耐力的优势弥补了体型和技巧的劣势,猫科能捕杀的大型有蹄类,它们同样能,可以说二者是殊途同归的。

现存最大的食草类是厚皮巨兽(大象、犀牛和河马),目前已经没有以它们为食的食肉动物了。其次就是野牛类,狮、虎可以经常捕杀野牛,将野牛纳入菜单的重要项目,狼群同样可以。

同一地区的大型猫、犬往往存在生态位的分离。例如在非洲,狮子是唯一将非洲野牛作为主食的捕食者,非洲野犬主要捕杀羚羊类。而在北美,狼以美洲野牛为主食,美洲狮则主要吃鹿类。即使捕杀同一种猎物,对猎物的选择也有差异。大猫多选择捕杀孤独的成年或年轻雄兽,狼和野犬多追逐老幼病残个体。

非洲野犬

进化上的原因

根据柯普法则,动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就是越来越大的,直到灭绝,较小的动物取而代之,重走大型化之路。在食肉动物演化史上,犬科兴起比猫科早,它们的巅峰时代已经过去了,而猫科近一万年才走下坡路,还有不少大型种类幸存。只看现在这一个时间点,自然就是猫科明显大于犬科。

犬科最早兴起于距今4000万年前,分三个亚科,按演化先后顺序是黄昏犬亚科→恐犬亚科→犬亚科,现存所有犬类都属于犬亚科。犬科体型的巅峰是第二阶段的恐犬亚科时代。

海德尼上犬复原图

恐犬亚科的生存年代是距今3600~200万年,在北美一度非常繁盛,目前已发现化石的有66种之多。距今2800万年前,恐犬达到最大多样性,据世界顶级犬科专家王晓鸣说,它们在当时扮演了今天至少三个科的角色:鬣狗——噬骨者,犬——追逐者,浣熊——杂食的食肉者。其中最大的种类海德尼上犬,体重超过100千克,为有史以来最大的犬科动物,它身体强壮,有些像鬣狗又有些像熊,可怕的颌骨能把骨头碾得粉碎。

同样在2000多万年前,猫科的共同祖先——体型娇小的原猫,仍躲在西班牙、德国和蒙古的密林里。如果在当时看,犬科无疑远大于猫科。

猫科共同祖先:原猫

原猫随后演化出“假猫三兄弟”——欧亚的假猫、瑙柱猫和北美的超猫。假猫和瑙柱猫分别是剑齿虎和真猫(现存所有猫科)的祖先。超猫在1500万年前入侵北美,成为史上第一种进入新大陆的猫科。

当时恐犬仍有20种,在北美非常繁盛,入侵的超猫立即与恐犬展开竞争。无畏超猫、强壮超猫和马氏超猫体型都接近今天豹子大小,只比海德尼上犬稍小。这场竞争的结果是恐犬亚科迅速衰退,并最终于200万年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猫科则在北美开枝散叶,后来剑齿虎和真猫先后到此安家。

恐犬的失败与气候变化有关,当时全球降温使北美大片森林被改造成草原,直接导致海德尼上犬等多种大型特化恐犬灭绝。但主持该研究的洛桑大学进化生物学家丹尼尔·西尔维斯特罗坚称,猫科在恐犬灭绝之路上起的作用比气候原因更大。猫科擅长伏击,而且具有可伸缩的锋利爪子,捕猎能力远胜过恐犬,恐犬就渐渐被淘汰了。

有史以来最大的猫科动物:无鬃狮

这次竞争导致犬科刚刚走上的大型化之路被猫科扼杀于萌芽之中,从此在大型食肉动物这个生态位上,犬科再也无力与猫科争锋。犬亚科选择了一条与猫科截然不同的演化道路,朝着适应成群追捕大型有蹄兽方向发展,并取得了成功,但单体体型是远比不过猫科了。

进入更新世,猫科进入了大型化的巅峰,无鬃狮和毁灭刃齿虎体重可达400千克。当时恐犬已消亡,继续与猫科争雄的是犬亚科了,但最大的犬亚科恐狼只有80千克重,不仅远无法和同时代的猫科相比,甚至比不上现代狮、虎。

恐狼复原图

到距今1万多年前冰期结束,在气候剧变和人类崛起的双重打击下,很多巨兽灭绝,猫科也开始走下坡路。北美狮和刃齿虎灭绝,犬科夺回了对北美荒野的统治权,今天的狼群胜过山狮一筹。虽然从全球来看猫科仍稳压犬科,但至少在当初恐犬惨遭“灭门”的北美是犬科更占优势,也算出了气了。

食肉动物真的以猫、犬为主吗?

现存食肉目共有16科、280种,其中猫科不过38种,犬科36种,两个科总和也只占食肉目的1/4。食肉目第一大科鼬科有59种,灵猫、獴等科也有30多种。猫科倒是名副其实的超级食肉动物,犬科多数种类还是杂食性的。因此,猫、犬不过是获得了更多公众关注,存在感高而已

食肉目系统发育图

这主要是因为,陆地大型食肉动物首推猫科的狮、虎、豹和犬科的狼、豺、野犬。熊虽然更大,但多被作为杂食动物;鬣狗现存种类太少,只有4种;海象、海狮生活在海里,且常被认为是独立的鳍脚目而排除。另外,家猫和家犬两个宠物明星也是很大的加分项。

不过,猫科和犬科确实代表了食肉目演化的两大分支。食肉目分猫型亚目和犬型亚目,在公众眼里,常常把猫型亚目的獴和灵猫也当作猫,犬型亚目的熊和鼬也当作犬,甚至猫型亚目的鬣狗有时也被误当成犬。


动物博览


大家好

猫科动物共有14属38种,分为三个亚科,猎豹亚科、猫亚科、豹亚科。作为食物链中的顶级捕食者,猫科动物通常都善于攀爬和跳跃,而且通常都是独来独往,少部分除外,捕猎时常常采用锁喉的方式一击必中。

猫科动物中最具有的代表的非老虎、狮子、豹科动物莫属了,它们拥有强大的利爪和锋利的牙齿,而且性格非常暴躁,常常让对手毫无招架之力,当它们突然奔跑、攀爬或跳跃的时候,后腿的膝盖和脚跟弯曲,提供了巨大力量。它们的前腿也同样有力,而且极其灵活,能在追捕过程中离猎物一定距离时伸开前肢,抓捕猎物的身体并将其牢牢抓住。

一直以来,猫科动物几乎是顶级掠食者的代名词,无论是老虎狮子,还是猞猁雪豹、甚至是更小一点的金猫在它们各自生活的领地中几乎都是最凶狠的捕食者,无论是身体构造还是战斗力都是进化得非常完美的,强大的力量、流线型的身体、粗壮的四肢注定让它们在陆地上横着走。

猫科动物有敏锐的听力,能听到人类很多听不到的声音,而且它们的超强视力能够让它们在黑夜里作战,在不同的光线下,它们的瞳孔可以迅速转变,很多人都疑惑为什么家猫、猎豹、老虎的眼睛夜晚都会发光,其实这只是发射外来光源的光,而且和其它科动物不同的是,猫科动物都有胡须,胡须不仅仅只是为了好看而已,而是精准的触觉感应器。

外形上看,它们的头圆而大,颌部虽短却非常强大,能够夹紧猎物并有足够的力量将其骨头压碎。如果你掰开猫科动物的嘴巴,你会发现它们的舌头都比较粗糙,大型猫科动物虎豹类还长有长长的倒勾,能够伸缩自如,这是为了帮助它更好的吃掉粘在骨头上的肉。

聪明也是猫科动物的主要特点,它们绝对不会去捕捉潜在危险的猎物,它会不断的观察其它动物的弱点而进行偷袭,仔细看你会发现猫科动物都非常敏捷,反应速度和爆发力都是一般动物达不到的,当然这主要是它身体构造的原因,与生俱来的天赋让它可以踏上食物链的顶端。

犬科动物全球共有13属36种,其中包括狼、狗、豺等动物。犬科动物四肢比较细长,而且都是中型身材,耐力非常高,犬齿及裂齿发达,嗅觉灵敏、听觉发达。它们善于快速及长距离奔跑,多喜群居,常追逐猎食,大部分都是食肉类动物,像平时大家见得最多的狗,各种品种的狼、狐狸、豺都是犬科动物的主要代表。

犬科动物是食肉类动物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几乎世界各地都有分布,除了极地和少数岛屿外,几乎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从体型上来说,体型较大的犬科动物食肉性都比较强,可以成群的捕杀大型动物。体型较小的犬科动物食性相对于来说比较杂,老鼠、兔子、蜥蜴都是它们捕捉的目标。

很多人都很诧异为什么犬科动物干不过猫科动物?先从体型上来说,老虎、狮子、美洲豹无一不是非常强大的存在,最大的西伯利亚虎体重可达350千克。而犬科动物中最大的是北美灰狼,体型最重可达90千克,无论是从身形上来说还是战斗力都是大大不如的,猫科动物单挑有老虎,群挑有狮子,犬科动物单挑似乎找不出一个能和老虎较量一番的。

不过无论是猫科动物也好,犬科动物也好都有各自的优势,大部分犬科动物耐力都是非常好的,而且作为群居动物非常善于团体作战,像非洲鬣狗的咬合力甚至比狮子还恐怖。猫科动物基本上都拥有锋利的牙齿和利爪,敏捷的身姿和与生俱来的毫无畏惧让它们多数都成为了独行王者。

希望对您有帮助





不科学的老李


所以说猫形科和犬形科都叫食肉目是有原因的!共同祖先是古猫兽……


分享到:


相關文章: